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IMPROVED OPTICAL KIT AND FLASHLIGHT HAVING SAME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3/013579
Kind Code:
A1
Abstract:
An improved optical kit, comprising a light source (2), a mounting seat (1), a reflector (3), and a convex lens (4); the projection of the reflecting surface of the reflector (3) on the axial section thereof is at least in part parabolic; the axis of the reflector (3) is collinear with the axis of the convex lens (4); the mounting seat (1) can move along the axial direction of the convex lens (4); a mounting groove (11) is provided at the front end of the mounting seat (1); the light source (2) is fixedly mounted within the mounting groove (11) and the emitting point of the light source (2) is located on the axis of the convex lens (4); and the periphery of the mounting groove (11) is formed as a reflecting surface capable of reflecting the light being emitted from the bottom of the light source (2). A flashlight, comprising the improved optical kit. The optical kit effectively reduces the loss of light and can illuminate at further distances. The flashlight mounted with the optical kit can realise swift changes between light and shadow, and is capable of effectively avoiding displacement from the original set position of optimal light effect due to pressure from an external force.

Inventors:
CAI GUANFENG (CN)
CHEN JIN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2/078537
Publication Date:
January 31, 2013
Filing Date:
July 12, 2012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CAI GUANFENG (CN)
CHEN JIN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F21L4/04; F21V13/04; F21V14/02; F21V14/06; F21Y101/02
Foreign References:
CN202253393U2012-05-30
CN101305240A2008-11-12
CN201014258Y2008-01-30
CN1459014A2003-11-26
US5422799A1995-06-06
FR2656674A11991-07-05
CN101517307A2009-08-26
CN102252264A2011-11-23
CN101709833A2010-05-19
Attorney, Agent or Firm:
GUANGZHOU YUEXIU JILY PATENT & TRADEMARK LAW OFFICE (CN)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CN)
Download PDF:
Claims:
1.改良光学组套, 包括光源、 安装座、 反光镜、 凸透镜, 其特征 在于, 反光镜的反光面在其轴向截面上的投影至少有一段呈抛物线 状,该反光镜的轴线与凸透镜的轴线共线,在其前端设置有一安装槽, 光源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且其出射点位于凸透镜的轴线上,所述 安装槽的周缘成型为一可反射光源底部射出光线的反射面。

2.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改良光学组套,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座 可沿凸透镜的轴线方向活动。

3.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改良光学组套, 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为 点光源, 凸透镜与反光镜的焦点重合, 当安装座移动至与凸透镜的间 距最大时, 光源的光线出射点与凸透镜及反光镜的焦点重合。

4.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改良光学组套, 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为 面光源, 凸透镜的焦点与反光镜的焦点具有一横向偏距, 该横向偏距 的小于或等于 lmm。

5.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改良光学组套,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面 为斜面,或所述反射面在反光镜轴向截面上的投影至少有一段呈抛物 线状。

6.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改良光学组套, 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的 顶端位于安装槽外端面的内侧,或所述光源的顶端与安装槽外端面平 齐。

7.如权利要求 6所述的改良光学组套, 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为 一 LED灯,所述安装槽内侧底端设置有一与该 LED灯底端匹配的通孔, 该通孔的轴线与凸透镜的轴线共线。

8.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改良光学组套,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透镜 的外周缘与反光镜的上端部之间设置有一透光的支撑架,该支撑架与 所述凸透镜一体成型。

9.如权利要求 8所述的改良光学组套,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架 的上表面和 /或下表面呈突起的弧形面。

10.如权利要求 8所述的改良光学组套,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透 镜的周缘与所述支撑架之间还一体成型有一透光的连接板。

11.如权利要求 8所述的改良光学组套,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 架呈圓锥筒状, 其横向截面的两侧之间的夹角大于 85度, 所述支撑 架的延伸方向与凸透镜横截面之间的夹角为 30-50度。

12.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改良光学组套,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透 镜的周缘与反光镜的下端部之间还连接有一透光的支撑筒,该支撑筒 与所述凸透镜一体成型。

1 3.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改良光学组套,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光 镜的反光面具有一台阶,反光镜的反光面在反光镜轴向截面上的投影 位于台阶的两边分别呈抛物线状。

14.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改良光学组套,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透 镜的光线入射面为菲涅尔面。

15.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改良光学组套,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透 镜和反光镜的位置相对固定。

16.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改良光学组套,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透 镜可沿其轴线相对于反光镜活动。

17.—种具有如权利要求 1所述改良光学组套的手电筒, 包括光 源、 安装座、 反光镜、 凸透镜、 灯筒、 套头部、 其特征在于, 反光镜 的反光面在其轴向截面上的投影至少有一段呈抛物线状,该反光镜的 轴线与凸透镜的轴线共线, 安装座可沿凸透镜的轴线方向活动, 在其 前端设置有一安装槽,光源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且其出射点位于 凸透镜的轴线上,所述安装槽的周缘成型为一可反射光源底部射出光 线的反射面, 所述套头部套接在灯筒的前端并可沿灯筒的轴向滑动, 所述反光镜及凸透镜安装在套头部内, 安装座固定连接在灯筒的前 端。

18.如权利要求 17所述的手电筒, 其特征在于, 所述套头部的内 表面沿其轴向设置有内侧为盲端的限位滑槽,所述安装座的周缘设置 有与限位滑槽匹配的弹性扣件。

19.如权利要求 18所述的手电筒,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扣件包 括由安装座周缘延伸出的弹性连接段、以及一体成型于弹性连接段自 由端外缘的限位凸缘,所述弹性连接段与安装座之间还设置有一弹性 限位块。

20.如权利要求 19所述的手电筒,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座上还 设置有一限位板,所述弹性连接段的自由端被限定于限位板以及安装 座主体之间。

21.—种具有如权利要求 1所述改良光学组套的手电筒, 包括光 源、 安装座、 反光镜、 凸透镜、 灯筒、 套头部, 其特征在于, 反光镜 的反光面在其轴向截面上的投影至少有一段呈抛物线状,该反光镜的 权 利 要 求 书

轴线与凸透镜的轴线共线, 安装座可沿凸透镜的轴线方向活动, 在其 前端设置有一安装槽,光源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且其出射点位于 凸透镜的轴线上,所述安装槽的周缘成型为一可反射光源底部射出光 线的反射面, 灯筒前端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 所述套头部内壁设置有 与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 所述反光镜及凸透镜安装在套头部内, 安装 座固定连接在灯筒的前端。

Description:
改良光学组套以及具有该光学组套的手电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光学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改良型的光学组套, 以 及应用该光学组套的照明手电筒。 背景技术

传统的白炽灯或 LED的手电筒,均是由一个抛物线状的凹面反光 镜、 以及设置在凹面反光镜焦点上的白炽灯或 LED光源构成, 其使用 时, 光源正中央及附近的光会直射出去,从而使得 光线效率得不到很 好的利用, 中间反射出来的光不够强, 不能 4艮好地实现远距离照明, 光损较大。

也有的手电筒是采用的反光镜的反射面呈双面 凸或单面凸,但是 在有限的应用空间中, 两端的光得不到很好的利用, 使中间射出来平 行光束的光不够强,从而不能 4艮好地实现远距离照明, 只能实现近距 离照明, 也不能降低光损。

传统的手电筒均是由灯泡、 灯筒、 抛物线反光镜以及电池组成, 灯泡作为光源, 其光线的出射点位于反光镜内腔中, 电池为灯泡提供 电能, 灯筒前端的套头部分可相对于灯筒主体转动, 反光镜固定连接 在套头部内, 灯泡连接在灯筒的前端, 套头部与灯筒主体采用螺纹装 配, 在套头部相对于灯筒主体转动时, 可改变其二者的轴向距离, 继 而改变灯泡在反光镜轴向的位置, 当灯泡沿反光镜的中轴线上活动 时,其发出的光线经由反光镜反射后从手电筒 前端射出的光线能够形 成多种不同的光影。

现有的手电筒由于采用上述结构, 其存在以下使用缺陷:

1、 由光源发出的光线, 有很大一部分不能够经过反光镜直接反 射, 而是从反光镜的上边缘直接射出, 而这部分光线由于不能被反光 镜处理呈聚拢光束, 其从反光镜上边缘射出后, 就变成无用光线, 达 不到照明的目的, 因此, 上述现有的手电筒不能够完全利用光源所发 出的光线, 光损较大。

2、 现有的手电筒, 在聚光情况下, 由于不能够形成较为平行的 光线且光损较大, 导致射出光线照度较低, 射程也就较低。

3、 现有的手电筒, 在泛光情况下, 由于 LED发光角度超出透镜 的外径, 而使得超出部分光线不能得到有效利用, 使得光损较大, 导 致射出光线照度较低, 射程也就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 提供一种光 学组套, 其可以有效的降低光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上 述光学组套的手电 同。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改良光学组套, 包括光源、 安装座、 反光镜、 凸透镜, 反光镜的 反光面在其轴向截面上的投影至少有一段呈抛 物线状,该反光镜的轴 线与凸透镜的轴线共线, 在其前端设置有一安装槽, 光源固定安装在 所述安装槽内且其出射点位于凸透镜的轴线上 ,所述安装槽的周缘成 型为一可反射光源底部射出光线的反射面。

所述安装座可沿凸透镜的轴线方向活动。

所述光源为点光源, 凸透镜与反光镜的焦点重合, 当安装座移动 至与凸透镜的间距最大时,光源的光线出射点 与凸透镜及反光镜的焦 点重合。

所述光源为面光源,凸透镜的焦点与反光镜的 焦点具有一横向偏 距, 该横向偏距的小于或等于 1

所述反射面为斜面,或所述反射面在反光镜轴 向截面上的投影至 少有一段呈抛物线状。

所述光源的顶端位于安装槽外端面的内侧,或 所述光源的顶端与 安装槽外端面平齐。

所述光源为一 LED灯,所述安装槽内侧底端设置有一与该 LED灯 底端匹配的通孔, 该通孔的轴线与凸透镜的轴线共线。

所述凸透镜的外周缘与反光镜的上端部之间设 置有一透光的支 撑架, 该支撑架与所述凸透镜一体成型。

所述支撑架的上表面和 /或下表面呈突起的弧形面。

所述凸透镜的周缘与所述支撑架之间还一体成 型有一透光的连 接板。

所述支撑架呈圓锥筒状, 其横向截面的两侧之间的夹角大于 85 度, 所述支撑架的延伸方向与凸透镜横截面之间的 夹角为 30-50度。 所述凸透镜的周缘与反光镜的下端部之间还连 接有一透光的支 撑筒, 该支撑筒与所述凸透镜一体成型。

所述反光镜的反光面具有一台阶,反光镜的反 光面在反光镜轴向 截面上的投影位于台阶的两边分别呈抛物线状 。

所述凸透镜的光线入射面为菲涅尔面。

所述凸透镜和反光镜的位置相对固定。

所述凸透镜可沿其轴线相对于反光镜活动。

为实现上述目的二,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上述改良光学组套的手电筒, 包括光源、 安装座、反光 镜、 凸透镜、 灯筒、 套头部、 反光镜的反光面在其轴向截面上的投影 至少有一段呈抛物线状, 该反光镜的轴线与凸透镜的轴线共线, 安装 座可沿凸透镜的轴线方向活动, 在其前端设置有一安装槽, 光源固定 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且其出射点位于凸透镜的 轴线上,所述安装槽的 周缘成型为一可反射光源底部射出光线的反射 面,所述套头部套接在 灯筒的前端并可沿灯筒的轴向滑动,所述反光 镜及凸透镜安装在套头 部内, 安装座固定连接在灯筒的前端。

所述套头部的内表面沿其轴向设置有内侧为盲 端的限位滑槽,所 述安装座的周缘设置有与限位滑槽匹配的弹性 扣件。

所述弹性扣件包括由安装座周缘延伸出的弹性 连接段、以及一体 成型于弹性连接段自由端外缘的限位凸缘,所 述弹性连接段与安装座 之间还设置有一弹性限位块。

所述安装座上还设置有一限位板,所述弹性连 接段的自由端被限 定于限位板以及安装座主体之间。

为实现上述目的二, 本实用新型还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上述改良光学组套的手电筒, 包括光源、 安装座、反光 镜、 凸透镜、 灯筒、 套头部, 反光镜的反光面在其轴向截面上的投影 至少有一段呈抛物线状, 该反光镜的轴线与凸透镜的轴线共线, 安装 座可沿凸透镜的轴线方向活动, 在其前端设置有一安装槽, 光源固定 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且其出射点位于凸透镜的 轴线上,所述安装槽的 周缘成型为一可反射光源底部射出光线的反射 面,灯筒前端外表面设 置有外螺纹, 所述套头部内壁设置有与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 , 所述反 光镜及凸透镜安装在套头部内, 安装座固定连接在灯筒的前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光学组套, 能够将光源发出的光线充分利用,有效 的降低了光损, 并且能够实现较远距离的照明, 同时, 本实用新型安 装该光学组套的手电筒, 可实现光影的快速变换, 并且根据需要, 能 够方便的将产品锁定在拉伸过程中的任意状态 ,可避免因外力挤压而 移动原设定的最佳光效位置; 依据实验数据, 本实用新型光学组套的 光损可降低至 12%以内。 附图说明

图 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光学组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 2为图 1所示光学组套的一种变形结构;

图 3为图 1所示光学组套的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 4为图 1所示光学组套的另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 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光学组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 6为图 5所示光学组套的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 7为图 5所示光学组套的另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 8为图 1所示光学组套的另一种变形结构;

图 9为图 8中 A处放大视图;

图 10为图 1所示光学组套的有一种变形结构;

图 11为图 10所示光学组套的另一种变形结构;

图 12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凸透镜可相对反光镜活动 光学组套之 结构示意图;

图 1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手电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 14为图 13所示手电筒的安装示意图;

图 15为图 13所示手电筒的剖视图;

图 16为图 15所示手电筒的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 17为图 16所示手电筒的另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 1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手电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 19为本实用新型又一种手电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 20为本实用新型手电筒在反光镜上刻有 logo的示意图; 图 21为本实用新型手电筒在安装槽上刻有 logo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 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 1所示, 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良光学组套, 其包括安装座 1、 光源 2、 反光镜 3、 凸透镜 4 , 反光镜 3呈碗状, 上下均开口, 凸 透镜 4位于反光镜 3的上部开口内, 其周缘一体成型有一支撑架 5 , 该支撑架 5为透光的板状结构,且其外周缘固定连接在 光镜 3的上 部开口内侧; 安装座 1位于反光镜 3的下部开口内, 光源 2则固定于 安装座 1的上端。 反光镜 3为抛物线反光镜, 具体的说是, 反光镜 3 的反光面 f 1在其轴向截面上的投影呈抛物线状, 凸透镜 4的轴线与 反光镜 3的轴线共线, 同为图中的轴线 R , 此外, 凸透镜 4的焦点与 反光镜 3的焦点重合。 安装座 1的中轴线与轴线 R重合, 其可沿轴线 R相对于反光镜 3活动, 在安装座 1的上端面开设有一安装槽 11 , 光 源 2安装在该安装槽 11内, 光源 2的光线出射点位于轴线 R上。 安 装槽 11的周缘被加工成反光面 f 2 , 并且该反光面 Π可以是斜面, 也可以是抛物线反光面 (也就是说反光面 f 2在反光镜 3的轴向截面 上的投影呈抛物线状; 为了得到良好的光效, 上述支撑架 5为一锥筒 状结构, 其轴向截面的两端形成一夹角 a , 该夹角 a大于 85度, 依 据发明人的实验数据, 该夹角 a为 94度时, 光效最佳。 支撑架 5的 延伸方向与凸透镜 4横截面之间具有一夹角 b , 该夹角 b为 30至 50 度之间, 优选 40度。 由于上述反光面 f 2具有一定的开度, 因此, 就 需要安装座 1前端安装光源 2的部分具有一定大小的直径,这也就决 定了反光镜 3的下部开口的直径, 所以, 上述反光镜 3的下部开口的 直径不小于 6匪, 用于保证安装座 1前端的直径不小于 6匪, 从而可 使反光面 f 2具有适合的开度。 同时, 光学组套可以被加工成各种不 同的尺寸, 尤其是其高度可以是 5-70匪。 光学组套的最大直径相对 于其高度的比例在 1 : 0. 8至 1 : 0. 5范围内,根据发明人所做的光学实 验结果来看,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光学组套的最大直径相对于 其高度的比例为 1 : 0. 65所成光效最佳。 凸透镜 4的直径相对于上述 反光镜 3 上端部的直径的比例在 1 : 0. 5 至 1 : 0. 3 范围内, 优选为 1 : 0. 4。

若以上光源 2可以是点光源,则上述凸透镜 4与反光镜 3的焦点 重合, 当安装座 1带动光源 2移动至于凸透镜 4的间距最大时, 光源 2的光线出射点与凸透镜 4及反光镜 3的焦点重合。 若以上光源为面 光源(如 LED灯 ) , 则允许凸透镜 4与反光镜 3的焦点在垂直于轴线 R的方向有 1匪范围内的水平方向的偏离,该偏离的具体 寸,由 LED 发光面面积的大小或 LED发光芯片大小而决定。

上述光源采用 LED灯, 在安装槽 1 1的内侧底端加工一通孔, 该 通孔与 LED灯的底部形状匹配, 可以用以配合 LED灯的安装, 并且, 为了保证 LED灯与凸透镜 4及反光镜 3的同轴度,可预先保证通孔的 轴线与凸透镜 4的轴线共线。

如图 3所示,安装座 1带动光源 2相对于反光镜 3沿轴线 R运动, 至光源 2最贴近凸透镜 4时, 光线经由光源 2发出后, 其周缘的光线 经由反光镜 3发射, 再经由支撑架 5折射后射出, 而中间的光线则直 接经由凸透镜 4折射射出, 最边缘的光线(也就是与轴线 R所呈夹角 最大的光线)可经由安装槽 1 1周缘的反光面 f 2反射, 之后经由支撑 架 3折射后射出, 从而充分地利用了光源 2所发出的光线, 由于光源 2距离凸透镜 4的距离最小, 光线射出光学组套后所成的影像为大光 圏,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泛光。 上述结构中, 光源 2的上顶端位于安装 槽 11外端面的内侧或者与安装槽 11外端面平齐, 从而可防止光源 2 在相对于凸透镜 4活动过程中, 与凸透镜 4的内侧表面发生碰撞, 同 时, 有能够保证光源 2具有足够大的活动范围。

本发明人设定了上述各个结构的轴向尺寸,使 光源 2远离凸透镜 4运动的最大位移, 只能够保证光源 2的光线出射点与凸透镜 4及反 光镜 3的焦点重合, 也就是说, 当光源 2远离凸透镜 4运动, 至光源 2的光线出射点与凸透镜 4的焦点重合时, 光源 2就不能够相对于凸 透镜 4运动, 也就是如图 4所示的状态, 在该状态下, 周缘的光线经 由反光镜 3反射, 再由支撑架 5折射后, 成为平行光, 中间的光线经 由凸透镜 4折射后成为平行光, 最边缘的光线经由反光面 f 2反射, 在经由凸透镜 4折射后, 形成平行光, 最终, 所有经光学组套射出后 的光线均为平行光, 这种状态下, 光源 2射出的所有光线都被聚拢, 整个光学组套形成的光线能够在较长的距离下 形成清晰的影像。

再如图 1所示, 为了实现较佳的效果, 本发明人将上述凸透镜 4 的光入射面 t l的曲率限定在 0. 0001-0. 2569mm范围内, 而光的出射 面 t 2的曲率限定在 0. 0648-0. 2169mm范围内。

如图 2所示, 还可以对图 1中的光学组套进行结构优化, 在上述 反光镜 3的反光面上加工一台阶 31 , 台阶 31的上下两部分均为抛物 线状; 此种结构适合光源为线光源的情况, 具体的说, 上述台阶 31 上下两部分的抛物线反光面分别的焦点在反光 镜 3 的轴线上具有一 定间距, 如此, 则可以得到良好的平行光效。

如图 8、 9所示, 可以将上述凸透镜 4的下表面加工成菲涅尔面, 由于将凸透镜 4的光入射面加工成菲涅尔面(波纹状), 去掉了凸透 镜 4入射面对光线没有直接作用的部分,光线在 透镜 4中经过的距 离减小, 从而有效的增加凸透镜 4的透光度, 降低了光损。

此外, 如图 10所示, 还可以在凸透镜 4的周缘与支撑架 5之间 设置一透光且平直的连接板 41 , 该连接板 41与凸透镜 4及支撑架 5 一体成型, 连接板 41作为凸透镜 4与支撑架 5之间的緩沖段, 在注 塑过程中, 便于进胶和脱模。

为了对光线实现较好的聚拢效果, 如图 11所示, 上述支撑架 5 的上表面可以被加工成一弧形面, 具体是由两边向中间厚度增加, 相 当于一个聚光透镜。当然也可以是将支撑架 5的下表面加工成上述外 凸的弧形面, 或者是将支撑架 5的上、 下表面均加工成上述外凸的弧 形面。

图 5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光学组套, 与上述不同的是, 用于连 接支撑凸透镜 4与反光镜 3结构为一支撑筒 6 , 该支撑筒 6为透光材 质, 其一体成型于凸透镜 4的周缘下部, 下端部与反光镜 3的下部开 口内缘固定连接, 为了降低光损, 上述支撑筒 6的后端由上至下依次 减小, 该光学组套的使用情况如图 6、 7所示, 大致与上述光学组套 相同, 在这里不做重复说明。

上述光学组套的反射镜部分由铝合金或塑料构 成, 塑料优选 PC , P匪 A 或者玻璃组成, 同时配合优质的表面处理(如真空镀膜等)有 效提高反射镜表面的反光能力; 凸透镜部分由塑料制成, 优选 P匪 A 或玻璃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光学组套的凸透镜 4 与反光镜 3是相对固定 的, 也就是说, 其二者的相对位置不能发生相对位移, 当然, 在某些 应用领域,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是如图 12所示的结构, 其凸透镜可在 其轴线方向沿反光镜活动, 即能够改变其二者的轴向位移, 并且通过 改变该位移, 转换光线的路径, 以改变光影; 在这种形式的光学组套 中, 可以如上述将反光镜固定, 使凸透镜相对于反光镜活动, 也可以 是将凸透镜固定, 使反光镜相对于凸透镜活动。

此外, 为了实现单一功能, 可以将上述安装座 1和反光镜 3及凸 透镜 4的位置固定, 即反光镜 3、 凸透镜 4及安装座 1在轴向的位置 是固定不变的,但是, 这种设置需要根据应用要求设置安装座 1与凸 透镜 4之间的轴向距离, 例如在聚光时, 需要相应设置安装座 1与凸 透镜 4的距离,使光源 2位于凸透镜 4和反光镜 3的焦点上, 然后固 定连接安装座 1和反光镜 3的下端部,之后将凸透镜 4固定在反光镜 3上, 若要实现泛光效果, 则设置安装座 1和凸透镜 4的距离, 使光 源 2尽量的靠近凸透镜 4。

以上的光学组套, 能够有效的降低光损耗, 其可应用于多种光学 设备上, 如手电筒、 头灯、 自行车灯、 战术闪光灯、 医疗灯具、 机动 车灯具、 飞机照明灯具、 以及其他一些便携灯具。 如图 1 3、 14、 15 所示, 为一种具有上述光学组套的手电筒, 其包括如图 1所示的光学 组套, 以及灯筒 7、 套头部 8、 其中套头部 8包括位于其前端的套头 盖 81、 以及螺接在套头盖 81后端的套头座 82, 套头部 8可沿灯筒 7 的轴向相对于灯筒 7滑动。光学组套中的反光镜 3及凸透镜 4通过一 套圏 83固定在套头盖 81的内部,而安装座 1则固定连接在灯筒 7的 前端, 套头盖 81带动反光镜 3及凸透镜 4相对于灯筒 7滑动, 从而 可改变光源 2与凸透镜 4及反光镜 3的相对距离。

在上述套头座 82的内壁, 沿轴向开设有两条限位滑槽 84, 该两 限位滑槽 84的内侧端为盲端, 在安装座 1的周缘向外延伸有两个弹 性连接段 14, 两弹性连接段 14的自由端外缘分别设置有一限位凸缘 12,且在连接段 11的内侧与安装座 1之间还设置有一弹性限位块 13, 其中两个限位凸缘 12分别与两滑槽 84匹配。

再如图 14, 若光源 2采用 LED灯, 为了能够及时的将 LED灯产 生的热量散发出去, 在安装座 1的内侧还固定有一散热座 9。

如图 16, 在初始状态下, 限位凸缘 12位于限位滑槽 84 内, 套 头部 8可沿灯筒 7的轴向相对于灯筒 7滑动,从而改变光源 2与凸透 镜 4及反光镜 3的相对距离。 如图 17所示, 沿 B向转动套头部 8时, 限位滑槽 84与限位凸缘 12发生错位,限位凸缘 12从限位滑槽 84中 转出, 套头部 8的内壁向内压迫限位凸缘 12, 使弹性连接段 14发生 变形, 同时弹性限位块 13也发生形变, 致使限位凸缘 12的外缘与套 头部 8的内壁具有较大的摩擦力,从而实现套头部 8与安装座 1相对 位置的固定, 也就是固定了光源与凸透镜 4的相对位置。

上述弹性限位块 13对弹性连接段 14起到辅助作用,可以保证弹 性连接段 14在长期形变的情况下, 不会发生过疲劳损坏。 此外, 在 安装座 1上还设置有两限位板 15 , 该两限位板 15分别与两弹性连接 段 14的自由端对应, 具体的是, 弹性连接段 14的自由端位于限位板 15与安装座 1主体之间,在弹性连接段 14被套头部 8的内壁压迫时, 其自由端不会发生上翘, 保证弹性连接段 14的正常锁定功能。

如图 18所示, 为了节省成本适应一些要求较低的照明需求, 还 可以无需设置上述弹性锁紧结构, 套头部直接套设在灯筒的前端。

如图 19 , 基于图 18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在套头部的内表 面设置内螺纹, 在灯筒的前端外表面设置外螺纹, 通过内螺纹与外螺 纹, 将套头部螺接在灯筒前端, 如此, 转动套头部时, 通过螺纹间互 相匹配, 改变灯筒与套头部的轴向位移, 从而改变凸透镜、 反光镜与 光源之间的轴向位移。

可以在上述凸透镜中增加颜色, 根据特定的使用环境进行调节, 如紫色可以用来判别真伪(如验钞等), 黄色用于汽车的雾灯, 可以 提升穿透力, 蓝色加入到凸透镜中, 当照射在红色物质上后, 能散发 出深黑色, 用于在夜间辨认血迹, 由于肉眼感光细胞对蓝绿区短波光 敏感, 在夜间使用可以实现较为醒目的效果。 红色光线的作用在于它 能够有效保护人眼的夜视功能, 适合夜晚查看地图。

如图 20所示,还可在上述反光镜 3的反光面 Π的底端部刻有倒 立的文字或品牌 logo, 并且需要保证文字或者品牌 logo在凸透镜 4 的横截面上的投影位于凸透镜 4的边缘内侧, 由此, 利用投影成像原 理, 则可以在所呈的光影上显示出该文字或品牌 logo。 当然, 如图 21所示, 品牌 logo也可以正立地刻在安装槽 11的反光面 f2和安装 槽外端面上。 非使用状态下, 也可以由手电筒的套头部前端向内, 通 过凸透镜 4看到文字或 logo的放大影像, 从而起到对产品品牌的推 广作用。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 的技术方案以及构 思, 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变形, 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变形 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 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