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FORMATION FEEDBACK AND PRE-CODING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1/124021
Kind Code:
A1
Abstract: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formation feedback and pre-coding are provided in the present invention. The method of processing the communication data in the user device of th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includes the following steps: deducing the space correlation matrix R of the transmission antenna in the base station based on the obtained downlink channel transmission matrix H; transforming the pre-coding codebook F according to the space correlation matrix R; selecting the pre-coding matrix Fs based on the transformed pre-coding codebook; and feeding back the information related to the space correlation matrix R and the information related to the selected pre-coding matrix Fs to the base station. The method of data pre-coding in the base station of th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includes the following steps: obtaining the information related to the space correlation matrix R of the transmission antenna in the base station and the information related to the selected pre-coding matrix Fs from the user device; determining the expected pre-coding matrix FR,s based on the obtained information and the pre-coding codebook; pre-coding the downlink data prepared for transmitting to the user device utilizing the expected pre-coding matrix FR,s.

Inventors:
CHEN JINHUI (CN)
YANG HONGWEI (CN)
LV DI (CN)
SONG YANG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0/071588
Publication Date:
October 13, 2011
Filing Date:
April 07, 2010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ALCATEL LUCENT SHANGHAI BELL (CN)
ALCATEL LUCENT (FR)
CHEN JINHUI (CN)
YANG HONGWEI (CN)
LV DI (CN)
SONG YANG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H04B7/02
Domestic Patent References:
WO2010002691A22010-01-07
WO2009136728A22009-11-12
Foreign References:
CN101257367A2008-09-03
CN1842986A2006-10-04
CN101136718A2008-03-05
Other References:
D.J.LOVE; R.W.HEATH, JR.: "Limited feedback Unitary Precodings for Spatial Multiplexing Systems", 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 vol. 51, no. 8, 2005, pages 2967 - 2976
See also references of EP 2557698A4
Attorney, Agent or Firm:
KING & WOOD PRC LAWYERS (CN)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 利 要 求 书

1. 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的用户设备处进行通信数据处理的方 法, 所述方法包括:

推导步骤, 基于获取的下行信道传输矩阵 H推导出基站中多个 发射天线的空间相关矩阵 R;

转换步骤,根据所述空间相关矩阵 R对预编码码本 F进行转换; 选择步骤, 基于转换后的预编码码本来选择预编码矩阵 Fs; 以 及

反馈步骤, 将所述空间相关矩阵 R的相关信息和所述选择的预 编码矩阵 ^的相关信息反馈给所述基站。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推导步骤包括: 在时 间和 /或频率上对所述下行信道传输矩阵 H进行平均, 以得到所述空 间相关矩阵 R。

3.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转换步骤包括:

- 对所述空间相关矩阵 R进行量化;

- 利用所述量化后的空间相关矩阵对所述预编码码本进行转 换。

4. 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方法, 其中, 按照下式对所述预编码 码本 F中的每个码字 Fk进行转换以得到转换后的预编码矩阵 FR>k, 其中 k=l,...,K, K为正整数:

FR,k - RFk。

5. 根据权利要求 1或 4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选择步骤包括: 对所述下行信道传输矩阵 H进行奇异值分解, 得到/ / = C7∑)^ ; 取所述奇异值分解得到的右侧酉奇异矩阵 V的前 m列元素作为 理想的预编码矩阵 Vm,其中 m是发射给所述用户设备的数据流的数 ;

从所述预编码码本中选择预编码矩阵 Fs, 使得经空间相关矩阵 转换后的预编码矩阵 FR与所述理想的预编码矩阵 Vm之间的距离最 小。

6. 根据权利要求 5所述的方法, 其中, 所述距离为:

其中' k=l ,...,K, K为正整数, "表示共辄转置,

II ' ^表示矩阵 Frobenius范数, abs( )表示矩阵的模, tr( )表示矩阵的迹; 或者, 所述距离选自弦距离、 投影 2范数距离和 Fubini-study距 离之一。

7.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在所述反馈步骤中:

所述选择的预编码矩阵 Fs的相关信息包括所述选择的预编码矩 阵 F s在所述预编码码本中的索引;

所述空间相关矩阵 R的相关信息包括所述空间相关矩阵 R在空 间相关矩阵码本中的索引。

8, 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的基站处进行数据预编码的方法, 所述 方法包括:

获取步骤, 从用户设备获取所述基站的多个发射天线的空间相 关矩阵 R 的相关信息和用户设备所选择的预编码矩阵 ?5的相关信 束- 确定步骤, 基于所获取的信息以及预编码码本来确定期望的预 编码矩阵 FR,S

预编码步骤,利用所述期望的预编码矩阵 FRS对待发送至所述用 户设备的下行数据进行预编码。

9. 根据权利要求 8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确定步骤包括: 检索步骤, 基于所述选择的预编码矩阵 Fs的相关信息从所述预 编码码本中检索所述选择的预编码矩阵 Fs, 其中所述选择的预编码 矩阵的相关信息包括所述选择的预编码矩阵在所述预编码码本中的 索引, 以及基于所述空间相关矩阵 R的相关信息从空间相关矩阵码 本中检索所述空间相关矩阵 R, 其中所述空间相关矩阵 R的相关信 息包括所述空间相关矩阵 R在所述空间相关矩阵码本中的索引; 转换步骤, 利用所述空间相关矩阵 R对所述选择的预编码矩阵 Fs进行转换, 以得到期望的预编码矩阵 FR,S

10. 根据权利要求 8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预编码步骤包括: 取所述期望的预编码矩阵 FR,S的共轭转置作为所述用户设备的 近似有效信道矩阵; 以及

基于所述近似有效信道矩阵对待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的下行数 据进行预编码。

1 1. 根据权利要求 8所述的方法, 其中当存在多个用户设备时, 所述预编码步骤包括:

对所述多个用户设备中其期望的预编码矩阵 FR,S相互正交的用 户设备进行调度。

12. 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的用户设备处进行通信数据处理的装 置, 所述装置包括:

推导装置, 用于基于获取的下行信道传输矩阵 H推导出基站中 多个发射天线的空间相关矩阵 R;

转换装置,根据所述空间相关矩阵 R对预编码码本 F进行转换; 选择装置, 基于转换后的预编码码本来选择预编码矩阵 Fs; 以 及

反馈装置, 将所述空间相关矩阵 R的相关信息和所述选择的预 编码矩阵 Fs的相关信息反馈给所述基站。

13. 根据权利要求 12所述的装置, 其中所述推导装置配置用于 在时间和 /或频率上对所述下行信道传输矩阵 H进行平均, 以得 'J所 述空间相关矩阵 R。

14. 根据权利要求 12所述的装置, 其中所述转换装置进一步配 置用于:

- 对所述空间相关矩阵 R进行量化;

- 利用所述量化后的空间相关矩阵对所述预编码码本进行转 换。

15. 根据权利要求 14所述的装置, 其中, 所示转换装置配置用 于按照下式对所述预编码码本 F中的每个码字 Fk进行转换以得到转 换后的预编码矩阵 FR,k, 其中 k=l,...,K, K为正整数:

FR,k = RFk

16. 根据权利要求 12或 15所述的装置, 其中所述选择装置配 置用于:

对所述下行信道传输矩阵 H进行奇异值分解, 得到 = < ∑ W ; 取所述奇异值分解得到的右侧酉奇异矩阵 V的前 m列元素作为 理想的预编码矩阵 Vm,其中 m是发射给所述用户设备的数据流的数 ;

从所述预编码码本中选择预编码矩阵 Fs, 使得经空间相关矩阵 转换后的预编码矩阵 FR与所述理想的预编码矩阵 Vm之间的距离最 小。

求 16所述的装置, 其中, 所述距离为: 其中, k=l,.,,,K, K为正整数' w表示共辄转置,

II ' |^表示矩阵 Frobenius范数, abs( )表示矩阵的模, tr( )表示矩阵的迹; 或者, 所述距离选自弦距离、 投影 2范数距离和 Fubini-study距 离之一。

18. 根据权利要求 12所述的装置, 其中所述反馈装置反馈的所 述选择的预编码矩阵 Fs的相关信息包括所述选择的预编码矩阵?5在 所述预编码码本中的索引; 所述空间相关矩阵 R的相关信息包括所 述空间相关矩阵 R在空间相关矩阵码本中的索引。

19. 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的基站处进行数据预编码的装置, 所 述装置包括:

获取装置, 从用户设备获取所述基站的多个发射天线的空间相 关矩阵 R 的相关信息和用户设备所选择的预编码矩阵 Fs的相关信 息;

确定装置, 基于所获取的信息以及预编码码本来确定期望的预 编码矩阵 FR,S; 以及

预编码装置,利用所述期望的预编码矩阵 FR,S对待发送至所述用 户设备的下行数据进行预编码。

20. 根据权利要求 19所述的装置, 其中所述确定装置进一步包 括:

检索装置, 基于所述选择的预编码矩阵 Fs的相关信息从所述预 编码码本中检索所述选择的预编码矩阵 Fs, 其中所述选择的预编码 矩阵的相关信息包括所述选择的预编码矩阵在所述预编码码本中的 索引, 以及基于所述空间相关矩阵 R的相关信息从空间相关矩阵码 本中检索所述空间相关矩阵 R, 其中所述空间相关矩阵 R的相关信 息包括所述空间相关矩阵 R在所述空间相关矩阵码本中的索引; 转换装置, 利用所述空间相关矩阵 R对所述选择的预编码矩阵

Fs进行转换, 以得到期望的预编码矩阵 FR,S

21. 根据权利要求 19所述的装置, 其中所述预编码装置配置用 于:

取所述期望的预编码矩阵 FRS的共轭转置作为所述用户设备的 近似有效信道矩阵; 以及

基于所述近似有效信道矩阵对待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的下行数 据进行预编码。

22. 根据权利要求 19所述的装置,其中当存在多个用户设备时, 所述预编码配置用于:

对所述多个用户设备中其期望的预编码矩阵 FR,S相互正交的用 户设备进行调度。

Description:
用于信息反馈以及预编码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无线通信系统, 更具体地, 涉及用于下行信道 信息反馈以及预编码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多输入多输出 (MIMO )无线通信系统中, 发射机与接收机均 使用天线阵列, 从而提供丰富的分集和大的通信容量。 空间复用是 用于 MIMO通信系统的常见的空时调制技术, 其中通过不同的发射 天线传输独立的数据流。 然而, 空间复用对于信道的不良状况极其 敏感。 因此, 采用预编码技术来改善空间复用的适应性。

预编码的作用是根据信道状况, 对待发送数据流进行预处理, 将数据流映射到相应的发射天线上。 在长期演进 (LTE ) 系统及 LTE- Advanced ( LTE-A ) 系统中, 在发射端采用基于码本的有限反 馈预编码技术。

对于有限反馈预编码技术, 至少存在两种反馈机制: 显式反馈 和隐式反馈。 在显式反馈中, 接收机向发射机反馈有关信道状况的 信息, 发射机基于所反馈的信道状况来对待发送的数 据流进行预编 码。 隐式反馈针对不同的假设定义不同的反馈模式 , 如单用户 SU-MIMO还是多用户 MU-MIMO, 等等。一般而言, 在隐式反馈中, 接收机基于信道状况从发射机和接收机均已知 的有限码本中选择最 优预编码器, 然后接收机将有关此最优预编器的信息 (例如, 索引 ) 反馈给发射机。

目前, Intel, 华为等公司已经提出了利用现有规范中定义的 预编 码码本来进行单用户一阶相关自适应的隐式反 馈技术方案。 "相关 本, "阶" 是指发射机中待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 但是, 所提议的 隐式反馈技术方案仅适用于单用户 MIMO单个数据流的情形, 对于 多阶的情形, 其系统性能急剧恶化。 然而, 在现有的隐式反馈系统 中, 需要为多个用户发送数据流, 并且向每个用户发送多个数据流。

在当前的 LTE-A标准化进程中, 有限反馈预编码技术仍在讨论 与研究中。 迄今为止, 针对多个用户和多个数据流情形, 仍是采用 固定的预编码码本, 而具有空间相关自适应的隐式反馈方案仅适用 于单用户单数据流情形。

发明内容

因此, 本领域需要一种能适用于多数据流情形的空间 相关自适 应隐式反馈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方面, 提供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的用 户设备处进行通信数据处理的方法, 谅方法可以包括: 推导步骤, 基于获取的下行信道传输矩阵 H推导出基站中多个发射天线的空间 相关矩阵 R; 转换步骤, 根据所述空间相关矩阵 R对预编码码本 F 进行转换; 选择步骤, 基于转换后的预编码码本来选择预编码矩阵 F s ; 以及反馈步骤, 将所述空间相关矩阵 R的相关信息和所述选择 的预编码矩阵 ^的相关信息反馈给所述基站。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 在时间和 /或频率上对所述下行信道传输矩 阵 H进行平均, 以得到所述空间相关矩阵 R。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 对所述空间相关矩阵 R进行量化; 利用所 述量化后的空间相关矩阵对所述预编码码本进 行转换。 按照下式对 所述预编码码本 F中的每个码字 F k 进行转换以得到转换后的预编码 矩阵 F R , k , 其中 k=l ,...,K, K为正整数: F R k = RF k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 对下行信道传输矩阵 H进行奇异值分解, 得到 H = cy∑ w ; 取所述奇异值分解得到的右侧酉奇异矩阵 V的前 m 列元素作为理想的预编码矩阵 V m ,其中 m是发射给所述用户设备的 数据流的数目; 从所述预编码码本中选择预编码矩阵 F s , 使得经空 间相关矩阵转换后的预编码矩阵 F R 与所述理想的预编码矩阵 V m 之 间的距离最小。 该距离可以是 ΐ -^^¾^, 其中, k=l ,...,K, K为 正整数, w表示共轭转置, II · 表示矩阵 Frobenius范数, abs( )表示矩 阵的模, tr( )表示矩阵的迹。 或者, 该距离选自弦距离、 投影 2范数 距离和 Fubini-study距离之一。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 所述选择的预编码矩阵 F s 的相关信息为所 述选择的预编码矩阵? 5 在所述预编码码本中的索引; 所述空间相关 矩阵 R的相关信息为所述空间相关矩阵 R在空间相关矩阵码本中的 索引。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方面, 提供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的基 站处进行数据预编码的方法, 该方法可以包括: 获取步骤, 从用户 设备获取所述基站的多个发射天线的空间相关 矩阵 R的相关信息和 用户设备所选择的预编码矩阵 F s 的相关信息; 确定步骤, 基于所获 取的信息以及预编码码本来确定期望的预编码 矩阵 F R , S ; 以及预编码 步骤,利用所述期望的预编码矩阵 F R , †待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的下 行数据进行预编码。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 确定步骤可以包括: 检索步 , 基于所述 选择的预编码矩阵 F s 的相关信息从所述预编码码本中检索所述 选择 的预编码矩阵 F s , 其中所述选择的预编码矩阵的相关信息包括所 述 选择的预编码矩阵在所述预编码码本中的索引 , 以及基于所述空间 相关矩阵 R的相关信息从空间相关矩阵码本中检索所述 间相关矩 阵 R, 其中所述空间相关矩阵 R的相关信息包括所述空间相关矩阵 R 在所述空间相关矩阵码本中的索引; 以及转换步骤, 利用所述空 间相关矩阵 R对所述选择的预编码矩阵 F s 进行转换, 以得到期望的 预编码矩阵 F R , S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 预编码步骤可以包括: 取所述期望的预编 码矩阵 F R , S 的共轭转置作为所述用户设备的近似有效 信道矩阵;以及 基于所述近似有效信道矩阵对待发送至所述用 户设备的下行数据进 行预编码。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 当存在多个用户设备时, 预编码步骤包括: 对所述多个用户设备中其期望的预编码矩阵 F R , S 相互正交的用户设 备进行调度。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示例性方面, 提供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的 用户设备处进行通信数据处理的装置, 该装置可以包括: 推导装置, 用于基于获取的下行信道传输矩阵 H推导出基站中多个发射天线的 空间相关矩阵 R; 转换装置, 根据所述空间相关矩阵 R对预编码码 本 F进行转换; 选择装置, 基于转换后的预编码码本来选择预编码 矩阵 F s ; 以及反馈装置, 将所述空间相关矩阵 R的相关信息和所述 选择的预编码矩阵 FJ 相关信息反馈给所述基站。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示例性方面, 提供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的 基站处进行数据预编码的装置, 谅装置可以包括: 获取装置, 从用 户设备获取所述基站的多个发射天线的空间相 关矩阵 R的相关信息 和用户设备所选择的预编码矩阵 F s 的相关信息; 确定装置, 基于所 获取的信息以及预编码码本来确定期望的预编 码矩阵 F R , S ; 以及预编 码装置,利用所述期望的预编码矩阵 F R S 对待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的 下行数据进行预编码。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既能适用于单用户 SU-MIMO , 又能 适用于多用户 MU-MIMO。 而且, 对于每个用户, 可以是单个数据 流也可以是多个数据流。 相比于现有技术, 由于将特定于每个用户 设备 UE的空间相关信息反馈给基站 eNB, 因此,使用空间相关自适 应码本相比于使用固定码本能够获得显著的性 能增益。 此外, 所提 出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易于实施。 例如, 可以使用当前的 LTE版本

8的 4发射天线反馈码本作为要进行相关自适应的 本码本。而唯一 增加的信令开销是用于反馈空间相关矩阵。 而且, 本发明的计算复 杂度非常低。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阅读时, 在下文的详细描述中,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 上述以及其他方面将变得更加清楚和易于理解 , 其中:

图 1示出了本发明可以在其中实施的无线通信系 环境的示例; 图 2 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在无线通信 系统的用户 设备处进行通信数据处理的方法的示意性逻辑 流程图;

图 3 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用于在无线 通信系统的 基站处预编码数据的方法的示意性逻辑流程图 ;

图 4 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用于在无 线通信系统 的用户设备处进行通信数据处理的装置的示例 性结构框图;

图 5 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用于在无线 通信系统的 基站 eNB处预编码数据的示例性结构框图; 以及

图 6-图 15示出了按照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与现 技术的 技术方案的仿真结果对比图。

在所有的上述附图中, 相同的标号表示具有相同、 相似或相应 的特征或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 细的示例性描 述。 网絡环境 100的示例。 如图 1 所示, 谅无线通信网絡环境 100可以 包括发射机 101 以及若干接收机 102- 1、 102-2、 ...102-L, L为大于 等于 1的整数。 发射机 101具有 M个发射天线, 每个接收机具有 N 个接收天线, 其中 M和 N均大于 1。 发射机向每个接收机发射 m个 数据流, 其中 m≤min ( M, N ) 。 在各种实施方式中, 发射机 101例 如可以是基站 BS , 或者在 LTE和 LTE- A系统中称为 eNB。 接收机 102例如可以是用户设备 UE。 在下文的描述中, 各种实施方式采用 基站 eNB与用户设备 UE进行示例性描述。

由于用户设备 UE与基站 eNB之间的上下行信道为非对称信道, 因此, 基站 eNB需要基于用户设备 UE反馈的有关下行信道的信息 来对将要发送给用户设备 UE的数据进行预编码。

现在参考图 2 ,其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在无线 信 系统的用户设备 UE 处进行通信数据处理的方法的示意性逻辑流程 图。 以下结合图 1所示的无线通信网络环境 100 , 对图 2中的流程进 ^"详细说明。

如图 2所示, 在步骤 S201 中, 在各个用户设备 UE处, 基于获 取的下行信道传输矩阵 H来推导出基站 eNB 中 M个发射天线的空 间相关矩阵 R, 其中 H是 N x M的二维矩阵, R是的 M x M的二维 矩阵。

通常, 用户设备 UE可以根据其从基站 eNB接收到的下行信道 信号来进行信道估计, 从而获得下行信道传输矩阵 H。 具体地, 如 何进行信道估计是本领域非常成熟的技术, 可参阅 John G. Proakis 所著的 《Digital Communication》 , J¾处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 在时间和 /或频率上对所获取的下行信道传 输矩阵 H进行平均 ,以得到基站中 M个发射天线的空间相关矩阵 R。 例如, R = E[H H ' H] , 其中 "表示共轭转置, 也即 11是/^ . 在多个时 间点和 /或多个子载波上的平均值。基站 eNB中多个发射天线的空间 相关矩阵 R是一个随时间緩慢变化的物理量。 因此, 可以在较长的 时间上对下行信道传输矩阵 H进行平均, 例如 20ms以上。

接着, 在步骤 S202中, 根据推导出的空间相关矩阵 R对预编码 码本 F进行转换。

在有限反馈预编码技术中, 存在用户设备 UE与基站 eNB均已 知的预编码码本 F。 该预编码码本由有限个码字组成, 例如 K个码 字, 每个码字? 是 M x m的预编码矩阵, 其中 k=l , ...,K, K为正整 数。 这种预编码码本例如可以是 LTE版本 8中定义的预编码矩阵索 引 (PMI ) 码本、 IEEE 802.16m标准中定义的码本, 等等。

m是基站 eNB准备向某个用户设备 UE发射的数据流的数目。 待发射的数据流的数目可以是无线通信系统事 先配置好的, 也有可 能是基站根据实时信道条件来动态确定的。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 对空间相关矩阵 R进行量化, 然后利用量 化后的空间相关矩阵对预编码码本 F进行转换, 得到转换后的预编 码码本 F R 。 下标!^表示利用空间相关矩阵进行了转换, 也即进行了 空间相关自适应。

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对空间相关矩阵 R进行量化。 在一个实施方 式中, 根据空间相关矩阵码本对空间相关矩阵 R进行量化。 类似于 预编码码本, 空间相关矩阵码本也是用户设备 UE与基站 eNB双方 均已知或同步的具有有限个矩阵的码本。 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来设计 空间相关矩阵码本。 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只需利用设计出的空间 相关矩阵码本, 因此, 在此不再详细描述具体设计方式。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 按照下式对预编码码本 F中的每个码字 F k 进行转换以得到相应的转换后的预编码矩阵 F R , k

F R , k = RF k

接着, 在步驟 S203 中, 基于转换后的预编码码本 F R 来选择预 编码矩阵 F s

在每个用户设备 i ( i==l,... ,L ) 处, 可以基于各种不同的选择标 准来从预编码码本中选择期望使用的预编码矩 阵。 这些选择标准例 如可以是最大似然选择标准 ( ML-SC ) 、 最小奇异值选择标准 ( MSV-SC ) 、 最小均方差选择标准 (MMSE-SC ) 、 容量选择标准 ( Capacity- SC ) , 等等。

研究表明, 对于单用户预编码, 所有这些选择标准基本上是等 效的。 用户设备 UE优选的预编码矩阵是下行信道传输矩阵 H的主 要奇异模式的共轭转置。 例如, 可参阅 D丄 Love, R.W.HeathJr., "Limited feedback Unitary Precodings for Spatial Multiplexing Systems", 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 Vol. 51, No.8, 2005, pp2967-2976。

具体而言, 对于用户设备 i , 对其获取的下行信道传输矩阵 Hi 进行奇异值分解 (SVD ) , 得到 H^ UW 。 取奇异值分解后得到 的最右侧 M x M的二维酉奇异矩阵 Vj的前 m列元素,构造成 M x m 的二维矩阵 V m ,i。在用户设备 i处,优选的预编码矩阵即为: = V m i 。 利用上述结果,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 从在步骤 202 中 转换后的预编码码本 F R 中选择与优选的预编码矩阵最接近的预编 码 矩阵。 由于转换后的预编码码本 F R 中的各个预编码矩阵 F R , k 可以表 示为 F R k = RF k , 因此, 从另一个角度而言, 是从固定的预编码码本 F 中选择一个预编码矩阵 F s , 使得经空间相关矩阵 R转换后的预编码 矩阵 F R , S 与该优选的预编码矩阵之间的距离最小。

具体地,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 对于各个用户设备 UE, 对其所获 取的下行信道传输矩阵 H进行 SVD奇异值分解, 得到/ = i∑ w 。 注意, 由于在各个用户设备 UE处进 类似的处理, 因此下文的描述 省略了代表用户设备的下标 i。

取经上述奇异值分解得到的右侧酉奇异矩阵 V的前 m列元素作 为优选的预编码矩阵 V m ,其中 m是发射给所述用户设备的数据流的 数目。 从转换后的预编码码本 F R 中, 选择与该优选的预编码矩阵 V„^ 离最小的预编码矩阵 F R , S , 其中下标 s表示选择的预编码矩阵。 此选择的预编码矩阵 F R , S 也就是用户设备 UE期望基站 eNB使用的 预编码矩阵。 上述选择过程可以表示为:

FR, = arg min e/¾ d(V m F R H k ),

其中, ()^¾)是 /¾的距离函数。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 距离函数 ^^/^:!可以是:

其中, "表示共轭转置, II · || F 表示矩阵 Frobenius范数, abs( )表示矩阵 的模, tr( )表示矩阵的迹。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 ·ϊ巨离函数可以采取其他形式, 例如, 弦距 离、 投影 2范数距离、 Fubini-study距离等。

由于转换后的预编码码本 F R 中的预编码矩阵 F R k 可以表示为 F R k = RF k , 因此上述选择过程又可以表示为:

F s = argmin , eF d(V m (RF k f ) = arg min , e d{V m F k H R), 因为 R" = s 换言之, 从固定的预编码码本 F中选择一个预编码矩阵 F s , 使 得经空间相关矩阵 R转换后的预编码矩阵 F R , S 与谊优选的预编码矩 阵 V m 之间的距离最小。

最后, 在步骤 S204中, 用户设备可以将空间相关矩阵 R的相关 信息和所选择的预编码矩阵 ^的相关信息反馈给基站 eNB。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 空间相关矩阵 R 的相关信息包括在步骤 S202中对空间相关矩阵 R进行量化时, 其在空间相关矩阵码本中的 索引。 而选择的预编码矩阵 ^的相关信息包括谅选择的预编码矩阵 F s 在固定的预编码码本 F中的索引。

另外, 如前面所提到的, 空间相关矩阵 R是一个随时间緩慢变 化的物理量, 因此其反馈信息也可以称为长期宽带预编码矩 阵索引 PML 相比较而言, 下行信道传输矩阵 H是随时间快速变化的物理 量, 因此其反馈信息也可以称为短期窄带 PMI。 例如, 长期宽带 PMI 的反馈周期可以是 20ms以上, 而短期窄带 PMI的反馈周期大约为 5ms。

由于用户设备 UE与基站 eNB均已知空间相关¾阵码本和预编 码码本, 因此, 用户设备 UE只需向基站 eNB反馈相应的索引, 基 站 eNB就可以获取空间相关矩阵 R和选择的预编码矩阵 F s

现在参考图 3 ,其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用于在 线 通信系统的基站处对数据进行预编码的方法的 示意性逻辑流程图。 以下结合图 1所示的无线通信网络环境 100,对图 3中的流程进行详 细说明。

首先, 在步骤 S301 中, 基站 eNB从用户设备 UE处获取基站的 M个发射天线的空间相关矩阵 R的相关信息和用户设备 UE所选择 的预编码矩阵 F s 的相关信息。 如上文所提到的, 例如, 这些相关信 息例如可以是空间相关矩阵 R在空间相关矩阵码本中的索引, 选择 的预编码矩阵 F s 在固定的预编码码本 F中的索引。

接着, 在步骤 S302中, 基站 eNB基于所获取的信息以及预编码 码本 F来确定期望的预编码矩阵 F R s 。 具体地,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 基站 eNB基于在步骤 S301 中获取 的预编码矩阵 F s 的索引来从预编码码本 F中检索出该选择的预编码 矩阵 F s , 以及基于空间相关矩阵 R的索引来从空间相关矩阵码本中 检索出空间相关矩阵 R。

然后, 利用检索出的空间相关矩阵 R对选择的预编码矩阵 进 行转换, 从而得到期望的预编码矩阵 F R , S 。 读期望的预编码矩阵考虑 了由用户设备 UE所反馈的发射天线之间的空间相关性,因而 够对 信道状况进行补偿, 改善信道性能。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 与用户设备 UE在图 2的步骤 S202中对预 编码码本 F的转换相对应, 基站 eNB按照下式对选择的预编码矩阵 F s 进行转换以得到期望的预编码矩阵 F R , S : F R s = RF S

最后, 在步棘 S303 中, 基站 eNB 利用期望的预编码矩阵 F R S 对待发送至用户设备 UE的下行数据进行预编码。

利用期望的预编码矩阵 F R , S , 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来对下行数据进 行预编码。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 基站 eNB将该期望的预编码矩阵 F R , S 的共 轭转置视为用户设备 UE的近似有效信道矩阵 。 为 mxM的二维 矩阵, 其可以表示为:

H = F R H S = (RF S ) H = F S H R H = F S H R

然后, 可以利用得到的用户设备 UE的近似有效信道矩阵, 对各 个用户设备的下行数据进行预编码。 例如, 可以执行迫零 (ZF ) 预 编码。 这种预编码方式既适合于单用户 SU-MIMO , 又适合于多用户 MU-MIMO。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 当存在多个用户设备 UE时, 基站 eNB莸 取各个用户设备 UE反馈的信息。 因而, 基站 eNB可以得到各个用 户设备各自期望的预编码矩阵 F R s ,i , 其中下标 i表示用户设备。 利用 用户设备的预编码矩阵 F R s ,i之间可能的正交特性, 可以对其期望的 预编码矩阵 F R , s ,i相互正交的用户设备进行调度。

然而, 在这种预编码方式中, 每个用户设备 UE在图 2 的步骤 S202中, 利用其推导出的空间相关矩阵对预编码码本进 行了转换。 因此,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基站 eNB在图 3的步骤 S302中所得到 的各个用户设备的期望的预编码矩阵 F R , s , i之间可能不再存在正交 对。 这样, 就有可能降低多用户之间配对的概率, 从而限制了多用 户 MU-MIMO的性能。

出于以上考虑, 在基站 eNB处, 优选地使用前一种预编码方式 对下行数据进行预编码。

每次用户设备 UE 推导出新的空间相关矩阵时并将其反馈给基 站 eNB时, 用户设备 UE和基站 eNB都更新其空间相关矩阵以在转 换操作中使用。

图 4 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用于在无 线通信系统 的用户设备处进行通信数据处理的装置 400的示例性结构框图。

如图 4所示, 装置 400可以包括推导装置 401、 转换装置 402、 选择装置 403以及反馈装置 404。

推导装置 401可以基于获取的下行信道传输矩阵 H来推导出基 站 eNB中 M个发射天线的空间相关矩阵 R, 其中 H是 Ν χ M的二 维矩阵, R是的 Μ χ M的二维矩阵。

通常, 用户设备 UE可以根据其从基站 eNB接收到的下行信道 信号来进行信道估计, 从而获得下行信道传输矩阵 H。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 推导装置 401 配置成在时间和 /或频率上对 所获取的下行信道传输矩阵 H进行平均,从而推导出基站中 M个发 射天线的空间相关矩阵 R。 例如, R = £[H" . H], 其中 "表示共轭转 置, 也即 11是 " ^在多个时间点和 /或多个子载波上的平均值。

转换装置 402可以根据推导装置 401 推导出的空间相关矩阵 R 对预编码码本 F进行转换。 预编码码本是用户设备 UE和基站 eNB 处均已知或同步的具有.有限个矩阵的码本。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 转换装置 402配置成对空间相关矩阵 R进 行量化, 然后利用量化后的空间相关矩阵对预编码码本 F进行转换, 得到转换后的预编码码本 F R 。 下标!^表示利用空间相关矩阵进行了

I I 转换, 也即进行了空间相关自适应。

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对空间相关矩阵 R进行量化。 在一个实施方 式中, 根据空间相关矩阵码本对空间相关矩阵 R进行量化。 类似于 预编码码本, 空间相关矩阵码本也是用户设备 UE与基站 eNB双方 均已知或同步的具有有限个矩阵的码本。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 转换装置 402 可以配置成按照下式对预编 码码本 F中的每个码字 F k 进行转换以得到相应的转换后的预编码矩 阵 F R , k

F R,k = 。

选择装置 403可以基于转换装置 402转换后的预编码码本 F R 来 选择预编码矩阵 F s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 选择装置 403 配置用于从转换装 置 402所转换后的预编码码本 F R 中选择与优选的预编码矩阵最接近 的预编码矩阵。由于转换后的预编码码本 F R 中的各个预编码矩阵 F R k 可以表示为 F R k = RF k , 因此, 从另一个角度而言, 选择装置 403 配 置用于从固定的预编码码本 F中选择一个预编码矩阵 F s , 使得经空 间相关矩阵 R转换后的预编码矩阵 F R , S 与该优选的预编码矩阵之间 的距离最小。

具体地,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 在各个用户设备 UE处, 选择装置 403 配置用于对所获取的下行信道传输矩阵 H进行奇异值分解, 得 到/ / = ¾∑/^。 接着, 取经上述奇异值分解得到的右侧酉奇异矩阵 V 的前 m列元素作为优选的预编码矩阵 V m , 其中 m是发射给所述用 户设备的数据流的数目。 然后, 选择装置 403 可以从转换后的预编 码码本 F R 中, 选择与该优选的预编码矩阵 V m 距离最小的预编码矩 阵 F R S , 其中下标 s表示选择的预编码矩阵。 上述选择过程可以表示 为:

F R, = argmin^,^ d{V m F^ k ),

其中, ( )是^¾的距离函数。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 距离函数 ^(^ ¾)可以是: tr(abs(V ni F R H k ))

F D

其中, "表示共轭转置, | j · 表示矩阵 Frobenius范数, abs( )表示矩阵 的模, tr( )表示矩阵的迹。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 距离函数可以采取其他形式, 例如, 弦距 离、 投影 2范数距离、 Fubini- study距离等。

由于转换后的预编码码本 F R 中的预编码矩阵 F R , k 可以表示为 F R k = RF k , 因此上述选择过程又可以表示为:

F s = argmin^ F d{V m {RF k ) = argmin Fie/ d{V m F k H R) , 因为 R w = R。

换言之, 选择装置 403从固定的预编码码本 F中选择一个预编 码矩阵 F s , 使得经空间相关矩阵 R转换后的预编码矩阵 F R , S 与该优 选的预编码矩阵 V m 之间的距离最小。

反馈装置 404可以将空间相关矩阵 R的相关信息和所选择的预 编码矩阵 F 相关信息反馈给基站 eNB。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 空间 相关矩阵 R的相关信息例如可以是量化后的空间相关矩 在空间相 关矩阵码本中的索引。 而选择的预编码矩阵 F s 的相关信息例如可以 是该选择的预编码矩阵 F s 在固定的预编码码本 F中的索引。

图 5 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用于在无线 通信系统的 基站处对数据进行预编码的装置 500的示例性结构框图。

如图 5所示, 装置 500可以包括获取装置 501、 确定装置 502和 预编码装置 503。 其中, 确定装置 502进一步可以包括检索装置 504 和转换装置 505。

获取装置 501配置用于从用户设备 UE获取基站的 M个发射天 线的空间相关矩阵 R的相关信息和用户设备 UE所选择的预编码矩 阵 ^的相关信息。 如上文所提到的, 例如, 这些相关信息例如可以 是空间相关矩阵 R在空间相关矩阵码本中的索引, 选择的预编码矩 阵? 5 在固定的预编码码本 F中的索引。

继而, 确定装置 502 可以基于所获取的相关信息以及预编码码 本 F来确定期望的预编码矩阵 F R s 。 具体地, 确定装置 502可以包括检索装置 504, 其配置用于基于 获取装置所获取的预编码矩阵 F s 的索引来从预编码码本 F中检索出 该选择的预编码矩阵 F s , 以及基于空间相关矩阵 R的索引来从空间 相关矩阵码本中检索出空间相关矩阵 R。

确定装置 502还可以包括转换装置 505 ,其配置用于利用检索装 置 504检索出的空间相关矩阵 R对选择的预编码矩阵 F s 进行转换, 从而得到期望的预编码矩阵 F R , S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 与图 4 中的转换装置 402对预编码码本 F 的转换相对应, 转换装置 505按照下式对选择的预编码矩阵 F s 进行 转换以得到期望的预编码矩阵 F R , S : F R s = RF S

预编码装置 503配置用于利用期望的预编码矩阵 F R , S 对待发送至 用户设备 UE的下行数据进行预编码。

预编码装置 503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来对下行数据进行预编码 。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 预编码装置 503将该期望的预编码矩阵 F R , S 的共轭转置视为用户设备 UE的近似有效信道矩阵 。 J ^为 mxM的 二维矩阵, 其可以表示为:

= F R H S = (RF S ) ^ F S H R H ^ F S H R

然后,预编码装置 503配置用于利用得到的用户设备 UE的近似 有效信道矩阵, 对各个用户设备的下行数据进行预编码。 例如, 可 以执行迫零 (ZF ) 预编码。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 当存在多个用户设备 UE时, 基站 eNB可 以获取各个用户设备 UE反馈的信息。 因而, 基站 eNB可以得到各 个用户设备各自期望的预编码矩阵 F R , s ,i , 其中下标 i表示用户设备。 预编码装置 503利用用户设备的预编码矩阵 F R , s ,i之间可能的正交特 性,可以对其期望的预编码矩阵 F R , s ,i相互正交的用户设备进行调度。

以下以多用户 MU- MIMO无线通信系统为例, 针对隐式反馈, 给出使用固定预编码码本的技术方案与使用空 间相关自适应码本的 技术方案的仿真结果。

下面的表格提供了吞吐量仿真结果以与现有技 术进行比较,显 示了本发明的技术所带来的优势。 表 1 给出了仿真所使用的系统参 数及其值。

表 1

表 2给出了系统级的仿真结果。

表 2 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 针对多用户 MU- MIMO 系统, 使用空 间相关自适应码本相比于使用固定码本能够获 得显著的性能增益。

进一步地, 还以单用户 SU- MIMO无线通信系统为例, 对采用 本发明的自适应码书和隐式反馈的技术方案, 现有技术的自适应码 书和隐式反馈的技术方案、 固定码书和显式反馈的技术方案以及固 定码书和隐式反馈的技术方案、 基于理想信道信息进行 SVD分解的 技术方案的性能进行比较分析。

不失一般性地, 设基站 eNB具有四个发送天线, 用户终端 UE 中具有 2到 4个发送天线, 预编码码书采用 LTE版本 8中定义的反 馈码书, 即 PMI码书, 仿真信道采用 ITU信道模型, 详细的仿真参 数如下表 3所示。

表 3

参数名称 取值

传输方案 一至四阶的 SVD SU-MIMO

基站数目和天线配置 一个基站, 具有四个天线, 天线间距为 0.5 倍 波长或者 4倍波长

用户终端数目和天线配 一个用户终端, 具有二至四个天线, 天线间距 置 为 0.5倍波长

调制方案 QPSK

信道编码 1/2 Turbo 编码

信道状态信息(CSI )反 0 ms

馈延时

发射机相关矩阵报告延 0 ms

发射机相关矩阵量化方 理想 ( Ideal )

传输资源 频域的 5 LTE PRBs ( Primary Resource Block ) 信道估计 理想 ( Ideal )

数椐检测 MMSE

速度 3kmph or 3 Okmph

快速衰落信道模型 ITU信道模型, UMi ( Urban Micro ) 或者 UMa

( Urban Macro ) 大尺度信道模型 无损模型

仿真帧数 1000

块大小 584 bits

预定的预编码码本 3 GPP LTE Rel -8 4 bits codebook for 4Tx

图 6至图 15分别示出了在不同参数取值下上述四个技术 案 与理想的 SVD分解方案的信噪比与误比特率的关系曲线图 , 其中, 横坐标表示信噪比( SNR ) ,单位为 dB,纵坐标表示误块率(BLER ) , 单位为百分比; 图例实线加圆圏表示本发明的自适应码书和隐 式反 馈的技术方案, 图例实线加三角形表示现有技术的自适应码书 和隐 式反馈的技术方案, 图例实线加正方形表示现有技术中的固定码书 和显式反馈的技术方案, 图例实线加菱形表示现有技术中的固定码 书和隐式反馈的技术方案, 图例虛线加圓圏表示基于理想信道信息 进行 SVD分解的技术方案。

图 6示出了采取 ITU-UMi信道模型, 基站发送天线间距为 0.5 倍波长, 移动速度为 3Km/h, 用户设备具有 2个接收天线, 码率为 1/2, 采取 QPSK调制, 发送数据流为 1的各种技术方案的误块率与 信噪比的图示。

图 7示出了采取 ITU-UMi信道模型, 基站发送天线间距为 4 倍波长, 移动速度为 3Km/h, 用户设备具有 2个接收天线, 码率为 1/2, 采取 QPSK调制, 发送数据流为 1的各种技术方案的误块率与 信噪比的图示。

图 8示出了采取 ITU-UMi信道模型, 基站发送天线间距为 0.5 倍波长, 移动速度为 3Km/h, 用户设备具有 2个接收天线, 码率为 1/2, 采取 QPSK调制, 发送数据流为 2的各种技术方案的误块率与 信噪比的图示。

图 9示出了采取 ITU-UMa信道模型,基站发送天线间距为 0.5 倍波长, 移动速度为 3Km/h, 用户设备具有 2个接收天线, 码率为 1/2, 采取 QPSK调制, 发送数据流为 2的各种技术方案的误块率与 信噪比的图示。

! 7 图 10示出了采取 ITU-UMi信道模型, 基站发送天线间距为 4 倍波长, 移动速度为 3Km/h, 用户设备具有 2个接收天线, 码率为 1/2, 采取 QPSK调制, 发送数据流为 2的各种技术方案的误块率与 4言噪比的图示。

图 1 1示出了采取 ITU-UMa信道模型, 基站发送天线间距为 4 倍波长, 移动速度为 3Km/h, 用户设备具有 2个接收天线, 码率为 1/2, 采取 QPSK调制, 发送数据流为 2的各种技术方案的误块率与 信噪比的图示。

图 12 示出了采取 ITU-UMi 信道模型, 基站发送天线间距为 0.5倍波长, 移动速度为 3Km/h, 用户设备具有 3个接收天线, 码率 为 1/2, 采取 QPSK调制, 发送数据流为 3的各种技术方案的误块率 与信噪比的图示。

图 13 示出了采取 ITU-UMa信道模型, 基站发送天线间距为 0.5倍波长, 移动速度为 30Km/h, 用户设备具有 3个接收天线, 码 率为 1/2, 采取 QPSK调制, 发送数据流为 3的各种技术方案的误块 率与信噪比的图示。

图 14示出了采取 ITU-UMi信道模型,基站发送天线间距为 0.5 倍波长, 移动速度为 3Km/h, 用户设备具有 4个接收天线, 码率为 1/2, 采取 QPSK调制, 发送数据流为 4的各种技术方案的误块率与 信噪比的图示。

图 15示出了采取 ITU-UMa信道模型, 基站发送天线间距为 4 倍波长, 移动速度为 30Km/h, 用户设备具有 4个接收天线, 码率为 1/2, 采取 QPSK调制, 发送数据流为 4的各种技术方案的误块率与 信噪比的图示。

表 4示出了当误块率为 0.1时, 各个技术方案的信噪比。

表 4

本发明的自 现有的自适

固定码书 固定码书 适应码书加 应码书加隐

显式反馈 隐式反馈 隐式反馈 式反馈 发送数据流为 1,

UMi 信道模型, 发

-3.2 dB -3.2 dB -2.4 dB -2.4 dB 送天线间距 0.5倍波

发送数据流为 1,

UMi 信道模型, 发

-3.4 dB -3.4 dB -3 dB -3 dB 送天线间距 4 倍波

发送数据流为 2,

UMi 信道模型, 发

5.4 dB 12 dB 6.2 dB 6.2 dB 送天线间距 0.5倍波

发送数据流为 2,

UMa 信道模型, 发

5.5 dB 1 1 dB 6.4 dB 6.4 dB 送天线间距 0.5倍波

发送数据流为 2,

UMi 信道模型, 发

4 dB 6.8 dB 4.5 dB 4.6 dB 送天线间距 4 倍波

发送数据流为 2,

UMa 信道模型, 发

4.4 dB 7.8 dB 5.2 dB 5.3 dB 送天线间距 4 倍波

发送数据流为 3,

UMi 信道模型, 发

8.5 dB 大于 12 dB 10 dB 10 dB 送天线间] ¾ 0.5倍波

发送数据流为 3, 8.8 dB 大于 12 dB 10.3 dB 10.3 dB 1 UMa 信道模型, 发

送天线间距 0.5倍波

发送数据流为 4,

UMi 信道模型, 发

13.5 dB 大于 18 dB 14.2 dB 14 dB 送天线间距 0.5倍波

发送数据流为 4,

UMa 信道模型, 发

14 dB 大于 18 dB 14.5 dB 14.4 dB 送天线间距 0.5倍波

长 由图 6至图 15可以看出, 与现有技术中的方案相比, 本发明 的自适应码书在隐式反馈系统中的技术方案在 同样的信噪比的情形 下, 误块率最低, 或者在同样误块率的情形下, 信噪比最低。

有上述仿真可以看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既能适用于单用户 SU- MIMO, 又能适用于多用户 MU-MIMO。 而且, 对于每个用户, 可以是单个数据流也可以是多个数据流。 此外, 所提出的本发明的 技术方案易于实施。 例如, 可以使用当前的 LTE版本 8的 4发射天 线反馈码本作为要进行相关自适应的基本码本 。 唯一的额外的信令 开销是用于反馈空间相关矩阵。 而且, 从前面的示例性分析中可以 看出, 本发明计算复杂度非常低。

还需要说明的是,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以软件、 固件、 硬件 或者它们的结合来实现。 硬件部分可以利用专用逻辑来实现; 软件 部分可以存储在存储器中, 由适当的指令执行系统, 例如微处理器 或者专用设计硬件来执行。

应当注意, 为了使本发明更容易理解, 上面的描述省略了对于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公知的、 并且对于本发明的实现可能是必 需的更具体的一些技术细节。 提供本发明的说明书的目的是为了说明和描述 ,而不是用来穷 举或将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形式。 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

因此,选择并描述实施方式是为了更好地解释 本发明的原理及 其实际应用, 并使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明白, 在不脱离本发明实质 的前提下, 所有修改和变更均落入由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 发明的保 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