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MULTI-WINDING MOTOR WITH SMART CONTROLLER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1/147065
Kind Code:
A1
Abstract:
A multi-winding motor with a smart controller. The multi-winding motor (1) is mainly composed of a rotor, a stator, stator windings (n) and connection terminals (3). The stator windings have the same number of turns, use the same manner of wire connection, and are set in the same coil groove of a stator core. Each power connection terminal of the stator windings is led out independently. Based on load signals of sensors (L1, L2) and motor operation state information, the smart controller (2) performs a mathematical analysis and an optimized processing, and then controls the turning on and off of a plurality of switching switches (m), respectively, so as to obtain a soft start, a soft stop of the multi-winding motor and to automatically track loads to regulate and control an input power in operation, and hence to obtain a higher power-saving effect. Additionally, the motor also has an audible and visual alarm circuit and a communication port so as to realize a connection with a computer control system or a smart grid.

Inventors:
ZHANG SHIXING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0/001926
Publication Date:
December 01, 2011
Filing Date:
November 30, 2010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ZHANG SHIXING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H02K3/04
Foreign References:
CN101320925A2008-12-10
CN101630875A2010-01-20
CN1367567A2002-09-04
US20080116759A12008-05-22
CN101854089A2010-10-06
Download PDF:
Claims:
1、 一种多绕组电动机及其智能控制器, 由多绕组电动机 (I)和智能控制器(?)组成 5 其多绕组电动机(1)主要由转子、 定子、 壳体、 定子绕組(n)和接线端子(3)组成, 智^ 控制器(2)与负栽传感器 (Ll、 L2)、 多个切换开关(m)组成多绕组电动机( 1 )的自动 制系统, 由智能控制器(2)根据负载传感器 (Li、 L2)的负载电流信号与电动机运行状态信, 的比较运算和数学解析优化处理, 分别控制多个切换开关(m)的接通与.分断,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绕组电动机( 1 )的定子绕组是在其同一定子铁芯线槽内镶嵌各自相互独立的多 、 定子绕组(n)构成, 多个定子绕组(n)的总电流为电动机的最大额定电流(Ir), 多个定 绕组(n)的额定电流(Ιη〜ί )分别按最大额定电流(Ir)等比级数的数学解析结果选取, 也可釆用等差级数的数学解析结果选取, 以完成多个定子绕组(11)的额定电流(In〜! rn) ύ< 优化处理;

多个定子绕组(η)采用相同的接线方法和匝数, 其多个定子绕组(η)的线径分别对 多个定子绕组( η )的额定电流 ( ίη〜 Irn ), 多个定子绕組( n )的各个电源接线分别引出至 线端子(3), 所述多绕组电动机 U)的多个定子绕组(n) 的数学优化处理方法适用于单 或多相电动机;

所述多绕组电动机(1)的智能控制器(2)根据负载信号大小, 也即负载的轻重, 分另 控制多个切换开关( ιή )的接通与分断; 多个切换开关( m )的接通与分断可设定为手动控制 以满足人工操作的需要。

2、 如权力要求 1所迷智能控制器(2), 其特征在于: 由以单片机 (IC1 )为控制核心 έ· 信号调理电路、 负载电流与运行状态参数显示器、 键盘、 驱动电路及通讯接口电路组成。

3、 如权力要求 1所述智能控制器(2), 其特征还在于: 至少有一组根据负载电流信号 多个切换开关(m)进行切换控制, 该切换控制由单片机(IC1)运行其程序存储器内的软 程序经过数学解析后输出优化的切换控制信号, 再由各个切换开关 (m)完成电动机的定 ^ 绕组切换并实现经济运行, 使电动机在小负载电流时, 自动切换至低电流绕组, 降低电动 4 铁芯的磁通密度, 从而降低电动机的内部损耗, 减少发热, 降低温升, 节约电能, 使电动 4 -始终工作在最佳的效率和功率.因教—下 ^单片机 CIG.1 )的运行程序是根据-负 -截电 4言考-和预 输入的电动机额定电流、 绕组参数, 再通过数学解析运算和数据处理后控制多个切换开 ^

(m), 从而实现负载电流的跟踪特性, 实现电动机效率的优化。

4、 如权力要求]所述的一种多绕组电动机及其智能控制器, 其特征还在于: 由于多个 3' 子绕組(n)的额定电流(Iri~irn)分别按最大额定电流(ir)等比级数或等差级数的数学 析结果选取, 减少多个定子绕组(n )的组数, 提高工 效率, 降低制造成本和实现多个切换 开关(m )的智能控制, 在较少的多組定子绕组(n )的奈件下获得更多的电流级数, 如选取 子绕组(n=4 )的额定电^的 1/2/4/8等比级数, 能实现从 0~1(.)0%的 16级连续调控, 不仅 省去体积庞大而笨重的自耦降压启动器, 省去了价格昂贵的变频器和软启动器, 而且实现了 软启动、软停止和在运行中自动跟踪负载调控额定值的动态调节特性,莰得较高的节电效果, 并且不产生谐波干扰, 不污染电源。

5、 如权力要求 1所述的一种多绕组电动机及其智能控制器, 其特征还在于: 多个切换开 关(m )可以是继电器、 接触器或电子开关元件, 通过对通讯端口的扩展可实现与计算机控 制系统或智能电网的连接。

Description:
带有智能控制器的多绕组电动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电动机制造和电动机控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鼠笼式异步电动机(以下称电动机), 是使用最广泛、 使用量最多、 消耗电量最多的电器 设备。 电动机虽然具有造价低, 结构简单, 运行可靠的优点, 但电动机在不增加辅助启动设 备的条件下只能全压启动, 起动电流大, 轻载时运行效率和功率因数低。

在已知的电动机制造技术方法及已公布的与电 动机制造方法有关的专利中, 虽然有改变 其极数及电源电压来改变额定容量的方案, 但更改的范围大, 技术难度较高, 所需的成本高, 影响了推广和使用。 因此, 为了减少电动机的起动电流, 需要采用星一一三角起动方式或自 耦降压起动方式。

采用星——三角起动方式虽然具有成本低的优 点, 但由于启动电流与工作电流只能保持 一个固定的比值, 故一般只适用于较小功率的电动机。 自耦降压启动器的降压起动方式虽然 可用于较大功率的电动机, 但自耦降压起动器设备体积庞大, 自身耗电较大, 综合成本偏高, 浪费较多的铜、 硅钢片及绝缘材料, 只能用于电动机的启动过程, 不适用于运行过程, 不符 合低碳和节能减排的要求。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 特别是大功率半导体技术的发展, 出现了采用功率半导体元件的 软启动器和变频器。 软启动器不仅具有平滑的软启动功能, 而且具有相同的软停止功能, 对 提高电动机的使用寿命是有益的。 而采用变频器技术启动和控制电动机不仅具有 软启动、 软 停止功能, 而且还具有变频调速功能, 配合传感器较好地解决了频繁变化负载的节约 电能问 题, 正在普及和推广使用, 但其成本高, 价格贵, 使推广使用受到一定限制, 并且采用软启 动器或变频器容易产生较多的谐波千扰, 导致电源的质量下降, 对电源的危害很大, 并且难 于治理。

CN2243138Y 可变容量三相异步电动机, 用改变定子绕组的接线方式的方法改变了电动 机的额定容量, 起动时以小容量方式起动, 在负载重时以大容量方式运行, 负载轻时以小容 量方式运行, 提高了电动机在不同的负载下都具有较高的效 率和功率因数, 达到-了节喲电^ 的目的。 但这种方法的绕組的数量较少, 绕组的使用效率低, 其启动或运行电流的连续调控 性能低, 因此, 其调控精度较差。

CN1641972A 自变功率电动机, 虽然具有自变功率的节电特点, 但其电机制造繁瑣, 内 部要配接较大的电容移相, 没有解决启动过程的大电流沖击, 因此, 不利于广泛推广使用。 CN101136572A 绕组异步电动机, 为了解决电动机交流变频调速成本高, 提供一种较 低成本的双绕组异步电动机方案。 但因其绕组变动较大, 还需要功率半导体元件进行控制, 容易产生谐波干扰, 且只有 50 % ~ 100 %的调速范围, 不具备明显的优势和推广价值。

综上所述, 此前的电动机节电方法中采用多绕组定子的案 例都未能对其多个定子绕组进 行优化处理, 因而软启动特性并不连续和平滑, 其运行的节电调控精度较差, 电动机的接线 端子过多, 成本高, 不利于大范围推广, 而其启动特性无法与软启动器或变频器相媲美 。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沿用原有的电动机生 产工艺和生产方法即可生产的低成本多绕 组电动机 1及其智能控制器 2, 在原电动机的铁心槽数、 极数、 结构均不做改变的条件下, 通过智能控制器 2对多绕组电动机 1的多个定子绕组 n的数学解析与智能控制, 不仅具有相 对平滑的软启动、 软停止功能, 而且具有高效的根据负载自动调整工作电流的 节电功能, 使 多绕组电动机 1与智能控制器 2组成有机的拖动与掉制系统, 智能控制器 2根据负载传感器 Ll、 L2的电流信号适时做出多绕组电动机 1的多个定子绕组 n的组合控制和切换, 从而充分 提高多绕组电动机 1的运行效率与功率因数, 以达到电动机节能和软启动、 软停止的目的。

本发明的多绕组电动机 1及其智 ^控制器 2组成的自动拖动控制系统, 具有低成本的软 启动、 软停止和跟踪负载的可变功率自动调整性能。 其多绕组电动机〗在低成本的条件下, 将原有的单绕组或多绕组并联的电动机变换为 按电动机最大额定电流 Ir数学解析的等比或等 差比例分配的多绕组电动机, 并分别单独引出多个定子绕组 n的接线端, 然后, 由智能控制 器 2对其多个定子绕组 n进行数学解析与智能控制, 对于线径较粗的多个定子绕组 n仍可采 用多个相同匝数的线径较细绕组并联的方式, 其并联后仍作为一组单独的绕組引出。

多绕组电动机 1的多个定子绕组 n采用等比级数数学解析的智能控制, 在于能够以最少 的多个定子绕组 n的组数, 获得最多的电流调控级数, 从而获得更精确、 更平滑的软启动、 软停止特性, 获得较高精度的跟踪负载变化的电动机调控特 性和获得更高的节电效果。

多绕组电动机 1的多个定子绕组 n采用等比级数数学解析的智能控制, 还可以提高工艺 效率,降低制造成本和便于实现多个切换开关 m的优化控制,如选取绕组 n=3的额定电流 1/2/4 等比级数, 可实现从 0~100%的 8级连续调控; 选取绕组 n=4的额定电流的 1/2/4/8等比级数, i^ ^ u^m%^ 16级连续调控, 从而省去体积庞大而笨重的自耦降压 _启¾~丁并且实现 - 软启动和软停止, 在运行中自动跟踪负载变化调控多个定子绕组 n的额定电流 Iri~ Irn, 从而 获得良好的动态调节特性和较高的节电效果。

在相同的绕组 n= 的情况下,按等比级数数学解析可获得 16级调控,按等差级数数学解 析仅有 10级调控, 而按均等的 4个绕组只能有 4级调控, 因此, 多个定子绕组 n不进行优化 的智能控制很难获得高精度的调摔性能。

本发明的多绕组电动机及其智能控制器, 由于不使用大电流半导体元件, 因此也不产生 高次谐波干扰, 不对电源产生污染, 节约电能、 保护环境、 降低碳排放。

采用等比级数数学解析的多绕组电动机〗, 用三组绕组即可实现从 0~!00%的 8级连续调 控, 调控速率按 14.3%连续递增至 100。/。, 或从〗 00%按 14.3%的速率连续递降至 0, 这对于星 —―三角启动和自耦降压启动方式是无法比拟 的, 在工程上已经能满足一般的软启动需求。

如果选取绕组 n=4可获得 1/2/4/8的 16级等比级数, 实现从 0~100%的 16级连续调控, 调控速率按 6.7%连续递增至 100%,或从 100%按 6.7%速率连续递降至 0,获得了较高的调控 精度 6 虽然本发明的軟启动、 软停止方法是属于有级的调控方法, 但由于可以选择较多的级 数, 加之递升或递降过渡时间的平滑作用, 其软启动、 软停止的连续调控特性还是可以与电 子软启动器、 变频器的调控特性相媲美的, 能满足较高的软启动. 软停止调控需求和获得较 高节电效果。

采用本发明智能控制器 2的控制方法, 其综合控制成本与采用星一" -三角启动的控制方 法基本相当, 具有极高的使用推广价值, 能以低成本、 低价格、 高性能、 无电磁谐波污染的 绿色环保性能广泛替代星一一三角启动器、 自耦降压启动器、 软启动器、 变频器等。

为了充分发挥多绕組电动机〗 的功率调控特性和开发其软启动、 软停止功能, 本发明的 智能控制器 2采用以单片机 ι 为控制核心的电子控制系统, 该电子控制系统包括有负载电 流检测、 显示、 键盘、 多个切换开关 m及驱动电路组成。

智能控制器 2至少有一组根据负载电流信号对多个开关进 切换控制, 其自动切换控制 由单片机 iCl运行其程序存储器内的软件程序自动输出切 换 ¼制信号, 再由多个切换开关 m 完成多绕组电动机 1的多个定子绕组 n切换并实现节能运行, 使节能电动机在轻载时, 自动 切换至低电流绕组, 使之与负^电流相匹配, 通过降低电动机铁芯的磁通密度降低铁损, 减 少发热, 降低温升, 节约电能, 使多绕组电动机 1始终工作在最佳的效率和功率因数下, 单 片机 IC1的运行程序是根据负载电流信号、 多绕组电动机 1的多个定子绕组 n的组合额定电 流等参数, 再通过数学解析运算和数据处理发出最佳组合 的多个切换开关 m的切换指令, 从 而实现负载电流的艮踪特性, 实现电动机效率的优化。

_† r真载相对恒定—的.托动控制系统, 可以泉用时间程序控制 绕组主 机- . lfe ^ 软停止, 而不需要负载传感器 Ll、 L2及其跟踪负载的自动调控功能, 以简化智能控制器 2 复杂系数, 降低成本, 或者采用手动方式启动。

附 说明

图 1: .多绕组电动机 1的多个定子绕组 n的分布示意图 图 2: 智能控制器 2的电原理图

图 3: 主程序流程图

图 4: 中断处理程序流程图

图 5: 时钟程序流程图

图 6: 键盘扫描程序流程图

图 7: AID转换服务程序流程图

图 8: 更新显示程序流程图

图 9: 运行控制程序 程图

图 ίθ: : 键值处理程序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 这只是一个示例, 实施中可以有多种具体方案 实现本发明的原理方法, 它们均属于本发明的方法和范围:

附图〖给出了绕组 n=4的以星型接法联接的多个定子绕组分布示意 图, 将原电动机的单 独绕组或多組并联绕组分解成按等比级数分配 的 4个具有相同匝数、 相同结构绕组, 线径按 多绕组电动机〗 的额定电流 kn的等比级数数学解析分配, 它们镶嵌在各相的定子线槽内, 然后将多个定子绕组 n的电源接线端单独引出至多绕组电动机 1的 Ul、 U2、 U3、 U4、 VI、 V2、 V3、 V4和、 W】、 W2、 W3、 W4接线端子上, 星点共同接在接地端 GND上。

各相的四个绕组分别连接在 Ul、 U2、 U3 U4; VI、 V2、 V3、 V4; Wl、 W2、 W3、 W4的多绕组电动机 1的接线端子上, 以便通过智能控制器 2的 4个继电器输出控制 4台接 触器来调控四个绕组的接通与断开的状态, 从而实现 16级的软启动、软停止和动态节电经济 运行。

附图 2的智能控制器 2是以单片机 IC1为核心的典型单片机控制系统, 由电源、显示器、 键盘、通讯端口、报警电路和负载驱动电路组 成,单片机 IC1来用典型的 80C51系列单片机, 也可以采用其它系列性能相近的单片机, 它内部已经具有 MCU微处理器、 EEPROM程序存 储器、 SRAM数据存储器、 多路 A/D转换器、 多组 I/O端口及串行通讯端口等资源。 外部由 稳压电源、 显示器、 键盘、 通讯端口、 报警电路和负载驱动电路组成。

一 - η~τ的-负 -敎驱动 -电路由- 4 -路光电隔离-的继电器电路组成广 4-个继电器-玲开关 m直一 接带动 4台切换 4组绕组的接触器, 从而实现对多绕组电动机 4个绕组的组合切换, 多绕组 电动机的多个定子绕组 n按最大额定电流 Ir的 1/2/4/8的等比级数数学解析, 能实现从 0-15 的 16级软启动或软停止,可满足一般的工业控制 求,其工作运行状态下的额定电流 Irl~ Im 调控也可以获得相对较高精度的分辨能力, 从而获得较好的轻载节电效果。 智能控制器 2的工作—电源由变压器 Ή、 第 1、 第 2、 第 3、 第 4二极管 Dl、 D2、 D3、 D4、 第 1、 第 2滤波电容 CI、 C2和集成稳压器 IC5组成, 在第〗滤波电容 C1上取得 Vcc 直流驱动电源, 在第 2滤波电容 C2上取得稳压工作电源 Vd.d。

负载传感器 Ll、 L2—端接地, 另一端分别接第 5、 第 6二极管 D5、 的阳极,. 第 5、 第 6二极管 D5、 D6的阴极分别接放大器 IC2A、 IC2B的同相端, 放大器 IC2A、 IC2B的反 相端分别由第】、 第 2、 第 3、 第 4电阻 Rl、 R2、 R3、 R4组成反馈网络以调整增益, 放大器 IC2A、 IC2B的输出端分别接单片机 IC1的 A/D转换器 ADO和 AD1端, 工作电源 Vdd经第 6电阻 R6接笫 5电容 C5和按键1 3, 第 5电容 C5和按键 RS另一端接地, 组成单片机 IC1 的复位电路, 复位信号经第 5电阻 R5接单片机 ICi的 RST引脚。 由晶体 Yl、 第 6、 第 7电 容 C6、C7組成单片机 IC1的主振电路,晶体 Y1的两端分别接单片机 IC1的 XTAL1和 XTAL2 引脚。 由单片机 IC1的 P1.7端口输出报警信号, 经发光二极管 LED、 第 7、 第 8电阻 R7、 R8接第 5三极管 Q5的基极, 第 5三极管 Q5的集电极经讯响器 LSI接工作电源 Vdd完成声 光报警, 第 8电阻 R8和第 5三极管 Q5的发射极接地。

单片机 IC1的端口 P0.0 P0.7直接与液晶显示器的数据端口连接,以传 显示数据,单片 机 IC1的 WR、 RD引脚分别接与非门 IC4的输入端, 与非门 IC4的输出端接液晶显示器的引 脚 E,液晶显示器的 C.SA、 CSB引脚分剁接单片机 ICl的端口 P2.2、 P2.3 ,液晶显示器的 RS、 RAV引脚分别接单片机 ICl的端口 P2.0、 P2.1 , 液晶显示器的引脚 V0接电位器 SW的中点, 以调整液晶盅示器的对比度。

单片机 IC1的 Ρ0.4 ~0.7还作为键盘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 Sl、 S5 , S2、 S6, S3、 S7, S4、 S8连接, 按键 S!、 S2、 S3、 S4接单片机 ICl的 P1..0端 -口, 按鍵 S5、 S6、 S7、 S8接单片机 ICl的 PU端口。 单片机 ICl的 RXD引脚接 RS232串行接口芯片 IC3的 Rl OUT引脚, 单 片机 IC1的 TXD引脚接 RS232串行接口芯片 IC3的 Tl IN引脚, RS232串行接口芯片 IC3 的 Tl OUT引脚接智能控制器 2的串行接口插座 CZ1的 2脚, RS232串行接口芯片 IC3的 R1 IN引脚接智能控制器 2的串行接口插座 CZ1的 3脚, 串行接口插座 CZ1的 5脚接地, RS232 串行接口芯片 IC3的 C2+、 C2-引脚接第 9电容 C9, RS232串行接口芯片 IC3的 Cl+、 C1- 引脚接第 ^电容 C8, RS232串行接口芯片 IC3的 V -、 V+引脚分别经第 10、 第 U电容 C10、 C11接地, RS232串行接口芯片 . IC3 ^ Vcc § I脚接 X ¾ ¾ : Vdd,

单片机 ICl的引脚 P1.3、 P1.4、 P1.5、 P1.6分别经第 7、 第 12、 第 15、 第 18电阻 R9、 R12、 R15、 R1 8接第 1、 第 2、 第 3、 第 4光电耦合器 U1、 U2、 U3、 U4的发光二极管阳极, 第 第 2、 第 3、 第 4光电耦合器 ϋ1、 ϋ2、 U3、 U4的发光二极管阴极接地。 第 1光电耦合 器 U1的三极管集电极分別经第 10、 第 11电阻 R10、 R11接工作电源 Vdd和第 1三极管 Q1 的基极, 第 1三极管 Q1的集电极经正向的第 7二极管 D7和第 1继电器 J1接工作电源 Vdd, 第 1三极管 Q1的发射极接地。

第 2光电耦合器 U2的三极管集电极分别经第 13、 第 14电阻 R13、 R14接工作电源 Vdd 和第 2三极管 Q2的基极, 第 2三极管 Q2的集电极经正向的第 8二极管 D8和第 2继电器 J2 接工作电源 Vdd, 第 2三极管 Q2的发射极接地。

第 3光电耦合器 U3的三极管集电极分别经第 16、 第 17电阻 R16、 R17接工作电源 Vdd 和第 3三极管 Q3的基极, 第 3三极管 Q3的集电极经正向的第 9二极管 D9和第 3继电器 J3 接工作电源 Vdd, 第 3三极管 Q3的发射极接地。

第 4光电耦合器 U4的三极管集电极分别经第 19、 第 20电阻 R19、 R20接工作电源 Vdd 和第 4三极管 Q4的基极, 第 4三极管 Q4的集电极经正向的第 10二极管 D10和第 4继电器 .14接工作电源 Vdd, 第 4三极管 Q4的发射极接地。

如杲有必要, 可以使用更多的单片机 IC1端口扩展驱动继电器电路, 以便获得更多的多 绕组电动^■的绕组数量, 提高软启动、 软停止的平滑启动、 停止特性和轻载调控精度。

智能控制器 2的单片机 ici的软件程序主要有主程序, 中断处 a程序, 键盘扫描程序,

A/D转换程序, 包括软启动、 软停止的运行控制程序, 更新显示程序, 按键处理程序和时钟 程序。图 3至图 10说明附图 2所示的智能控制器 2的单片机 IC1的程序存储器内的程序运行 的流程图, 上电或复位后微处理器自动从主程序开始执行 ,

图 3的主程序执行步骤如下: 起始步骤 100之后, 执行步骤 101 : 初始化寄存器、 数据 区、 A/D转换通道、 I/O端口, 然后, 执行步骤 102: 置 P0口为输入, 置 P1口为输出, 置定 时器 1为定时工作, 然后, 执行步骤 103: 置初始运行状态, 置状态存放地址, 再执行步骤 104: 置定时器 1的时间常数, 然后, 执行步骤 105: 置定时中断允许, 再执行步骤 106: 开 中断, 然后执行步骤 107, 调键盘扫描程序, 再执行步驟 108 , 测试有键按下否? 如果有键按 下, 执行步骤 109 , 保存键值, 再执行步骤 3〗 0, 清按键标志, 然后执行步骤 111 , 调键处理 程序, 然后, 执行步骤 112, 调 A/D转换程序, 然后执行步骤 113 , 调更新显示, 再执行步骤 114, 等待定时中断, 然后, 跳转至步骤 108执行, 测试有键按下否?

如果执行步骤 108 ,无键按下, 则直接执行步骤 112 调 A/D转换程序,再执行步骤 113 , 调吏新显示, 再执行步骤 114, 然后, 返回到步骤 108执行。

- '图 4的中断处理程序执行步骤为: 起始步骤 200之后 , 执行步骤 201 :· -保护现场 τ 、-- 执行步骤 202, 关中断, 再执行步骤 203 , 查询是定时中断否? 如果是定时中断, 执行步骤 204, 置延时常数, 再执行步弊 205 , 查询延时到否?如果延时未到, 则重复查询等待, 如果 延时到,执行步驟 206>调时钟程序, 然后, 执行步骤 207,取状态存放地址和运行状态参数, 执行步骤 208, 调运行程序, 再执行步骤 209: 存运行状态参数, 然后, 执行步骤 210, 调更 新显示 s 再执行步骤 211, 恢复现场, 然后执行步骤 212, 开定时中断, 再执行步骤 213 : 中 断返回。

如杲执行步骤 203 , 查询不是定时中断, 执行步骤 214, 查询是其它中断否?如果是其它 中断, 执行步骤 2] 5, 转其它中断, 然后, 执行步骤 211 , 恢复现场, 再执行步骤 212, 开定 时中断,—然后执行步骤 213, 中断返回。 如果执行步骤 214, 不是其它.中断, 直 馋行步骤

21 1 , 恢复现场, 然后, 执行步骤 212, 开定时中断, 再执行步骤 213 , 中断返回。

图 5的时钟程序执行步骤如卞: '起始步骤 300之后, 执行步骤 301 : 取秒信号、 秒计数 加 1, 然后执行步骤 302: 测试秒计数等于 60否?如果秒计数不等于 60, 则执行步骤 308: 调更新显示, 再执行步骤 309: 返回。 如果秒计数等于 60, 则执行步骤 303: 秒计数清零、 分计数加 1 , 然后执行步骤 304: 测试分计数等于 60否? 如果分计数不等于 60, 则执行步骤 308: 调更新显示, 再执行步骤 3Θ9: 返回。 如果分计数等于 60, 则执行步骤 305: 分计数清 -零、 时计数加 1 , 然后执行步骤 3 6: 测试时计数等于 24否? 如果时计数不等于 24, 则执行 步骤 308: 调更新显示, 再执行步驟 309: 返回。 如果时计数等于 24, 则执行步骤 307: 时计 数清零, 然后执行步骤 308: 调更新显示, 再执行步骤 309: 返回。

图 6的键盘扫描程序执行步骤如下: 起始步骤 400之 , 执行步骤 401 , 保护现场, 再 执行步骤 402,关显示,然后执行步骤 403 ,置键扫描初值,置 R04~P0.7为输入,置 P1.0~P1.2 为输出, 然后, 执行步骤 404, 扫描从第一行开始, 再执行步骤 405 , 测试扫描完成否? 如果 未完, 则查询等待, 如果扫描完成, 则执行步骤 406: 测试有键按下否? 如果无键按下, 则 执行步骤 407: 置无键落标志, 然后, 跳至步骤 413: 恢复现场, 再执行步骤 414, 返回。 如 杲有键按下, 则执行步骤 408: 测试此前的键命令完成否? 如果未完成, 则跳至步骤 413 , 恢 复现场, 再执行步骤 414, 返回。 如果此前的键命令完成, 则执行步骤 409, 查表求键值, 然 后执行步骤 410, 保存键值, 再执行步骤 41〗, 置键落标志, 然后, 执行步骤 412, 调键值散 转程序, 然后执行步骤 413, 恢复现场, 再执行步骤 414, 返回。

图 7的 A/D转换程序起始步骤 500之后, 执行步骤 501 , 保护现场, 再执行步骤 502, 关显示, 然后执行步骤 503: 置 AD.0~AD.l为 A/D输入, 首路通道为 AD.0, 置 A/D计数, 置存放首地址, 然后执行步骤 504: 启动 A/D转换, 再执行步骤 505: 查询 A/D转换完否? » ^则-查询等待,—如果 ~ /ί?转换完成-, L -# 5.0.6; _ :-A D. ― 507; 测试 A/D转换计数 =0否?如果 A/D转换计数 =0, 执行步骤 508, 恢复现场, 然后执行 步骤 509, 返回。

如果执行步驟 507: 测试 A/ )转换计数≠0, 执行步骤 510: Λ/D通道计数- 1 , 通道号 + 1, 存放地址 + 1 , 然后, 重新跳回步骤 504执行: 测试 A/D通道计数。 图 8的更新显示程序起始步骤 600之后, 执行步骤 601 , 保护现场, 再执行步骤 602, 关显示, 然后执行步骤 603 , 清显示寄存器及数据区, 然后,执行步骤 604: 置显示数据端口, 置显示数据地址, 置显示数据初值, 然后执行步骤 605 , 取显示数据, 再执行步骤 606, 查表 求字形代码送显示, 然后执行步驟 607, 测试数据显示完否? 如果未完, 执行步骤 610: 数据 地址+ Π 数据计数- 1 , 然后, 返回到步骤 605执行: 取显示数据。 如果执行步驟 607, 测 试数据显示完, 执行步骤 608: 恢复现场, 然后, 执行步骤 609: 返回。

图 9的运行控制程序执行起始步骤 700后,执行步骤 701 :保护现场,然后执行步骤 702: 取运行状态地址、 运行状态额定电流 Irn、 负载电流 ίη、 状态计数、 切换延时时间, 然后, 执 行步骤 703: 测试有停止请求否? 如果有停止请求, 执行步骤 704: 当前额定电流 lm逐级递 降至 0, 然后, 调至步骤 715执行: 保存额定电流 Im, 再执行步骤 716: 保存状态计数, 然 后执行步骤 717: 调更新显示, 再执行步骤 718: 返回。

如果执行步骤 703:没有停止请求,执行步骤 705:测试有启动请求吗? 如果有启动请求, 执行步骤 706: 额定电流 kn由 0〜100 %逐级递增, 然后执行步驟 707: 调更新显示, 再执行 步骤 708: 测试负载电流 ln >最高额定电流 ίι "否? 如果负载电流 ln >最高额定电流 Ir, 执行 步骤 713: 启动报警,再执行步骤 7 : 过载. /短路保护处理,然后执行步骤 7Π: 调更新显示, 再执行步骤 718: 返回。

如果执行步骤 708: 测试负载电流 ώ》最高额定电流 执行步骤 709: 测试负栽电流 In >当前额定电流 ϊπι上限否? 如果负栽电流 In >当前额定电流 Irn上限, 执行步骤 710: 额定 电流 Im计数 + 1 , 取下一级额定电流 irn, 再执行步骤 707: 调更新显示, 然后, 重回执行步 708: 测试负载电流 In >最高额定电流 Ir否?

如果执行步骤 709: 测试负载电流 In》当前额定电流 irn上限, 执行步骤 711 : 测试负载 电流 In <当前额定电流 Irn下限否? 如果负载电流 In <当前额定电流 im下限,额定电流计数 - 1 , 取上一级额定电流 Irn, 再执行步骤 707: 调更新显示, 然后, 重回执行步骤 708: 测试 负载电流 In >最高额定电流 Ir否?

如果执行步骤 711 : 负载电流 In《当前额定电流 Im下限, 执行步驟 715: 保存额定电流 Im, 执行步骤 716: 保存状态计数, 然后执行步骤 717: 调更新显示,再执行步骤 718: 返回。

¾寸0-的键值 -处-理 序起始步骤- 800^«- 行 骤 8G-lr保-护 3见-场-, -條后 步骤" 8θ2」 关显示, 然后, 执行步骤 803: 读取 /分析键值, 再执行步骤 804: 测试键值是启动键否?如 果是启动键, 执行步骤 805: 运行启动程序, 然后执行步骤 820: 恢复现场, 再执行步骤 821 : 返回。

如果执行步骤 804, 测试键值不是启动键, 执行步骤 806: 测试键值是停止键否?如果是 ^止键, 执行步驟 807: 运行停止程序, 然后执行步骤 820: 恢复现场, 再执行步骤 821 : 返 回。

如杲执行步骤 806测试键值不是停止键, 执行步骤 808: 测试键值是计数设定键否? 如 果是计数设定键, 执行步骤 809: 取状态计数地址、 设定状态计数值, 然后执行步驟 820: 恢 一复 场, 再执行步骤 821: 返回。

如果执行步驟 808测试键值不是计数设定键, 执行步骤 810: 测试键值是 Ir设定键否? 如果是 Ir设定键,执行步骤 811:取额定电流 Im地址,设定额定电流 Im,然后 4丸行步骤 820: 恢复现场, 再执行步骤 821 : 返回。

如果执行步骤 810测试键值不是 Ir设定键, 执行步骤 812: 测试 4建值是 ir延时设定键否? 如 泉是 Ir延时设定键, 执行步骤 813: 取 Ir切换延时地址, 设定延时时间, 然后执行步骤 o: 恢复现场, 再执行步骤 821 : 返回。

如果执行步骤 812测试键值不是 Ir延时设定键, 执行步骤 814: 测试键值是增量键否? 如果是增量键, 执行步骤 815: 指定地址数据 1 , 然后执行步骤 820: 恢复现场, 再执行步 骤 821 : 返回。

如果执行步骤 814测试键值不是增量键, 执行步骤 8ί6: 测试键值是减量键否? 如桌是 减量键, 执行步骤 817: 指定地址数据 - 1 , 然后执行步骤 820: 恢复现场, 再执行步骤 821 : 返回。

如果执行步骤 816测试键值不是减量键, 执行步骤 818: 测试键值是删除键否? 如果是 删除键,执行步骤 819: 删除指定地址数据, 然后执行步骤 820: 恢复现场, 再执行步骤 821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