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METHOD FOR COORDINATING SUB-FRAME CONFIGURATION BETWEEN TDD CELLS AND DEVICE THEREOF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2/163151
Kind Code:
A1
Abstract:
Disclosed are a method for coordinating sub-frame configuration between Time Division Duplexing (TDD) cells and a device thereof. The method comprises: a cell of a source TDD base station performing alteration determination of sub-frame configuration for a cell of a current base station, and when the determination is that the sub-frame configuration of the cell of the current base station needs to be altered, sending a sub-frame configuration alteration request to a cell of an adjacent target TDD base station; and the cell of the source TDD base station receiv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returned by the cell of the target TDD base station, indicating whether to accept the sub-frame configuration alteration request, and setting the sub-frame configuration of the cell of the current base station correspondingly according to the feedback information. The present invention can improve the flexibility of the sub-frame configuration.

Inventors:
PAN XUEMING (CN)
SHEN ZUKANG (CN)
XU JING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2/072948
Publication Date:
December 06, 2012
Filing Date:
March 23, 2012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 TECH (CN)
PAN XUEMING (CN)
SHEN ZUKANG (CN)
XU JING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H04W72/04; H04W28/16
Foreign References:
CN101888699A2010-11-17
CN101646257A2010-02-10
CN101485118A2009-07-15
CN102215534A2011-10-12
Attorney, Agent or Firm:
BEIJING XINYUAN RAINBOW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FIRM (CN)
北京鑫媛睿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利要求

1、 一种时分双工 TDD小区间子帧配置协调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源 TDD基站小区对本基站小区进行子帧配置变更判决, 并在判 决为需要对本基站小区进行子帧配置变更时, 向相邻的目标 TDD基 站小区发送子帧配置变更请求;

所述源 TDD基站小区接收所述目标 TDD基站小区回复的是否接 受所述子帧配置变更请求的反馈信息,并根据所述反馈信息对本基站 小区进行子帧配置的相应设置。

2、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子帧配置变更 请求中携带有源 TDD基站小区期望的子帧配置;

所述目标 TDD基站小区根据所述源 TDD基站小区期望的子帧配 置与本基站小区当前的或期望的子帧配置之间是否存在交叉时隙以 及交叉时隙干扰水平, 确定接受或拒绝所述源 TDD基站小区的子帧 配置变更请求。

3、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源 TDD基站小区根 据以下依据之一或任意组合, 对本基站小区进行子帧配置变更判决: 源 TDD基站小区当前的上下行业务比例需求;

源 TDD基站小区的上行干扰水平;

源 TDD基站小区的下行干扰水平;

源 TDD基站小区接收到的相邻基站小区的干扰指示信息; 源 TDD基站小区接收到的相邻基站小区的发射功率指示信息。

4、 如权利要求 3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源 TDD基站小区根据其上行干扰水平对本基站小区进行子帧配 置变更判决, 包括:

若源 TDD基站小区接收上行子帧信号受到来自于相邻 TDD基站 小区下行信号的干扰, 且干扰水平高于设定阈值, 则将该干扰水平高 于设定阈值的上行子帧变更为下行子帧; 或, 源 TDD基站小区根据其下行干扰水平对本基站小区进行子 帧配置变更判决, 包括:

若源 TDD基站小区的用户接收下行子帧信号受到来自于相邻 TDD基站小区用户设备的上行信号的干扰, 且干扰水平高于设定阈 值, 则将该干扰水平高于设定阈值的下行子帧变更为上行子帧;

或, 源 TDD基站小区根据接收到的相邻基站小区的干扰指示信 息进行子帧配置变更判决, 包括:

源 TDD基站小区根据接收到的相邻基站小区的干扰指示信息, 若判断该相邻基站小区有上行子帧受到的干扰超过设定阈值,且该子 帧在源 TDD基站小区被配置为下行子帧,则源 TDD基站小区将该下 行子帧变更为上行子帧;

或, 源 TDD基站小区根据接收到的相邻基站小区的发射功率指 示信息进行子帧配置变更判决, 包括:

源 TDD基站小区根据接收到的相邻基站小区的发射功率指示信 息判断该相邻基站的下行发射功率升高, 且源 TDD基站小区的对应 子帧为上行子帧,则源 TDD基站小区将该上行子帧变更为下行子帧。

5、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子帧配置变更 请求消息中携带有以下信息之一或任意组合:

源 TDD基站小区期望的子帧配置;

源 TDD基站小区当前的子帧配置;

源 TDD基站小区期望变更子帧配置的原因;

源 TDD基站小区测量到的与目标 TDD基站小区之间的路径损 耗;

源 TDD基站小区接收到的目标 TDD基站小区下行信号功率; 源 TDD基站小区的下行信号发射功率。

6、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目标 TDD基站 小区根据以下依据之一或任意组合, 确定接受或拒绝源 TDD基站小 区的子帧配置变更请求:

存在交叉时隙的子帧是否为本基站小区传输关键信息的子帧; 源 TDD基站小区与本基站小区之间的路径损耗大小;

目标 TDD基站小区接收到的源 TDD基站小区下行信号功率; 源 TDD基站小区变更子帧配置的原因。

7、 如权利要求 6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目标 TDD基站小区根据存在交叉时隙的子帧是否为本基站小区 传输关键信息的子帧, 确定接受或拒绝源 TDD基站小区的子帧配置 变更请求, 包括:

若目标 TDD基站小区在存在交叉时隙的上行子帧配置了关键上 行控制信号传输, 而源 TDD基站小区期望将该子帧对应的位置变更 为下行传输,则目标 TDD基站小区拒绝源 TDD基站小区的子帧配置 变更请求;

或,目标 TDD基站 '〗、区根据源 TDD基站小区与本基站小区之间 的路径损耗大小, 确定接受或拒绝源 TDD基站小区的子帧配置变更 请求, 包括:

若所述路径损耗小于预设门限, 则目标 TDD基站小区拒绝源

TDD基站小区的子帧配置变更请求;

或,目标 TDD基站小区根据接收到的源 TDD基站小区下行信号 功率,确定接受或拒绝源 TDD基站小区的子帧配置变更请求, 包括: 若目标 TDD基站小区接收到的所述功率大于预设门限, 则目标 TDD基站小区拒绝源 TDD基站小区的子帧配置变更请求。

8、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馈信息包括 以下信息之一或任意组合:

接受或拒绝源 TDD基站小区子帧配置变更请求的指示信息; 拒绝源 TDD基站小区子帧配置变更请求的原因;

目标 TDD基站小区当前的子帧配置;

目标 TDD基站小区能够接受的源 TDD基站小区的子帧配置方 式;

目标 TDD基站小区能够接受的源 TDD基站小区的发射功率。

9、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源 TDD基站小 区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反馈信息,判断是否对本基站小区进行所述子帧 配置变更, 包括:

若源 TDD基站小区接收到多个目标 TDD基站小区的反馈消息, 则综合所述多个目标 TDD基站小区的反馈信息,进行 TDD子帧配置 的设置。

10、 一种基站, 应用于时分双工 TDD系统, 其特征在于, 包括: 第一判决模块, 用于在本基站作为源基站的情况下, 对本基站小 区进行子帧配置变更判决,并在判决为需要对本基站小区进行子帧配 置变更时, 向相邻的目标基站发送子帧配置变更请求;

第二判决模块, 用于在本基站作为目标基站的情况下, 判断是否 接受源基站的子帧配置变更请求;

反馈模块, 用于在本基站作为目标基站的情况下, 向源基站返回 是否接受所述子帧配置变更请求的反馈信息;

配置模块, 用于在本基站作为源基站的情况下, 根据目标基站返 回的是否接受子帧配置变更请求的反馈信息,对本基站小区进行子帧 配置的相应设置。

11、 如权利要求 10所述的基站,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判决模 块具体用于,在所述子帧配置变更请求中携带本基站小区期望的子帧 配置;

所述第二判决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源基站期望的子帧配置与本基 站小区当前的或期望的子帧配置之间是否存在交叉时隙以及交叉时 隙干扰水平, 确定接受或拒绝源基站的子帧配置变更请求。

12、 如权利要求 10所述的基站,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判决模 块具体用于, 根据以下依据之一或任意组合, 对本基站小区进行子帧 配置变更判决:

本基站小区当前的上下行业务比例需求;

本基站小区的上行干扰水平;

本基站小区的下行干扰水平;

本集中小区接收到的相邻基站小区的干扰指示信息; 本基站小区接收到的相邻基站小区的发射功率指示信息。

13、 如权利要求 12所述的基站,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判决模块具体用于,若本基站小区接收上行子帧信号受 到来自于相邻基站小区下行信号的干扰, 且干扰水平高于设定阈值, 则将该干扰水平高于设定阈值的上行子帧变更为下行子帧;

或, 所述第一判决模块具体用于, 若本基站小区的用户接收下行 子帧信号受到来自于相邻基站小区用户设备的上行信号的干扰,且干 扰水平高于设定阈值,则将该干扰水平高于设定阈值的下行子帧变更 为上行子帧;

或, 所述第一判决模块具体用于, 若本基站小区根据接收到的相 邻基站小区的干扰指示信息,判断该相邻基站小区有上行子帧受到的 干扰超过设定阈值, 且该子帧在本基站小区被配置为下行子帧, 则将 该下行子帧变更为上行子帧;

或, 所述第一判决模块具体用于, 若本基站小区根据接收到的相 邻基站小区的发射功率指示信息判断该相邻基站的下行发射功率升 高, 且本基站小区的对应子帧为上行子帧, 则将该上行子帧变更为下 行子帧。

14、 如权利要求 10所述的基站,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判决模 块具体用于,在所述子帧配置变更请求消息中携带以下信息之一或任 意组合:

本基站小区期望的子帧配置;

本基站小区当前的子帧配置;

本基站小区期望变更子帧配置的原因;

本基站小区测量到的与目标基站小区之间的路径损耗; 本基站小区接收到的目标基站小区下行信号功率;

本基站小区的下行信号发射功率。

15、 如权利要求 10所述的基站,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判决模 块具体用于, 根据以下依据之一或任意组合, 确定接受或拒绝源基站 的子帧配置变更请求: 存在交叉时隙的子帧是否为本基站小区传输关键信息的子帧; 源基站小区与本基站小区之间的路径损耗大小;

本基站小区接收到的源基站小区下行信号功率;

源基站小区变更子帧配置的原因。

16、 如权利要求 15所述的基站,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判决模块具体用于,若本基站小区在存在交叉时隙的上 行子帧配置了关键上行控制信号传输,而源基站小区期望将该子帧对 应的位置变更为下行传输, 则拒绝源基站小区的子帧配置变更请求; 或,所述第二判决模块具体用于,若所述路径损耗小于预设门限, 则拒绝源 TDD基站小区的子帧配置变更请求;

或, 所述第二判决模块具体用于, 若本基站小区接收到的所述功 率大于预设门限, 则拒绝源 TDD基站小区的子帧配置变更请求。

17、 如权利要求 10所述的基站,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馈模块具 体用于,将以下信息之一或任意组合携带于所述反馈消息返回给源基 站:

接受或拒绝源基站小区子帧配置变更请求的指示信息;

拒绝源基站小区子帧配置变更请求的原因;

本基站小区当前的子帧配置;

本基站小区能够接受的源基站小区的子帧配置方式;

本基站小区能够接受的源基站小区的发射功率。

18、 如权利要求 10所述的基站, 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置模块具 体用于, 若本基站接收到多个目标基站小区的反馈消息, 则综合所述 多个目标基站小区的反馈信息, 进行本基站小区子帧配置的设置。

Description:
一种 TDD小区间子帧配置协调方法及其装置 本申请要求于 2011 年 5 月 31 日提交中国专利局, 申请号为 201110144583.1 , 发明名称为 "一种 TDD 小区间子帧配置协调方法 及其装置"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 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 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 TDD小区间子帧 配置协调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两大基本双工制式之一的 TDD ( Time Division Duplexing, 时分双工)模式, 在宽带移动通信对带宽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下 , 受 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对于蜂窝系统采用的基本的双工方式来说, TDD模式是指上下 行链路使用同一个工作频带,在不同的时间间 隔上进行上下行信号的 传输, 上下行之间有保护间隔 ( Guard Period ); FDD ( 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 , 频分双工 )模式则指上下行链路使用不同的工作 频带, 可以在同一个时刻在不同的频率载波上进行上 下行信号的传 输,上下行之间有保护带宽( Guard Band )。常见的 TDD系统包括 3G 的 TD-SCDMA ( 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 时分同步码分多址) 系统和 4G 的 TD-LTE (即长期演进 TD-SCDMA ) 系统。

LTE TDD系统(长期演进 TDD系统 )的帧结构稍复杂一些, 如 图 1所示, 一个无线帧长度为 10ms, 包含特殊子帧和常规子帧两类 共 10个子帧, 每个子帧为 lms。 特殊子帧分为 3个时隙: DwPTS、 GP 和 UpPTS , 其 中 , DwPTS 用 于 传 输 PSS/PDCCH/PHICH/PCFICH/PDSCH等, GP用于下行和上行之间的 保护间隔, UpPTS用于传输 SRS/PRACH。 常规子帧包括上行子帧和 下行子帧, 用于传输上行 /下行控制信令和业务数据等。 其中, 在一 个无线帧中, 可以配置两个特殊子帧 (位于子帧 #1和 #6 ), 也可以配 置一个特殊子帧(位于子帧 #1 )。 子帧 #0和子帧 #5以及特殊子帧中的 DwPTS 时隙总是用作下行传输, 子帧 #2 以及特殊子帧中的 UpPTS 时隙总是用于上行传输,其他子帧可以依据需 要配置为用作上行传输 或者下行传输。

在 TD-LTE系统中, 特殊子帧中 DwPTS/GP/UpPTS三个时隙的 总和为 lms, 三个时隙长度划分支持不同的配置情况, 如表 1所示, 表中时间长度单位为 Ts, 1 = (誦 x 2048、 。

表 1、 TD-LTE特殊子帧的配置格式

配置 扩展 CP

GP EfevPT¾ GP UpPTS 序号

0 21560,5

2Γ, 21綱' 2; ?誦 20棚' 7

1

: ?綱 "7

'

2

23040 -:7 S

3

24144 - 標 4-7; ism- T,

4

2633 , T s 2192- 1792Q'T S

5 6592 T z 4384. I; 20柳':; 5120 ·Γ 3

6

1謂 0 ' r s 講 40' ism -T s

7

- - -

8

24144 - ;7 - -

TD-LTE中上下行子帧分配支持 7种不同的方式, 具体配置参数 如下表 2所示, D表示用作下行传输, U表示用作上行传输, S表示 该子帧是特殊子帧, 包含 DwPTS、 GP和 UpPTS三部分。

表 2、 LTETDD上下行子帧配置格式

上行和下行时隙的划分是静态或半静态的,通 常的做法是在网络 规划过程中根据小区类型和大致的业务比例确 定上下行时隙比例划 分并保持不变,上述特殊子帧配置和上下行子 帧分配方式通过系统信 息(System Information, SI )广播给小区内的所有用户。 这在宏小区 大覆盖的背景下是较为筒单的做法, 并且也较为有效。 而随着技术发 展, 越来越多的微小区 (Pico cell ), 家庭基站(Home NodeB )等低 功率基站被部署用于提供局部的小覆盖, 在这类小区中, 用户数量较 少, 且用户业务需求变化较大, 因此小区的上下行业务比例需求存在 动态改变的情况。

目前 TD-LTE标准中支持在线改变小区的上下行时隙比 例,如通 过系统信息变更 ( System Information Change ) 的方式改变如上两个 帧配置参数。 但这一变更需要通过寻呼和重新读取系统信息 等过程, 且存在变更前后的若干模糊问题, 例如如果帧配置变更频繁, 造成系 统性能严重下降,也会对 HARQ(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混 合自动重传请求)操作和调度等造成不利影响 。 并且, TD-LTE标准 中支持的最小帧配置变更周期为 640ms, 且不够灵活, 还不能完全适 应业务的动态变化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 TDD小区间子帧配置协调方法及其 装置, 用以在提高子帧配置灵活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 TDD小区间子帧配置协调方法, 包括: 源 TDD基站小区对本基站小区进行子帧配置变更判 决, 并在判 决为需要对本基站小区进行子帧配置变更时, 向相邻的目标 TDD基 站小区发送子帧配置变更请求;

所述源 TDD基站小区接收所述目标 TDD基站小区回复的是否接 受所述子帧配置变更请求的反馈信息,并根据 所述反馈信息对本基站 小区进行子帧配置的相应设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 应用于 TDD系统, 包括:

第一判决模块, 用于在本基站作为源基站的情况下, 对本基站小 区进行子帧配置变更判决,并在判决为需要对 本基站小区进行子帧配 置变更时, 向相邻的目标基站发送子帧配置变更请求;

第二判决模块, 用于在本基站作为目标基站的情况下, 判断是否 接受源基站的子帧配置变更请求;

反馈模块, 用于在本基站作为目标基站的情况下, 向源基站返回 是否接受所述子帧配置变更请求的反馈信息;

配置模块, 用于在本基站作为源基站的情况下, 根据目标基站返 回的是否接受子帧配置变更请求的反馈信息, 对本基站小区进行子帧 配置的相应设置。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 源 TDD基站小区在需要进行子帧配置 变更时向相邻的目标 TDD基站小区发送子帧变更配置请求, 以使目 标 TDD基站小区对是否接受该子帧变更配置请求进 行判决并返回是 否接受该请求的反馈信息, 源 TDD基站小区根据该反馈信息对本基 站小区的子帧配置进行设置, 从而提高了子帧配置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 1为现有技术中 TD-LTE系统帧结构示意图;

图 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动态的上下行子帧分配方 的示意图; 图 3为 TDD交叉时隙干扰示意图;

图 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 TDD小区间子帧配置协调流程示意 图;

图 5A和图 5B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 TDD小区间子帧配置 协调信令流程示意图;

图 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设备的结构示意 。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实现上下行子帧的动态分配, 可以采用如下方案: 在一定时 间周期内, 设定四种子帧类型, 包括固定用于下行传输的子帧, 固定 用于上行传输的子帧, 以及灵活分配为上行或下行传输的子帧。 以图 2所示为例, 所述时间周期为一个无线帧 (仅是一个例子, 也可能为 其他时间周期), 其中子帧 #0,#5为固定下行子帧, 子帧 #2,#7为固定 上行子帧, 子帧 #1,#6为特殊子帧(也可以归为固定下行子帧中 , 其 他子帧 (#3,#4,#8,#9 ) 为灵活分配为上行或下行传输的子帧。 对于最 后一类子帧, 基站可根据实时的业务需求和信道状况进行动 态配置, 以适应业务需求的动态变化。

上述方案中仅给出了动态配置 TDD子帧的方法,在实际系统中, 不同的小区如果设置了不同的上下行子帧配置 ,则会造成相邻小区的 交叉时隙干扰, 如图 3所示。 需要指出的是, 这里的相邻小区可以是 地理上相邻的使用同样 TDD载波的小区(如图 3所示 ), 也可以是同 层部署的小区 (例如宏小区), 也可以是分层部署的小区 (例如包含 宏小区、 微小区、 家庭基站等)。 此类交叉时隙干 4尤对于系统性能的 影响与部署场景以及无线环境等密切相关,例 如如果相邻小区之间距 离较近, 或者信号传播条件较好, 则交叉时隙干扰会严重降低处于接 收状态的小区性能; 如果相邻小区之间距离较远, 或者存在有效的信 号遮挡等,则交叉时隙干扰水平对于处于接收 状态的小区性能影响并 不大。

上述解决方案中, 虽然给出了 TDD小区灵活配置上下行子帧的 方法, 但并不能有效的解决交叉时隙干扰对系统性能 的严重影响, 因 此引入的灵活性不能保证甚至会降低系统性能 。

针对上述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给出了一种 TDD小区间子帧配置 的协调机制, 使得相邻 TDD 小区能够通过协商的方式选择合适的 TDD子帧分配方式, 从而规避交叉时隙干扰对系统性能的不利影响 。

本发明实施例中, 这里假设同一网络中的相邻 TDD小区为是时 间同步小区的, 并且这里提到的相邻小区可以是同频的相邻小 区, 也 可以是邻频的相邻小区。

本发明实施例中, 当 TDD基站小区判断需要对本基站小区进行 子帧配置变更时,作为源 TDD基站小区向相邻的目标 TDD基站小区 发送子帧配置变更请求, 接收目标 TDD基站小区回复的反馈信息, 根据接收到的反馈信息,判断是否对本基站小 区进行所述子帧配置变 更,并在判断为是的情况下,对本基站小区进 行子帧配置的相应设置。 进一步的, 当 TDD基站小区作为目标 TDD基站小区接收到源 TDD 基站小区发送的子帧配置变更请求消息后, 根据该源 TDD基站小区 期望的子帧配置与本基站小区当前的子帧配置 之间是否存在交叉时 该源 TDD基站小区的子帧配置变更请求,并向源 TDD基站小区返回 接受或拒绝该子帧配置变更请求的反馈信息。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参见图 4, 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 TDD小区间子帧配置协调流 程示意图, 如图所示, 该流程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 401 , 源 TDD基站小区判断是否需要进行 TDD子帧配置变 更。

该步骤中, 源 TDD基站小区可根据自身需求以及所处的无线环 境状况判断是否需要进行 TDD子帧配置变更。具体的, 源 TDD基站 小区进行 TDD子帧配置变更判断时考虑的因素包括但不限 于如下的 一种或任意几种:

( a )源 TDD基站小区当前的上下行业务比例需求。 例如, 若下 行业务需求增加同时上行业务需求减少,则可 以将部分上行子帧改配 为下行子帧。

( b )源 TDD基站小区上行干扰水平。 例如, 若上行子帧干扰水 平较高,则可以将测量到干扰水平较高且确定 干扰来自于相邻基站小 区的下行信号所对应的上行子帧其传输方向改 配为下行子帧。 具体 的,若源 TDD基站小区的上行子帧因来自于相邻 TDD基站小区下行 信号的干扰, 导致干扰水平高于设定阈值, 则将该干扰水平高于设定 阈值的上行子帧变更为下行子帧。

( c )源 TDD基站小区下行干扰水平。 例如, 若下行子帧干扰水 平较高,则可以将测量到干扰水平较高且确定 干扰来自于相邻基站小 区 UE ( User Equipment, 用户设备 )上行信号发射所对应的下行子帧 其传输方向改配为上行子帧。 具体的, 若源 TDD基站小区的下行子 帧因来自于相邻 TDD基站小区 UE的上行信号的干扰, 导致干扰水 平高于设定阈值,则将该干扰水平高于设定阈 值的下行子帧变更为上 行子帧。

( d ) 源 TDD基站小区接收到的相邻基站小区的干扰指示 信息。 例如, 相邻基站小区指示某上行子帧受到了较强的干 扰, 如果该源

TDD基站小区在对应的子帧上配置了下行传输 , 则将其改配为上行 子帧。 具体的, 源 TDD基站小区根据接收到的相邻基站小区的干扰 指示信息,若判断该相邻基站小区有上行子帧 受到的干扰超过设定阈 值,且该子帧在源 TDD基站小区被配置为下行子帧, 则源 TDD基站 小区将该下行子帧变更为上行子帧。

( e )源 TDD基站小区接收到的相邻基站小区的发射功率 指示信 息。 例如, 相邻基站小区指示下行发射功率升高, 如果该源 TDD基 站小区在对应的子帧上配置了上行传输, 则将其改配为下行子帧。

步骤 402, 如果源 TDD基站小区判断需要进行 TDD子帧配置变 更,则向相邻的目标 TDD基站小区发送 TDD子帧配置变更请求消息。 具体的,该请求消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如下信 息的一种或任意几 种:

( a ) 源 TDD基站小区当前的 TDD子帧配置;

( b ) 源 TDD基站小区期望变更的目标 TDD子帧配置;

( c ) 源 TDD基站小区期望改变 TDD子帧配置的原因, 例如, 该原因可以是业务需求触发或干扰触发等等。

( d ) 源 TDD基站小区测量到的与目标 TDD基站小区之间的路 径损耗;

( e ) 源 TDD基站小区接收到的目标 TDD基站小区下行信号功 率;

( f ) 源 TDD基站小区下行信号发射功率。

步骤 403, 目标 TDD基站小区接收到源 TDD基站小区发送的 TDD 子帧配置变更请求消息后, 根据源 TDD基站小区期望的目标 TDD子帧配置, 查看与本基站小区当前的(在目标 TDD基站小区此 时没有进行子帧配置变更的需求的情况下)或 期望的 (在目标 TDD 基站小区此时有进行子帧配置变更的需求的情 况下) TDD 子帧配置 基站小区判断是否接受源 TDD基站小区的 TDD子帧配置变更请求。

特别的,如果目标 TDD基站小区接收到多个源 TDD基站小区的 TDD子帧配置变更请求消息, 则针对每一个源 TDD基站小区逐一进 行判断。

具体的, 目标 TDD基站小区在判断过程中可以考虑如下因素的 一种或者任意几种:

( a )存在交叉时隙的子帧是否为该目标 TDD基站小区传输关键 信息的子帧。 例如, 该目标 TDD基站小区在某一上行子帧配置了随 机接入信道或者其他关键的上行控制信号传输 , 而源 TDD基站小区 期望将该子帧对应的位置改配为下行传输, 则可能对该目标 TDD基 站小区造成较大的性能下降, 此种情况下, 目标 TDD基站小区可拒 绝源 TDD基站小区的 TDD子帧配置变更请求。

( b ) 源 TDD基站小区与该目标 TDD基站小区之间的路径损耗 大小。 例如, 如果该路径损耗小于预设门限, 则可能造成较大的交叉 时隙干扰,此种情况下, 目标 TDD基站小区可拒绝源 TDD基站小区 的 TDD子帧配置变更请求。 其中, 该路径损耗大小可以通过如下几 种方式之一得到:

方式 1: 源 TDD基站小区测量该路径损耗, 并将测量到的路损 值发送给目标 TDD基站小区;

方式 2: 目标 TDD基站小区自行测量并计算该路径损耗。 例如, 通过获知的源 TDD基站小区下行信号发射功率减去该目标 TDD基站 小区接收到的源 TDD基站小区下行信号发射功率得到;

方式 3: 源 TDD基站小区测量其所接收到的该目标 TDD基站小 区的下行信号功率(设为 P_r ), 该目标 TDD基站小区据此间接计算 路损 (PL )。 例如, 该目标 TDD基站小区下行信号发射功率为 P_t, 则 PL=P_t-P_r。

( c ) 目标 TDD基站小区接收到的源 TDD基站小区下行信号功 率。 例如, 如果目标 TDD基站小区接收到的该功率大于预设门限, 则可能造成较大的交叉时隙干扰, 此种情况下, 目标 TDD基站小区 可拒绝源 TDD基站小区的 TDD子帧配置变更请求。

其中, 该接收功率大小可以通过如下几种方式之一得 到: 方式 1: 目标 TDD基站小区直接测量其所接收到的源 TDD基站 小区下行信号功率;

方式 2: 目标 TDD基站小区通过获知源 TDD基站小区发射功率 以及两者之间的路径损耗, 两者相减得到接收功率。

( d ) 源 TDD基站小区变更 TDD子帧配置的原因。 例如, 在计 算或测量的交叉时隙干扰水平类似的情况下, 如果是由于源小区业务 需求触发的 TDD子帧配置变更, 则其优先级可适当低于由于干扰避 免而触发的 TDD子帧配置变更的优先级。

步骤 404, 目标 TDD基站小区根据是否接受源 TDD基站小区的 TDD子帧配置变更请求, 向源 TDD基站小区发送反馈消息。

具体的, 该反馈消息可包括但不限于如下信息的一种或 任意几 种:

( a )接受或拒绝源 TDD基站小区子帧配置变更请求的指示信

( b )拒绝源 TDD基站小区子帧配置变更请求的原因。 例如, 指 示本基站小区 (即目标 TDD基站小区 ) 不能接受交叉时隙干扰, 或 者指示源 TDD基站小区发射功率过高等;

( c ) 目标 TDD基站小区当前的 TDD子帧配置情况信息;

( d )目标 TDD基站小区能够接受的源 TDD基站小区的 TDD子 帧配置方式;

( e ) 目标 TDD基站小区能够接受的源 TDD基站小区的发射功 率。

步骤 405, 源 TDD基站小区接收到目标 TDD基站小区返回的反 馈消息后, 根据该反馈消息进行相应处理。 例如, 如果目标 TDD基 站小区拒绝源 TDD基站小区的子帧配置变更请求,则源 TDD基站小 区保持当前子帧配置不变;如果目标 TDD基站小区接受源 TDD基站 小区的子帧配置变更请求,则源 TDD基站小区变更当前的子帧配置。

如果源 TDD基站小区接收到多个目标 TDD基站小区的反馈消 息, 则可综合进行 TDD子帧配置的设置, 例如, 如果有至少一个目 标 TDD基站小区回复了拒绝消息,则源 TDD基站小区保持当前的子 帧配置不变。

上述 TDD小区间的子帧配置协调流程, 可以在不同的情况下进 行。 例如至少可以在如下两种情况下被触发:

( 1 ) 当源 TDD小区基站开机初始化完毕, 首次设置 TDD子帧 配置之前;

( 2 ) 当源 TDD小区基站正常运行过程中, 需要变更 TDD子帧 配置之前。

上述 TDD小区间的子帧配置协调流程的信令交互过程 可如图 5A 或图 5B所示。 其中, 图 5A示出了目标 TDD基站小区接受源 TDD 基站小区的子帧配置变更请求的信令流程, 图 5B 示出了目标 TDD 基站小区拒绝源 TDD基站小区的子帧配置变更请求的信令流程。 定, 例如, 可以通过相邻小区之间的有线接口, 如 X2接口或 /和 S1 接口等进行交互,也可以在相邻小区之间直接 通过空中接口进行交互 和信息传输。

通过以上描述可以看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 TDD小区间子帧 配置协调方案, 使得相邻小区能够通过协商的方式选择合适的 TDD 子帧分配方式, 从而规避交叉时隙干扰对系统性能的不利影响 , 使得 灵活的 TDD子帧分配机制能够更好的工作,即在保证 TDD子帧配置 灵活性的同时, 也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交叉时隙干扰对系统性能 的影 响, 提高了技术方案的可用性。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 该基站 可应用于上述处理流程。

参见图 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所示, 该基站可包括:

第一判决模块 601 , 用于在本基站作为源基站的情况下, 对本基 站小区进行子帧配置变更判决,并在判决为需 要对本基站小区进行子 帧配置变更时, 向相邻的目标基站发送子帧配置变更请求;

第二判决模块 602, 用于在本基站作为目标基站的情况下, 判断 是否接受源基站的子帧配置变更请求;

反馈模块 603, 用于在本基站作为目标基站的情况下, 向源基站 返回是否接受所述子帧配置变更请求的反馈信 息;

配置模块 604, 用于在本基站作为源基站的情况下, 根据目标基 站返回的是否接受子帧配置变更请求的反馈信 息,对本基站小区进行 子帧配置的相应设置。

上述基站中,第一判决模块 601可在所述子帧配置变更请求中携 带本基站小区期望的子帧配置;第二判决模块 602可根据源基站期望 的子帧配置与本基站小区当前的或期望的子帧 配置之间是否存在交 叉时隙以及交叉时隙干扰水平,确定接受或拒 绝源基站的子帧配置变 更请求。

上述基站中, 第一判决模块 601 可根据以下依据之一或任意组 合, 对本基站小区进行子帧配置变更判决:

( a )本基站小区当前的上下行业务比例需求;

( b )本基站小区的上行干扰水平; 具体的;若本基站小区接收上 行子帧信号受到来自于相邻基站小区下行信号 的干扰,且干扰水平高 于设定阈值,则将该干扰水平高于设定阈值的 上行子帧变更为下行子 帧。

( C )本基站小区的下行干扰水平; 具体的, 若本基站小区的用 户接收下行子帧信号受到来自于相邻基站小区 用户设备的上行信号 的干扰, 且干扰水平高于设定阈值, 则将该干扰水平高于设定阈值的 下行子帧变更为上行子帧。

( d )本集中小区接收到的相邻基站小区的干扰指 信息; 具体 的, 若本基站小区根据接收到的相邻基站小区的干 扰指示信息, 判断 该相邻基站小区有上行子帧受到的干扰超过设 定阈值,且该子帧在本 基站小区被配置为下行子帧, 则将该下行子帧变更为上行子帧。

( e )本基站 d、区接收到的相邻基站小区的发射功率指示 息; 具体的,若本基站小区根据接收到的相邻基站 小区的发射功率指示信 息判断该相邻基站的下行发射功率升高,且本 基站小区的对应子帧为 上行子帧, 则将该上行子帧变更为下行子帧。

上述基站中,第一判决模块 601可在所述子帧配置变更请求消息 中携带以下信息之一或任意组合:

本基站小区期望的子帧配置;

本基站小区当前的子帧配置;

本基站小区期望变更子帧配置的原因;

本基站小区测量到的与目标基站小区之间的路 径损耗; 本基站小区接收到的目标基站小区下行信号功 率; 本基站小区的下行信号发射功率。

上述基站中, 第二判决模块 602 可根据以下依据之一或任意组 合, 确定接受或拒绝源基站的子帧配置变更请求:

( a )存在交叉时隙的子帧是否为本基站小区传输 键信息的子 帧; 具体的, 若本基站小区在存在交叉时隙的上行子帧配置 了关键上 行控制信号传输,而源基站小区期望将该子帧 对应的位置变更为下行 传输, 则拒绝源基站小区的子帧配置变更请求。

( b ) 源基站小区与本基站小区之间的路径损耗大小 ; 具体的, 若所述路径损耗小于预设门限, 则拒绝源 TDD基站小区的子帧配置 变更请求。

( c )本基站小区接收到的源基站小区下行信号功 ; 具体的, 若本基站小区接收到的所述功率大于预设门限 , 则拒绝源 TDD基站 小区的子帧配置变更请求。

( d ) 源基站小区变更子帧配置的原因。

上述基站中,反馈模块 603可将以下信息之一或任意组合携带于 所述反馈消息返回给源基站:

接受或拒绝源基站小区子帧配置变更请求的指 示信息;

拒绝源基站小区子帧配置变更请求的原因;

本基站小区当前的子帧配置;

本基站小区能够接受的源基站小区的子帧配置 方式;

本基站小区能够接受的源基站小区的发射功率 。

上述基站中, 配置模块 604可具体用于: 若本基站接收到多个目 标基站小区的反馈消息, 则综合所述多个目标基站小区的反馈信息, 进行本基站小区子帧配置的设置。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 员可以清楚地了解 到本发明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 方式来实现, 当然也可 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 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 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 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 中, 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 是个人计算机, 服 务器, 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 的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优选实 施例的示意图,附 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发明所必 须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例中的装置中的 模块可以按照实 施例描述进行分布于实施例的装置中,也可以 进行相应变化位于不同 于本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上述实施例 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 模块, 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 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例, 但是, 本发明并非局 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 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 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