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METHOD FOR ULTRASOUND CONTROLLED RELEASING MEDICINE-CARRYING CONTRAST MICRO-BUBBLES AND MONITOR-IMAGING THEREOF AND METHOD FOR ESTIMATING DAMAGED QUANTITY OF MICROBUBBLES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2/083532
Kind Code:
A1
Abstract:
A method for ultrasound controlled releasing medicine-carrying contrast micro-bubbles and monitor-imaging thereof and a method for estimating damaged quantity of micro-bubbles.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for ultrasound controlled releasing medicine-carrying micro-bubbles and monitor-imaging thereof, the medicine-carrying contrast micro-bubbles are controlled to locally, point-fixedly and shape-fittingly release on the basis of the present full-digitized ultrasound imaging system, and the micro-bubbles before and after releasing the medicine in the focus region are monitored via monitor-imaging of low-energy encoded excitation, and then the released quantity of the medicine is estimated on the basis of the radio frequency echo data of the monitor-imaging and the change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scattering phonons.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for estimating damage quantity of micro-bubbles, a time-parameter m curve of the region of interest is drawn by imaging the parameter m of Nakagami statistical model, and the decrement of the micro-bubbles is analyzed on the basis of the curve to determine the released quantity of the medicine in the region.

Inventors:
WAN MINGXI (CN)
XU SHANSHAN (CN)
XU ZHI AN (CN)
ZONG YUJIN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0/080119
Publication Date:
June 28, 2012
Filing Date:
December 22, 2010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UNIV XI AN JIAOTONG (CN)
WAN MINGXI (CN)
XU SHANSHAN (CN)
XU ZHI AN (CN)
ZONG YUJIN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A61N7/00; A61K9/00; A61K49/22
Foreign References:
CN101642607A2010-02-10
CN101756713A2010-06-30
CN101028524B2010-10-20
US20050084538A12005-04-21
Other References:
PENG,QIYU ET AL.: "Coded Excit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Medical Ultrasound Imaging.", J BIOMED ENG., vol. 22, no. 1, January 2005 (2005-01-01), pages 175 - 180
Attorney, Agent or Firm:
LEADER PATENT & TRADEMARK FIRM (CN)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利 要求

1. 一种载药造影微泡的超声控制译放及其监控成像方法, 其 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 1 : 对病灶区域进行治疗前期监控: 即对注入的载药造影 微泡进行射频数据的釆集和传输;

步骤 2: 观察载药造影微泡是否在病灶区域显影,如果显影成 功继续步骤 3;

步骤 3: 根据病灶区域的大小、 形状、 位置特征选定载药造影 微泡所需断裂释放的治疗区;

步骤 4:根据选定的治疗区域的大小及位置确定需要合成的基 本焦点单元的大小、 位置及个数 N;

步骤 5:计算得到参与合成各基本焦点单元所需阵元的激励延 迟时间;

步骤 6: 按照步骤 5得到的激励延迟时间启动控释脉冲, 同时 合成大小、 位置不同的 N个基本焦点单元, 形成与选定的治疗区 域相匹配的适形焦域, 进行载药造影微泡的定点、 局部、 适形地 译放;

步骤 7: 对药物译放后的病灶区域进行监控, 完成一次监控成 像-载药微泡断裂译放 -监控成像周期;

步骤 8:根据监控图像显示的载药造影微泡断裂译放情况判断 是否需要对治疗区域的剩余微泡进行控制译放, 如果需要则重新 启动聚焦控释脉冲, 如果不需要则移动换能器进入另一个成像平 面, 重复以上诊断成像-载药微泡断裂译放-监控成像的工作过程, 最后根据获得的监控图像的射频数据进行微泡破坏量计算, 最后 对此次治疗进行评价。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载药造影微泡的超声控制译放及其监 控成像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 1中, 监控成像釆用低能量编 码激励发射方式。

3. 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载药造影微泡的超声控制译放及其监 控成像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 1中, 发射方式釆用伪随机 m 序列, 对 m序列进行调相发射。

4. 如权利要求 3所述的载药造影微泡的超声控制译放及其监 控成像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 1中, 解码釆用 m+1序列。

5.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载药造影微泡的超声控制译放及其监 控成像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 4中, 确定需要合成的基本焦 点单元的大小、 位置及个数 N后, 由各基本焦点单元的大小将阵 列换能器的所有阵元分为 M组, 然后根据焦点直径公式和电子聚 焦延迟公式反向计算得到每组阵元的个数和每组阵元的激励延迟 时间, 保证每组阵元数之和不超过换能器阵元总数。

6. 一种微泡破坏量评价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 1 : 在低能量编码激励的监控成像系统中, 对釆集的射频 数据进行 m参量成像, 得到序列 m参量图像;

步骤 2: 根据治疗区域在 m参量图像上选择感兴趣区域,取图 像均值或者中值,代表该区域散射子的平均浓度,由此绘制出 TNC 曲线;

步骤 3: 通过对步骤 2得到的 TNC曲线上的前后时间所对应的 纵坐标进行减法运算, 得到 m参量值之差;

步骤 4: 根据曲线分析载药造影微泡的减少量确定该区域的药 物译放量。

Description:
载药造影微泡的超声控制译放及其监控成像方 法及微泡破坏量评价 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超声诊断与治疗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载药造影微泡的 超声控制译放及其监控成像方法及微泡破坏量 评价方法,其将现有全 数字化超声成像系统的功能扩展为兼具有携载 药物的超声造影包膜 微泡(以下简称载药造影微泡)局部、 定点、 适形的时空控制译放与 低能量编码激励监控成像两种功能。

背景技术

药物译放系统是将药物包裹在载体中,植入或 注入体内, 通过载 体在体内的緩慢降解或外源刺激诱导方法达到 药物的译放,增加局部 病灶组织的药物浓度。 近年来寻求一种既能增加药物译放率, 又能对 药物译放过程进行控制,同时还能对药物译放 过程进行监控的方法已 经成为一个研究热点。 超声引导下的药物控制译放与磁场、 电场、 温 度等能量形式作用下的药物译放相比具有成本 较低、时空可控性较强 以及易于与超声监控成像结合等优点。

在超声诱导微泡破裂药物译放方面, 发展能够定点、 局部、 适形 地进行携载药物的微泡时空控制译放工作模式 具有重要意义。而从超 声药物控制译放技术角度看 ,传统模式下在超声单探头的扫描声束内 或 B模式扫描成像平面上载药微泡断裂引起的药 译放是不可控制 的译放, 达不到在空间定点、 局部及适形译放的要求。 因此在本发明 中, 提出利用全数字化超声成像系统合成满足定点 、 局部、 适形译放 的低强度聚焦超声焦点控制模式的方法和技术 。

与超声控制药物译放技术一样,对译放过程的 监控成像研究也是 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对此过程的监控成像要 求在不破坏载药微泡的 情况下进行译放前后的监控,同时要对超声造 影微泡的浓度尤其是深 部血管内较低的微泡浓度具有高检测灵敏度, 因此在本发明中,把雷 达中广泛应用的编码激励方式引入到药物译放 前后的超声监控成像 中。其优势在于可以降低峰值声功率从而避免 过高的声压导致载药微 泡的破裂,同时增加平均声功率从而提升信号 的能量以增加组织的探 测深度和信噪比。

本发明申请人在现有全数字化超声成像设备上 实施上述定点、局 部、适形的低强度聚焦超声焦点控制模式下的 载药微泡时空控制译放 和低能量编码激励监控成像技术, 从而使现有全数字化 B 超设备的 功能和应用发生根本性变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载药造 影微泡的超声控 制译放及其监控成像方法及微泡破坏量评价方 法,在现有全数字化超 声成像系统上利用载药造影微泡实现药物局部 、 定点、 适形地译放, 并对药物译放过程进行低能量编码激励监控成 像,增加平均声功率从 而提升信号的能量以增加组织的探测深度和信 噪比。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载药造影 微泡的超声控制释 放及其监控成像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 1 : 对病灶区域进行治疗前期监控: 即对注入的载药造影啟 泡进行射频数据的釆集和传输;

步骤 2: 观察载药造影微泡是否在病灶区域显影, 如果显影成功 继续步骤 3;

步骤 3: 根据病灶区域的大小、 形状、 位置特征选定载药造影微 泡所需断裂释放的治疗区;

步骤 4: 根据选定的治疗区域的大小及位置确定需要合 成的基本 焦点单元的大小、 位置及个数 N;

步骤 5: 计算得到参与合成各基本焦点单元所需阵元的 激励延迟 时间;

步骤 6: 按照步骤 5得到的激励延迟时间启动控译脉冲, 同时合 成大小、 位置不同的 N个基本焦点单元, 形成与选定的治疗区域相 匹配的适形焦域, 进行载药造影微泡的定点、 局部、 适形地译放; 步骤 7: 对药物译放后的病灶区域进行监控, 完成一次监控成像 -载药微泡断裂译放 -监控成像周期;

步骤 8: 根据监控图像显示的载药造影微泡断裂译放情 况判断是 否需要对治疗区域的剩余区域进行控制译放, 如果需要则重新启动聚 焦控译脉冲, 如果不需要则移动换能器进入另一个成像平面 , 重复以 上诊断成像-载药微泡断裂译放 -监控成像的工作过程, 最后根据获得 的监控图像的射频数据进行微泡破坏量计算, 最后对此次治疗进行评 价。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所述步骤 1中,监控成像釆用低能量 编码激励发射方式;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所述步骤 1中,发射方式釆用伪随机 m序列, 对 m序列进行调相发射;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所述步骤 1中, 解码釆用 m+1序列;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所述骤 4中, 确定需要合成的基本焦 点单元的大小、 位置及个数 N后, 由各基本焦点单元的大小将阵列 换能器的所有阵元分为 M组, 然后根据焦点直径公式反向计算得到 每组阵元的个数, 保证每组阵元数之和不超过换能器阵元总数;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微泡破坏量评价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 1 : 在低能量编码激励的监控成像系统中, 对釆集的射频数 据进行 m参量成像, 得到序列 m参量图像;

步骤 2: 根据治疗区域在 m参量图像上选择感兴趣区域,取图像 均值或者中值, 代表该区域散射子的平均浓度, 由此绘制出 TNC曲 线;

步骤 3: , 通过对步骤 2得到的 TNC曲线上的前后时间所对应的 纵坐标进行减法运算, 得到 m参量值之差;

步骤 4: 根据曲线分析载药造影微泡的减少量确定该区 域的药物 译放量。

本发明载药造影微泡的超声控制译放及其监控 成像方法及微泡 破坏量评价方法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第 ―、本发明在现有全数字化超声成像系统上实 现携载药物的超 声造影包膜微泡的局部、 定点、适形控制译放与低能量编码激励监控 成像的两种功能,由此从根本上扩展现有全数 字化诊断超声设备的工 作模式及功能;

第二、 为了解决传统模式下在超声单探头扫描声束内 或 B模式 扫描成像平面上载药微泡不可控制的全场译放 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 在现有全数字化超声成像系统上实现局部、定 点药物译放的适形焦域 反向合成控制技术, 具体地说, 就是根据病灶形状、 位置、 尺寸选定 载药造影微泡需断裂译放的治疗区域,确定合 成该适形焦域所需要的 基本焦点单元的个数 N及大小, 将换能器的阵元划分为 N组, 每组 用于合成一个基本焦点单元,根据阵列式换能 器焦点合成理论反求出 每一阵元组的阵元个数(保证各组阵元数相加 不超过换能器阵元总 数)及各阵元的激励延迟时间, 按该激励延迟时间启动控译脉冲, 同 时合成各个基本焦点单元, 最终形成适形焦域。依据阵列换能器电子 聚焦原理及其延时公式和焦点直径计算公式, 基本焦点单元可以在焦 点大小、 焦距及偏转角度等方面进行改变, 因此可计算得到合成位于 一定深度具有一定尺寸的焦点所对应的各驱动 阵元的激励延迟时间, 通过调用具有该延迟时间的控释脉冲实现不同 大小的焦点在药物释 放平面上任意位置的定位。

第三、为了克服传统超声监控成像中系统高峰 值声压导致的载药 微泡在声场中断裂而药物过早译放等问题,本 发明监控成像釆用低能 量编码激励发射方式代替传统监控成像系统上 的单脉冲激励发射方 式。 在系统的实现过程中, 釆用伪随机 m序列编码, 对 m序列进行 调相发射, m序列是正负电平 +a, -a的序列波形, 当为正电平时, 为 0相的正弦波形, 当为负电平时, 为 Π相正弦波形, 以此来实现相位 的调制。 在解码过程中, 釆用 m+1序列, 这种解码方式能克服 m序 列自相关解码方式产生的直流的分量,从而提 高信号的能量。 编码激 励 m序列码长越长, 信号的能量越强, 穿透力越强, 同时解码产生 的旁瓣水平越低, 信噪比也越低。

第四、为了克服载药造影微泡局部译放后未译 放区域内造影微泡 浓度过高所产生的声遮挡效应,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 Nakagami统计 模型中参量 m对感兴趣区域内药物破坏量进行评价的方法 Nakagami 统计模型中的参量 m可以区分不同的散射子浓度, 参量 m图像可以 反映成像对象的局部散射子浓度分布。 超声造影微泡作为一种散射 子, 因此, 本发明釆用用参量 m图像来反映微泡在造影区域的分布。 附图说明

图 1是本发明系统的工作时序图;

图 2是本发明系统的工作流程图;

图 3是本发明中适形焦域反向合成的具体方法示 图;

图 4 是低能量编码造影成像和常规超声造影成像模 式下的造影 微泡浓度变化示意图;

图 5是本发明中基于 m参量成像的微泡破坏量评价方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内容:

第一方面,提供将全数字化超声成像系统原有 的单一诊断成像功 能扩展为具有载药造影微泡局部、 定点、适形控制译放及低能量编码 激励监控成像功能的系统解决方案; 第二方面, 发展一种在现有全数字化超声成像系统上实现 局部、 定点药物控制译放的适形焦域反向合成控制的 技术;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基于 Nakagami统计模型中参量 m对感兴趣 区域内药物破坏量进行评价的方法;

下面对上述三个方面的更具体的技术方案和实 现方法做详细描 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将全数字化超声成像系统原 有的单一诊断成 像功能扩展为具有载药造影微泡局部、 定点、适形控制译放及低能量 编码激励监控成像功能的系统解决方案。本发 明全数字化超声成像系 统由超声阵列式换能器、 全数字化超声成像设备、 网络连接, 以及主 控 PC机组成。 该系统分时工作的时序如图 1所示, 系统工作流程图 如图 2所示, 具体做法是:

步骤 1 : 启动系统, 对设备进行初始化;

步骤 2: 用户根据编码激励监控成像方法, 对病灶区域进行治疗 前期监控:即通过全数字化超声成像系统启动 编码激励的监控成像发 射序列, 对注入的载药造影微泡进行射频数据的釆集和 传输:

步骤 3: 观察载药造影微泡是否在病灶区域显影, 如果显影成功 继续进行;

步骤 4: 用户根据病灶区域的大小、 形状、 位置等特征并结合实 际情况和治疗方案选定载药造影微泡所需断裂 译放的治疗区域; 步骤 5: 系统根据用户选定的治疗区域的大小及位置确 定需要合 成的基本焦点单元的大小、位置及个数 N, 再由各基本焦点单元的大 小将阵列换能器的所有阵元分为 M组, 然后根据焦点直径公式反向 计算得到每组阵元的个数 ,保证每组阵元数之和不超过换能器阵元总 数, 所述焦点直径公式为: fV f = 2A4AF / nd, 其中, 是焦距, 是发 射的超声波波长, n是参与一次发射的阵元数, d是阵元的中心距; 步骤 3: 通过阵列换能器电子聚焦原理及其延时公式计 算得到每 一阵元组各阵元的激励延迟时间 , 所述延时公式为:

T = ^ ( l - [ l + ( H †f ) + To , 其中, 是中心阵元发射脉冲波的时间或是 c F

一个足够大的时间常数, F是焦距, n是参与一次发射的阵元数, d 是阵元的中心距, c是声速;

步骤 4: 系统的主控 PC机通过网络连接传输命令给成像设备, 调用具有以上激励延迟时间的低强度聚焦控释 脉冲以合成各基本焦 点单元, 构成与用户选定的治疗区域相匹配的适形焦域 , 进行载药造 影 泡的定点、 局部、 适形地译放;

步骤 5:全数字化超声成像设备完成载药造影微泡的 制译放后, 重新启动编码激励的超声监控成像序列,对药 物译放后的病灶区域进 行监控, 完成一次监控成像-载药微泡断裂译放 -监控成像周期;

步骤 6: 用户根据监控图像显示的载药造影微泡断裂译 放情况判 断是否需要对治疗区域的剩余区域进行控制译 放,如果需要则重新启 动聚焦控译脉冲, 如果不需要则移动换能器进入另一个成像平面 , 重 复以上诊断成像 -载药微泡断裂译放-监控成像的工作过程, 最后主控 PC根据其获得的监控图像的射频数据进行微泡 坏量计算, 最后对 此次治疗进行评价。 在本发明中,为了解决传统模式下在超声单探 头扫描声束内或 B 模式扫描成像平面上载药微泡不可控制的全场 译放问题,本发明发展 一种在现有全数字化超声成像系统上实现局部 、定点药物译放的适形 焦域反向合成控制技术。 实际应用中, 用户可以根据患者病灶形状、 位置、尺寸选定载药造影微泡需断裂译放的治 疗区域, 确定合成该适 形焦域所需要的基本焦点单元的个数 N及大小, 将换能器的阵元划 分为 M组, 每组用于合成一个基本焦点单元, 根据阵列式换能器焦 点合成理论反求出每一阵元组的阵元个数(保 证各组阵元数相加不超 过换能器阵元总数)及各阵元的激励延迟时间 , 按该激励延迟时间启 动控译脉冲, 同时合成各个基本焦点单元, 最终形成适形焦域。 依据 阵列换能器电子聚焦原理及其延时公式和焦点 直径计算公式,基本焦 点单元可以在焦点大小、 焦距及偏转角度等方面进行改变, 因此可计 算得到合成位于一定深度具有一定尺寸的焦点 所对应的各驱动阵元 的激励延迟时间,通过调用具有该延迟时间的 控译脉冲实现不同大小 的焦点在药物译放平面上任意位置的定位。

请参阅图 3所示,即常规超声造影成像系统与本发明超 造影监 控成像系统对造影微泡浓度影响的示意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 微泡在 常规超声造影成像系统中的存活时间相较于其 在低能量编码激励的 超声造影监控成像系统中的存活时间较短,这 是因为常规超声造影成 像中过高的能量使载药造影微泡断裂过早的译 放药物。本发明超声造 影监控成像釆用低能量编码激励的发射方式, 其优势在于: 可以降低 峰值声功率, 从而避免过高的声压导致载药微泡的破裂, 同时增加平 均声功率, 提升信号的能量以增加组织的探测深度和信噪 比。

本发明釆用的编码方式为伪随机 m序列, 设置内部的时钟频率 为 40MHz, 每个 '+'或者' -'所代表的时间长度为 25ns, 如果激励的波 形设置为' ++++' , 则激励的时长为 100ns , 如果激励的波形设置为 则激励时长为 100ns。 如果激励波形设置为 '++++----' , 则激励 的时长为 200ns, 换能器的发射波形的频率为 5MHz。 本发明伪随机 m序列为 7码长的 m序列的编码序列 1 1 1 -1 1 -1 -1。 在发射的过程 中, 对 m序列进行调相发射, m序列是正负电平 +a, -a的序列波形, 当为正电平时, 为 0相的正弦波形如 '++++ -- ' , 当为负电平时, 为 Π 相正弦波形' -- ++++,, 以此来实现相位的调制。 在解码过程中, 釆 用 m+1序列, 这种解码方式能克服 m序列自相关解码方式产生的直 流分量干扰, 从而提高信号的信噪比和穿透深度。 编码激励 m序列 码长越长, 信号的能量越强, 穿透力越强, 同时解码产生的旁瓣水平 也越低, 信噪比也越低。

关于编码超声造影成像模块的工作流程如下所 述:

(1)首先用户选择编码方式, 编码激励的波形已在前面详述;

(2)设置发射参数, 如编码激励的电压值, 每一条扫描线发射所 使用的阵元数(本发明使用的全数字化诊断超 声设备的阵列阵探头具 有 128阵元及 256个激励通道(正 /负))成像深度, 焦点位置, 扫描 线数, 脉冲重复频率等;

(3)设置接收参数, 如接收通道数, 即接收的阵元数(设备提供 最大的接收通道数为 32 ), 釆样频率(可设置为 5/10/20/40MHZ ), 存 储数据的格式(射频数据或者视频数据), 数据存储内存

( 128/256/384M )等;

(4)根据发射参数, 对阵列式换能器进行激励, 发射结束后换能 器转换为接收状态;

(5)根据接收参数的设置, 对组织回波信号进行接收釆集;

(6)对射频信号进行 TGC时间增益补偿和滤波;

(7)对每个通道接收的数据进行延迟叠加实现接 收动态聚焦;

(8)对合成之后的射频数据进行解码, 解码选择 m+1序列, 同时 存储解码之后的射频数据, 这里每个射频数据点的大小为 2字节;

(9)对射频数据进行包络检波, 动态压缩, 降釆样等处理;

(10)对上述处理之后的射频数据进行成像, 并进行存储, 每一像 素点的大小为 1字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 Nakagami统计模型中的参量 m对感兴 趣区域药物破坏量的评价方法, 具体如下:

该统计模型对超声散射信号进行统计分析, Nakagami统计模型 中的参量 m为形状参数, 决定统计分布拟合曲线的形状, 由于不同 的散射子浓度得到的回波包络统计具有不同的 形状,因此可以利用参 量 m来区分不同的散射子浓度分布, 而且在一定的散射子浓度范围 内, 参量 m和散射子浓度有很好的正比关系, 因此用参量 m进行成 像, 得到的 m参量图像可以反映成像对象的局部散射子浓 分布。 超声造影微泡作为一种散射子, 可以用 m参量图像来反映微泡在造 影区域的分布。 与常规超声监控成像利用回波幅度进行成像的 模式不同, m参量 图像不受动态范围、 系统增益以及时间增益补偿等多种设置的影响 , 而且 m参量成像方法可以利用较弱的回波信号来得 对象的散射子 浓度分布,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衰减带来的影响。 所以利用参量 m 得到的时间 -参量 m曲线( Time-Nakagami Parameter m Curves, TNC ) 同造影成像血流灌注评价中的时间 -强度曲线( Time Intensity Curves ) TIC一样有效, 而且可以克服组织的衰减, 声遮挡, 图像灰度与造影 剂浓度的非线性等的影响。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评价微泡破坏量的方 法:在低能量编码激励的 监控成像系统中, 对釆集的射频数据进行 m参量成像, 得到序列 m 参量图像, 如图 5所示, 然后根据治疗区域在 m参量图像上选择感 兴趣区域, 取图像均值或者中值, 代表该区域散射子的平均浓度, 由 此绘制出 TNC曲线,通过对 TNC曲线上的前后时间所对应的纵坐标 进行减法运算, 得到的 m参量值之差可以定性的描述超声造影包膜 微泡在两次监控时间之间的微泡减少量。以上 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一种 实施方式, 不是全部或唯一的实施方式,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 读本发明说明书而对本发明技术方案釆取的任 何等效的变换,均为本 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