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NEW COMPOSITE ELASTIC YARN, TEXTILE FABRIC, AND PREPARING METHOD AND DEVICE THEREFOR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5/081592
Kind Code:
A1
Abstract:
A new composite elastic yarn mainly consisted of two groups of fiber bundle (12, 13) and a core filament (11) being a composite elastic filament, a textile fabric woven by said composite elastic yarn, and a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eparing said new composite elastic yarn. The new composite elastic yarn has a smooth surface and less hairiness. The fiber of the new composite elastic yarn is not easy to fall off, and resultant yarns are strong and wearable. The textile fabric manufactured by the new composite elastic yarn has a smooth surface, less hairiness, high tensile and tearing force, and high elastic recovery rate. The textile fabric is wearable and feels soft and smooth. The device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is simple to refit and easy to maintain, and the device has strong adaptability and high cost performance. The refitted spinning machine can not only be used for spinning the new composite elastic yarn, but also be used for spinning the other traditional ring spinning yarns or the other traditional ring siro-spinning yarns when need, and the device can perform flexible deployment in production, and can be suitable for flexible and changeable market demands.

Inventors:
GAO LIYING (CN)
QI QILU (CN)
DU HONGZHUAN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3/090343
Publication Date:
June 11, 2015
Filing Date:
December 24, 2013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ZHANJIANG ZHONGZHAN TEXTILE CO LTD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D02G3/32
Foreign References:
US3243950A1966-04-05
EP2006422A12008-12-24
GB1013071A1965-12-15
CN201280623Y2009-07-29
CN1246162A2000-03-01
CN101730762A2010-06-09
CN1632204A2005-06-29
CN2903112Y2007-05-23
Attorney, Agent or Firm:
GUANGZHOU SINO PATENT & TRADEMARK AGENT CO., LTD. (CN)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 利 要 求 书

1、 新型复合弹性纱线, 其特征在于, 主要由两组纤维须条和芯丝组成, 其中, 所述芯丝 为复合弹性长丝。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新型复合弹性纱线, 其特征在于, 所述芯丝为一束复合弹性长 丝, 所述复合弹性长丝为弹性纤维长丝、 低弹性或非弹性纤维长丝的任意结合体。

3、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新型复合弹性纱线, 其特征在于, 所述纤维须条分为第一纤维 须条和第二纤维须条, 所述第一纤维须条与第二纤维须条加捻成类股线状纱线体, 所述第一 纤维须条与第二纤维须条围绕所述芯丝构成所述新型复合弹性纱线。

4、根据权利要求 1或 2所述的新型复合弹性纱线, 其特征在于, 所述芯丝的重量为纱线 整体重量的 4~50%。

5、根据权利要求 1或 2所述的新型复合弹性纱线, 其特征在于, 所述芯丝的定量范围为 20-400旦尼尔。

6、根据权利要求 1或 2所述的新型复合弹性纱线, 其特征在于, 所述纤维须条由纤维组 成, 所述纤维为天然纤维、 合成纤维和人工染色纤维中的至少一种。

7、纺织织物,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 1至 6任一项所述的新型复合弹性纱线纺织而成。

8、权利要求 1至 6任一项所述新型复合弹性纱线的制备方法,采用环锭纺装置进行纺制, 其特征在于, 将两组纤维须条适度靠近后依序喂入环锭纺装置的后罗拉, 经适当的牵伸并从 前罗拉的钳口输出; 使芯丝与两组纤维须条加捻成类股线状纱线体。

9、制备如权利要求 1至 6任一项所述新型复合弹性纱线的装置, 为一环锭纺装置, 其特 征在于, 还包括:

两个粗纱吊锭, 布置在后罗拉的上方, 用以装置两组纤维须条;

一双眼导纱嘴, 布置在粗纱吊锭和后罗拉之间, 供两组纤维须条通过;

一长丝退绕装置, 布置在后罗拉的上方, 用以装置芯丝;

一导丝器, 布置在前罗拉的上方, 供芯丝通过。

10、 根据权利要求 9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眼导纱嘴为可调式双眼导纱嘴, 两孔眼的调校范围为 3~12mm。

11、 根据权利要求 9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长丝退绕装置为带张力控制的积极 式长丝退绕装置。

12、 根据权利要求 9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导丝器为可调式导丝器, 导丝器的调校 范围为 0~15mm。

Description:
新型复合弹性纱线、 纺织织物及其制备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复合弹性纱线、 纺织织物及其制备方法和 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 由于市场对弹性织物的优化追求不断提高, 以致传统的环锭纺弹性纱线的质量 逐渐不能满足消费者的要求; 加上传统环锭纺弹性纱线的毛羽偏多和强力偏 低, 此问题不仅 影响纱线本身的表面光洁和纤维强力的利用系 数, 而且会影响后工序的加工能否顺利进行。 另一方面, 随着织造技术不断进步, 有梭及无梭织机性能及产能不断提升, 特别是无梭织机 对纱线质量的要求愈来愈高, 更突出了纱线的毛羽偏多和强力偏低问题。 因此, 市场上不断 蕴酿对开发一种新型复合弹性纱线的需求, 并且亦成为业界研究的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 之处, 提供一种新型复合弹性纱线, 其表 面光洁, 毛羽少, 纤维不易脱落, 成纱强力高和耐磨。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上述新型 复合弹性纱线纺织而成的织物。 织物表面 光洁、 毛羽少、 耐磨、 拉力撕力高、 手感柔软平滑和弹性回复率高。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复合弹性纱 线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在于提供制备上述复合弹 性纱线的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 提供了新型复合弹性纱线, 主要由两组纤维须条和芯丝组成, 其中, 芯丝为复合弹性长丝。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芯丝为一束复合弹性长丝, 复合弹性长丝为弹性纤维长丝、 低弹性 或非弹性纤维长丝的任意结合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纤维须条分为第一纤维须条和第二纤维须条, 第一纤维须条与第二 纤维须条加捻成类股线状纱线体, 所述第一纤维须条与第二纤维须条围绕所述芯 丝构成所述 新型复合弹性纱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芯丝的重量为纱线整体重量的 Γ5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芯丝的定量范围为 2CT400旦尼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纤维须条由纤维组成, 纤维为天然纤维、 合成纤维和人工染色纤维 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纺织织物, 由上述任一种新型复合弹性纱线纺织而成。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 提供了上述任一种新型复合弹性纱线的制备方 法, 采用环锭 纺装置进行纺制, 将两组纤维须条适度靠近后依序喂入环锭纺装 置的后罗拉, 经适当的牵伸 并从前罗拉的钳口输出; 使芯丝与两组纤维须条加捻成类股线状纱线体 。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 提供了制备上述任一种新型复合弹性纱线的装 置, 为一环锭 纺装置, 还包括:

两个粗纱吊锭, 布置在后罗拉的上方, 用以装置两组纤维须条;

一双眼导纱嘴, 布置在粗纱吊锭和后罗拉之间, 供两组纤维须条通过;

一长丝退绕装置, 布置在后罗拉的上方, 用以装置芯丝;

一导丝器, 布置在前罗拉的上方, 供芯丝通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双眼导纱嘴为可调式双眼导纱嘴, 两孔眼的调校范围为; Tl2m m 。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长丝退绕装置为带张力控制的积极式长丝退绕 装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导丝器为可调式导丝器, 导丝器的调校范围为 (Tl5m m

经本发明得到的新型复合弹性纱线, 表面光洁、 毛羽少、 纤维不易脱落、 成纱强力高和 耐磨。 其制成的纺织织物, 织物表面光洁、 毛羽少、 耐磨、 拉力撕力高、 手感柔软平滑和弹 性回复率高。 而本发明的装置, 改装简便、 适用性强、 维护容易、 性价比高, 经改装完成的 细纱机, 除可纺制成新型复合弹性纱线外, 需要时亦可纺制其他传统环锭纺纱线或环锭赛 络 纺纱线, 能够做到生产灵活调配, 切实适合灵活而多变的市场需求。 附图说明

图 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新型复合弹性纱线 结构示意图。

图 2为制备图 1所示新型复合弹性纱线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复合弹性纱线; 2-粗纱机构; 3-后罗拉; 4-双眼导纱嘴; 5-长丝退绕装置; 6- 导丝器; 7-前罗拉; 8-中罗拉; 11-芯丝; 12-第一纤维须条; 13-第二纤维须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 1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 新型复合弹性纱线。 如图 1所示, 该新型复合弹性纱线 1主要由两组纤维须条和一束芯丝 11捻合而成。 芯丝 11为一束复合弹性长丝。复合弹性长丝为弹性 维长丝、低弹性或非弹性纤维长丝 的任意结合体。 复合弹性长丝优选为氨纶、 聚酰胺、 聚酯、 聚烯烃及其混合物、 变形聚合物 或共聚物。

纤维须条分为第一纤维须条 12和第二纤维须条 13。第一纤维须条 12与第二纤维须条 13 加捻成类股线状纱线体。

第一纤维须条 12与第二纤维须条 13围绕芯丝 11为中心构成新型复合弹性纱线。

芯丝 11的重量为纱线整体重量的 50%。 优选为芯丝 11的定量范围为 2CT400旦尼尔。 纱线定量范围由 Ne6至 Ne60之间, 优选范围在 Ne8至 Ne30之间。

本发明组成纤维须条的粗纱定量, 粗纱定量范围由 0. 2g/m至 1. 5g/m之间, 优选范围在 0. 4g/m至 1. Og/m之间。

纤维须条由纤维组成, 纤维为天然纤维、 合成纤维和人工染色纤维中的至少一种。 具体 来说, 就是纤维为天然纤维、 合成纤维、 人工染色纤维或它们的任意组合。

图 2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发明一种制备上述新型复 弹性纱线的装置。

本发明制备新型复合弹性纱线的装置, 是在现有环锭纺装置的进行改造的, 主要改造包 括:

设置两个粗纱机构 2, 布置在后罗拉 3的上方, 用以装置两组纤维须条。

设置一个双眼导纱嘴 4, 布置在粗纱机构 2和后罗拉 3之间, 供两组纤维须条通过。 设置一个长丝退绕装置 5, 布置在后罗拉 3的上方, 用以装置芯丝 11。

设置一个导丝器 6, 布置在前罗拉 7的上方, 供芯丝 11通过。

其中, 双眼导纱嘴 4为可调式双眼导纱嘴, 两孔眼的调校范围为; Tl2m m 。 长丝退绕装置 5为带张力控制的积极式长丝退绕装置。 导丝器 6为可调式导丝器, 导丝器 6的调校范围为 0〜15mm。

上述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首先, 将两组纤维须条粗纱卷装安装到粗纱机构 2上。将芯丝 11卷装安装到长丝退绕装 置 5上, 然后启动机器。 两组纤维须条经双眼导纱嘴 4喂入后罗拉 3, 经过后罗拉 3和中罗 拉 8、 前罗拉 7的适当牵伸, 从前罗拉 7的钳口输出。 透过调校导丝器 6, 使芯丝 11独立地 被调整到所属两组纤维须条中间位置: 当第一纤维须条 12、 第二纤维须条 13从前罗拉 7钳 口输出时, 先进行初捻, 再围绕芯丝加捻形成类似股线的新型复合弹性 纱线。

通过调校双眼导纱嘴 4两孔眼之间的位置, 除确保两组纤维须条能平行地喂入装置的同 一牵伸区中进行牵伸外, 亦同时控制两组纤维须条之中心距离保持在 3mm至 12mm之间。 本发明的纱线主要通过在纺纱三角区单股纤维 须条先进行初捻, 形成单股纱线体, 然后 再与芯丝 11进行第二次加捻。 由于纤维须条在主加捻点前已变成圆柱型纱线 体, 有利于纤维 端缠入纱线体内,而且处于中间位置的芯丝 11呈螺丝状地与其两组纤维须条单股纱线体互 包缠,再加上芯丝 11对两组纤维须条产生一定的握持效应,使纤 不易脱落,纤维利用率高, 因此成纱不仅毛羽少、 强力亦高。

本发明的新型复合弹性纱线, 适合各类纺织织物或成为各类纺织织物的组成 部份, 因此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 新型复合弹性纱线可优选被纺织成粗斜纹布织 物 (Denim)。而其 在纺织织物中所占组成部份的多少, 对能成功实践本发明并不重要, 一般范围至少占 15%, 而优选范围在至少占 20%。

应用实施例

例 1

经纱为 NelO纯棉花式竹节纱线(粗纱定量为 0. 9g/m)、纬纱为 Nel6新型复合弹性纱线, 纤维须条为粘胶, 芯丝由非弹性纤维长丝 (定量是 75旦尼尔) 与弹性纤维长丝 (定量是 40 旦尼尔) 组成, 粗纱定量为 0. 6g/m。 配合制成 1/3粗斜纹布织物, 织物重量达每平方码 11 盎司。根据 ASTM D3107粗斜纹布织物的纬向伸长率为 36%,而织物的纬向弹性回复率为 88%。 织物表面光洁, 毛羽少, 纬向拉力撕力高, 手感柔软和平滑。

例 2

经纱为 Ne7纯棉花式竹节纱线(粗纱定量为 0. 9g/m)、纬纱为 NelO的新型复合弹性纱线, 纤维须条为纯棉, 芯丝由低弹性纤维长丝 (定量是 75旦尼尔) 与弹性纤维长丝 (定量是 70 旦尼尔), 粗纱定量为 0. 9g/ m; 配合制成 1/3粗斜纹布织物, 织物重量达每平方码 14盎司。 根据 ASTM D3107粗斜纹布织物的纬向伸长率为 24%, 而织物的纬向弹性回复率为 93%。 织物 表面光洁, 毛羽少, 纬向拉力撕力高, 手感柔软和平滑。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 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 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