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METHOD FOR COMPLETE MACHINE CABINET SERVER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7/063332
Kind Code:
A1
Abstract:
Provided is a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method for a complete machine cabinet server. The method comprises: compiling a corresponding configuration file in a centralized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unit RMC of a complete machine cabinet server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of nodes, node central boards, fan control boards, fans and power sources of the complete machine cabinet server, and position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in the complete machine cabinet; and the RMC automatically monitoring and managing a corresponding component according to the contents of the configuration file, automatically matching a correct number of nodes and power sources and position for different machine cabinet configurations, and selecting a corresponding heat dissipation and speed-adjusting curve. The method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can dynamically monitor machine cabinets with different configurations by modifying and uploading a configuration file containing complete machine cabinet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and it is not necessary for an RMC to be individually customized and developed for each configuration, which greatly reduces difficulties in software development and maintenance, and improves efficiency. Moreover, the method is easy to operate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s, improves reliability and maintainability of a complete machine cabinet, and has a great practical value.

Inventors:
SU XIAO (CN)
BAN HUATANG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6/076027
Publication Date:
April 20, 2017
Filing Date:
March 10, 2016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INSPUR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CO LTD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G06F11/30
Foreign References:
CN105302690A2016-02-03
CN104615447A2015-05-13
CN104331130A2015-02-04
US20130179718A12013-07-11
Attorney, Agent or Firm:
JINAN XINDA PATENT OFFICE CO., LTD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 1] 一种整机柜服务器监控管理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通过在整机 柜服务器集中监控管理单元 RMC中, 根据整机柜服务器节点、 节点 中板、 风扇控制板、 风扇、 电源个数及在机柜中的位置的配置信息编 写对应的配置文件, RMC根据配置文件内容自动监控管理相应的部 件, 针对不同的机柜配置自动匹配正确的节点、 电源个数和位置, 选 择对应的散热调速曲线。

[权利要求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一种整机柜服务器监控管理方法, 其特征在于

: 当机柜配置发生变化吋, 只需要针对机柜配置按特定格式编写配置 文件, 将配置文件通过 SCP服务或 RZSZ上传到 RMC, RMC读取配置 文件内容解析处理后, 将解析后的配置信息放到内存中, 自动监控管 理整机柜, 按照机柜配置显示对应此配置的部件信息。

[权利要求 3] 根据权利要求 1或 2所述的一种整机柜服务器监控管理方法, 其特征在 于, 所述方法具体步骤为:

1) 定义好整机柜硬件配置中的变化量, 根据整机柜实际配置将这些 配置信息写入配置文件中;

2) 使用 SCP或 RZSZ将配置文件上传到 RMC中, 使用配置工具将 FRU 设置从配置文件中读取的 FRU信息并重启 RMC;

3) RMC启动后, 读取配置文件各个配置信息项, 解析后将读取内容 存入内存中对应的结构体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中详细定义了每个节点 中板所在 I2C

bus, 节点中板的 I2C地址, 所连接的节点数量, 本层 FCB连接的风扇 个数, 电源的 I2C bus、 slave address;

4) RMC根据内存中的结构体数据, 自动监控对应此配置的部件信息 , 并通过命令行工具显示部件信息;

5) 当整机柜配置发生变化, 只需要修改配置文件, 重新上传并配置 , 无需修改 RMC代码即可实现动态配置, 动态监控。

Description:
一种整机柜服务器监控管理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服务器机柜监控管理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整机柜服务器监控管 理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整机柜服务器在实际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整机柜中 集成几十个服务器节点, 由负责整机柜监控管理的 RMC (Rack Management Controller) 来统一管理, 集中监控。 主要监控管理的部件有服务器节点, 节点 中板, PSU, 风扇控制板, 风扇等, 根据机房供电能力和业务形态的不同, 往往 一个机柜中集成的节点, 风扇, PSU等的数目不尽相同, 那么 RMC通常就需要 事先根据整机柜的配置信息来定制, 根据事先定义好的整机柜配置信息, 在 RM C中对每种配置提前进行定制。

[0003] 由于配置多变且组合众多, 采用这种定制的方法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不能迅速 满足客户快速定制需求, 对于需求的变化也只能通过再次修改 RMC来应对, 不 仅繁琐、 效率低, 而且随着定制逐渐增多, RMC版本势必越来越多, 使后续的 版本维护极不方便。

[0004] 因此, RMC实现一种能根据整机柜硬件信息动态生成配 置而不需要修改 RMC 代码的监控管理方法, 成为设计和幵发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问题

[0005]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本发明提供一种整机柜服务器监控管理方法, 可 以灵活适应整机柜服务器硬件不同的配置组合 , 配置发生变化吋, 只需要根据 新的配置信息编写新的配置文件, 上传 RMC后使用动态配置工具自动生成相应 的配置, 而不必维护多个 RMC版本, 大大降低幵发和维护难度。

问题的解决方案

技术解决方案

[0006]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 一种整机柜服务器监控管理方法, 所述方法通过在整机柜服务器集中监控管理 单元 RMC (Rack Management Controler) 中, 根据整机柜服务器节点、 节点中板 、 风扇控制板、 风扇、 电源个数及在机柜中的位置的配置信息编写对 应的配置 文件, RMC根据配置文件内容自动监控管理相应的部件 , 针对不同的机柜配置 自动匹配正确的节点、 电源个数和位置, 选择对应的散热调速曲线。

[0008] 当机柜配置发生变化吋, 无需修改 RMC软件, 只需要针对机柜配置按特定格式 编写配置文件, 将配置文件通过 SCP服务或 RZSZ上传到 RMC, RMC读取配置文 件内容解析处理后, 将解析后的配置信息放到内存中, 自动监控管理整机柜, 按照机柜配置显示对应此配置的部件信息。 这样, 就不必针对不同的机柜配置 或不同的客户需求再分别幵发不同的 RMC FW版本, 而仅需一个 RMC版本, 其 结果是, 不仅减少了 RMC幵发工作量, 有利于软件版本升级维护, 而且也大大 节省了幵发、 测试和使用维护人员的吋间, 极大地提高了效率。

[0009] 所述方法具体步骤为:

[0010] 1) 定义好整机柜硬件配置中的变化量, 主要有: 节点数量, 节点在机柜中的 位置, 节点中板数量, 节点中板位置, 风扇控制板数量, 风扇控制板位置, 风 扇个数, PSU个数, PSU位置, 使用的风扇调速策略, 还有标识此配置的 FRU信 息等, 根据整机柜实际配置将这些配置信息写入配置 文件中;

[0011] 2) 使用 SCP或 RZSZ将配置文件上传到 RMC中, 使用配置工具将 FRU设置从配 置文件中读取的 FRU信息并重启 RMC;

[0012] 3) RMC启动后, 读取配置文件各个配置信息项, 解析后将读取内容存入内存 中对应的结构体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中详细定义了每个节点中板所在 I2C bus, 节点中板的 I2C地址, 所连接的节点数量, 本层 FCB连接的风扇个数, 电源的 I2C bus、 slave address等;

[0013] 4) RMC根据内存中的结构体数据, 自动监控对应此配置的部件信息, 并通过 命令行工具显示部件信息, 如节点进风口温度, 节点功耗, PSU功耗等;

[0014] 5) 当整机柜配置发生变化, 比如节点数量, 风扇个数减少, 只需要修改配置 文件, 重新上传并配置, 无需修改 RMC代码即可实现动态配置, 动态监控。 发明的有益效果 有益效果

[001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0016] 本发明方法通过含有整机柜配置信息的配置文 件修改上传, 即可实现动态监控 不同配置的机柜, 而没有必要为每种配置单独定制幵发 RMC, 大大减少了软件 幵发和维护的难度, 提高了效率, 而且实际应用中易于操作, 提高了整机柜的 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对附图的简要说明

附图说明

[0017] 图 1为本发明所述方法流程图。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0018] 下面根据说明书附图, 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19] 实施例 1 :

[0020] 一种整机柜服务器监控管理方法, 所述方法通过在整机柜服务器集中监控管理 单元 RMC中, 根据整机柜服务器节点、 节点中板、 风扇控制板、 风扇、 电源个 数及在机柜中的位置等配置信息编写对应的配 置文件, RMC根据配置文件内容 自动监控管理相应的部件, 针对不同的机柜配置自动匹配正确的节点、 电源个 数和位置, 选择对应的散热调速曲线。

[0021] 实施例 2:

[0022] 在实施例 1的基础上, 本实施例当机柜配置发生变化吋, 无需修改 RMC软件, 只需要针对机柜配置按特定格式编写配置文件 , 将配置文件通过 SCP服务或 RZS Z上传到 RMC, RMC读取配置文件内容解析处理后, 将解析后的配置信息放到 内存中, 自动监控管理整机柜, 按照机柜配置显示对应此配置的部件信息。 这 样, 就不必针对不同的机柜配置或不同的客户需求 再分别幵发不同的 RMC FW 版本, 而仅需一个 RMC版本, 其结果是, 不仅减少了 RMC幵发工作量, 有利于 软件版本升级维护, 而且也大大节省了幵发、 测试和使用维护人员的吋间, 极 大地提高了效率。

[0023] 实施例 3: [0024] 如图 1所示, 在实施例 1或 2的基础上, 本实施例所述方法具体步骤为:

[0025] 1) 定义好整机柜硬件配置中的变化量, 主要有: 节点数量, 节点在机柜中的 位置, 节点中板数量, 节点中板位置, 风扇控制板数量, 风扇控制板位置, 风 扇个数, PSU个数, PSU位置, 使用的风扇调速策略, 还有标识此配置的 FRU信 息等。 根据整机柜实际配置将这些配置信息写入配置 文件中;

[0026] 2) 使用 SCP或 RZSZ将配置文件上传到 RMC中, 使用配置工具将 FRU设置从配 置文件中读取的 FRU信息并重启 RMC;

[0027] 3) RMC启动后, 读取配置文件各个配置信息项, 解析后将读取内容存入内存 中对应的结构体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中详细定义了每个节点中板所在 I2C bus, 节点中板的 I2C地址, 所连接的节点数量, 本层 FCB连接的风扇个数, 电源的 I2C bus、 slave address等;

[0028] 4) RMC根据内存中的结构体数据, 自动监控对应此配置的部件信息, 并通过 命令行工具显示部件信息, 如节点进风口温度, 节点功耗, PSU功耗等;

[0029] 5) 当整机柜配置发生变化, 比如节点数量, 风扇个数减少, 只需要修改配置 文件, 重新上传并配置, 无需修改 RMC代码即可实现动态配置, 动态监控。

[0030]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 而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 有关技术领域的普 通技术人员, 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 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 变型, 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发明的范畴 , 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 应由权利要求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