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LOW-TEMPERATURE-RESISTANT FLUORINE-CONTAINING ELASTOMER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3/097477
Kind Code:
A1
Abstract: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low-temperature-resistant fluorine-containing elastomer formed through polymerization of the comonomers: 40-80 mol% 1,1-vinylidene fluoride, 2-10 mol% tetrafluoroethylene, 10-30 mol% perfluoro (alkyl vinyl ether), and 1-10 mol% vulcanization monomer. The present invention further provides a preparation method of the fluorine-containing elastomer. In the present invention, on basis of a large number of experiments, the contents of the comonomers of the fluorine-containing elastomer are adjusted, so that the low temperature performance thereof i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nd the low-temperature retraction temperature TR-10<-40°C. Moreover, the rate of the volume change of the fluorine-containing elastomer in methanol decreases, and the oil resistance and the solvent resistance are improved, thereby improving the oil resistant performance and solvent resistant performance of the fluorine-containing elastomer.

Inventors:
ZHAO SHAOCHUN (CN)
LAN JUN (CN)
ZHANG JIANXIN (CN)
LIU BIN (CN)
LI BIN (CN)
GAO JIAYONG (CN)
WANG XIANRONG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2/080606
Publication Date:
July 04, 2013
Filing Date:
August 27, 2012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ZHONGHAO CHENGUANG RES INST OF CHEMICAL INDUSTRY COMPANY LTD (CN)
ZHAO SHAOCHUN (CN)
LAN JUN (CN)
ZHANG JIANXIN (CN)
LIU BIN (CN)
LI BIN (CN)
GAO JIAYONG (CN)
WANG XIANRONG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C08F214/22; C08F214/18; C08F214/26; C08F216/14; C08F2/38; C08F6/22
Domestic Patent References:
WO2001049758A12001-07-12
Foreign References:
CN1361809A2002-07-31
CN1665852A2005-09-07
CN1803866A2006-07-19
CN1735658A2006-02-15
CN1464885A2003-12-31
CN1681856A2005-10-12
US20040236028A12004-11-25
US4035565A1977-07-12
US4418186A1983-11-29
US3136745A1964-06-09
Other References:
See also references of EP 2799457A4
Attorney, Agent or Firm:
CN-KNOWHOW INTELLECTUAL PROPERTY AGENT LIMITED (CN)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 利 要 求 书

1. 一种耐低温含氟弹性体, 其特征在于, 其由如下共聚单体聚合而成:: 40~80mol% 1,1-二氟乙烯, 2 ~ 10 mol %四氟乙烯, 10 ~ 30 mol %全氟 (烷 基乙烯基醚),和 l〜10mol%的硫化点单体; 所述硫化点单体包括卤代三氟乙 烯、 溴代烷基乙烯基醚、 氯代异丁烯、 CF2=CFOCF2CF2CF2OCF2Br、 1-溴 -2, 2-二氟乙烯、 溴代三氟乙烯、 4-溴 -1,1,2-三氟丁烯 -1、 2-溴全氟(乙基乙烯基) 醚、 3-溴全氟 (丙基乙烯基)醚或 1-溴 -3,3,4,4-四氟丁烯。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耐低温含氟弹性体, 其特征在于, 所述共聚单 体含量为: 50~75mol% 1,1-二氟乙烯, 2~5mol%四氟乙烯, 15 ~ 30 mol % 全氟 (烷基乙烯基醚), 和 2〜6mol%的硫化点单体。

3. 根据权利要求 1或 2所述的耐低温含氟弹性体, 其特征在于, 所述硫 化点单体为 CF2=CFOCF2CF2CF2OCF2Br、 1-溴 -2, 2-二氟乙烯、溴代三氟乙烯、 4-溴 -1,1,2-三氟丁烯 -1、 2-溴全氟 (乙基乙烯基)醚、 3-溴全氟(丙基乙烯基) 醚或 1-溴 -3,3,4,4-四氟丁烯, 最优选的为 CF2=CFOCF2CF2CF2OCF2Br、 3-溴全 氟 (丙基乙烯基) 醚或 1-溴 -3,3,4,4-四氟丁烯。

4. 根据权利要求 1-3任意一项所述的耐低温含氟弹性体, 其特征在于, 所述全氟 (烷基乙烯基醚) 为全氟 (甲基乙烯基醚)或全氟 (正丙基乙烯基 醚)。

5. 制备权利要求 1-4任意一项所述的耐低温含氟弹性体的方法, 其特征 在于, 包括如下步骤: 份水介质中加入 0.01 ~ 5重量份乳化剂, 并调节 pH值为 7~12;

2)加入 1,1-二氟乙烯, 四氟乙烯, 全氟 (烷基乙烯基醚)和硫化点单体 的混合单体, 按配比混合形成乳液, 每 100重量份水介质中加入 30 ~ 150重 量份的混合单体;

3)加入引发剂, 在 0~110°C, l~5MPa下进行聚合反应, 在聚合反应 过程中, 加入链转移剂, 并维持反应恒压; 4 ) 最后将聚合后的乳液凝聚, 洗涤和干燥而成。

6. 根据权利要求 5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 1 ) 中所述乳化剂为

7. 根据权利要求 5或 6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 铵、 过硫酸钾或过硫酸钠; 引发剂的量为混合单体重量的 0.001 ~ 5%;

8. 根据权利要求 5-7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合反应 温度为 40 ~ 100°C。

9. 根据权利要求 5-8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链转移剂 为四氯化碳、 正己烷、 丙酮、 丙二酸二乙脂、 丁二酸二乙脂或者乙酸乙脂, 亚甲基碘, 全氟丁基碘, 1,4-二碘全氟-丁烷, 所述链转移剂的量为混合单体 重量的 0.01 ~ 5%。

10. 根据权利要求 5-9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保持恒压釆用 补加混合单体, 反应压力控制在 1.2 ~ 4MPa。

Description:
一种耐低温含氟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低温含氟弹性体, 具体地说, 涉及一种耐低温含氟弹 性体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DuPont Performance Elastomers公司最先研制的而†低温氟橡胶 Viton GLT 是偏氟乙烯-四氟乙烯 -全氟甲基乙烯基醚(PMVE ) 和 4-溴 -3,3,4,4-四氟 -1-丁 烯(BTFB ) 的四元共聚物, 其中 BTFB是交联点单体, 通过改变共聚组成得 到不同氟含量的共聚物, 从而使其具有不同的耐介质性能和耐低温性能 。 相 比通常的氟橡胶, 其具有更好的耐低温性能, 且兼顾了优异的物理性能和加 工性能。 广泛应用在各种工厂的化学反应装置密封, 化学管线衬里及配件, 半导体行业密封件, 以及汽车工业, 石化工业和航天工业中的特种零件。

专利 US4418186公开了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和偏氟乙 烯和第三单体在 过硫酸铵引发剂, 乳化剂存在的下的聚合方法。 其中第三单体为全氟 (2-溴 乙基乙烯基醚),乳化剂为全氟壬酸铵。得到 的聚合物为乳液形式,经过冷冻, 洗涤干燥, 得到氟醚橡胶。 其玻璃化转变温度为 -21〜 - 36°C。

专利 WO0149758A1 公开了全氟 (甲基乙烯基醚)或者全氟 (丙基乙烯 基醚)和 VDF通过自由基聚合方式得到的氟醚橡胶, 其引发剂为过氧化物、 过氧化脂类或者偶氮化合物。 得到的弹性体的玻璃转变温度 Tg为 -44°C。

专利 US3136745公开了全氟 (甲基乙烯基醚 )或者全氟 (丙基乙烯基醚 ) 和 VDF 通过自由基聚合方式得到的氟醚橡胶, 其引发剂为过硫酸铵, 得到 的产品其低温回缩温度 TR-io为 -28 ~ -24°C。 如果在此基础上加入微量的四 氟乙烯, 其耐低温性能显著提高。

1966年美国宇航局公布了一份资料显示: 在高压下(p>1000atm ), 釆用 引发剂 AIBN ( 2-2'-偶氮二异丁氰) 引发 VDF 和通式为 CF 2 =CFOC n F 2n+1 ( n= 1,2,3 ) 的单体聚合, 得到的弹性体的玻璃转变温度 Tg为 -25〜 - 20°C。

本发明所述耐低温的氟弹性体是在大量实验的 基础上调整各共聚单体和 助剂的含量组成, 在保证氟弹性体具有良好的硫化性能及加工性 能基础上, 提高了产品的耐低温性能, 产品的低温回缩温度可达 TR- 10<-40 °C。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一种耐低温含氟弹性体。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耐低温含氟弹性体 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本发明目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耐低温含氟弹性体, 其由如下共 聚单体聚合而成: 40 ~ 80 mol % 1,1-二氟乙烯, 2 ~ 10 mol %四氟乙烯, 10 ~ 30 mol %全氟 (烷基乙烯基醚), 和 1 ~ 10 mol %的硫化点单体。

其中, 所述硫化点单体为含卤素的硫化点单体, 包括但不限于卤代三氟 乙烯、溴代烷基乙烯基醚、氯代异丁烯、 CF 2 =CFOCF 2 CF 2 CF 2 OCF 2 Br、 1-溴 -2, 2-二氟乙烯、 溴代三氟乙烯、 4-溴 -1,1,2-三氟丁烯 -1、 2-溴全氟(乙基乙烯基) 醚、 3-溴全氟 (丙基乙烯基) 醚和 1-溴 -3,3,4,4-四氟丁烯等; 优选的为 CF 2 =CFOCF 2 CF 2 CF 2 OCF 2 Br、 1-溴 -2, 2-二氟乙烯、 溴代三氟乙烯、 4-溴 -1,1,2- 三氟丁烯 -1、 2-溴全氟(乙基乙烯基)醚、 3-溴全氟(丙基乙烯基)醚、 1-溴 -3,3,4,4-四氟丁烯, 最优选的为 CF 2 =CFOCF 2 CF 2 CF 2 OCF 2 Br、 3-溴全氟(丙基 乙烯基) 醚、 1-溴 -3,3,4,4-四氟丁烯。

其中, 优选的共聚单体含量为:

50 ~ 75mol% 1,1-二氟乙烯, 2 ~ 5 mol %四氟乙烯, 15 ~ 30 mol %全氟 (烷基乙烯基醚), 和 2〜6 mol %的硫化点单体。

本发明的 1,1-二氟乙烯的含量选择在 40 ~ 80 mol %, 优选 50 ~ 75mol%; 如果 1,1-二氟乙烯摩尔百分含量少于 40%时, 则聚合速率很慢, 且硫化效果 不好; 如果 1,1-二氟乙烯摩尔百分含量高于 80%时, 会导致含氟弹性体的耐 低温性能降低, 抗压缩性永久变形性差和耐溶剂性能低。

所述全氟 (烷基乙烯基醚)优选为全氟 (甲基乙烯基醚)或全氟 (正丙 基乙烯基醚)。

所述全氟(烷基乙烯基醚) 的含量为 10 ~ 30 mol %, 优选 15 ~ 30mol%, 其用于给含氟弹性体提供醚键。 全氟 (烷基乙烯基醚)含量太少, 会降低其 耐低温性能; 含量越高其耐低温性能越好, 但是含量太高, 降低其聚合速度, 且成本很高。

四氟乙烯的含量为 2~ 10mol%,优选 2~5mol%,其既可能增加氟含量, 也同时可以提高其耐低温性能, 四氟乙烯能改进含氟弹性体的耐溶剂性, 四 氟乙烯含量高于 10%, 会导致一些聚合物结晶, 以影响其低温压缩永久变形。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耐低温含氟弹性体的制备 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份水介质中加入 0.01 ~ 5重量份乳化剂, 并调节 pH值为 7~ 12;

2)加入 1,1-二氟乙烯, 四氟乙烯, 全氟 (烷基乙烯基醚)和硫化点单体 的混合单体, 按配比混合形成乳液, 每 100重量份水介质中加入 30 ~ 150重 量份的混合单体;

3)加入引发剂, 在 0~ 110°C, l ~5MPa下进行聚合反应, 在聚合反应 过程中, 加入链转移剂, 并维持反应恒压;

4) 最后将聚合后的乳液凝聚, 洗涤和干燥而成。

其中, 步骤 1 ) 中所述乳化剂优选为长链全氟羧酸盐, 比如全氟辛酸铵、 全氟辛酸钠或者全氟壬酸铵,优选的浓度为 100重量份水介质中加入 1 ~5重 量份乳化剂。

所述水介质为去离子水, 选择电导率小于 1 μ δ · cm 的去离子水为佳。 步骤 1 ) 中调节 pH值可以釆用 pH调节剂进行, 所述 pH调节剂为氢氧 步骤 2) 中所述混合单体为 40 ~ 80 mol% 1,1-二氟乙烯, 2~ 10mol%四 氟乙烯, 10~30mol%全氟(烷基乙烯基醚), 和 1 ~ 10mol%的硫化点单体, 优选为 50〜75%mol% 1,1-二氟乙烯, 2~5mol%四氟乙烯, 15~30mol%全氟 (烷基乙烯基醚), 和 2~6mol%的硫化点单体。

步骤 3) 中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铵、 过硫酸钾或过硫酸钠。 引发剂的量 为混合单体总重量的 0.001 ~5%。

所述聚合反应温度优选为 40~ 100°C, 如果温度低于 40°C, 会影响引发 剂的引发效率, 且所形成的含氟弹性体共聚物乳液易破乳, 易于在聚合反应 器中引起堵塞, 使聚合反应期间难以维持乳液的稳定性, 高于 100°C, 引发 剂消耗速率高, 形成大量的小分子, 不易通过硫化形成致密的交联体系。 聚合反应压力为 l ~ 5MPa, 优选 1.2 ~ 4MPa。 所需的聚合压力开始是通 过调节气态混合单体的量来维持的。 聚合压力设定在上述范围内, 因为如果 压力低于 IMPa,则聚合反应体系的单体浓度太低,不能达 满意的反应速率。 此外分子量也不能有效增加。如果压力高于 4MPa, 则在反应器中液化的单体 量增加, 由此不仅增加了被消耗的单体量, 而且使生产效率差。 此外压力高 于 4.0MPa, 对设备及系统、 管线的要求较高, 增加了生产成本。

所述聚合反应时间控制在 2 ~ 10小时。

所述链转移剂为四氯化碳、 正己烷、 丙酮、 丙二酸二乙脂、 丁二酸二乙 脂或者乙酸乙脂, 亚甲基碘, 全氟丁基碘, 1,4-二碘全氟-丁烷。 所述链转移 剂的作用是调节聚合物分子量的大小。 链转移剂的量为混合单体重量的 0.01 ~ 5%, 在聚合反应开始后一次性加入。

在聚合过程中连续补加混合单体气体, 以保持反应恒压。

在使用硫化点单体(CSM ) 的同时, 可以通过釆用碘代或溴代链转移剂 如亚甲基碘或 1,4-二碘全氟-丁烷在聚合过程中将溴或碘硫化 位引入到含氟 弹性体聚合物链末端, 进一步提高橡胶的硫化性能。 溴代或碘代基团的存在 使本发明的含氟弹性体可同时具备羟基硫化剂 如双酚与有机过氧化物硫化剂 (双 2,5 )硫化的功能。

本发明通过控制混合单体的流量来保持反应器 在整个聚合反应期间的恒 定压力是较容易的, 在聚合反应早期阶段, 当聚合速率较低时, 聚合反应器 压力下降很慢, 气态混合单体的阶段进料增量非常小, 以保持反应器的恒定 压力。 当聚合速率增加时, 聚合反应器压力下降很快, 可以增加进入反应器 气态混合单体的流量以维持反应器恒定压力, 在反应器和混合单体源之间需 要流量计量器和恒压器, 以准确控制流量, 并由此保持反应器的恒压。

步骤 4 ) 中所述凝聚, 釆用加入 MgCl 2 或硫酸铝钾等进行, 用量为所述 乳液重量的 1〜2%。

所述洗涤、 干燥釆用本领域熟知的技术进行, 釆用无离子水反复洗涤, 直至弹性体中残留水电导率小于 S s . cm , 停止洗涤, 通过在真空度为 -O. lMPa真空烘箱中 120°C , 18h干燥。

经检测, 本发明所述耐低温含氟弹性体的性能指标如表 1。

表 1 含氟弹性体相关特性表征数据

本发明研究人员经过大量实验研究, 选择釆用降低四氟乙烯含量, 提高 1,1-二氟乙烯含量,增加硫化点单体用量, 来调整含氟弹性体共聚单体的含量 组成, 得以改善含氟弹性体的结晶度, 提高含氟弹性体的弹性, 增加含氟弹 性体的硫化点比例, 提高弹性体硫化后的交联密度, 使其耐低温性能显著提 高, 低温回缩温度达 TR-10<-40°C ; 且此氟弹性体在甲醇中的体积变化率变 小, 耐油性、 耐溶剂性得到了提高, 从而提高含氟弹性体的耐油性、 耐溶剂 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 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 1

在混合单体贮槽中配置 65mol%l,l-二氟乙烯 (VDF ), 3mol%四氟乙烯 ( TFE ) , 29.5mol%全氟(甲基乙烯基醚) ( PMVE ) 和 2.5mol%的 CF 2 =CFOCF 2 CF 2 CF 2 OCF 2 Br的混合单体待用。

在 10L的立式不锈钢反应釜中,加入 6L去离子水, 20g全氟辛酸铵溶液, 5g磷酸氢二钠,聚合体系 pH为 8。反应器应进行抽空处理,待其氧含量≤20ppm 时, 将反应器中的内容物加热到 55°C。 用混合单体槽内配置好的单体通过隔 膜压缩机加入反应釜至压力 3.75MPa。 开始以 120r/min速率进行搅拌, 反应 器压力控制在 3.75±0.02 MPa内。

加入过硫酸钾 3g开始反应, 聚合反应进行后, 加入丙二酸二乙酯 5ml, 通过连续补加混合单体槽配置好的混合单体, 维持反应釜恒压, 使反应器内 绝对压力维持在 3.75±0.02 MPa之间,反应时间 5h,乳液固含量达到 30% (质 量百分数), 结束聚合反应, 回收为反应单体, 放乳液至凝聚桶。 加入 30g的 MgCl 2 (乳液量的 1% )凝聚。 釆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 直至弹性体中残留水 电导率小于 5 μ δ . cm , 停止洗涤, 通过在真空度为 -O. lMPa真空烘箱中 120 °C , 18h干燥。 产生聚合物 1.8Kg, 该氟弹性体的性能特性指标见表 2。

实施例 2

如实施例 1 ,在混合单体贮槽中配置 65mol%l,l-二氟乙烯( VDF ), 5mol% 四氟乙烯 (TFE ), 27.5mol%全氟(甲基乙烯基醚) ( PMVE ) 和 2.5mol%的 CF 2 =CFOCF 2 CF 2 CF 2 OCF 2 Br的混合单体待用。

聚合及凝聚、 洗涤同实施例 1 , 得 1.9kg聚合物, 性能指标见表 2。

实施例 3

如实施例 1 ,在混合单体贮槽中配置 70mol%l,l-二氟乙烯( VDF ), 5mol% 四氟乙烯 (TFE ), 22.5mol%全氟(甲基乙烯基醚) (PMVE ) 和 2.5mol%的 CF 2 =CFOCF 2 CF 2 CF 2 OCF 2 Br的混合单体待用。 聚合及凝聚、 洗涤同实施例 1 , 得 1.9kg聚合物, 性能指标见表 2。

相关特性表征数据

数据

检测条件 单位 实施例 1 实施例 2 实施例 3 批次

门尼粘度 121 °C , 1+lOmin 75 73 80 密度 ASTM D792 g/cm 3 1.780 1.796 1.790

c

Tg DSC -42.0 -41.2 -41.7

MH N · m 2.381 2.060 2.520

ML 硫化仪 N · m 0.669 0.610 0.600

T90 177°C 6min min 2-46 3-45 2-10

TS2 min 0-58 1-28 0-48 拉伸强度 MPa 10.4 13.7 13.8 断裂伸长率 GB/T 528-1988 % 300 310 270 硬度 HA 75 77 78

c

TRIO -41.2 -40.5 -40.3 结论: 1.在偏氟乙烯单体用量一定的条件下, 通过提高全氟甲基乙烯基 单体用量可以提高氟弹性体的耐低温性能。

2.在四氟乙烯用量一定的条件下, 提高偏氟乙烯单体用量, 降低全氟甲 基乙烯基醚单体用量, 低温性能下降。

实施例 4

在混合单体贮槽中配置 70mol%l,l-二氟乙烯 (VDF ), 5mol%四氟乙烯 ( TFE ) , 21mol%全氟(甲基乙烯基醚) ( PMVE ) 和 4mol%的 CF 2 =CFOCF 2 CF 2 CF 2 OCF 2 Br的混合单体待用。

在 10L的立式不锈钢反应釜中,加入 6L去离子水, 20g全氟辛酸铵溶液, 3g磷酸氢二钠, 0.2gNaOH聚合体系 pH为 9。 反应器应进行抽空处理, 待其 氧含量≤20ppm 时, 将反应器中的内容物加热到 80°C。 用混合单体槽内配置 好的单体通过隔膜压缩机加入反应釜至压力 3.8MPa。开始以 120r/min速率进 行搅拌, 反应器压力控制在 3.8±0.02 MPa内。

加入过硫酸钾 3g开始反应, 聚合反应进行后, 加入丙二酸二乙酯 5ml, 通过连续补加混合单体槽配置好的混合单体, 维持反应釜恒压, 使反应器内 绝对压力维持在 3.8±0.02 MPa之间, 反应时间 4h, 乳液固含量达到 32% (质 量百分数), 结束聚合反应, 回收为反应单体, 放乳液至凝聚桶, 加入 35g的 MgCl 2 凝聚(乳液量的 2% )。 釆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 直至弹性体中残留水 电导率小于 5 μ δ . cm , 停止洗涤, 通过在真空度为 -O. lMPa真空烘箱中 120 °C , 18h干燥。 产生聚合物 2Kg, 该氟弹性体的性能特性指标见表 3。

实施例 5

在实施例 4基础上将丙二酸二乙酯换用 1,4-二碘全氟-丁烷,使用量为 6g, 单体配比及工艺同实施例 2。 性能特性指标见表 3。

实施例 6

在实施例 5基础上将凝聚剂换为硫酸铝钾, 单体配比及工艺同实施例 5。 性能特性指标见表 3。

结论: 1.适当增加硫化点单体用量,可以提高耐低温 弹性体的硫变性能, 进而提高产品的加工性能。

2.将分子量调节剂丙二酸二乙酯换作 1,4-二碘全氟-丁烷, 产品的流变性 能更优异。

3.后处理絮凝剂釆用硫酸铝钾在硫化性能方面 于使用氯化镁。 实施例 7

在混合单体贮槽中配置 50mol%l,l-二氟乙烯 (VDF ), 10mol%四氟乙烯 ( TFE ), 30mol%全氟 (正丙基乙烯基醚)和 10mol%的 3-溴全氟(丙基乙烯基) 醚的混合单体待用。

在 10L的立式不锈钢反应釜中,加入 6L去离子水, 20g全氟辛酸钠溶液,

3g磷酸氢二钠, 0.5gNaOH聚合体系 pH为 10。 反应器应进行抽空处理, 待 其氧含量≤2(^ 111 时, 将反应器中的内容物加热到 90°C。 用混合单体槽内配 置好的单体通过隔膜压缩机加入反应釜至压力 1.5MPa。开始以 120r/min速率 进行搅拌, 反应器压力控制在 ±0.02 MPa内。

加入过硫酸钠 2g开始反应, 聚合反应进行后, 加入 1,4-二碘全氟 -丁烷

4ml, 通过连续补加混合单体槽配置好的混合单体, 维持反应釜恒压, 使反应 器内绝对压力维持在 1.5±0.02 MPa之间,反应时间 10h,乳液固含量达到 30% (质量百分数), 结束聚合反应, 回收为反应单体, 放乳液至凝聚桶, 加入 10g的 MgCl 2 凝聚(乳液量的 1.5% )。 釆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 直至弹性体中 残留水电导率小于 5 s•cm , 停止洗涤, 通过在真空度为 -O.lMPa真空烘箱 中 120°C , 18h干燥。 在 120°C条件下真空干燥 18h。 产生聚合物 1.8Kg。

实施例 8

同实施例 7, 提高聚合压力至 3.0MPa, 聚合时间为 2.5h。

由此可以判断, 在耐低温氟弹性体聚合过程中, 通过提高聚合压力, 可 以改变单体竟聚率, 提高聚合速度。

虽然, 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 发明作了详尽的描 述, 但在本发明基础上, 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 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 而言是显而易见的。 因此, 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 或 改进, 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提供一种耐低温含氟弹性体及其制备方 法, 其由如下共聚单体聚 合而成: 40 ~ 80 mol % 1,1-二氟乙烯, 2 ~ 10 mol %四氟乙烯, 10 ~ 30 mol % 全氟 (烷基乙烯基醚), 和 l ~ 10 mol %的硫化点单体。 本发明调整含氟弹性 体共聚单体的含量组成, 使其耐低温性能显著提高, 其低温回缩温度

T R-1 0< -40°C。 且此氟弹性体在甲醇中的体积变化率变小, 耐油性、 耐溶剂性 得到了提高, 从而提高含氟弹性体的耐油性、 耐溶剂性能。 具有工业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