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FRONT AUXILIARY BOX CYLINDER OF AUTOMOBILE TRANSMISSION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4/048147
Kind Code:
A1
Abstract:
A front auxiliary box cylinder of an automobile transmission comprises a cylinder housing (1), a cylinder head (6), a piston (10), a seal ring (13), a fastening apparatus (11, 12) and a fork shaft (15). The cylinder housing (1) is disposed on a front end surface of a main box and in a clutch housing. The cylinder head (6) is fixedly connected to the cylinder housing (1) by a locking bolt. One end of the fork shaft (15) is connected to the piston (10), and the other end is disposed in the clutch housing or a fork shaft hole (16) of an upper cover of the transmission. A seal ring of the fork shaft and the cylinder housing can be replaced by sequentially dismounting the cylinder head, the piston and fastening apparatus, so as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he fork shaft needs to be dismounted to replace the seal ring.

Inventors:
CHEN XIAOGUO (CN)
YIN CHONGYI (CN)
WANG SHUNLI (CN)
LIU YI (CN)
YANG LIN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3/077784
Publication Date:
April 03, 2014
Filing Date:
June 24, 2013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SHAANXI FAST GEAR CO LTD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F16H61/38; B60K20/00
Foreign References:
CN202834032U2013-03-27
CN102865361A2013-01-09
CN201159216Y2008-12-03
CN202251916U2012-05-30
JP2007327580A2007-12-20
US20040182192A12004-09-23
Attorney, Agent or Firm:
UNITALEN ATTORNEYS AT LAW (CN)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 利 要 求

1. 一种汽车变速器前副箱气缸, 包括气虹壳体(1)、 气缸盖 (6)、 活 塞( 10)和拨叉轴 ( 15),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气缸壳体 ( 1 )设置在离 合器壳体上, 气叙的一端通过气叙盖 (6) 密封, 气叙的另一端通过设 置在拨叉轴( 15 )和气虹壳体( 1 )之间的密封装置密封, 拔叉轴( 15 ) 的一端与活塞 ( 10)连接, 另一端设置在变速器壳体 ( 16)或变速器上 盖的拨叉轴孔内。

2.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一种汽车变速器前副箱气虹, 其特征在于: 所 述的密封装置包括 0型圈, 所述气缸壳体( 1 )上设置有槽, 所述拔叉 轴( 15 )和气虹壳体 ( 1 )通过 0型圈 ( 13 )进行密封, 0型圈 ( 13 ) 安装在气缸壳体(1 )上设置的槽内, 通过紧固装置固定。

3. 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一种汽车变速器前副箱气虹, 其特征在于: 所 述的紧固装置包括卡环(11 ), 卡环(11 )将 0型圈 (13)压紧并固定 于气虹壳体(1 )上设置的槽内。

4. 如权利要求 3所述的一种汽车变速器前副箱气虹, 其特征在于: 所 述的紧固装置还包括垫片 (12), 垫片 (12)将 0型圈 (13)压紧, 卡 环(11 )将垫片 (12)和 0型圈 (13)压紧并固定于气虹壳体(1 )上 设置的槽内。

5.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一种汽车变速器前副箱气虹, 其特征在于: 所 述气缸活塞 ( 10)左侧腔体通过气缸壳体上的第一气孔(a)与随动阀 总成(2)的第一进出气孔(b)连通, 气虹活塞(10)右侧腔体通过气 缸壳体上的第二气孔(d) 与随动阀总成(2) 的第二进出气孔(c)连 通。

6. 如权利要求 1或 4或 5所述的汽车变速器前副箱气虹,其特征在于: 变速器前副箱气虹位于主箱前端面, 离合器壳体内。

7. 如权利要求 6所述的汽车变速器前副箱气虹, 其特征在于: 变速器 前副箱拔叉的叉脚对称分布。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变速器前副箱气缸

本申请要求于 2012 年 09 月 27 日提交中国专利局、 申请号为 201220499255.3、 发明名称为"一种汽车变速器前副箱气缸,, 中国专利申 请的优先权, 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速器, 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变速器前副箱气虹。 背景技术

重型汽车变速器形式多样, 多由前副箱、 主箱、 后副箱结构构成。 前 副箱为气操纵, 前副箱气虹多布置在后副箱隔墙或者后盖端面 处, 也有布 置在变速器侧面或者上盖下。 对筒式主箱、 主副箱双中间轴结构斜齿多档 位变速器, 上述几种布置方案都存在布置空间受限或拨叉 轴过长或装配困 难等问题。 现有技术中, 拨叉轴与气虹体之间的 0型密封圈 (见图 2 )基 本都是在缸体上开槽, 将 0型圈嵌入, 此种结构中, 更换 0型圈时, 需将 拨叉轴取出。 对气虹体与壳体铸为一体的变速器, 拨叉轴取出将导致变速 器整箱解体, 保养维修工作难度大、 可行性差。

鉴于以上缺陷, 是有必要提供一种多档位变速器前副箱气虹以 解决以 上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 车变速器前副箱气缸, 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指出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釆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变速器前副箱气虹, 包括气虹壳体、 气缸盖、 活塞和拨叉轴, 所述的气缸壳体设置在离合器壳体上, 气虹的一端通过气缸盖密封, 气虹 的另一端通过密封装置密封, 拔叉轴的一端与活塞连接, 另一端设置在变 速器壳体或变速器上盖的拨叉轴孔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 所述的密封装置包括气虹壳体、 拨叉 轴, 所述气缸壳体上的设置有槽, 所述拔叉轴和气虹壳体通过 0型圈进行 密封, 0型圈安装在气缸壳体上设置的槽内, 通过紧固装置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 所述的紧固装置包括卡环, 卡环将 0 型圈压紧并固定于气虹壳体上设置的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 所述的紧固装置还包括垫片, 垫片将

0型圈压紧, 卡环将垫片和 0型圈压紧并固定于气虹壳体上设置的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 所述气缸活塞左侧腔体通过气虹壳体 上的第一孔与随动阀总成的第一进出气孔连通 , 气虹活塞右侧腔体通过气 缸壳体上的第二孔与随动阀总成的第二进出气 孔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 变速器前副箱气虹位于主箱前端面, 离合器壳体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 变速器前副箱拔叉的叉脚对称分布。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拔叉轴一端与活塞连接, 另一端设置在变速器壳体内倒档中间轴总成所 处空间之前或变速器上盖的 拔叉轴孔内, 也就是说, 拔叉轴在两端都有支点, 因此, 有效缩短前副箱 拨叉轴的长度, 从而避开了倒档中间轴及倒档中间轴齿轮所处 的空间以及 副箱焊接中间轴总成所处空间; 此外, 由于变速箱前端空间较大, 本实用 新型前副箱气虹位于主箱前端面, 从而充分利用该空间, 且可以轻易的实 现前副箱拔叉的对称设计。

附图说明

图 1是本实用新型前副箱气虹的结构示意图;

图 2是本实用新型拔叉轴与气虹之间的密封结构 ;

图 3是图 1中 &、 b、 c、 d孔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变速器前副箱气虹 , 包括气缸壳体 1、 气 缸盖 6、 活塞 10, 以及拔叉轴 15 , 所述气虹壳体 1设置在离合器壳体上, 或与离合器壳体一体形成, 所述气虹盖 6通过锁紧螺栓与气缸壳体 1固定 连接, 所述拔叉轴 15的一端通过活塞锁紧尼龙螺母与活塞 10固定连接, 另一端套在变速器壳体或变速器上盖的拨叉轴 孔 16 内。 所述气缸壳体 1 与活塞 10之间用第一密封圈 9密封连接,所述气缸壳体 1与气虹盖 6之间 釆用第二密封圈 8密封连接, 所述活塞 10与拔叉轴 15之间釆用第三密封 圈 7密封连接; 所述气虹壳体 1上开设有气缸的用于进出气的第一气孔 a 和第二气孔 d。

气虹活塞左侧腔体通过气虹壳体上的第一气孔 a与随动阀总成 2的第 一进出气孔 b连通, 气虹活塞右侧通过气虹壳体上的第二气孔 d与随动阀 总成 2的第二进出气孔 c连通。 本实用新型气虹壳体 1设置在离合器壳体上, 或气虹壳体 1和离合器 壳体铸为一体, 气虹壳体 1上用于气虹左侧进出气的第一孔 a和随动阀总 成 2的第一进出气孔 b直接连通, 气虹壳体 1上用于气缸右侧进出气的第 二孔 d和随动阀总成 2的第二进出气孔 c直接连通, 这样, 省去了两根连 接气缸与阀体的气管, 减少了漏气点, 对于直接档和超速档变速器, 只需 将随动阀总成 2调转 180。 安装即可; 通过气缸在离合器壳体内位置的优 化, 可保证前副箱拨叉 14叉脚对称性设计, 确保两叉脚的刚度相同。

设计时, 首先设计出对称的叉脚, 安装到前副箱同步器的位置, 通过 旋转拨叉, 保证不与周围零件干涉的前提下, 找出拨叉轴孔的合适位置, 投影到主箱前端面, 即可推导出前副箱气虹的位置。

在变速器壳体或上盖内设置拨叉轴孔 16, 有效缩短前副箱拨叉轴 14 的长度, 解决了气虹体在工作时产生拉伤、 偏磨, 延长 Y型结构的第一密 封圈 9的使用寿命。 原因为: 拨叉轴一端支撑, 另一端悬空, 相当于悬臂 梁, 拨叉工作时, 叉脚离拨叉轴有一定距离, 产生一个弯矩, 拨叉轴弯曲 变形大, 活塞与气虹接触必定是部分接触区受力大, 部分接触区受力小, 甚至不受力, 导致活塞偏磨, 气虹壁拉伤, Y型圈过早损坏, 窜气; 本实 用新型釆用两端支撑, 拨叉轴刚性好, 变形小, 活塞与气虹接触受力均匀。

另外, 本实用新型拔叉轴与气虹壳体密封处还设置有 卡环 11、垫片 12 和 0型圈 13 , 卡环 11压紧垫片 12, 垫片 12压紧 0型圈 13 , 以此达到给 0型圈 13轴向定位的目的,对 0型圈 13维修时只需要拆下气虹盖和活塞, 即可通过工具拆下卡环 11和垫片 12, 解决拨叉轴与气虹体间 0型圈窜气 和漏气时, 更换 0型圈需要拆解变速器等工作量过大的问题。 参见图 1 ,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随动阀总成 2的第一进出气 孔 b通过第一气孔 a与气虹活塞 10的左侧腔体连通,第二进出气孔 c通过 第二气孔 d与气虹活塞 10的右侧腔体连通,随动阀总成 2通过调节气缸活 塞 10两侧腔体内的气压,使气虹活塞带动拨叉轴 左侧或右侧移动,拨叉 轴通过拨叉推动变速器的同步器滑套,从而实 现变速器前副箱挂档或摘挡。

0型圈为易损件, 当需要更换拨叉轴与气虹体间 0型密封圈 13时, 可先拧走 4个气虹盖锁紧螺栓 4,取下气虹盖 6,拧下活塞锁紧尼龙螺母 5 , 取下活塞总成, 用内卡环钳取下卡环 11 , 拿走垫片 12, 即可更换 0型密 封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 不是全部或唯一的实施方 式,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实用新型说明 书而对本实用新型技术 方案釆取的任何等效的变换, 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