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CHARGING/DISCHARGING METHOD OF TERMINAL AND CHARGING/DISCHARGING TERMINAL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3/127116
Kind Code:
A1
Abstract:
Provided are a charging/discharging method of a terminal (201) and the charging/discharging terminal (201). The method comprises: detecting whether a radio signal of a specific frequency that satisfies a preset signal strength is received (S102); determining, according to the radio signal of a specific frequency that satisfies a preset signal strength and a preset identifier, a current working mode of a wireless charging/discharging unit, wherein the working mode is a receiving mode or a transmitting mode, and the identifier is used for distinguishing a device to be charged and a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S104); when the working mode is the receiving mode, implementing wireless charging to the wireless charging/discharging unit itself through a charging/discharging coil (45) connected to a receiving unit (41); and when the working mode is the transmitting mode, implementing wireless power supply to the device to be charged through the charging/discharging coil (45) connected to a transmitting unit (42)(S106). The method and the terminal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he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and the wireless power supply device each have a single function, and improve the flexibility of the wireless charging/discharging device in use.

Inventors:
BAO SHANJUN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2/074000
Publication Date:
September 06, 2013
Filing Date:
April 13, 2012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ZTE CORP (CN)
BAO SHANJUN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H02J17/00
Domestic Patent References:
WO2011011536A22011-01-27
Foreign References:
CN102299548A2011-12-28
CN102263441A2011-11-30
CN201887567U2011-06-29
CN201797353U2011-04-13
Attorney, Agent or Firm:
KANGXIN PARTNERS, P.C. (CN)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 利 要 求 书

1. 一种终端的充放电方法, 包括: 检测是否接收到满足预定信号强度的特定频率的无线信号; 根据满足所述预定信号强度的所述特定频率的无线信号和预设的识别码确 定无线充放电单元当前的工作模式, 其中, 所述工作模式为接收模式或发射模 式, 所述识别码用于区分待充电设备和无线充电设备;

在所述工作模式为所述接收模式的情况下, 通过与接收单元相连的充放电 线圈对自身进行无线充电; 在所述工作模式为所述发射模式的情况下, 通过与 发射单元相连的充放电线圈对所述待充电设备进行无线供电。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中, 根据满足所述预定信号强度的所述特定频 率的无线信号和预设的识别码确定无线充放电单元当前的工作模式之前, 还包 括: 判断满足所述预定信号强度的所述特定频率的无线信号的发送方的身份合 法性; 或者, 判断满足所述预定信号强度的所述特定频率的无线信号的发送方是否处于 有效范围内。

3.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中, 根据满足所述预定信号强度的所述特定频 率的无线信号和预设的识别码确定无线充放电单元当前的工作模式包括: 根据所述识别码判断满足所述预定信号强度的所述特定频率的无线信号的 发送方为所述待充电设备还是所述无线充电设备; 在满足所述预定信号强度的所述特定频率的无线信号的发送方为所述待充 电设备的情况下, 确定所述无线充放电单元当前的工作模式为发射模式; 在满足所述预定信号强度的所述特定频率的无线信号的发送方为所述无线 充电设备的情况下, 确定所述无线充放电单元当前的工作模式为接收模式。

4.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中, 通过与接收单元相连的充放电线圈对自身 进行无线充电包括: 所述接收单元将来自所述充放电线圈的交流信号转化为直流信号, 并通过 无线充电接口为自身的电池充电。

5.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中, 通过与发射单元相连的充放电线圈对所述 待充电设备进行无线供电包括: 所述发射单元将来自外部电源的直流信号转化为交流信号, 并通过与所述 发射单元相连的充放电线圈发送给所述待充电设备。

6.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中, 根据满足所述预定信号强度的所述特定频 率的无线信号和预设的识别码确定无线充放电单元当前的工作模式之前, 还包 括:

监测外部电源接口; 当所述外部电源接口有外部电源输入且没有检测到满足所述预定信号强度 的所述特定频率的无线信号时, 进入有线充电模式。

7. 根据权利要求 6所述的方法, 其中, 通过与发射单元相连的充放电线圈对所述 待充电设备进行无线供电之后, 还包括: 在所述外部电源接口检测到有外部电源输入的情况下, 若所述待充电设备 的电池已充满或所述待充电设备已离开有效充电范围, 则进入所述有线充电模 式, 为自身的电池进行有线充电。

8. 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方法, 其中, 进入所述有线充电模式, 为自身的电池进 行有线充电包括:

在有线充电的过程中, 若接收到满足所述预定信号强度的所述特定频率的 无线信号, 确认存在合法的待充电设备, 则不再进行自身电池的充电, 切换至 无线供电模式, 对该待充电设备进行无线供电。

9. 一种充放电终端, 包括: 检测模块, 设置为检测是否接收到满足预定信号强度的特定频率的无线信 号;

确定模块, 设置为根据满足所述预定信号强度的所述特定频率的无线信号 和预设的识别码确定无线充放电单元当前的工作模式, 其中, 所述工作模式为 接收模式或发射模式, 所述识别码用于区分待充电设备和无线充电设备; 处理模块, 设置为在所述确定模块确定所述工作模式为所述接收模式的情 况下, 通过与接收单元相连的充放电线圈对自身进行无线充电; 以及在所述确 定模块确定所述工作模式为所述发射模式的情况下, 通过与发射单元相连的充 放电线圈对所述待充电设备进行无线供电。

10. 根据权利要求 9所述的终端, 其中, 所述终端还包括: 监测模块, 设置为监测外部电源接口;

有线充电模块, 设置为在所述监测模块监测到所述外部电源接口有外部电 源输入且所述检测模块没有检测到满足所述预定信号强度的所述特定频率的无 线信号时, 进入有线充电模式。

Description:
终端的充放电方法以及充放电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 具体而言, 涉及一种终端的充放电方法以及充放电终端。 背景技术 移动终端的电池电量一直是制约其性能的一个 重要因素, 在追求轻巧、 便携的今 天, 终端电池容量的提升空间已经接近饱和, 如果移动终端的电量不足, 则不能进行 有效通信或相关的应用。 目前解决电量不足问题的措施之一是用户携带 备用电池, 以 便随时更换, 其缺点是电池携带不方便, 有遗失或忘记充电的风险; 措施之二是随时 准备充电器, 其缺点是在发现电量不足时, 可能找不到能够充电的适当环境。 无线充电技术是指通过无线而不是传统的线缆 连接的方式为电子设备提供电力的 方法。 本世纪初, 无电充电技术已经问世, 并在最近几年逐渐走向实用。 随着行业规 范的出台, 无线充电技术得到越来越多终端厂商的支持。 但是, 由于无线充电技术尚 未达到普遍应用的程度, 无线充电设备和无线供电设备功能单一, 在使用具有无线充 电功能的移动终端时, 还需要携带无线供电设备, 给用户带来了很多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终端的充放电方法以及充放 电终端, 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无 线充电设备和无线供电设备功能单一而导致用 户使用不便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 提供了一种终端的充放电方法, 该方法包括: 检测是否 接收到满足预定信号强度的特定频率的无线信 号; 根据满足所述预定信号强度的所述 特定频率的无线信号和预设的识别码确定无线 充放电单元当前的工作模式, 其中, 所 述工作模式为接收模式或发射模式,所述识别 码用于区分待充电设备和无线充电设备; 在所述工作模式为所述接收模式的情况下, 通过与接收单元相连的充放电线圈对自身 进行无线充电; 在所述工作模式为所述发射模式的情况下, 通过与发射单元相连的充 放电线圈对所述待充电设备进行无线供电。 优选地, 根据满足所述预定信号强度的所述特定频率的 无线信号和预设的识别码 确定无线充放电单元当前的工作模式之前, 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满足所述预定信号 强度的所述特定频率的无线信号的发送方的身 份合法性; 或者, 判断满足所述预定信 号强度的所述特定频率的无线信号的发送方是 否处于有效范围内。 优选地, 根据满足所述预定信号强度的所述特定频率的 无线信号和预设的识别码 确定无线充放电单元当前的工作模式包括: 根据所述识别码判断满足所述预定信号强 度的所述特定频率的无线信号的发送方为所述 待充电设备还是所述无线充电设备; 在 满足所述预定信号强度的所述特定频率的无线 信号的发送方为所述待充电设备的情况 下, 确定所述无线充放电单元当前的工作模式为发 射模式; 在满足所述预定信号强度 的所述特定频率的无线信号的发送方为所述无 线充电设备的情况下, 确定所述无线充 放电单元当前的工作模式为接收模式。 优选地, 通过与接收单元相连的充放电线圈对自身进行 无线充电包括: 所述接收 单元将来自所述充放电线圈的交流信号转化为 直流信号, 并通过无线充电接口为自身 的电池充电。 优选地,通过与发射单元相连的充放电线圈对 所述待充电设备进行无线供电包括: 所述发射单元将来自外部电源的直流信号转化 为交流信号, 并通过与所述发射单元相 连的充放电线圈发送给所述待充电设备。 优选地, 根据满足所述预定信号强度的所述特定频率的 无线信号和预设的识别码 确定无线充放电单元当前的工作模式之前, 所述方法还包括: 监测外部电源接口; 当 所述外部电源接口有外部电源输入且没有检测 到满足所述预定信号强度的所述特定频 率的无线信号时, 进入有线充电模式。 优选地,通过与发射单元相连的充放电线圈对 所述待充电设备进行无线供电之后, 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外部电源接口检测到有外部电源输入的 情况下, 若所述待充 电设备的电池已充满或所述待充电设备已离开 有效充电范围, 则进入所述有线充电模 式, 为自身的电池进行有线充电。 优选地, 进入所述有线充电模式, 为自身的电池进行有线充电包括: 在有线充电 的过程中, 若接收到满足所述预定信号强度的所述特定频 率的无线信号, 确认存在合 法的待充电设备, 则不再进行自身电池的充电, 切换至无线供电模式, 对该待充电设 备进行无线供电。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 还提供了一种充放电终端, 该终端包括: 检测模块, 设 置为检测是否接收到满足预定信号强度的特定 频率的无线信号; 确定模块, 设置为根 据满足所述预定信号强度的所述特定频率的无 线信号和预设的识别码确定无线充放电 单元当前的工作模式, 其中, 所述工作模式为接收模式或发射模式, 所述识别码用于 区分待充电设备和无线充电设备; 处理模块, 设置为在所述确定模块确定所述工作模 式为所述接收模式的情况下,通过与接收单元 相连的充放电线圈对自身进行无线充电; 以及在所述确定模块确定所述工作模式为所述 发射模式的情况下, 通过与发射单元相 连的充放电线圈对所述待充电设备进行无线供 电。 优选地, 所述终端还包括: 监测模块, 设置为监测外部电源接口; 有线充电模块, 设置为在所述监测模块监测到所述外部电源接 口有外部电源输入且所述检测模块没有 检测到满足所述预定信号强度的所述特定频率 的无线信号时, 进入有线充电模式。 通过本发明, 在接收到满足预定信号强度的特定频率的无线 信号时, 根据接收到 的满足预定信号强度的特定频率的无线信号和 事先约定好的识别码来确定无线充放电 单元的工作模式, 在工作模式为接收模式的情况下, 对自身进行无线充电; 在工作模 式为发射模式的情况下, 对待充电设备进行无线供电, 使得终端兼具无线充电与无线 供电的功能, 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无线充电设备和无线供电设 备功能单一而导致用户使 用不便的问题, 提高了无线充放电设备使用的灵活性, 提升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 理解,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 本发 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 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在附图 中: 图 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的充放电方法的 程图; 图 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充放电终端的结构框 ; 图 3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充放电终端的结 框图; 图 4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充放电终端相关 块的连接示意图; 图 5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有线充电、 无线充电和无线供电三种状态之间的 切换方式示意图; 图 6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终端在有线充电 态的应用示意图; 图 7 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终端在无线充电时 作为待充电设备的正面示意 图; 图 8 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终端在无线充电时 作为待充电设备的侧面示意 图; 图 9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终端在无线充电 作为无线供电设备的正面示意 图; 图 10 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终端在无线充电时 作为无线供电设备的侧面示 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 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 在不冲突的 情况下, 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 组合。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终端的充放电方法, 图 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的 充放电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 1所示, 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 S102, 检测是否接收到满足预定信号强度的特定频率 的无线信号; 步骤 S104,根据满足预定信号强度的特定频率的无 信号和预设的识别码确定无 线充放电单元当前的工作模式, 其中, 该工作模式为接收模式或发射模式, 该识别码 用于区分待充电设备和无线充电设备; 步骤 S106, 在工作模式为接收模式的情况下, 通过与接收单元相连的充放电线圈 对自身进行无线充电; 以及在工作模式为发射模式的情况下, 通过与发射单元相连的 充放电线圈对待充电设备进行无线供电。 本实施例通过上述步骤, 在接收到满足预定信号强度的特定频率的无线 信号时, 可以认为终端附近存在能够进行有效充电或待 充电操作的设备, 此时, 终端可以根据 接收到的满足预定信号强度的特定频率的无线 信号和事先约定好的识别码来确定无线 充放电单元的工作模式, 从而确定对自身进行无线充电还是对待充电设 备进行无线供 电, 使得终端兼具无线充电和无线供电的功能, 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无线充电设备和无 线供电设备功能单一而导致用户使用不便的问 题, 提高了无线充放电设备使用的灵活 性, 提升了用户体验。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 为了保证对端充放电设备的可靠性, 可以在确定无线充 放电单元当前的工作模式之前, 判断满足预定信号强度的特定频率的无线信号 的发送 方的身份合法性; 或者, 判断满足预定信号强度的特定频率的无线信号 的发送方是否 处于有效范围内。 例如, 可以通过在无线信号中携带的识别码的内容来 判断发送方是 否合法。 通过这种方式, 降低了终端在充放电过程中发生异常情况的可 能性, 例如, 能够避免终端在供电时将有限的电量发送给不 正确的对端待充电设备的情况出现, 从 而节约了资源。 其中,步骤 S104中的识别码可以是用户事先设定的,也可 是通过其他方式约定 的, 在具体实施时, 可以是充放电两端中的一端将识别码携带无线 信号中发送给对端 设备。 例如, 可以是待充电一方的设备将识别码发送给对端 设备, 也可以是供电一方 的设备发送。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 还可以是充电或供电主动发起一方的设备发送 上述识别码, 而终端在接收到识别码后, 可以根据该识别码判断无线信号的发送方为 待充电设备还是无线充电设备; 在无线信号的发送方为待充电设备的情况下, 可以确 定无线充放电单元当前的工作模式为发射模式 ; 在无线信号的发送方为无线充电设备 的情况下, 可以确定无线充放电单元当前的工作模式为接 收模式。 通过这种方式, 终 端能够方便地根据充放电对端设备的需要来调 整自身的工作模式, 提高了该终端的使 用灵活性。 在具体实施时, 终端内可以只设置一个充放电线圈, 通过对该线圈相连的另一端 是接收单元或者发送单元的控制来实现无线充 放电单元工作模式在发射模式和接收模 式之间的切换。 例如, 在充放电线圈与接收单元相连 (即, 充放电单元的工作模式为 接收模式) 的情况下, 可以通过接收单元将来自充放电线圈的交流信 号转化为直流信 号, 并通过无线充电接口为自身的电池充电; 而在充放电线圈与发射单元相连 (即, 充放电单元的工作模式为发射模式) 的情况下, 可以通过发射单元将来自外部电源的 直流信号转化为交流信号, 并通过与发射单元相连的充放电线圈发送给待 充电设备。 其中, 充放电线圈的交流信号来源有两个方面: 第一种情形, 当终端作为待充电设备并工作在接收模式时, 该交流信号是由其它 无线充电设备产生的, 具体的产生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开关电源常见的 正激式转换方式 或反激式转换方式等, 并通过无线充电装置(即无线充电设备)所属 的线圈向外发送, 上述终端的充放电线圈通过感应方式接收该交 流信号,并经过接收单元的交流-直流转 换后实现充电; 第二种情形, 当终端作为无线充电装置并工作在发射模式时 , 该交流信号是由终 端的发射单元产生, 具体产生机理同第一种情形, 该交流信号通过终端的充放电线圈 向外发送, 其它待充电设备通过其接收线圈接收到该交流 信号, 并经过其内部交流- 直流转换处理后实现充电。 其中, 充放电线圈的交流信号可以包括至少两种频率 , 其中, 第一频率对应于无 线充电或无线供电的工作模式, 是实现电能传输的工作频率; 第二频率对应于无线充 电设备的检测和身份识别, 是无线充电装置和待充电设备之间交互的工作 频率。例如, 在一个正常的无线充电或无线供电过程中, 交流信号先以第二频率工作, 用以发送识 别码和身份确认, 完成确认后, 交流信号以第一频率工作, 用以实现无线电能传输。 优选地, 在交流信号以第一频率工作期间, 还可以通过第二频率实现交互, 确认无线 充电装置和待充电设备的状态, 交互过程可以按一定时间间隔出现, 并在极短时间内 完成, 并不影响无线充电或无线供电的正常进行。 例如, 上述终端可以包括外部电源接口、 充电管理单元、 无线充电接口、 无线电 源管理单元; 外部电源接口可以与外部电源相连, 外部电源包括通用串行总线 (Universal Serial Bus, 简称为 USB)或适配器; 充电管理单元还包括充电方式检测单 元, 用以识别充电模式并向用户反馈当前的充电状 态信息; 无线充电接口与充电管理 单元相连, 并与无线电源管理单元相连。 其中, 外部电源接口与无线电源管理单元相 连, 无线电源管理单元工作在两种模式下: 接收模式和发送模式; 当无线电源管理单 元工作在发送模式时, 终端实现无线供电的功能; 而该无线电源管理单元还可以包括 接收单元、 发射单元、 无线电源控制单元、 设备识别单元和线圈; 接收单元工作在无 线电源管理单元的接收模式下; 发射单元工作在无线电源管理单元的发送模式 下; 无 线电源控制单元与线圈相连, 并根据设备识别单元反馈的结果决定线圈与发 射单元还 是接收单元相连; 发射单元和接收单元共用同一组线圈。 此时, 当外部电源接口没有外接电源, 且终端处于外部无线充电装置有效范围时, 无线电源管理单元工作在接收模式, 并通过无线充电接口与充电管理单元相连, 实现 无线充电; 而当外部电源接口与外部电源相连, 同时与无线电源管理单元相连, 且终 端的有效充电范围内存在其它合法待充电设备 , 此时无线电源管理单元工作在发送模 式, 终端作为无线充电装置, 为其它合法待充电设备实现无线供电。 考虑到目前终端自身的电池容量较小, 因此虽然可以使用终端自身的电池对外供 电, 但是为了尽快补充终端自身电池的电量, 可以在确定无线充放电单元当前的工作 模式之前, 优先对外部电源接口进行监测; 当外部电源接口有外部电源输入且没有检 测到满足预定信号强度的特定频率的无线信号 时, 进入有线充电模式。 而当在外部电 源接口检测到有外部电源输入的情况下, 若待充电设备的电池已充满或待充电设备已 离开有效充电范围, 则进入有线充电模式, 为自身的电池进行有线充电。 由此可见, 该终端既兼具有线充电和无线充电的功能, 又兼具无线充电和无线供电的功能, 相应 的, 该终端包括三种状态: 有线充电、 无线充电和无线供电。 其中, 实现有线充电功 能的方式可以为: 外部电源接口与充电管理单元相连, 当外部电源接入时, 实现有线 充电功能。 而在终端为自身电池进行有线充电的过程中, 若接收到满足预定信号强度的特定 频率的无线信号, 确认存在合法的待充电设备, 则不再进行自身电池的充电, 切换至 无线供电模式, 对该待充电设备进行无线供电。 通过这种方式, 可以在检测到有待充 电设备需要充电时,优先对该待充电设备进行 供电,在充电完成后再为自身电池充电, 提高了用户体验。 例如, 当无线电源管理单元工作在发送模式时, 终端作为无线充电 装置, 由外部电源供电, 此时, 如果设备识别单元确认存在合法待充电设备, 则终端 不再进行自身的充电, 并切换至无线供电模式; 当外部合法待充电设备的电池已充满 或已离开终端的有效充电范围时, 终端切换至有线充电模式, 为终端自身的电池充电。 对应于上述方法,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充放电终端, 该终端用于实现上述实施 例及优选实施方式, 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 如以下所使用的, 术语"模块"可以 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 /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 较佳地以软件来 实现, 但是硬件, 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 想的。 图 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充放电终端的结构框 , 如图 2所示, 该终端包括: 检测模块 22、 确定模块 24和处理模块 26。 下面对各个模块进行详细说明。 检测模块 22, 设置为检测是否接收到满足预定信号强度的特 定频率的无线信号; 确定模块 24, 与检测模块 22相耦合, 设置为根据满足预定信号强度的特定频率的无 线信号和预设的识别码确定无线充放电单元当 前的工作模式, 其中, 该工作模式为接 收模式或发射模式,该识别码可以用于区分待 充电设备和无线充电设备;处理模块 26, 与确定模块 24相耦合, 设置为在确定模块 24确定工作模式为接收模式的情况下, 通 过与接收单元相连的充放电线圈对自身进行无 线充电;以及在确定模块 24确定工作模 式为发射模式的情况下, 通过与发射单元相连的充放电线圈对待充电设 备进行无线供 电。 本实施例通过上述模块,在检测模块 22接收到满足预定信号强度的特定频率的无 线信号时, 可以认为终端附近存在能够进行有效充电或待 充电操作的设备, 此时, 终 端可以通过确定模块 24 根据接收到的满足预定信号强度的特定频率的 无线信号和事 先约定好的识别码来确定无线充放电单元的工 作模式,并通过处理模块 26在工作模式 为接收模式的情况下, 通过与接收单元相连的充放电线圈对自身进行 无线充电; 在工 作模式为发射模式的情况下, 通过与发射单元相连的充放电线圈对待充电设 备进行无 线供电, 从而使得上述终端既能通过外部无线充电器对 自身进行无线充电, 而其自身 又能够成为一个无线供电装置为其他无线待充 电设备进行供电, 兼具无线充电和无线 供电的功能。 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无线充电设备和无线供电设 备功能单一而导致用户使 用不便的问题, 提高了无线充放电设备使用的灵活性, 提升了用户体验。 图 3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充放电终端的结 框图, 如图 3所示, 该终端还 可以包括: 监测模块 32, 设置为监测外部电源接口; 有线充电模块 34, 与检测模块 22和监测模块 32相耦合, 设置为在监测模块 32监测到外部电源接口有外部电源输入 且检测模块 22没有检测到满足预定信号强度的特定频率的 线信号时,进入有线充电 模式。 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 该优选实施例结合了上述实施例以及优选实施 方 式。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 具体而言, 提供了一种具有无线充电功 能的终端设备。 该终端能够实现有线充电功能和无线充电功能 的兼容, 并向用户明确 指示当前的充电状态; 同时, 该终端还能够实现无线充电和无线供电的兼容 , 下面以 该终端为一无线充电装置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为了实现有线充电功能和无线充电功能的兼容 ,上述终端可以包括外部电源接口、 无线充电接口、充电管理单元和无线电源管理 单元。其中,外部电源接口可以包括 USB 或适配器, 与目前常用的有线充电接口一致, 并与充电管理单元相连; 无线充电接口 接收的来自无线电源管理单元的电能并输送至 充电管理单元; 充电管理单元接收来自 外部电源或无线充电单元的输出, 为终端自身的电池充电。 此外, 为了实现无线充电和无线供电的兼容, 上述终端还可以通过无线电源管理 单元实现无线充电和无线供电的兼容和切换。 其中, 无线电源管理单元与无线充电接 口相连, 具体包括接收单元、 发射单元、 无线充放电控制单元、 设备识别单元和充放 电线圈。 例如, 当终端工作在无线充电模式, 作为待充电设备时, 接收单元将来自充放电 线圈的交流信号转化为直流信号, 通过无线充电接口输出至充电管理单元, 为终端电 池充电; 当终端工作在无线供电模式(即发送模式)、 作为无线充电装置(也称为无线 充电器) 时, 由外部电源为终端供电并停止为自身电池的充 电; 当终端工作在无线供 电模式, 作为无线充电装置时, 发射单元将来自外部电源的直流信号转化为交 流信号, 并通过无线充放电线圈发射出去, 使其它待充电设备能够接收并实现无线充电。 在上述终端中包括设备识别单元, 该单元负责判断在终端充放电有效范围内是否 存在合法的无线充电装置或无线待充电设备, 并根据判断结果选择终端自身的无线电 源管理状态。 例如, 设备识别单元可以以特定的频率发送和接收无 线侦测信号, 该侦 测信号的发射信号强度只在一定范围内能够被 其它设备接收到, 同时该侦测信号的接 收信号强度只有在其它设备处于终端一定范围 时才有效, 超出该范围后侦测信号的发 射信号和接收信号都不再有效, 充电识别单元根据事先约定的识别码区分待充 电设备 或无线充电装置, 根据接收的侦测信号强度和反馈的信息确认待 充电设备或无线充电 装置的身份是否合法以及是否处于有效范围。 根据设备识别单元反馈的结果, 上述终端中的无线充放电控制单元使能或关闭 发 射单元或接收单元, 保证充放电线圈只与发射单元或接收单元其中 之一相连, 实现终 端作为无线待充电设备或无线供电设备 (即无线充电器) 的切换。 通过本优选实施例提供的方式,上述终端可以 同时兼具无线充电和无线供电功能, 在特定条件下可以作为无线充电装置向其它无 线充电设备供电, 并且能够根据用户实 际的使用环境进行模式切换, 例如, 该终端的充电状态可以包括有线充电模式、 无线 充电模式和无线供电模式, 使得终端兼具有线充电、 无线充电以及无线供电功能, 从 而能够适应多种应用环境。 为实现上述不同的充电状态, 在实施过程中, 该终端可以包括外部电源接口、 充 电管理单元、 无线充电接口和无线电源管理单元。 其中, 充电管理单元还包括充电方 式检测单元,用以向用户反馈当前的充电状态 信息。在有线充电模式下,外部电源 (USB 或适配器) 通过外部电源接口向终端供电, 并通过充电管理单元完成有线充电; 在无 线充电模式下, 无线电源管理单元接收来自外部无线充电装置 的供电, 通过无线充电 接口输出至充电管理单元, 最终由充电管理单元完成无线充电; 在无线供电模式下, 外部电源 (USB或适配器)通过外部电源接口向无线电源 管理单元供电, 并通过无线 电源管理单元完成无线电能的转换, 实现向其它无线充电设备的无线供电。 此外, 当 外部合法待充电设备电池已充满或离开终端的 有效充电范围时, 终端切换至自身的有 线充电状态, 而当终端工作在无线供电模式时, 由外部电源供电, 向待充电设备发射 交流信号, 并停止终端自身的充电。 下面将参照附图, 进一步对本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图 4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充放电终端相关 块的连接示意图,如图 4所示, 上述终端包括外部电源接口 1、 无线充电接口 2、 充电管理单元 3、 无线电源管理单元 4和终端系统 5。其中, 充电管理单元 3还包括充电方式检测单元 31 ; 外部电源接口 1 和无线充电接口 2分别与充电管理单元 3相连, 并分别在有线充电和无线充电模式下 充电管理单元 3提供所需电能; 无论有线充电模式还是无线充电模式, 最终都由充电 管理单元 3完成充电; 外部电源接口 1还与无线电源管理单元 4相连, 当终端工作在 无线供电模式, 作为无线充电装置使用时, 外部电源接口 1向无线电源管理单元 4供 电, 由无线电源管理单元 4向外部待充电设备无线供电, 使其实现无线充电功能, 而 充电方式检测单元 31实现对外部电源接口 1和无线充电接口 2的监测,从而识别具体 的充电方式。 下面对无线电源管理单元 4进行着重介绍: 无线电源管理单元 4包括接 收单元 41、 发射单元 42、 无线电源控制单元 43、 设备识别单元 44和线圈 45。 其中, 接收单元 41和发射单元 42分别对应无线电源管理单元 4的接收模式和发送模式; 设 备设别单元 44负责对外部无线充电装置或待充电设备的检 和进一步的验证,从而判 断外部无线充电装置或待充电设备的身份是否 合法。 图 5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有线充电、 无线充电和无线供电三种状态之间的 切换方式示意图, 下面结合图 4中的相关模块对图 5进行说明。 如图 5所示, 充电检测单元 3实时监测外部电源接口 1和无线充电接口 2, 设备 识别单元 44定时检测是否存在合法无线待充电设备或无 充电装置。如果外部电源接 口 1有输入, 并向终端系统 5反馈, 终端系统 5进一步地检查无线电源控制单元 43 是否有反馈。 无线电源控制单元 43无反馈, 则开始有线充电过程, 并向用户反馈当前有线充电 状态; 如果无线电源控制单元 43有反馈, 并从设备识别单元 44接收到外部合法待充 电设备的信息, 则终端开始进入无线供电模式, 并向用户反馈当前无线供电的状态。 如果外部电源接口 1没有输入, 但终端系统 5收到无线电源控制单元 43的反馈, 以及设备识别单元 44接收到外部合法无线充电装置的信息,则终 开始进入无线充电 模式, 并向用户反馈当前无线充电状态。 例如, 设备识别单元 44以特定的频率发送和接收无线侦测信号, 该侦测信号的发 射信号强度只在一定范围内能够被其它设备接 收到, 同时该侦测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 只有在其它设备处于终端一定范围时才有效, 超过该范围后侦测信号的发射信号和接 收信号都不再有效。设备识别单元 44根据事先约定的识别码区分待充电设备或无 充 电装置, 该识别码定义了不同的设备类型, 并可附加设备的状态信息, 设备识别单元 44 根据接收的侦测信号强度和反馈的信息确认待 充电设备或无线充电装置的身份是 否合法以及是否处于有效范围。 无线电源控制单元 43根据设备识别单元 44反馈的结果决定无线电源管理单元 4 工作在接收模式还是发送模式, 并向上反馈设备识别单元 44的检测结果, 使用户能够 了解当前的无线电源管理状态。线圈 45作为无线电能传输的接口, 实现终端与外部无 线充电装置或待充电设备间的电能转移, 特别地, 终端无论是在无线充电模式还是无 线供电模式, 都将使用同一组线圈 45, 并且线圈 45位于终端的背面。 图 6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终端在有线充电 态的应用示意图,如图 6所示, 当终端工作于有线充电模式时, 此时终端的充电方式由充电管理单元 3完成充电过程 的控制。 图 7 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终端在无线充电时 作为待充电设备的正面示意 图,图 8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终端在无线充电 作为待充电设备的侧面示意图, 如图 7和图 8所示, 当上述终端工作与无线充电模式时, 终端 201处于无线充电装置 101的有效范围, 并且终端 201与无线充电装置 101完成身份识别, 终端 201开始接 收来自其它无线充电装置的电能传输, 进行无线充电。 图 9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终端在无线充电 作为无线供电设备的正面示意 图,图 10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终端在无线充电 作为无线供电设备的侧面示意 图, 如图 9和图 10所示, 当终端工作与无线供电模式时终端 201作为无线充电装置, 由外部电源 401供电, 此时终端 201不再进行自身的充电。 外部无线待充电设备 301 置于终端 201的背面, 并完成身份识别, 由终端 201对其实施无线充电。 当待充电设 备 301的电池已充满或已经离开终端 201的有效充电范围, 则终端 201切换至有线充 电模式, 为自身电池充电。 综上所述, 本发明实施例在接收到满足预定信号强度的特 定频率的无线信号时, 根据接收到的满足预定信号强度的特定频率的 无线信号和事先约定好的识别码来确定 无线充放电单元的工作模式,在工作模式为接 收模式的情况下,对自身进行无线充电; 在工作模式为发射模式的情况下, 对待充电设备进行无线供电, 使得终端兼具无线充 电与无线供电的功能, 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无线充电设备和无线供电设 备功能单一而导 致用户使用不便的问题, 提高了无线充放电设备使用的灵活性, 提升了用户体验。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 还提供了一种软件, 该软件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 施例中描述的技术方案。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 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 该存储介质中存储有上述软件, 该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光盘、 软盘、 硬盘、 可擦写存储器等。 显然,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 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 的计算装置来实现, 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 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 组成的网络上, 可选地, 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 , 从而, 可以 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 并且在某些情况下, 可以以不同于此处 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 或者将 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 模块来实现。 这样, 本发明不限制于任 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对于本领域的技 术人员来说, 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 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 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