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MULTIFUNCTIONAL COOKING UTENSIL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24/079547
Kind Code:
A1
Abstract:
A multifunctional cooking utensil (10), comprising: an inner pot (121) removably arranged in a hollow chamber of a housing, a cover assembly (11) capable of covering the housing and defining a cooking space together with the inner pot (121), a hot air assembly provided in the cover assembly (11) and comprising a fan (113) and a first heating element (114), a second heating element (124) provided in a base of the housing, a first timer, and a controller (131). The cooking utensil (10) can operate in a plurality of modes, and the controller (131) is configured to execute the following steps: receiving an initial user input for initiating a combined cooking mode, comprising a conduction cooking mode duration T1s and a convection cooking mode duration T2s (S1); starting a conduction cooking mode and the first timer (S2); when a time T1 recorded by the first timer is equal to T1s, switching to a convection cooking mode and starting a second timer (S3); and when a time T2 recorded by the second timer is equal to T2s, ending cooking (S4).

Inventors:
ZHAO JUN (CN)
WEI SHOURONG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IB2023/058792
Publication Date:
April 18, 2024
Filing Date:
September 06, 2023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A47J27/12; A47J27/00; A47J36/32
Domestic Patent References:
WO2021202444A12021-10-07
Foreign References:
CN113455920A2021-10-01
CN112220345A2021-01-15
CN110150958A2019-08-23
CN111700510A2020-09-25
CN113520154A2021-10-22
US20190045964A12019-02-14
US20190045973A12019-02-14
CN114176390A2022-03-15
CN109008592A2018-12-18
Attorney, Agent or Firm:
BEIJING EASYTIMES LAW OFFICES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 利要求书

1.一种多功能烹饪器具 (10) , 包括: 壳体, 限定中空腔室; 内锅 (121) , 可移除地设置于中空腔室中并包括侧壁和底壁; 盖组件 (11) , 构造为能够盖合于壳体上并与内锅 (121) 一起限定烹饪空 间; 热风组件,设置在盖组件 (11)内并包括风扇 (113)和第一加热元件 (114); 第二加热元件 (124) , 设置于壳体的底座中, 用于加热内锅 (121) 的底壁; 其特征在于, 多功能烹饪器具 (10) 还包括第一计时器和控制器 (131) , 控制器 (131) 配置成能使多功能烹饪器具 (10) 在包括传导烹饪模式、 对流烹 饪模式和组合烹饪模式 的多个模式下工作, 在传导烹饪模式下, 第二加热元件 (124) 工作而第一加热元件 (114) 和风扇 (113) 不工作, 在对流烹饪模式下, 第一加热元件 (114) 和风扇 (113) 工作而第二加热元件 (124) 不工作; 控制器 (131) 配置成能执行以下步骤:

S1 : 接收旨在发起组合烹饪模式的初始用户输入, 初始用户输入包括传导烹 饪模式持续时间 T1 s和对流烹饪模式持续时间 T2s;

S2: 启动传导烹饪模式和第一计时器;

S3: 当第一计时器所记录的时间 T1 等于 T1s时, 切换到对流烹饪模式并启 动第二计时器;

S4: 当第二计时器所记录的时间 T2等于 T2s时, 结束烹饪。

2.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多功能烹饪器具, 其中, 步骤 S4包括:

S41 : 当第二计时器所记录的时间 T2等于 T2s-t2时,使第一加热元件 (114) 停止工作但风扇 (113) 继续工作;

S42: 当第二计时器所记录的时间 T2等于 T2s时, 使风扇 (113) 也停止工 作。

3.如权利要求 1或 2所述的多功能烹饪器具, 还包括: 第一温度传感器 (112) , 设置于盖组件 (11) 中并配置成在传导烹饪模式 和对流烹饪模式期 间均实时测量烹饪空间顶部的温度并能将该温度实时发送给 控制器 (131) ; 和 第二温度传感器 (122) , 传导连接到内锅 (121) 的底壁并配置成在传导烹 饪模式和对流烹饪模式期间均实时测量内锅 (121) 底壁的温度并能将该温度实 时发送给控制器 (131) o

4.如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多功能烹饪器具, 还包括与控制器 (131) 信号连接 的人机交互面板 (13) , 用户通过在人机交互面板 (13) 上选择一预设菜谱来提 供初始用户输入, 该预设菜谱与对应的预设 T1 s、 T2s值相关联。

5.如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多功能烹饪器具, 其中, 还包括与控制器 (131) 信 号连接的人机交互面板 (13) , 用户通过在人机交互面板 (13) 上手动输入 T1 s 和 T2s的值来提供初始用户输入。

6.如权利要求 3-5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功能烹饪器具, 其中, 第一温度传感器 (1 12) 和第二温度传感器 (122) 均为热敏电阻传感器, 优选为负温度系数传感 器。

7.如权利要求 6所述的多功能烹饪器具, 其中, 第一温度传感器 (112) 的 测温范围为 -40°C至 300°C,第二温度传感器(122)的测温范围为 -50°C至 350°C。

8.如权利要求 3-7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功能烹饪器具, 其中, 第一温度传感器 (1 12) 的至少一部分暴露于烹饪空间中并远离第一加热元件 (1 14) , 第二温度 传感器 (122) 位于或靠近内锅 (121) 的底壁的中心。

9.如权利要求 3-8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功能烹饪器具, 其中, 步骤 S2包括以 下步骤:

S21 : 启动传导烹饪模式时使第二加热元件 (124) 以全功率工作, 当第一计 时器所记录的时间 T1 小于或等于第一时间阈值时,如果从第一温度传感器(1 12) 接收到的烹饪空间顶部的温度值 TopTemp 小于第一温度阈值且从第二温度传感 器 (122)接收到的内锅 (121) 底壁的温度值 BotTemp大于第二温度阈值, 则使 第二加热元件 (124) 停止工作并激活缺水报警装置和第三计时器。

10.如权利要求 9所述的多功能烹饪器具, 其中, 步骤 S2还包括以下步骤:

S22: 启动传导烹饪模式时使第二加热元件 (124) 以全功率工作, 当第一计 时器所记录的时间 T1 小于或等于第一时间阈值时,如果从第一温度传感器(1 12) 接收到的烹饪空间顶部的温度值 TopTemp 大于第一温度阈值且从第二温度传感 器 (122)接收到的内锅 (121) 底壁的温度值 BotTemp小于第二温度阈值并大于 第三温度阈值, 则使第二加热元件(124)继续以全功率工作并启动第四计时器。 17

1 1 .如权利要求 10所述的多功能烹饪器具, 其中, 步骤 S2还包括以下步骤:

S23: 启动传导烹饪模式时使第二加热元件 (124) 以全功率工作, 当第一计 时器所记录的时间 T1 大于第一时间阈值时, 如果从第一温度传感器 (1 12)接收 到的烹饪空 间顶部的温度值 TopTemp 小于第一温度阈值且从第二温度传感器 (122)接收到的内锅(121)底壁的温度值 BotTemp小于第二温度阈值并大于第 三温度阈值, 则使第二加热元件 (124) 以全功率和小于全功率的第二功率交替 地以第一周期工作, 当 TopTemp大于第一温度阈值时, 启动第四计时器。

12.如权利要求 9-1 1 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功能烹饪器具, 其中, 在步骤 S21之 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S21 1: 如果控制器 (131) 判断用户已经加水并且第三计时器所记录的时间 T3小于或等于第三时间阈值, 则重复步骤 S2、 S3和 S4;

S212: 如果控制器 (131) 判断用户没有加水并且第三计时器所记录的时间 T3大于第三时间阈值, 则使第二加热元件 (124) 以小于全功率的第二功率间歇 工作, 以使内锅 (121) 底壁的温度值 BotTemp保持在第二温度阈值附近, 直至 第一计时器所记录的时间 T1等于 T1 so

13.如权利要求 10或 1 1 所述的多功能烹饪器具, 其中, 在步骤 S22或 S23 之后, 还包括以下步骤:

S24:如果从第二温度传感器( 122)接收到的内锅( 121)底壁的温度值 BotTemp 小于第二温度阈值, 则使第二加热元件 (124) 以全功率和第二功率交替地以第 二周期工作;

S25:如果从第二温度传感器( 122)接收到的内锅( 121)底壁的温度值 BotTemp 大于第二温度阈值且小于第四温度阈值, 则使第二加热元件 (124) 以第二功率 工作;

S26:如果从第二温度传感器( 122)接收到的内锅( 121)底壁的温度值 BotTemp 大于第四温度阈值, 则使第二加热元件 (124) 停止工作并读取第四计时器记录 的时间。

14.如权利要求 13所述的多功能烹饪器具, 其中, 在步骤 S26之后, 还包括 以下步骤:

S261 : 如果第四计时器记录的时间 T4 大于或等于第四时间阈值, 则待内锅 (121) 底壁冷却至其温度值 BotTemp 小于第四温度阈值时, 使第二加热元件 18

(124) 以小于第二功率的第三功率工作;

S262: 如果第四计时器记录的时间 T4小于第四时间阈值, 则待内锅 (121) 底壁冷却至其温度值 BotTemp小于第四温度阈值时, 使第二加热元件 (124) 以 小于第三功率的第四功率工作。 15. 如权利要求 3-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功能烹饪器具, 其中,控制器(131) 配置成: 在对流烹饪模式中, 使第一加热元件 (114) 周期性地间歇工作, 即当从第 一温度传感器 (1 12) 接收到的烹饪空间顶部的温度值 TopTemp T降到第一控温 阈值以下时, 立即开始工作, 而当 TopTemp上升到第二控温阈值以上时, 立即停 止工作。

16. 如权利要求 3-15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功能烹饪器具, 其中,控制器(131) 配置成: 在对流烹饪模式 中, 当从第二温度传感器 (122)接收到的内锅 (121) 底壁 的温度值 BotTemp大于安全温度阈值时, 使第一加热元件 (1 14) 停止工作。

Description:
多功能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厨房家电领域 , 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 为了方便用户, 减小厨房的占用空间, 市场上出现了集多功能于一 身的烹饪器具, 尤其是将对流烹饪功能 (例如空炸/烘烤) 和传导烹饪功能 (例 如蒸煮、 压力烹饪)合二为一的多功能烹饪器具, 此类器具十分流行, 很受消费 者青睐。 制作肉类食物时, 一般需要先蒸后烤, 这样制作出的肉食外酥里嫩、 口 感更佳。 能够在组合烹饪模式 (例如先蒸后烤模式, 简称蒸汽烘烤模式) 下工作 的多功能烹饪器具就可以轻松实现肉类食物的 全自动烹饪:用户只需将准备好的 食材放入器具中, 根据个人喜好设置相应参数并启动器具, 烹饪结束后即可享用 美食, 中途无需人工介入。 上述自动烹饪过程中会涉及从传导烹饪模式到 对流 烹饪模式的自动切换。 目前已知的一种做法是 多功能烹饪器具的控制器根据至少一个温度传 感器检测 到的烹饪空间中的温度是 否达到预定阈值来决定是否在传导烹饪模式和 对流烹 饪模式之间切换, 例如中国专利 CN113455920A 所公开的烹饪系统就是这种情 况。 然而, 由于在加热过程中肉类食物中的油脂会进到锅 底部, 会使锅底部的温 度上升,控制器接收到较高的温度信号时会误 判为发生了干烧而提前将传导烹饪 模式切换到对流烹饪模式, 这无疑会影响成品食物的口感。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施改进的控 制方法的多功能烹饪器具。 为此,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烹饪器具, 包括: 壳体, 限定中空腔室; 内锅, 可移除地设置于中空腔室中并包括侧壁和底壁 ; 盖组件, 构造为能够盖合 于壳体上并与内锅一起限定烹饪空间; 热风组件, 设置在盖组件内并包括风扇和 第一加热元件; 第二加热元件, 设置于壳体的底座中, 用于加热内锅的底壁。 功 能烹饪器具还包括第一计时器和控制器,控制 器配置成能使多功能烹饪器具在包 括传导烹饪模式、对流烹饪模式和组合烹饪模 式的多个模式下工作,在传导烹饪 模式下, 第二加热元件工作而第一加热元件和风扇不工 作, 在对流烹饪模式下, 第一加热元件和风扇工作而第二加热元件不工 作。 控制器配置成能执行以下步 骤:

S1 : 接收旨在发起组合烹饪模式的初始用户输入, 初始用户输入包括传导 烹饪模式持续时间 T1 s和对流烹饪模式持续时间 T2s;

S2: 启动传导烹饪模式和第一计时器; S3: 当第一计时器所记录的时间 T1 等于 T1 s时, 切换到对流烹饪模式并启动第二计时器; S4: 当第二计时器所记录 的时间 T2等于 T2s时, 结束烹饪。 根据一些实施例, 步骤 S4包括:

S41 : 当第二计时器所记录的时间 T2等于 T2s-t2时, 使第一加热元件停止 工作但风扇继续工作;

S42: 当第二计时器所记录的时间 T2等于 T2s时, 使风扇也停止工作。 根据一些实施例, 多功能烹饪器具还包括: 第一温度传感器, 设置于盖组 件中并配置成在传导烹饪模式和对流烹饪模式 期间均实时测量烹饪空间顶部的 温度并能将该温度实时发送给控制器;和第二 温度传感器, 传导连接到内锅的底 壁并配置成在传导烹饪模式和对流烹饪模式期 间均实时测量内锅底壁的温度并 能将该温度实时发送给控制器。 根据一些实施例, 多功能烹饪器具还包括与控制器信号连接的人 机交互面 板, 用户通过在人机交互面板上选择一预设菜谱来 提供初始用户输入, 该预设菜 谱与对应的预设 T1 s、 T2s值相关联。 根据一些实施例, 多功能烹饪器具还包括与控制器信号连接的人 机交互面 板, 用户通过在人机交互面板上手动输入 T1 s和 T2s的值来提供初始用户输入。 根据一些实施例, 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均为热敏电 阻传感器, 优选为负温度系数传感器。 根据一些实施例, 第一温度传感器的测温范围为 -40°C至 300°C, 第二温度 传感器的测温范围为 -50°C至 350°Co 根据一些实施例, 第一温度传感器的至少一部分暴露于烹饪空间 中并远离 第一加热元件, 第二温度传感器位于或靠近内锅的底壁的中心 。 根据一些实施例, 步骤 S2包括以下步骤:

S21 : 启动传导烹饪模式时使第二加热元件以全功率 工作, 当第一计时器所 记录的时间 T1 小于或等于第一时间阈值时, 如果从第一温度传感器接收到的烹 饪空间顶部的温度值 TopTemp小于第一温度阈值且从第二温度传感器 收到的 内锅底壁的温度值 BotTemp大于第二温度阈值,则使第二加热元件 止工作并激 活缺水报警装置和第三计时器。 根据一些实施例, 步骤 S2还包括以下步骤:

S22: 启动传导烹饪模式时使第二加热元件以全功率 工作, 当第一计时器所 记录的时间 T1 小于或等于第一时间阈值时, 如果从第一温度传感器接收到的烹 饪空间顶部的温度值 TopTemp大于第一温度阈值且从第二温度传感器 收到的 内锅底壁的温度值 BotTemp小于第二温度阈值并大于第三温度阈值 则使第二加 热元件继续以全功率工作并启动第四计时器。 根据一些实施例, 步骤 S2还包括以下步骤:

S23: 启动传导烹饪模式时使第二加热元件以全功率 工作, 当第一计时器所 记录的时间 T1 大于第一时间阈值时, 如果从第一温度传感器接收到的烹饪空间 顶部的温度值 TopTemp小于第一温度阈值且从第二温度传感器 收到的内锅底 壁的温度值 BotTemp小于第二温度阈值并大于第三温度阈值 则使第二加热元件 以全功率和小于全功率的第二功率交替地以第 一周期工作,当 TopTemp大于第一 温度阈值时, 启动第四计时器。 根据一些实施例, 在步骤 S21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S21 1:如果控制器判断用户已经加水并且第三计 器所记录的时间 T3小于 或等于第三时间阈值, 则重复步骤 S2、 S3和 S4;

S212:如果控制器判断用户没有加水并且第 计时器所记录的时间 T3大于 第三时间阈值, 则使第二加热元件以小于全功率的第二功率间 歇工作, 以使内锅 底壁的温度值 BotTemp保持在第二温度阈值附近,直至第一计 器所记录的时间 T1等于 T1 s o 根据一些实施例, 在步骤 S22或 S23之后, 还包括以下步骤:

S24:如果从第二温度传感器接收到的内锅底 的温度值 BotTemp小于第二 温度阈值, 则使第二加热元件以全功率和第二功率交替地 以第二周期工作;

S25 :如果从第二温度传感器接收到的内锅底壁的 度值 BotTemp大于第二 温度阈值且小于第四温度阈值, 则使第二加热元件以第二功率工作;

S26:如果从第二温度传感器接收到的内锅底 的温度值 BotTemp大于第四 温度阈值, 则使第二加热元件停止工作并读取第四计时器 记录的时间。 根据一些实施例, 在步骤 S26之后, 还包括以下步骤:

S261 : 如果第四计时器记录的时间 T4大于或等于第四时间阈值, 则待内锅 底壁冷却至其温度值 BotTemp小于第四温度阈值时,使第二加热元件 小于第二 功率的第三功率工作;

S262: 如果第四计时器记录的时间 T4小于第四时间阈值, 则待内锅底壁冷 却至其温度值 BotTemp小于第四温度阈值时,使第二加热元件 小于第三功率的 第四功率工作。 根据一些实施例, 控制器配置成: 在对流烹饪模式中, 使第一加热元件周期性地间歇工作, 即当从第一温度 传感器接收到的烹饪空间顶部的温度值 TopTemp下降到第一控温阈值以下时,立 即开始工作, 而当 TopTemp上升到第二控温阈值以上时, 立即停止工作。 根据一些实施例, 控制器配置成: 在对流烹饪模式中, 当从第二温度传感器接收到的内锅底壁的温度 值 BotTemp大于安全温度阈值时, 使第一加热元件停止工作。 应当理解的是, 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 和解释性的, 并不能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 目的和优点将从说明书、 附图和权利要 求书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 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本领域技术人员 容易理解的是, 这些附图仅仅用于 说明的目的, 而并非意在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 为了说明的目的, 这些 图可能并非完全按比例绘制。 图 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多功能烹饪器具的整 示意图。 图 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多功能烹饪器具的示 性剖视图。 图 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多功能烹饪器具的示 性剖视图, 其中, 器具内 放置了食物支架。 图 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多功能烹饪器具的盖 件的示意性仰视图。 图 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多功能烹饪器具的器 本体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 6 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多功能烹饪器具在蒸汽 烘烤模式下的整体控制 逻辑图。 图 7 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多功能烹饪器具在蒸汽 烘烤模式下的传导加热 控制逻辑图。 图 8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内锅中未加水 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 度传感器的升温曲线。 图 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内锅中加了适 水时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 二温度传感器的升温曲线。 图 10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 内锅中加了过量水时第一温度传感器和 第二温度传感器的升温曲线。 附图标记列表

10 多功能烹饪器具; 1 1 盖组件; 12 器具本体; 13 控制面板; 1 1 1 电机; 1 12 第一温度传感器; 1 13 风扇; 1 14 第一加热元件; 121 内锅; 122 第二温度 传感器; 123 搅拌刀座; 124 第二加热元件; 14 食物支架; 141 食物支架的顶 层; 142 食物支架的底层; 143 食物支架下方的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 方式进行说明, 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 述涉及附图时, 除非另有表示, 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 。 以下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 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 方式。 相反, 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 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 致的装置、 系统、 设备和方法的例子。 图 1至图 3分别以不同的视图整体地 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 的多功能 烹饪器具 10, 该烹饪器具包括器具本体 12、 以及能够密封地盖合于器具本体 12 上的盖组件 1 1。 如图 2和图 3最佳示出的, 器具本体 12包括限定了中空腔室的 壳体、 可移除地设置于该中空腔室中用于盛放食物的 内锅 121等常规结构, 在此 不进行赘述。 内锅 121 中还可选地设有搅拌刀座 123, 其上安装了搅拌刀后可以 对内锅中的食物进行搅拌、 粉碎等操作。 当盖组件 1 1盖合于壳体上时, 与内锅 121 一起限定烹饪空间。 盖组件 1 1 内设有热风组件, 热风组件能够产生热风并 将其吹向置于内锅 121 中的食物, 对该食物进行空炸。 如图 2、 3所示, 该实施 例中的热风组件包括由电机 1 1 1驱动旋转的风扇 1 13和设置在风扇 1 13下方的第 一加热元件 1 14, 该第一加热元件可以是发热盘、 电磁线盘等任何能够发热的元 件, 优选为平面螺旋发热管。 器具本体 12的底座内还设有用于加热内锅 121底 壁的第二加热元件 124。 在本实施例中, 盖组件 1 1 可枢转地较接于器具本体 12 且能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运动, 当盖组件 1 1 处于关闭位置时, 可旋转该 盖组件而通过设置在保温罩 口部的多个相互间隔的锅牙与盖组件上相应的 盖牙 相互扣合或分离来实现盖组件与器具本体之间 的密封锁合或者解锁。应当理解的 是, 盖组件 1 1还可以可拆卸地连接到器具本体 12, 即, 使用时可密封地盖合到 器具本体 12上, 不用时可从器具本体 12方便地取下。还应当理解的是, 可以将 盖组件 1 1设置成无需旋转即可密封地盖合到器具本体 12上。本领域技术人员知 晓多种可实现上述目的的结构设置方式, 故在此不赘述。 根据本 申请实施例的多功能烹饪器具 10还包括与第一加热元件 1 14、 第二 加热元件 124、 风扇 1 13信号连接的控制器 131 o 在上述实施例中, 如图 1所示, 控制器 131设置在器具本体 12上, 位于人机交互面板 13的后方。但应当理解的 是, 人机交互面板 13和控制器 131也可以设置在任何其它合适的位置, 例如设 置在面盖上。人机交互面板 13上可以设置各种供用户进行菜谱选择、参数 置、 信息读取等操作的装置, 例如按钮、 旋钮、 显示屏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 为了方 便用户, 人机交互面板 13上可以设置多个预设菜谱, 例如仅需进行对流烹饪的 炸薯条、 烤红薯、 烤鱼等, 仅需进行传导烹饪的煲鸡汤、 煮牛肉、 炖猪蹄等, 以 及需要进行组合烹饪的蒸汽烤全鸡、 蒸汽烤鸡翅、 三层菜(即借助于放置在内锅 121 中的食物支架 14在不同层烹饪不同性质和口感的食材, 例如, 在食物支架 下方的空间 143煮粥或煲汤, 在食物支架的底层 142蒸蔬菜 (如土豆、 胡萝卜、 山药、 玉米等) , 在食物支架的顶层 141 空炸肉类 (如鸡肉、 牛肉、 羊肉等) , 如图 3所示) 。 当然, 由于人机交互面板上的空间有限, 可以根据先期客户调研 的结果仅在面板上设置几个最受欢迎、 最常见的菜谱, 同时提供允许用户自己输 入个性化参数 (如烹饪时长、 温度等) 的输入装置。 控制器 131配置成能使多功 能烹饪器具 10在包括传导烹饪模式、 对流烹饪模式和组合烹饪模式的多个模式 下工作, 在传导烹饪模式下, 控制器 131使第二加热元件 124工作而第一加热元 件 1 14和风扇 1 13不工作, 在对流烹饪模式下, 控制器 131使第一加热元件 1 14 和风扇 1 13工作而第二加热元件 124不工作。 在本申请中, “对流烹饪模式”包 括任何在烹饪空间内产生干燥烹饪环境的烹饪 模式, 例如但不限于空炸、 烘烤、 烧烤、 脱水, “传导烹饪模式”包括任何在烹饪空间内产生 湿润烹饪环境的烹饪 模式, 例如但不限于压力烹饪、 蒸汽烹饪、 慢炖, “组合烹饪模式 ”包括对流烹 饪模式和传导烹饪模式的任意组合, 例如但不限于先蒸后烤模式(简称蒸汽烘烤 模式) 、 先压力煮后空炸模式, 其中, 蒸汽烘烤模式由于其在烹饪肉类食物方面 所具有的独特优势, 越来越受欢迎。 下面参考图 6来详细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多功能烹饪 具 10在组合烹 饪模式下控制器 131的控制逻辑。 该控制逻辑开始 于步骤 20。 接着, 在步骤 30中, 控制器 131接收旨在发起 组合烹饪模式的初始用户输入, 该初始用户输入包括传导烹饪模式持续时间 T1 s (例如 15至 20分钟) 和对流烹饪模式持续时间 T2s (例如 15至 120分钟) 。 在一些实施例中,人机交互面板 13上提供了多个需要进行组合烹饪的预设菜谱 每个预设菜谱均与对应的预设 T1 s、 T2s值相关联 (例如参见下文将提到的示例 性菜谱列表),用户通过选择一预设菜谱来提 供初始用户输入。在一些实施例中, 用户可以在人机交互 面板 13 上手动设定烹饪参数 (如传导烹饪模式持续时间 T1 s、 对流烹饪模式持续时间 T2s、 烹饪温度等) 的值来提供初始用户输入。 然 后, 在步骤 40中, 控制器 131启动传导烹饪模式和第一计时器 (未示出) 。 传 导烹饪模式下的控制逻辑将在下文中参考图 7进行详细说明。 在步骤 50中, 控 制器 131判断第一计时器所记录的时间 T1 是否小于 T1 s, 如果是, 则使烹饪器 具 10继续在传导烹饪模式下工作并使第一计时器 续计时, 如果否, 则进入步 骤 60 o 在步骤 60中, 控制器 131使烹饪器具 10切换到对流烹饪模式 (即, 关 闭第二加热元件 124并启动第一加热元件 114和风扇 1 13) 并启动第二计时器。 接着,在步骤 70中,控制器 131判断第二计时器所记录的时间 T2是否小于 T2s, 如果是,则使烹饪器具 10继续在对流烹饪模式下工作并使第二计时器 续计时, 如果否, 则进入步骤 80。 在步骤 80中, 控制器 131使对流烹饪模式停止, 整个 烹饪过程结束, 随后该控制逻辑结束于步骤 90 o 由以上描述可知, 在上述控制逻辑中, 控制器 131不是像现有技术中那样基 于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来判断是否要将传导烹 饪模式切换到对流烹饪模式,而是 基于第一计时器所记录的时间, 当该时间 T1达到预设的时长 T1 s时, 就使烹饪 器具 10切换到对流烹饪模式。 这样能够保证不因误判而提前切换, 使食物在传 导烹饪模式下烹饪足够长的时间 (例如, 当传导烹饪模式为蒸汽烹饪时, 能保证 产生足够的蒸汽) , 最终达到理想的预期烹饪效果。 同样, 控制器 131基于第二 计时器所记录的时间来决定是否要结束烹饪, 当该时间 T2达到预设的时长 T2s 时, 就结束对流烹饪模式。 这样, 能够保证食物在对流烹饪模式下烹饪足够长的 时间, 获得理想的口感。 有利地 , 在对流烹饪模式结束前的 t2 (例如 2至 5分钟) 时间, 即, 当第 二计时器所记录的时间 T2等于 T2s-t2时,控制器 131使烹饪空间顶部的第一加 热元件 1 14停止工作但风扇 1 13继续工作并持续 t2, 即当第二计时器所记录的 时间 T2等于 T2s时, 使风扇也停止工作。 这样, 在时间 t2内, 风扇 1 13产生的 流动空气可以对第一加热元件 1 14降温, 加速其冷却过程,使得在烹饪结束时第 一加热元件 1 14 的温度已经降至接近常温, 从而减小烫伤开盖取食的用户的风 险。 在图 2、 3所示的实施例中, 多功能烹饪器具 10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 1 12 和第二温度传感器 122, 其中第一温度传感器 1 12设置于盖组件 1 1 中并与控制 器 131信号连接,第二温度传感器 122则传导连接到内锅 121 的底壁并与控制器 131信号连接。 第一温度传感器 1 12配置成在传导烹饪模式和对流烹饪模式期间 均实时测量烹饪空间顶部的温度并能将该温度 实时发送给控制器 131 , 而第二温 度传感器 122则配置成在传导烹饪模式和对流烹饪模式期 间均实时测量内锅 121 底壁的温度并能将该温度实时发送给控制器 131 o 第一温度传感器 1 12和第二温 度传感器 122可以均为热敏电阻传感器, 优选为成本较低、广泛使用的负温度系 数传感器。 第一温度传感器 1 12的测温范围可以例如为 -40°C至 300°C, 第二温 度传感器 122的测温范围可以例如为 -50 °C至 350°C, 这样的测温范围基本能覆 盖各种烹饪模式下可能出现的温度。 有利地, 如图 2 -图 4所示, 第一温度传感 器 1 12的至少一部分暴露于烹饪空间中并远离第一 热元件 1 14, 这样能够尽可 能准确地测量烹饪空间顶部空气 /蒸汽的温度。在如图 2和图 5所示的实施例中, 第二温度传感器 122位于靠近内锅 121的底壁的中心的位置,在烹饪器具不包括 搅拌刀座的实施例中, 第二温度传感器 122优选地位于内锅 121底壁的中心处。 第二温度传感器 122 位于或靠近底壁中心设置使得其能够更加准确 地测量内锅 底壁的温度, 使得控制更加精准可靠。 下面将参考图 7以蒸汽烹饪模式为例详细说明传导烹饪模式 控制器 131的 控制逻辑。 该控制逻辑开始于步骤 401。 接着, 在步骤 402中, 控制器 131启动传导烹 饪模式并使第二加热元件 124以全功率 (例如 1000至 1 100W) 工作, 同时启动 第一计时器。 随后, 在步骤 403 中, 控制器 131 判断第一计时器所记录的时间 T1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时间阈值 (即正常情况下产生蒸汽所需的时间, 例如为 5 至 8分钟) , 如果是, 则进入步骤 404和步骤 408, 如果否, 则进入步骤 420。 在步骤 404中,控制器 131判断从第一温度传感器 1 12接收到的烹饪空间顶部的 温度值 TopTemp是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 (例如为 80°C至 92 °C) 且从第二温度传 感器 122接收到的内锅 121底壁的温度值 BotTemp是否大于第二温度阈值(等于 系统设定的干烧保护温度减去 15°C, 例如为 130°C至 145 °C) , 如果是 (意味着 烹饪空间顶部的温度上升较慢, 尚未达到蒸汽应有的温度, 而内锅底壁的温度上 升较快, 已接近干烧保护温度, 这表明内锅中未产生蒸汽, 用户忘记加水了) , 则进入步骤 405, 如果否, 则返回步骤 403。 在步骤 405中, 控制器 131使第二 加热元件 124停止工作并激活缺水报警装置和第三计时器 。接着,在步骤 406中, 控制器 131判断用户是否已经加水(例如, 是否接收到用户重新启动的信号)并 且第三计时器所记录的时间 T3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三时间阈值 (即等待用户加水 的时间, 例如 1至 2分钟) , 如果是, 则返回步骤 401 , 重新开始传导烹饪, 如 果否, 则进入步骤 407。 在步骤 407中, 控制器 131使第二加热元件 124以小于 全功率的第二功率(例如 800至 900W)间歇工作,以使内锅底壁的温度值 BotTemp 保持在第二温度阈值附近, 直至第一计时器所记录的时间 T1等于 T1 s时进入步 骤 60, 即切换至对流烹饪模式。 这意味着, 如果用户忘记在内锅中加水并且经 提醒后依然没有加水, 则第二加热元件 124将在较低的第二功率下间歇工作, 使 内锅底壁的温度始终低于干烧保护温度 (因此不会因过热而损坏) , 直至 T1 s结 束并切换至对流烹饪模式。这样虽然没有按照 期望的那样对食物先进行蒸汽烹饪 然后再进行烘烤 /空炸, 但在传导烹饪阶段维持了锅内食物的温度, 为后续对流 烹饪减少了预热时间, 整个烹饪结束时依然可以得到烹饪好的食物。 当然, 也可 以在步骤 406的判断结果为否时, 返回步骤 405, 再次向用户发出缺水提醒, 如 此反复, 直至用户加水并确认重新启动。 还可以在步骤 406的判断结果为否时, 直接结束烹饪。 图 8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 内锅中未加水时第一温度传感 器 (顶部温度传感器) 和第二温度传感器 (底部温度传感器) 的升温曲线。 在步骤 408中, 控制器 131判断从第一温度传感器 1 12接收到的烹饪空间顶 部的温度值 TopTemp是否大于第一温度阈值且从第二温度传 器 122接收到的内 锅底壁的温度值 BotTemp 是否小于第二温度阈值并大于第三温度阈值 (例如为 100°C) , 如果是 (意味着烹饪空间顶部的温度上升较快, 快达到蒸汽应有的温 度, 而内锅底壁的温度上升缓慢, 离干烧保护温度还较远, 这表明用户加了适量 的水, 内锅中已经产生蒸汽) , 则进入步骤 409。 在步骤 409中, 控制器 131使 第二加热元件 124继续以全功率工作并同时在步骤 410中启动第四计时器(用于 记录蒸汽时长, 即从产生蒸汽到蒸汽结束的时长) 。 随后, 分别进入步骤 41 1、 412和 413。 在步骤 41 1 中, 控制器 131判断从第二温度传感器 122接收到的内 锅底壁的温度值 BotTemp 是否小于第二温度阈值, 如果是, 则使第二加热元件 124以全功率和第二功率交替地以第二周期工作 (例如,第二周期为 3至 5分钟, 其中 2至 3分钟第二加热元件以全功率工作, 1至 2分钟以第二功率工作) , 这 样能避免温升过快而损坏元器件。在步骤 412中,控制器 131判断从第二温度传 感器 122接收到的内锅底壁的温度值 BotTemp是否大于第二温度阈值且小于第四 温度阈值 (即干烧保护温度, 例如为 145°C至 160°C) , 如果是, 则使第二加热 元件 124以第二功率工作。在步骤 413中,控制器 131判断判断从第二温度传感 器 122接收到的内锅底壁的温度值 BotTemp是否大于第四温度阈值, 如果是, 则 使第二加热元件 124停止工作并读取第四计时器记录的时间 T4 O 虽然图 7中简 化地示出步骤 41 1、 412、 413是并列的, 但应当理解的是, 随着内锅底壁温度的 逐渐升高, 步骤 41 1、 412、 413中所列的条件会依次满足, 因此会依次执行步骤 414、 415和 416。 在步骤 416之后, 执行步骤 417, 在步骤 417中, 控制器 131 判断第四计时器记录的时间 T4是否大于或等于第四时间阈值 (即所选择的菜谱 对应的理想蒸汽时长, 例如为 8分钟至 15分钟) , 如果是 (意味着实际的蒸汽 时长足够了且锅内的水量正常), 则等内锅底壁自然冷却至其温度值 BotTemp小 于第四温度阈值时, 使第二加热元件 124以小于第二功率的第三功率 (例如 600 至 650W)工作,直至第一计时器记录的时间 T1等于 T1 s时切换至对流烹饪模式; 如果否 (意味着实际的蒸汽时长过短且锅内的水量偏 少) , 则待内锅底壁冷却至 其温度值 BotTemp小于第四温度阈值时,使第二加热元件 124以小于第三功率的 第四功率 (例如 500至 550w) 工作, 直至第一计时器记录的时间 T1等于 T1 s时 切换至对流烹饪模式。 图 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 内锅中加了适量水时第 一温度传感器 (顶部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 (底部温度传感器) 的升温 曲线。 在步骤 420中, 控制器 131判断从第一温度传感器 1 12接收到的烹饪空间 顶部的温度值 TopTemp是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且从第二温度传 器 122接收到的 内锅底壁的温度值 BotTemp是否小于第二温度阈值并大于第三温度 值,如果是 (意味着烹饪空间顶部的温度上升较慢, 尚未达到蒸汽应有的温度, 且内锅底壁 的温度也上升缓慢, 离干烧保护温度还较远, 这表明用户加了过量的水, 尚未产 生蒸汽) , 则进入步骤 421。 在步骤 421 中, 控制器 131使第二加热元件 124以 全功率和小于全功率的第二功率交替地以第一 周期工作 (例如, 第一周期为 4至 7分钟, 其中 3至 5分钟第二加热元件以全功率工作, 1 至 2分钟以第二功率工 作) , 这样能避免温升过快而损坏元器件。 随后在步骤 422中, 控制器 131判断 从第一温度传感器 1 12接收到的烹饪空间顶部的温度值 TopTemp是否大于第一温 度阈值, 如果是 (意味着已经产生蒸汽) , 则进入步骤 410, 如果否, 则返回步 骤 420。 图 10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 内锅中加了过量水时第一温度传感 器 (顶部温度传感器) 和第二温度传感器 (底部温度传感器) 的升温曲线。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 全功率为 1 100W、 第二功率为 900w、 第三功率为 650w、 第四功率为 550w, T1 s为 20分钟, 第一时间阈值为 6分钟, 第三时间阈 值为 1分钟, 第四时间阈值为 10分钟, 第一温度阈值为 90 °C, 第二温度阈值为 145°C, 第三温度阈值为 100 °C, 第四温度阈值为 160 °C, 第一周期为 5分钟, 第 二周期为 4分钟。 由以上描述可知, 在上述控制逻辑中, 控制器 131 能够根据从第一温度传感 器 1 12接收到的烹饪空间顶部的温度值 TopTemp和从第二温度传感器 122接收到 的内锅底壁的温度值 BotTemp来判断内锅中是否已加水、 水是否过量,针对不同 的情况使第二加热元件 124按照不同的方式工作,在保证不发生干烧的 情况下达 到较佳的传导烹饪效果。 下面简要描述对流烹饪模式下控制器 131 的控制逻辑。控制器 131接收的旨 在发起组合烹饪模式的初始用户输入还包括对 流烹饪阶段的理想烘烤温度(即设 定温度, 例如为 180至 200 °C) , 该温度为内锅几何中心点处需达到的温度。 由 于第一温度传感器 1 12的安装位置及风扇 113对流的作用, 第一温度传感器 1 12 测得的温度值通常比同一时刻内锅中心点处的 温度低。 因此, 需要根据实际测试 找到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 输出设定温度与控温点(即第一温度传感器 1 12测得 的温度值) 的对应关系, 例如, 设定温度为 200°C时, 对应的控温点为 170°Co 在对流烹饪模式中, 第二加热元件 124处于关闭状态, 控制器 131使第一加 热元件 114周期性地间歇工作,即当从第一温度传感器 112接收到的烹饪空间顶 部的温度值 TopTemp下降到第一控温阈值 0n_va r 以下时, 立即开始工作, 而当 TopTemp上升到第二控温阈值 0ff_var以上时, 立即停止工作, 其中 0ff_var大 于或等于 0n_var o 0n_var的初始值等于控温点 , 0ff_var初始值等于控温点温度 +波动幅值, 其中波动幅值范围为 0至 3°Co 将第一加热元件 114从启动加热到 关闭加热记为一个升温周期并记录升温周期数 N。根据一些实施例,当周期数 N<3 时: Off_VarFff_Var +2, 0n_var=0n_var+2 (前期锅内未到达热平衡, 需提高 控温点 , 使预热阶段温度快速达到设定温度 以上) ; 当周期数 3<N<7 时: 0ff_var=0ff_var +1 , 0n_var=0n_var+1 ;当周期数 7<N<10时 : Of f_var=0f f_var , 0n_var=0n_var ; 周期数 10<N<20时: Off_VarFff_VarT , 0n_var=0n_varT ; 周期数 20<N<45时 : 0ff_var=0ff_var-2, 0n_var=0n_var-2 ;周期数 45<N<60时 : 0ff_var=0ff_var-3, 0n_var=0n_var-3 ; 周期数 N>60时: Off_VarFff_VarT, 0n_var=0n_var-4。 当第一温度传感器 112 检测到的烹饪空间顶部的温度值 TopTemp比设定温度小很多时 (比如小 15°C) , 说明锅内维持平衡温度打破 (比 如中途开盖后) , 则周期数 N清零, 重新计数。 在上述控制逻辑中, 通过升温周 期来自动调整控温点 (即若干个升温周期后, 控温点逐渐降低) , 使得锅内对流 烹饪温度平稳。 有利地, 在对流烹饪模式中, 当从第二温度传感器 122接收到的内锅底壁的 温度值 BotTemp大于安全温度阈值(例如 160至 200°C)时,使第一加热元件 114 停止工作。 这样, 即使第一温度传感器 112失灵, 也能在锅内温度过高的情况下 及时停止加热, 从而保证用户的安全, 降低烹饪器具的元器件因过热而损坏的风 险。 下表示例性地给出了在内锅容量为 8L、 全功率为 1100W、 第二功率为 900w、 第三功率为 650w、 第四功率为 550w时的一些预设菜谱及其所对应的参数: 应 当理解的是, 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其它菜谱或调整上表 中的参数。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 语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 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申请使用的术 语是仅仅出于描 述特定实施方式 的 目的, 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申请所使用的单数 形式的 “一种 "、 “一 个” 和 “该” 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 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还应 当理解, 本文中可能使用的术语 “和 /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 出项 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 本申请说明书使用的 “第一 " 、 “第二” 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 数量或者重要性, 而只是用来 区分不同的 组成部分。 “多个 "或 “若干个"等表示两个及两个以上的数量 。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 施方式而已, 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 凡在本发 明的精神和原 则之内, 所做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 申请保护的 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