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LONG-ACTING BLOOD SUGAR DECREASING FUSION PROTEIN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5/000413
Kind Code:
A1
Abstract: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n anthropogenic glucagon-like peptide-1 (GLP-1) recombinant protein molecular fused with an anthropogenic immune globulin subtype (IgG2) Fc section and a preparation method and purpose thereof. The fusion protein has a biological activity of GLP-1, and also has a significantly prolonged half-life in vivo. The fusion protein can be used to treat type Ⅱ diabetes, obesity, and other diseases that are treated by decreasing serum glucose, suppressing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and emptying or suppressing food intake.

Inventors:
ZHOU JOE (CN)
ZHOU QING (CN)
CHEN RULEI (CN)
SHI SHU (CN)
NIAN WEIHONG (CN)
YAN HONGBIN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4/081490
Publication Date:
January 08, 2015
Filing Date:
July 02, 2014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GENOR BIOPHARMA CO LTD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C07K19/00; A61K38/26; A61P3/04; A61P3/10; C07K14/605; C12N15/62; C12N15/64
Domestic Patent References:
WO2011056713A22011-05-12
Foreign References:
CN1483041A2004-03-17
CN101998965A2011-03-30
CN101910199A2010-12-08
Attorney, Agent or Firm:
PEKSU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LTD. (CN)
北京北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 利 要 求 书

1. 一种融合蛋白, 其由胰高血糖素样肽 -1的 C末端通过肽接头与 IgG2 Fc部分的 N末端融合而成。

2. 如权利要求 1所述融合蛋白, 其氨基酸序列如 SEQ ID NO:4、 SEQ ID NO:5或 SEQ ID NO:6所示。

3. 一种编码如权利要求 1或 2所述融合蛋白的基因。

4. 如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基因, 其核苷酸序列如 SEQ ID ΝΟ:1、 SEQ ID NO:2或 SEQ ID NO:3所示。

5. 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 1或 2所述融合蛋白的方法, 其包括: a. 构建如权利要求 3或 4所述的基因;

b. 将步骤 a所述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 得到可表达如权 利要求 1所述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

c 用步骤 b所述表达载体转染细胞, 使其表达所述重组融合 蛋白, 然后分离纯化得到所述融合蛋白。

6. 如权利要求 5所述的方法, 其中真核表达载体为 293。

7. 如权利要求 5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用细胞为 FreeStyle 293F细 胞。

8. 一种制剂, 其含有如权利要求 1或 2所述融合蛋白作为其活性成 分, 其还可以含有一种或多种可药用载体。

9. 如权利要求 1或 2所述融合蛋白或含有其的制剂在制备用于治疗 和 /或预防 II型糖尿病、 肥胖以及通过降低血清葡萄糖、 抑制胃肠运动 和排空或抑制食物摄入而受益的其它疾病的药物中的用途。

10. 如权利要求 3或 4所述基因在制备用于治疗和 /或预防 II型糖尿 病、 肥胖以及通过降低血清葡萄糖、 抑制胃肠运动和排空或抑制食物 摄入而受益的其它疾病的药物中的用途。

Description:
长效降血糖融合蛋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制药领域, 具体地属于治疗性生物大分子药物领 域, 更具体地,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融合蛋白及其制备方法和用 途。 背景技术

II型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 II , DM II , 胰岛素抵抗型糖尿病) 患者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 90~95% , 且每年以 6%的数量递增。 预计到 2025年, 全球 II型糖尿病患者将达到 3.8亿。 目前, 亚洲已是糖尿病患 者最多的地区, 全球糖尿病增长最快的国家是中国、 印度等发展中国 家。 最近一次中国的大型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是在 2002年, 在 10万人 中按 WHO 1999年公布的诊断标准, 18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在城市和农 村分别为 4.5%和 1.8%。 中国糖尿病患病率在过去 20年中上升了近 4 倍。

对于 II型糖尿病的治疗, 目前主要有胰岛素替代疗法(胰岛素、 胰 岛素类似物)和口服化学类降糖药物(促胰岛 素分泌剂磺脲类和格列奈 类, 可直接刺激胰岛素分泌; 非促胰岛素分泌剂双胍类、 噻唑烷二酮 类和 α -糖苷酶抑制剂, 胍类药物主要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 噻唑 烷二酮类药物可改善胰岛素抵抗, α -糖苷酶抑制剂主要延緩碳水化合 物在肠道内的吸收)等。 以上药物虽然能降低血糖, 但是存在低血糖风 险和体重增加的不良反应, 且会导致胰岛 Ρ细胞功能的进行性丧失 ( Nature.2001;414:821-827 ) 。

GLP-1 ( Glucagon Like Peptide-1 , 胰高血糖素样肽 -1 )作为肠促 胰素之一, 其模拟生理状态降糖作用的 "肠促胰素效应" 针对糖尿病 两大发病机制(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抵抗 ), 治疗机理独特, 目前 发达国家已将其列入二线治疗方案(Diabetes Care.2009;32:193-203 ) 。

GLP-1 的促胰岛素分泌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作用具 有血糖浓度 依赖性, 即当血糖浓度高于正常时, GLP-1 呈现促胰岛素分泌作用, 而当血糖浓度正常时, GLP-1 的促胰岛素分泌作用减弱。 因此, 外源 性 GLP-1 治疗不会由于过量而引起低血糖不良反应的发 生。 这是 GLP-1 类似物优于其它促胰岛素分泌药物和胰岛素及 其类似物的最显 著特征 ( Diabetologia.l986;29:46-52 ) ( J Clin Invest.l993;91 :301-307 ) (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01;86:3717-3723 ) 。

GLP-1 通过与胰岛 α细胞的受体结合, 可控制餐后胰高血糖素的 分泌; 通过与胰岛 P细胞的作用, 可促进 P细胞增殖、 抑制其凋亡、 增加其对葡萄糖的敏感性, 从而增加葡萄糖依赖性的胰岛素分泌; 作 用于肝脏, 可减少肝糖原的输出; 作用于胃, 可延緩胃排空, 减少食 物摄入; 作用于下丘脑, 可增加饱胀感, 降低食欲, 从而减轻体重 ( Diabetes Care.2003;26:2929-2940 ) ( Castroenterology.2007;132: 2131-2157 ) ( Proc Natl Acad Sci.l982;79(2): 345-349 ) ( Diabetologia. 1996;39:1546-1553 ) ( Endocrinology.2003;144: 5149-5158 ) ( Diabetes. 2002;51:5434-5442 ) ( Diabetologia.l993;36:741-744 ) ( Lancet.2002;359: 824-830 ) 。

此外, GLP-1 可改善 II型糖尿病患者的病理缺陷, 保护胰岛 P细 胞和心血管系统, 同时具有保护神经的作用。 因此, GLP-1 可降低糖 尿病患者并发症的产生, 其在低血糖、 减轻体重、 胰岛细胞保护和心 血管保护方面的优势和综合作用, 必定会促进其未来在 II型糖尿病治 疗中的地位提升 ( Diabetes Care.1998; 21:1925-1931 ) ( Diabetes Spectrum.2004;17:183-190 ) ( Lancet. 2006;368: 1696-1705 ) ( PLoS ONE.2011;6(8):e23570 ) 。

天然的 GLP-1 在体内很容易被内源性 DPP-4 ( Dipeptidyl peptidase-4, 二肽基肽酶 -4 )去除 N末端组氨酸( His )和丙氨酸( Ala ) 残基而失活, 半衰期不足 2 分钟, 不具备成药性。 因此目前研究的药 物都需要采取多种措施来克服这一难题。 目前以 GLP-1 为靶标的已上 市或在研的药物主要有两大类: 一类是可以抑制体内 DPP-4 降解作用 的小分子药物; 另一类则是通过修饰天然 GLP-1结构或寻找 GLP-1类 似物, 在不损失其生物学作用的前提下延长其半衰期 ( J Biol Chem.l992;267:7402-7405 X Drug Dev Res.2001;53:260-267 ) ( Diabetes. 2007;56:1475-1480 ) ( Clin Ther.2008; 30:858-867 ) ( Diabetes Obes Metab.2008; 10:82-90 ) ( Curr Med Res Opin.2008; 24:275-286 ) 。

陆续成功上市或在研的 GLP-1 类似物、 改构体、 长效制剂或

DPP-4 抑制剂, 其初衷都是为了延长活性物质的体内半衰期。 目前国 内外研发的 GLP-1 及其类似物大多疗效相近, 区别主要在于作用时间 和免疫原性。 其中, 第一个上市的 GLP-1 类似物为 Eli lilly 的 Exenatide (艾塞那肽) , 于 2005年 4月在美国上市, 是美洲毒蜥蜴唾 液来源的 GLP-1 类似物, 需一日两次皮下注射给药。 随后上市的 Liraglutide(利拉鲁肽), 为 Novo Nordisk开发的人源 GLP-1改构体, 于 2009年 4月在欧洲上市, 2011年 10月正式在中国上市, 需一日一次 皮下注射给药。 而与人免疫球蛋白 IgG Fc部分结合的人源 GLP-1改构 体(如 Eli lilly在研的 Dulaglutide )利用了 IgG长循环半衰期的特点, 可以达到一周一次给药, 是目前同类产品中最理想的产品 (Diabetes Obes Metab.2011;13:302-312 ) 。

本发明涉及人源 GLP-1的第 7-37位氨基酸序列与人 IgG Fc相结合 的融合蛋白,其较 Dulaglutide不同之处在于,该融合蛋白中的人 IgG Fc 采用的是 IgG2 Fc。 从安全性角度来看:

1 ) 来自人源的 GLP-1多肽免疫原性低, 长期使用不易产生抗体;

2 )某些亚类的 IgG (如 IgGl )的 Fc段可与巨噬细胞、 NK细胞表 面 Fc 受体结合, 发挥 ADCC 作用 ( Antibody-Dependent Cell Cytotoxicity , 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 和调理作用。 人 IgG2的 Fc段与高亲和力 Fc受体 CD64和低亲和力 Fc受体 CD32和 CD16都没有结合能力, 因此可降低其 ADCC作用。

综合以上两点, 本发明的融合蛋白不仅可降低免疫原性, 还可避免 与 GLP-1治疗作用不相关的 Fc段的效应子功能。

新生儿 Fc受体( FcRn )能够延长血液中 IgG的半衰期, 维持血液 循环中高水平的 IgG浓度, 保持抗体水平的动态平衡。 FcRn在正常成 人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 能与 IgG的 Fc段结合。 血管内皮是 FcRn保 护 IgG不受分解代谢的重要场所。 FcRn依赖细胞内陷作用, 不仅从细 胞外酸性环境中吸收 IgG, 而且在细胞内参与 IgG循环和稳态调节。 生 理状态下, 当血清中 IgG浓度低于正常时, 更多的 FcRn与 Fc结合, IgG降解减少, 使得 IgG浓度得以维持; 当血清中 IgG浓度高于正常 时, 内皮细胞表面的 FcRn已经饱和, 不能继续结合更多的 IgG, 从而 造成 IgG降解加强, 血清 IgG浓度下降。 利用 FcRn与 Fc结合保护含 Fc 蛋白不受降解, 可借以维持融合蛋白在血浆中的较高浓度的动 态平 衡, 从而延长该蛋白的体内半衰期。

本发明利用了免疫球蛋白 IgG 特有的清除緩慢的代谢途径, 采取 将人源 GLP-1多肽与人免疫球蛋白 IgG2的 Fc段融合表达的方法, 制 成融合蛋白, 在保留 GLP-1生物学活性的同时, 使 GLP-1的体内半衰 期接近 IgG的体内半衰期。

该融合蛋白皮下注射可以吸收, 由于较长的体内半衰期 (IgG2 类 型的 Fc段, 其体内半衰期较 IgG4和 IgGl类型的 Fc段更长)( Nature Biotechnology.2007;25(12):1369-1372 ) , 可支持每 1-2周一次皮下注射 给药, 并长时间维持体内有效血药浓度, 减少了患者必须接受频繁注 射给药的痛苦, 提高了治疗的依从性, 并能降低治疗成本。

尽管此途径对于 GLP-1 疗法是可行的, 但是融合蛋白质长时期反 复使用会产生抗体, 而糖尿病患者一经确诊必须终生接受治疗, 如果 所述融合蛋白的 Fc段保留了不需要的效应子功能, GLP-1-Fc融合蛋白 质疗法可能有安全方面的顾虑。 本发明尝试克服与使用 GLP-1-Fc融合 物相关的关于潜在免疫原性和效应子活性的问 题, 本发明的融合蛋白 质在 GLP-1部分和 Fc部分中具有多个氨基酸残基的替换, 此替换提供 了更大的潜能以增加体内稳定性, 降低免疫原性并消除效应子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重组的人源胰高血糖素样肽 -1 ( GLP-1 )的第 7-37位 氨基酸序列与人源免疫球蛋白亚型 (IgG2 ) 的 Fc段融合的蛋白分子及 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所述 GLP-1的 C末端通过富含甘氨酸(Gly )的肽 接头(Gly-Gly-Gly-Gly-Ser-Gly-Gly-Gly-Gly-Ser-Gly-Gly-Gly -Gly-Ser, SEQ ID ΝΟ:11 ) 与 IgG2 Fc段连接。 所述融合蛋白质具有 GLP-1的生 物学活性, 同时具有显著延长的体内半衰期。 所述融合蛋白质可以用 于治疗和 /或预防 II型糖尿病、 肥胖, 以及通过降低血清葡萄糖、 抑制 胃肠运动和排空或抑制食物摄入而受益的其它 疾病。

本发明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了 GLP-1与 IgG2 Fc部分融合的融 合蛋白, 具体地, 本发明公开了:

1. 一种融合蛋白, 其由胰高血糖素样肽 -1的 C末端通过肽接头与 IgG2 Fc部分的 N末端融合而成, 所述融合蛋白氨基酸序列如 SEQ ID NO:4或 SEQ ID NO:5或 SEQ ID NO:6所示。

2. 一种编码如 1 所述融合蛋白的基因,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 所述 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 SEQ ID ΝΟ:1或 SEQ ID NO:2或 SEQ ID NO:3 所示。 3. 一种制备如 1所述融合蛋白的方法, 其包括:

a. 构建如上述 2所述的基因;

b. 将步骤 a 所述基因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 得到可表达如 上述 1所述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

c 用步骤 b 所述表达载体转染细胞, 使其表达所述重组融 合蛋白, 然后分离纯化得到所述重组蛋白。

4. 一种制剂, 其含有如 1 所述融合蛋白作为其活性成分, 其还可 以含有一种或多种本领域所熟知的可药用载体 。

5. 如上述 1 所述融合蛋白或含有其的制剂在制备用于治疗 和 /或预 防 II型糖尿病、 肥胖以及通过降低血清葡萄糖、 抑制胃肠运动和排空 或抑制食物摄入而受益的其它疾病的药物中的 用途。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 将编码本发明所述融合蛋白的基因克隆到真 核表达载体 293。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用包含编码本发明所述融 合蛋白的基因的真核 表达载体转染 FreeStyle 293F细胞,从而使其表达本发明所述融合蛋白

附图说明 图 1 显示了用于本发明所述融合蛋白表达的重组真 核表达载体 293-GLP -l-Fc (IgG2)的结构,三种融合蛋白(GLP-1-Fc-1、 GLP-l-Fc-2 和 GLP- l-Fc-3 ) 重组真核表达载体结构在基因插入位点上相同 。

图 2A显示了表达载体 293经 EcoR I、 BamH I双酶消化线性化后 的片段和编码所述融合蛋白 GLP-1-Fc-l的基因片段自 pGEM-T质粒载 体(由捷瑞合成)上酶切后的 DNA琼脂糖电泳图; 图 2B显示了经聚合 酶链反应(PCR )获得的编码所述融合蛋白 GLP-l-Fc-2和 GLP-l-Fc-3 的基因片段; 图 2C和图 2D分别显示了构建完成的编码三种所述融合 蛋白的 293表达载体经 EcoR I、 BamH I双酶消化后鉴定的 DNA琼脂 糖电泳图。

图 3A 显示了所述三种融合蛋白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 泳 (SDS- PAGE ) 图; 图 3B显示了所述三种融合蛋白的免疫印迹 (Western-blot) 检测结果图。

图 4 显示了所述三种融合蛋白在 P-TC-6 细胞上的结合实验结果 图。

图 5 显示了所述三种融合蛋白促进 P-TC-6 细胞内 cAMP (腺苷 -3',5'-环化一磷酸)释放的实验结果图。

图 6显示了所述三种融合蛋白促进 P-TC-6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实验 结果图。

图 7A和图 7B分别显示了所述三种融合蛋白在高葡萄糖灌 大鼠 模型中升高血清胰岛素水平的实验结果图。

图 8显示了所述三种融合蛋白与 FcRn蛋白结合的实验结果图。 图 9显示了所述三种融合蛋白与 FcyRIIIa(CD16a)蛋白结合的实验 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说明, 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发明所属 领域 普通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具有相同的含义。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 产生本发明所述融合蛋白的具体技术解决方 案如下:

一、 构建编码本发明融合蛋白的表达载体

才艮据文献公开的 GLP-l(7-37)序列 ( Diabetes Metab Res Rev. 2010; 26: 287-296. )和 Pubmed上公开的 IgG2型 Fc序列 ( AJ250170 ) , 本 发明人合成了编码人 GLP-l(7-37)、 编码 15个氨基酸肽接头以及编码 IgG2型 Fc的 cDNA序列。 将所述 cDNA中对应于所述人 GLP-l(7-37) C末端的基因序列通过所述肽接头基因序列与 码人 IgG2型 Fc部分的 基因相连接, 从而得到编码本发明所述融合蛋白的融合基因 序列。发明 人对所述 GLP-l(7-37)氨基酸序列进行了修饰, 其中第 8位氨基酸由丙 氨酸(Ala )替换为甘氨酸(Gly ), 第 22位氨基酸由甘氨酸( Gly )替 换为谷氨酸( Glu ),第 36位氨基酸由精氨酸( Arg )替换为甘氨酸( Gly )。

本发明所述融合蛋白中人 IgG2型 Fc部分的氨基酸序列有三种不同 修饰形式, 从而对应三个不同序列的融合蛋白, 本文中分别称为 GLP-l-Fc-1. GLP-l-Fc-2和 GLP-l-Fc-3, 其对应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如 SEQ ID NO:4. SEQ ID NO:5和 SEQ ID NO:6所示, 其对应的基因序 列分别如 SEQ ID NO:l , 8£0 0) ]\0:2和8£(3 0) ]\0:3所示。 其中在 GLP-l-Fc-1的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 ) 中, 第 1-19位为分泌信号 肽序列 (分泌信号肽指通常出现在较大多肽 N末端区域的氨基酸序列, 其功能是启动所述多肽与细胞内质网的结合以 及该多肽通过质膜分 泌),第 20-50位为 GLP-l(7-37)序列,第 51-65位为肽接头序列,第 66-288 位为 IgG2的 Fc序列 (其铰链区为 VECPPCP, SEQ ID NO:12 ); 在 GLP-l-Fc-2的氨基酸序列 ( SEQ ID NO:5 ) 中, 第 1-19位为信号肽序 列,第 20-50位为 GLP-l(7-37)序列,第 51-65位为肽接头序列,第 66-292 位为 IgG2 的 Fc 序列 (其铰链区为 ERKCCVECPPCP ( SEQ ID NO:13 ),且 C端去除 K );在 GLP-l-Fc-3的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6 ) 中,第 1-19位为信号肽序列,第 20-50位为 GLP-l(7-37)序列,第 51-65 位为肽接头序列,第 66-287位为 IgG2的 Fc序列(其铰链区为 VECPPCP ( SEQ ID NO:12 ), 且 C端去除 K )。在 GLP-1-Fc-l的基因序列( SEQ ID NO:l )中,第 1-57位为信号肽基因序列,第 58-150位为 GLP-l(7-37) 基因序列, 第 151-195位为肽接头基因序列, 第 196-864位为 IgG2 Fc 基因序列; 在 GLP-l-Fc-2的基因序列 ( SEQ ID NO:2 ) 中, 第 1-57位 为信号肽基因序列, 第 58-150位为 GLP-l(7-37)基因序列, 第 151-195 位为肽接头基因序列,第 196-876位为 IgG2 Fc基因序列;在 GLP-l-Fc-3 的基因序列(SEQ ID NO:3 )中,第 1-57位为信号肽基因序列,第 58-150 位为 GLP-l(7-37) 基因序列, 第 151-195 位为肽接头基因序列, 第 196-861位为 IgG2的 Fc基因序列。

在获得如上编码所述融合蛋白的三个融合基因 后, 采用分子克隆 技术, 进一步将上述融合基因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 293, 构建真核表达 载体 293-GLP-l-Fc(IgG2)。

对于本发明, 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真核表达载体。

二、 表达本发明融合蛋白的一般方法

用如上所述获得的表达载体 293-GLP-l-Fc(IgG2)转染宿主真核细 胞 FreeStyle 293F, 使其产生融合蛋白。 用重组 DNA转染宿主细胞的 技术是本领域熟知的。

三、 收获并纯化重组产生的融合蛋白

三个亚类的 IgG UgGl , IgG2和 IgG4 )的非抗原结合部分, 即 Fc 段, 可与葡萄球菌蛋白 A ( Staphylococci Protein A, SPA )结合, 借此 可纯化上述亚类的抗体或含相应亚类 Fc段的融合蛋白, 为其工业化制 备提供便利纯化方法。 用 Protein A亲和柱分离纯化得到 Fc融合蛋白。 通过 SDS-PAGE及 Western-blot鉴定融合蛋白。

四、 本发明所述融合蛋白的体内外活性检测

(一 )本发明所述融合蛋白在体外与小鼠 P胰腺瘤细胞结合活性检 测

用融合蛋白与 GLP-1受体(GLP-1R ) 阳性的小鼠 P胰腺瘤细胞 P

-TC-6 进行直接结合活性的检测 (方法参考 PLoS ONE.2010;5(9): el2734 ) , 结果显示本发明的融合蛋白与细胞上 GLP-1R的结合呈现特 异性的浓度梯度依赖性的增加。 本结果提示, 本发明所述与 Fc融合的 GLP-1可与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特异性地结合。

(二) 本发明所述融合蛋白在体外对 cAMP水平的影响

将本发明的融合蛋白加入到 P -TC-6 细胞中, 按文献所述方法 ( Diabetes. 2004;53:2492-2500 ) 测定 cAMP水平, 结果显示本发明的 融合蛋白在体外引起 cAMP 水平升高, 效果与利拉鲁肽相当。 本结果 提示, 在与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结合以后, 本发明所述与 Fc 融合的 GLP-1可激活该受体介导的细胞内信号传递。

(三)本发明所述融合蛋白在体外对小鼠 P胰腺瘤细胞胰岛素分泌 水平的影响

将本发明的融合蛋白加入到 P -TC-6 细胞中, 按文献所述方法 ( Shi-Ying Ding, et al. JBC.2011;286(19):16768-16774 , PLoS ONE. 2010;5(9):el2734 ) 测定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水平, 结果显示在低浓度葡 萄糖的培养基中,本发明所述的三种融合蛋白 或利拉鲁肽对小鼠 β胰腺 瘤细胞 P -TC-6的促胰岛素分泌作用不明显; 而在含高浓度葡萄糖的培 养基中, 浓度为 3、 30、 300和 1000ηΜ的三种融合蛋白均可不同程度 地显著增加 P -TC-6细胞的胰岛素分泌水平, 其效果与利拉鲁肽相当, 均呈现出浓度梯度依赖性的增加。

(四)本发明所述融合蛋白对高糖灌注下大鼠 清中胰岛素水平的 影响

才艮据文献所述( Diabetes Metab Res Rev.2010;26:287-296 )( Diabetes. 2004;53:2492-2500 ), 用正常 SD ( Sprague-Dawley )大鼠建立高糖灌注 模型以测定药物促进血清中胰岛素水平升高的 方法, 为检测 GLP-1 类 促胰岛素药物常用的药效检测方法。 本发明即利用该模型, 给 SD大鼠 皮下注射本发明的融合蛋白 (3 nM/kg )或利拉鲁肽(3nM/kg, 阳性对 照)或生理盐水(阴性对照) , 禁食过夜( 16-18 h )后依次静脉持续灌 注生理盐水 20分钟、 低浓度葡萄糖 (50 mg/kg/min ) 30分钟、 高浓度 葡萄糖 (150 mg/kg/min ) 30分钟。 以生理盐水灌注结束的时间点为 0 点, 分别在 -20、 0、 30和 60分钟时采血。 结果显示, 在皮下注射生理 盐水的健康大鼠组中,静脉灌注生理盐水或低 浓度葡萄糖后, 与无静脉 灌注组相比,血清胰岛素水平无明显升高, 而在静脉灌注高浓度葡萄糖 后, 血清胰岛素水平显著升高。 在给予皮下注射本发明的三种融合蛋 白或利拉鲁肽的健康大鼠组中, 对其静脉灌注生理盐水依然不能诱导 血清胰岛素水平升高, 而在低浓度和高浓度葡萄糖静脉灌注后, 血清 胰岛素水平均比皮下注射生理盐水组相应浓度 葡萄糖灌注所诱导的胰 岛素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实验动物体内这种葡萄糖浓度依赖性的 促胰岛素分泌作用, 提示本发明的 GLP-1 ( 7-37 ) 与 Fc融合的蛋白皮 下注射可吸收, 且能够发挥与利拉鲁肽相同的药理作用。

(五)本发明所述融合蛋白与新生儿受体( FcRn )蛋白结合能力的 检测

按文献所述方法( 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2001; 276(9): 6591-6604 ) , 将本发明的融合蛋白包被于酶标板上, 加入 His标记的 FcRn蛋白, 在酸性 (pH=6.0 ) 条件下孵育, 用鼠源抗 His单抗和辣根 过氧化酶(HRP )标记的羊抗鼠抗体 ( Goat anti-human IgG-HRP )检 测结合于所述融合蛋白上的 FcRn。 结果显示, 与 IgGl 型对照抗体的 Fc段相比, 本发明融合蛋白的 Fc段具有与 IgGl相当的结合 FcRn的 能力。 由于在血管内皮细胞上 FcRn介导的含 Fc段蛋白的细胞内吞和 循环能维持血清中该蛋白浓度的稳态, 本实验结果提示所述 GLP-1-Fc 融合蛋白的体内半衰期可能与 IgGl型抗体相当, 远高于利拉鲁肽(需 一天注射一次), 将达到 1-2周注射一次的频率。

(六) 本发明所述融合蛋白的效应子活性检测

按文献所述方法 ( Angiogenesis.2004;7:335-345, Cancer Res.2010: 4481-4489 ) , 将 FcyRIIIa(CD16a)蛋白包被于酶标板上, 将本发明的融 合蛋白加入板中, 检测其与 FcyRIIIa(CD16a)蛋白的结合能力。 结果显 示, 与 IgGl 型对照抗体的 Fc 段相比, 本发明融合蛋白的 Fc 段与 FcyRIIIa(CD16a)蛋白的结合能力极低, 从而可避免其 Fc段的效应子功 能 (如 ADCC ) 。

如上所述, 体外及体内生物学活性的检测结果表明, 本发明制备 的三种融合蛋白不仅具有 GLP-1 ( 7-37 )多肽正常的生物学活性, 其生 物半衰期较 GLP-1 ( 7-37 ) 多肽明显延长, 而且其 Fc段的效应子功能 低, 不会发生与治疗目的不相关的效应子功能, 使药物的使用更安 全。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在于: 融合蛋白中 GLP-1 ( 7-37 )可保持其天然 功能, 人 IgG2型 Fc部分则能够延长其半衰期, 而且有利于融合蛋白的 纯化, 同时不引起与治疗作用不相关的效应子作用。

本发明中融合蛋白半衰期延长的原因如下:

1) GLP-l(7-37)部分的第 8位氨基酸由丙氨酸(Ala )替换为甘氨酸 ( Gly ) , 可降低 DPP-4对其的降解, 从而延长半衰期。

2)所述融合蛋白的 Fc部分可与 FcRn结合, 从而使该融合蛋白的半 衰期与 IgGl型和 IgG2型抗体相当。 下列实施例用于帮助描述如何实施本发明的各 实施方案。 这些实 施例是为了举例说明, 而不是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 1 本发明所述融合蛋白表达载体的构建

编码本发明所述融合蛋白 GLP-1-Fc-l的基因 (SEQ ID ΝΟ:1 ) 由 上海捷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成并克隆至 pGEM-T质粒载体, 该基因 5, 端含有 EcoR I、 Not I、 Hind III酶切位点, 3, 端含有 TGA终止密 码子和 Pme I、 Xho I、 BamH I酶切位点, 将所述 pGEM-T质粒载体 命名为 GLP-1-Fc-1-T。

用 EcoR I和 BamH I (购自 NEB公司)按照说明书对 GLP-1-Fc-l-T 进行双酶消化(37Ό , 4小时), 1%琼脂糖凝胶电泳(图 2A )显示, 双 酶消化后产生长度为 950 bp左右的编码 GLP-1-Fc-l融合蛋白的基因片 段和长度为 3000 bp左右的 pGEM-T质粒载体片段。 使用胶回收试剂 盒按照说明书说明回收基因片段 GLP-1-Fc-l (胶回收试剂盒购自 Axygen公司) 。 同时将 293表达载体 ( FreeStyle MAX293 Expression System, K900-20, 购自 Invitrogen公司)用 EcoR I和 BamH I双酶消 化 (37Ό , 4小时)。 图 2A示出了双酶消化后长度为 4300 bp左右的 293-EcoR I/BamH I片段, 使用上述胶回收试剂盒回收该片段。

将上述酶切获得的两个基因片段 GLP-1-Fc-l和 293-EcoRI/BamHI 用 T4 DNA连接酶(购自 NEB公司)进行连接( 16Ό , 16小时) , 连 接产物使用热休克法转化到大肠杆菌中( 42Ό , 90秒),铺板( Amp+ LB 培养基, 即氨苄抗性的 Luria-Bertani培养基), 挑取克隆并提取质粒。 将质粒用 EcoR I/BamH I双酶消化(37"C , 2小时)进行鉴定筛选, 筛 选得到的阳性克隆即含有构建成功的真核表达 载体 293-GLP-l-Fc- 如 图 2C所示) 。

以 GLP-1-Fc-l-T质粒为模板, 分别以 1,2和 3,4为引物, 经聚合酶 链反应 (PCR )扩增获得 GLP-l-Fc-2对应基因的两段中间产物; 再以 所述两段中间产物为模板, 1,4为引物, 经 overlap-PCR (重叠 PCR ) 扩增获得 GLP-l-Fc-2的基因片段。

以 GLP-1-Fc-l-T 质粒为模板, 1,4 为引物, 经 PCR 扩增获得 GLP-l-Fc-3的基因片段。

PCR引物如下:

1. 5'-GCGGCCGCGAATTCATGGAGTTGGGACTGTCTTG-3' ( SEQ ID NO:7 )

2. 5'-CCACCGCCACCGTCGCTCGCGTTTACAACACAGCTC-3' ( SEQ ID NO:8 )

3. 5' GGTGGCGGTGGCAGCGAGCGCAAATGTTGTGTCGAGTG C-3' ( SEQ ID NO:9 )

4. 5'-GTTTAAACGGATCCTCAACCCGGAGACAGGGAGAG-3' ( SEQ ID NO:10 ) 图 2B显示的分别是长度均为 950 bp左右的编码 GLP-l-Fc-2和

GLP-l-Fc-3 融合蛋白的基因片段。 使用上述方法回收基因片段 GLP-l-Fc-2和 GLP-l-Fc-3, 用 EcoR I和 BamH I双酶消化 ( 37Ό , 4 小时), 与同样用 EcoR I和 BamH I双酶消化(37Ό , 4小时)后的 293-EcoR I/BamH I片段用 T4 DNA连接酶连接( 16Ό , 16小时), 将 连接产物使用热休克法转化大肠杆菌 (42Ό , 90秒), 铺板(Amp+ LB 培养基), 挑取克隆并提取质粒。 将质粒用 EcoR I/BamH I 双酶消化 ( 37Ό , 2小时)进行鉴定筛选, 筛选得到的阳性克隆即分别含有构建 成功的真核表达载体 293-GLP-1-FC-2和 293-GLP-l-Fc-3 (如图 2D所 示) 。

图 1 为构建成功的融合蛋白表达载体 293-GLP-l-Fc(IgG2)的基因 结构图。 293-GLP-l-Fc-l、 293-GLP-l-Fc-2和 293-GLP-l-Fc-3三种表 达载体的基因结构相同, 不同的是在 EcoR I和 BamH I酶切位点之间 950bp左右的基因分别编码 GLP-1-Fc-1、 GLP-l-Fc-2和 GLP-l-Fc-3 融合蛋白, 其核苷酸序列分别如 SEQ ID NO:l , SEQ ID NO:2和 SEQ ID NO:3所示, 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如 SEQ ID NO:4, SEQ ID NO:5和 SEQ ID NO:6所示。 图 2C和图 2D的结果则分别显示了真核 表达载体 293-GLP-l-Fc-l、293-GLP-l-Fc-2和 293-GLP-l-Fc-3经 EcoR I/BamH I双酶消化后鉴定的结果, 其在 950bp和 4300bp左右处分别有 正确的融合蛋白基因片段和 293-EcoR I/ BamH I片段。

实施例 2 本发明所述融合蛋白的表达

实施例 1 中 所构建的重组表达载体 293-GLP-l-Fc-l 、 293-GLP-l-Fc-2和 293-GLP-l-Fc-3的表达, 可采用瞬时转染 FreeStyle 293F细胞( R790-07, 购自 Invitrogen公司)的方法。 转染前 24小时, 将 FreeStyle 293F细胞按 6 10 5 个细胞 /毫升 ( ml )传代, 于恒温摇床 135 转, 37Ό , 8% C0 2 条件下培养, 使得转染当天的细胞密度约为 1.2-1.5 10 6 /ml。 用 FreeStyle 293F培养基( 12338-018,购自 Invitrogen 公司)稀释细胞, 至密度为 l x l0 6 /ml。 为确保最佳转染效果, 细胞活 力应大于 95%。

将转染用试剂 FreeStyle Max Reagent ( 16447-500, 购自 Invitrogen 公司)轻度颠倒混匀 4次。 在转染用培养液 OptiPRO SFM( 12309-050, 购自 Invitrogen公司)中分别加入 625 293-GLP-l-Fc-l或 293-GLP-1- Fc-2 或 293-GLP-l-Fc-3 载体质粒, 并用 OptiPRO SFM 补充体积至 10ml, 混匀。 另取一支离心管, 用 OptiPRO SFM稀释 625μ1 FreeStyle Max Reagent 至 10 ml , 轻度颠倒混匀。 将稀释的质粒和稀释的 FreeStyle Max Reagent混匀, 室温孵育 15分钟。 緩慢将 20 ml 混合液 加入装有 500 ml FreeStyle 293F培养基的摇瓶中。 摇瓶于恒温摇床培养 7天(135转, 37Ό , 8% C0 2 ) 。

7天后, 将分别表达 GLP-1-Fc-l或 GLP-l-Fc-2或 GLP-l-Fc-3三 种融合蛋白的细胞用冷冻离心机以 9000转 /分的速度离心 20分钟, 收 集上清液进行下一步蛋白纯化。

实施例 3 本发明所述融合蛋白的纯化

将上述实施例 2获得的分别含本发明的三种融合蛋白的 FreeStyle 293F细胞上清液, 在 AKTA仪器 (购自 GE Healthcare Bio-Sciences 公司) 上过 Protein A柱 (71-5000-09 AD, 购自 GE Healthcare Bio- Sciences公司 ),分别捕获三种融合蛋白, 用 50 mM拧檬酸 -拧檬酸钠緩 冲液(PH=3.3 ) 洗脱, 分别收集洗脱物 (各约 0.5 ml ) , 在其中加入 100 μΙ ΙΜ三羟曱基氨基曱烷 -盐酸(Tris-HCL )緩冲液(ΡΗ=11·0 ) 中 和至中性。 经 OD280nm测定各自的蛋白含量后, 分别经 10K透析膜在 碑酸盐緩冲液 PBS ( 0.01M Na 2 HP0 4 12H 2 0 + 0.002M KH 2 P0 4 P + 0.14M NaCl + 0.002M KC1, PH=7.2 ) 中透析, 经 0·22μιη滤器 (购自 Millipore公司) 过滤除菌后 -80Ό保存。

实施例 4 本发明所述融合蛋白的 SDS-PAGE和 Western-blot检测 纯化后的三种融合蛋白经 50mM DTT (二硫苏糖醇, DL- Dithiothreitol )还原后用 10%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其纯度和分子量 大小, 同时通过 Western-blot 进一步鉴定其性质和分子量。 将电泳后 的胶通过电转移方法( 300mA, 80分钟)转移至 PVDF ( Polyvinylidene Fluoride,聚偏氟乙烯)膜上, 将膜用 10%脱脂奶粉封闭后加入 1 μ § /ιη1 抗人 GLP- 7-37 )鼠单抗(购自 BioPorto公司), 4°C孵育过夜, PBST (含 0.02%吐温 -20的 PBS緩冲液) 洗两遍, 加入 HRP标记的羊抗鼠 IgG ( H+L ) 抗体( l g/ml, 购自 R&D公司) , 室温孵育 45分钟后再 用 PBST 洗两遍, 最后用电化学发光法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ECL ) 显色。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 3A ) 和 Western-blot (图 3B ) 的结果均显示, 在还原条件下, 所述的三种融合蛋白 GLP-1-Fc-1、 GLP-l-Fc-2. GLP-l-Fc-3均呈现分子量为约 40 KDa的条带, 与所述融 合蛋白的理论分子量一致。 这些结果表明, 本发明所构建的三种融合 蛋白, 其结构和性质均正确。

实施例 5本发明所述融合蛋白体外结合 P -TC-6细胞的活性测定 收集小鼠 β胰腺瘤细胞 P -TC-6 (购自 ATCC ) 8.5 x 10 6 个, 离心后 用 8.5ml固定液( IC Fixation buffer,购自 Invitrogen公司)固定( 4Ό , 10分钟) 。 再次离心后用 3.4 ml PBS重悬, 以 2.5 x 10 5 /孔( 100 μΐ ) 接种于 96孔 U型板。 同时分别将本发明的三种融合蛋白各从 500 μ § /ιη1 开始, 用 PBS进行 4倍比稀释共 10个梯度。

96孔 U型板的细胞经离心后弃上清, 按照 ΙΟΟμΙ/孔加入稀释后的 融合蛋白, 4Ό孵育 1小时。 再次将细胞离心,弃上清, 用 200 μ1/孔 PBS 洗涤两次, 加入 l g/ml ( 100 μΐ/孔 ) HRP标记的羊抗人抗体 IgG (购 自 Bethyl laboratories公司) , 并在 4Ό孵育 45分钟。 细胞离心后, 用 200 μΐ/孔 PBS洗涤三次, 加入 100 μΐ/孔显色液(底物緩冲液 9ml +底物 显色液 1ml +0.3% H 2 0 2 溶液 ΙΟμΙ, 其中底物緩冲液为 0.02Μ杵檬酸 +0.01M Na 2 HP0 4 . 12H 2 0,底物显色液为 2mg/ml的 TMB, 即 3,3',5,5'- 四曱基联苯胺 ) , 室温孵育 15分钟显色后加入 50 μΐ/孔终止液( 1M硫 酸) , 在 Μ5多功能酶标仪 (购自 Molecular Devices公司) 450/570nm 波长下读出吸光值, 结果在图 4示出。

如图 4所示, 本发明的三种融合蛋白 GLP-1-Fc-1、 GLP-l-Fc-2和 GLP-l-Fc-3 均与 P -TC-6 细胞表面的 GLP-1R 呈现特异性的结合活 性。

实施例 6 本发明所述融合蛋白在体外对 P -TC-6细胞 cAMP水平 的影响

β -TC-6 细胞以 Ι χ ΙΟ 4 /孔 (5μ1/孔, 无血清不含葡萄糖的 DMEM 培养基, 购自 Gibco公司)接种于 384孔板, 加入含 5000μΜ cAMP抑 制剂 IBMX ( 3-isobutyl-l-methylxanthine, 3-异丁基 -1-曱基黄嘌呤, 购 自 Sigma公司)的无血清不含葡萄糖的 DMEM培养基 5 使 IBMX 终浓度为 2500 μΜ ) , 使所述细胞在 37Ό孵箱饥饿 4-5小时。

将 384孔板以 800转 /分钟离心 1分钟, 弃 5 μ1/孔上清后, 加入 250 mM 葡萄糖及 25 mM IBMX各 1 μΐ/孔, 再分别加入本发明的三种融合 蛋白和对照药物利拉鲁肽(购自 Novo Nordisk公司)各 1 μΐ/孔, 使三 种融合蛋白和利拉鲁肽的终浓度均为 2、 10、 50和 250ηΜ四个浓度, 以不加蛋白或加入利拉鲁肽的组 (0 ηΜ ) 为对照, 最后加入 1 μΐ/孔无 血清不含葡萄糖的 DMEM培养基, 轻摇 384孔板混匀, 室温作用 30 分钟。

根据 cAMP检测试剂盒( dynamic2 Kit, 购自 Cisbio公司)的实验 步骤设立对照及标准曲线, M5 多功能酶标仪读数(Flu668/620nm ), 结果在图 5示出。

图 5的结果显示, 不同浓度的本发明的三种序列的融合蛋白在体 外 均可不同程度地升高小鼠 β胰腺瘤细胞 P -TC-6内的 cAMP水平, 其效 果与利拉鲁肽相当,均呈现出浓度梯度依赖性 的增加。 本结果提示, 继 与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结合以后, 与 Fc融合的 GLP-1可激活该受体介导 的细胞内信号传递。

实施例 7 本发明所述融合蛋白在体外对 P -TC-6 细胞胰岛素分泌 水平的影响

将培养在含 10% FBS (胎牛血清, 购自 Gibco公司)的 DMEM培 养基中的 β -TC-6细胞以 2.5 10 5 /孔 ( 500μ1 )接种于 24孔板, 37Ό培 养过夜。 弃上清, 用 Krebs-Ringer Buffer( KRB緩冲液,125mM NaCl+ 5.9mM KC1 + 1.28mM CaCl 2 + 1.2mM MgCl 2 + 25mM HEPES + 0.1 % BSA, pH7.4 )洗涤一次后再加入 KRB緩冲液, 37"C饥饿细胞 2小时。 弃上清, 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所述三种融合蛋白和对照 药物利拉鲁 肽, 使四种样品的终浓度均为 0、 3、 30、 300、 ΙΟΟΟηΜ四种 (稀释液 均为 KRB緩冲液 +16.8mM葡萄糖), 以不加所述四种样品的低浓度葡 萄糖组(含 KRB緩冲液 +2.8mM葡萄糖)作为阴性对照组( neg ) , 37°C 作用 1小时。

根据胰岛素检测试剂盒(Insulin Kit, 购自 Cisbio公司) 的实验步 骤设立对照及标准曲线。 胰岛素标准品的初始浓度为 20ng/ml, 以二倍 比稀释 7个梯度,同时用 KRB緩冲液稀释样品(所述细胞上清)至 0~20 ng/ml (稀释 10倍), 分别取 ΙΟμΙ的 KRB緩冲液、 稀释的标准品、 稀 释的样品加至 384孔板中, 再分别加入 5μ1/孔两种荧光标记的抗体抗胰 岛素 Ab-cryptate和抗胰岛素 Ab-XL665(均来自 Insulin Kit,购自 Cisbio 公司) , 轻摇 384孔板混勾, 室温孵育 2小时。 M5多功能酶标仪读数 ( 波长 1 : 激发 /发射 =314nm/668nm; 波长 2 : 激发 /发射 = 314nm/620nm ) 。

数据处理如下: 比值( Ratio ) =A668nm / A620nm 104 , Deta F = (标准品或样品比值 ― KRB比值) I KRB比值, 绘制标准曲线, 并计算 出样品胰岛素的值。

图 6的结果显示, 在体外普通细胞培养基(结果未显示)或含低 浓 度葡萄糖(2.8mM )的培养基中 (neg ), 本发明所述的三种融合蛋白或 利拉鲁肽对小鼠 β胰腺瘤细胞 β -TC-6的促胰岛素分泌作用不明显(以 此为对照); 而在含高浓度葡萄糖(16.8mM )的培养基中, 不含样品的 阴性对照组 (0.0 )对 P -TC-6 细胞的促胰岛素分泌作用有所增加, 3、 30、 300、 1000nM的三种融合蛋白则均可不同程度地显著升 高 P -TC-6 细胞的胰岛素分泌水平, 其效果与利拉鲁肽相当,均呈现出浓度梯度依 赖性的增加。 本结果提示, 与 Fc融合的 GLP-1激活细胞表面相应受体 的最终效应为葡萄糖浓度依赖性地促进胰岛素 的分泌。

实施例 8 本发明所述融合蛋白对高糖灌注下大鼠血清中 胰岛素水 平的影响

给 SD ( Sprague-Dawley ) 大鼠皮下注射本发明的三种融合蛋白 (3 nM/kg )或利拉鲁肽( 3nM/kg )或生理盐水(阴性对照), 禁食过夜( 16-18 h )后依次静脉持续灌注生理盐水 20分钟、低浓度葡萄糖( 50 mg/kg/min ) 30分钟、 高浓度葡萄糖(150 mg/kg/min ) 30分钟。 以生理盐水灌注结 束的时间点为 0点,分别在 -20、 0、 30和 60分钟时采血。 将血液以 4000 转 /分钟离心 10 分钟, 分离血清, 用文献 (Diabetes Metab Res Rev.2010;26: 287-296 ) ( Diabetes. 2004;53:2492- 2500 )所述方法测定血 清中胰岛素水平。

图 7A和图 7B的结果显示, 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的健康大鼠组(阴 性对照组)中, 静脉灌注生理盐水或低浓度葡萄糖后, 与无静脉灌注组 ( 0 )相比, 血清胰岛素水平无明显升高; 而在静脉灌注高浓度葡萄糖 后, 血清胰岛素水平显著升高。 在给予皮下注射本发明的三种融合蛋 白或利拉鲁肽的健康大鼠组中, 对其静脉灌注生理盐水依然不能诱导 血清胰岛素水平的升高;而在低浓度和高浓度 葡萄糖静脉灌注后, 血清 胰岛素水平均比皮下注射生理盐水组相应浓度 葡萄糖灌注所诱导的胰 岛素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显著升高。 实验动物体内这种葡萄糖浓度依赖 性的促胰岛素分泌作用, 提示本发明所述的融合蛋白皮下注射可吸 收, 且能够发挥与利拉鲁肽相同的药理作用。

实施例 9 本发明所述融合蛋白与 FcRn结合能力的检测

将本发明的三种融合蛋白和 IgGl型对照抗体 ( Remicade, 购自西 安杨森公司)分别用 PBS稀释至 5μ § /ιη1, 按照 ΙΟΟμΙ/孔加入酶标板中, 4 °C包被过夜。 PBST洗板 4次后加入 1% BSA (牛血清白蛋白) 300μ1/ 孔, 室温封闭 1小时。 PBST(PH=6.0)洗板 4次后, 将 FcRn蛋白(购自 Sino Biological公司)用 PBS緩冲液从 5 g/ml开始二倍比稀释共 7个 梯度, 按照 ΙΟΟμΙ/孔加入酶标板中, 在酸性( ρΗ=6.0 )条件下室温孵育 1小时。 PBST(PH=6.0)洗板 4次, 将抗 His的鼠单抗(购自 R&D公司) 用 PBS緩冲液稀释至 l g/ml,按照 ΙΟΟμΙ/孔加入酶标板中, 室温孵育 1 小时。 PBST(PH=6.0)洗板 4次, 将 HRP标记的羊抗鼠抗体( Goat anti- mouse IgG-HRP , 购自 R&D公司)用 PBS緩冲液稀释至 l g/ml, 按照 ΙΟΟμΙ/孔加入酶标板中, 室温孵育 1小时。 PBST(PH=6.0)洗板 4次, 加 入 ΙΟΟμΙ/孔 ΤΜΒ显色液, 室温孵育 15分钟显色, 加入 50μ1/孔终止 液, 在 Μ5多功能酶标仪上 450/570nm波长下读出吸光值, 结果在图 8 示出。

图 8 的结果显示, 本发明的三个序列融合蛋白的 Fc段均具有与 IgGl型对照抗体的 Fc段相当的结合 FcRn的能力。 由于在血管内皮细 胞上 FcRn介导的含 Fc段蛋白的细胞内吞和循环能维持血清中该蛋 浓度的稳态, 本实验结果提示 GLP-1-Fc融合蛋白的体内半衰期可能与 IgGl型抗体相当, 远高于利拉鲁肽(需一天注射一次), 将达到 1-2周 注射一次的频率。

实施例 10 本发明所述融合蛋白的 Fc段效应子活性检测

将 FcyRIIIa(CD16a)蛋白 (购自 Sino Biological公司)用 PBS緩冲 液稀释至 0.25μ § /ιη1 , 按照 ΙΟΟμΙ/孔加入酶标板中, 4 Ό包被过夜。

PBST洗板 4次后加入 1% BSA 300μ1/孔, 室温封闭 1小时。 本发明的 三种融合蛋白和对照品 IgGl型抗体( Herceptin, 购自 Roche公司)从 200μ § /ιη1开始 4倍比稀释共 7个梯度, 分别与从 100μ § /ιη1开始 4倍比 稀释的兔抗人 κ链抗体(Rabbit Anti-Human κ , 购自 R&D公司, 共 7个梯度)按 1:1混匀, 室温孵育 1小时。 PBST洗板 4次后, 将孵育 后的混合溶液以 ΙΟΟμΙ/孔加入所述包被有 FcyRIIIa(CD16a)蛋白的酶标 板中, 室温孵育 2小时。 PBST洗板 4次后, 以 ΙΟΟμΙ/孔加入 PBS稀释 的 l g/ml HRP标记的羊抗人 IgG H&L链的 F(ab,) 2 抗体片段( Goat anti-Human IgG H&L chain F(ab') 2 Fragment-HRP, 购自 CalBiochem 公司) , 室温孵育 1小时。 PBST洗板 4次, 加入 ΙΟΟμΙ/孔 ΤΜΒ显色 液, 室温孵育 15分钟显色后加入 50μ1/孔终止液, 在 Μ5多功能酶标仪 上 450/570nm波长下读出吸光值, 结果在图 9示出。

图 9的结果显示, 与 IgGl型对照抗体的 Fc段相比, 本发明的三种 融合蛋白的 Fc段与 FcyRIIIa(CD16a)蛋白的结合能力均很低, 从而可 避免其 Fc段的效应子功能 (如 ADCC ) , 降低药物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