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NON-INTERFERING URBAN ROAD TRAFFIC NETWORK FACILITY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1/150740
Kind Code:
A1
Abstract:
Provided is a non-interfering urban road traffic network facility which comprises a non-interfering urban road traffic arterial road network facility and multiple non-interfering regional roads traffic network facilities connected to each other by traffic stream exchange regions (6). The urban road traffic network facility comprises turnaround lanes, one-way lanes, left turn lanes and circular lanes. The non-interfering urban traffic arterial roads network facilities and the multiple non-interfering regional roads traffic network facilities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without interference. The facility has advantages of high efficiency in passing vehicle and low cost.

More Like This:
Inventors:
XIONG JIANPING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1/074143
Publication Date:
December 08, 2011
Filing Date:
May 17, 2011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XIONG JIANPING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E01C1/00; E01C1/02; E01C1/04
Foreign References:
CN101008168A2007-08-01
CN1499015A2004-05-26
BE826630R1975-06-30
CN101929115A2010-12-29
Attorney, Agent or Firm:
HANGZHOU HANGCHENG PATENT ATTORNEY OFFICE CO., LTD (CN)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利要求

1、 一种无干扰城市道路交通网络设施, 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无干扰城市道路 交通干道网络设施和若干个无干扰区域道路交通网络设施; 无干扰城市道路交 通干道网络设施和无干扰区域道路交通网络设施通过车流交换区相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无干扰城市道路交通网络设施, 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无干扰城市道路交通干道网络设施包括若干条纵向立交干道 (1 ), 若干条纵 向承让干道(2), 若干条横向干道, 若干条隔离带(4), 若干个车流交换区(6); 其中相邻两条纵向立交干道 (1 ) 间夹若干条纵向承让干道 (2), 横向干道和纵 向承让干道 (2) 交叉处设有中间隔离带 (4), 以阻止承让干道车流和横向干道 车流平面交叉通行; 纵向立交干道 (1 ) 和横向干道保持立体交叉, 纵向立交干 道 (1 ) 在横向干道的上方跨过或在其下方穿过; 干道外侧靠网格区域边设有若 干个车流交换区 (6), 干道通过车流交换区 (6) 与区域网相连接; 相邻横向干 道间保持 300至 5000米的距离; 纵向立交干道 (1 ) 与相邻纵向承让干道 (2) 间保持 300至 5000米的距离; 两相邻的纵向承让干道 (2) 间保持 300至 5000 米的距离; 横向干道和纵向干道交叉围成了若干个网格区域, 每个网格区域里 面设有一个无干扰区域道路交通网络设施。

3、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无干扰城市道路交通网络设施, 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无干扰区域道路交通网络设施包括若干条横向区域道路, 若干条纵向区域道 路, 若干条隔离带 (4), 若干个车流交换区 (6); 其中纵向区域道路和横向区 域道路纵横排列, 横向区域道路和纵向区域道路交叉处设有横向或纵向中间隔 离带 (4), 以阻止横向区域车流和纵向区域车流平面交叉通行; 区域道路和干 道相交或相邻处设有车流交换区 (6), 区域道路通过车流交换区 (6) 和相邻干 道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 2或 3所述的无干扰城市道路交通网络设施,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车流交换区 (6) 是将区域网络设施和干道网络设施相连接的设施, 双向 行驶的干道与其连接的区段中间设有与干道方向一致的中间隔离带 (4), 以阻 止区域车流与干道车流平面交叉通行; 单向行驶的干道上设置的车流交换区

(6), 需防止区域道路车流穿越干道, 不允许两边对称设置车流交换区, 或采 取中间隔离带 (4) 以防止区域道路车流穿越干道。

5、 根据权利要求 1或 2所述的无干扰城市道路交通网络设施, 其特征是所 述的无干扰城市道路交通干道网络设施包括若干条纵向立交干道 (1 ), 若干条 纵向承让干道 (2), 若干条横向贯通干道 (3 ), 若干条隔离带 (4), 若干个车 辆掉头区 (5 ), 若干个车流交换区 (6); 其中纵向干道与横向干道呈纵横排列; 相邻两条纵向立交干道(1 )间夹有若干条纵向承让干道(2);纵向立交干道(1 ) 和横向贯通干道 (3 ) 保持立体交叉, 纵向立交干道 (1 ) 在横向贯通干道 (3 ) 的上方跨过或在其下方穿过; 横向贯通干道 (3 ) 和纵向承让干道 (2) 交叉处 设有横向中间隔离带 (4), 以阻止来自承让干道 (2) 上的车流和横向贯通干道

(3 ) 上的车流发生平面交叉通行; 在横向贯通干道 (3 ) 和纵向承让干道 (2) 及立交干道 (1 ) 上设有若干条中间隔离带 (4), 以阻止来自区域道路的车流进 入干道时和干道车流平面交叉通行,或阻止车辆违规掉头; 在横向贯通干道(3 ) 和纵向承让干道 (2) 上设有若干个车辆掉头区 (5 ); 干道外侧靠网格区域边设 有若干个车流交换区 (6), 干道通过车流交换区 (6) 和相邻的无干扰城市道路 交通区域网络设施相连接。

6、 根据权利要求 1或 2所述的无干扰城市道路交通网络设施, 其特征是所 述的无干扰城市道路交通干道网络设施包括若干条纵向立交干道 (1 ), 若干条 纵向承让干道 (2), 若干条横向单行干道 (8 ), 若干条隔离带 (4), 若干个车 流交换区 (6); 其中纵向干道与横向干道呈纵横排列; 一条向左行驶的横向单 行干道间夹一条横向向右行驶的单行干道, 横向单行干道 (8) 和纵向承让干道 (2) 交叉处设有横向隔离带 (4); 每相邻两条纵向立交干道 (1 ) 间夹有若干 条纵向承让干道 (2); 纵向立交干道 (1 ) 和横向单行干道 (8) 保持立体交叉, 纵向立交干道 (1 ) 在横向单行干道 (8 ) 的上方跨过或在其下方穿过; 纵向承 让干道 (2) 有些区段是靠右行驶, 称为纵向右行承让干道 (9), 有些区段是单 向行驶, 称为纵向单行承让干道 (11 ), 紧邻横向单行干道 (8 ) 行驶方向的右 侧的纵向承让干道是右行承让干道 9, 紧邻横向单行干道 (8) 行驶方向的左侧 的纵向承让干道是单行承让干道 (11 ); 干道外侧靠网格区域边设有若干个车流 交换区 (6), 干道通过车流交换区 (6) 和相邻的无干扰城市道路交通区域网络 设施相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 1或 3所述的无干扰城市道路交通网络设施, 其特征是所 述的无干扰城市道路交通区域网络设施包括若干条横向单行区域道路 (15 ), 若 干条纵向右行区域道路 (12), 若干条纵向单行区域道路 (20), 若干条隔离带 (4), 单向环形道路 (14), 若干个车流交换区 (6); 其中纵向区域道路和横向 单行区域道路 (15 ) 呈纵横排列, 横向单行区域道路 (15 ) 和纵向区域道路交 叉处设有横向中间隔离带 (4); 紧邻横向单行区域道路 (15 ) 行驶方向的左侧 的纵向区域道路是纵向单行区域道路 (20), 紧邻横向单行区域道路 (15 ) 行驶 方向的右侧的纵向区域道路是纵向右行区域道路 (12); 网格区域四周靠近干道 处设有单向环形道路 (14), 单向环形道路 (14) 与外围干道间设有若干个车流 交换区 (6); 单向环形道路 (14) 通过车流交换区 (6) 与外围干道相连接; 单 向环形道路 (14) 与横向区域道路和紧邻的纵向区域道路相连接。

8、 根据权利要求 1或 3所述的无干扰城市道路交通网络设施, 其特征是所 述的无干扰城市道路交通区域网络设施包括若干条横向右行区域道路 (19), 若 干条纵向右行区域道路 (12), 若干条隔离带 (4), 单向环形道路 (14), 若干 个车流交换区 (6); 其中纵向右行区域道路 (12) 和横向右行区域道路 (19) 呈纵横排列, 横向右行区域道路 (19) 和纵向右行区域道路 (12) 交叉处设有 横向中间隔离带 (4); 网格区域四周靠近干道处设有单向环形道路 (14), 单向 环形道路 (14) 与外围干道间设有若干个车流交换区 (6); 单向环形道路 (14) 通过车流交换区 (6) 与外围干道相连接; 单向环形道路 (14) 内侧与横向区域 道路以及紧邻的纵向区域道路相连接。

9、 根据权利要求 1或 3所述的无干扰城市道路交通网络设施, 其特征是所 述的无干扰城市道路交通区域网络设施包括若干条横向右行区域 (19), 若干条 纵向右行区域道路 (12), 若干条隔离带 (4), 若干个车流交换区 (6); 其中纵 向右行区域道路 (12) 和横向右行区域道路 (19) 呈纵横排列, 横向右行区域 道路 (19) 和纵向右行区域道路 (12) 交叉处设有横向中间隔离带 (4); 区域 道路与外围干道连接处设有若干个车流交换区 (6), 区域道路通过车流交换区

(6) 与外围干道相连接。

10、 根据权利要求 1或 3所述的无干扰城市道路交通网络设施, 其特征是 所述的无干扰城市道路交通区域网络设施包括若干条横向单行区域道路 (15 ), 若干条纵向右行区域道路 (12), 若干条纵向单行区域道路 (20), 若干条隔离 带 (4), 若干个车流交换区 (6); 其中纵向区域道路和横向单行区域道路 (15 ) 呈纵横排列, 一条向左行驶的横向单行区域道路 (15 ) 间夹一条向右行驶的横 向单行区域道路 (15 ), 紧邻横向单行区域道路 (15 ) 行驶方向的左侧的纵向区 域道路是纵向单行区域道路 (20), 紧邻横向单行区域道路 (15 ) 行驶方向的右 侧的纵向区域道路是纵向右行区域道路 (12); 横向单行区域道路 (15 ) 和纵向 区域道路交叉处设有横向中间隔离带 (4); 区域道路与外围干道连接处设有若 干个车流交换区 (6), 区域道路通过车流交换区 (6) 与外围干道相连接。

11、 根据权利要求 1或 3所述的无干扰城市道路交通网络设施, 其特征是 所述的无干扰城市道路交通区域网络设施包括若干条横向单行区域道路 (15 ), 若干条纵向单行区域道路 (20), 若干条隔离带 (4), 若干个车流交换区 (6); 其中纵向单行区域道路和横向单行区域道路 (15 ) 呈纵横排列, 一条向左行驶 的横向单行区域道路 (15 ) 间夹一条向右行驶的横向单行区域道路 (15 ), 横向 单行区域道路 (15 ) 和纵向单行区域道路交叉处设有横向中间隔离带 (4); 区 域道路与外围干道连接处设有若干个车流交换区 (6), 区域道路通过车流交换 区 (6) 与外围干道相连接。

12、 一种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无干扰城市道路交通干道网络设施的通行方 法, 其特征在于: 在横向干道中行驶的车辆可以不间断直行到底, 也可在交叉 口无冲突驶入纵向承让道路, 也可在车流交换区无冲突驶入区域网中; 在纵向 承让干道中行驶的车辆, 可以右拐或左拐无冲突驶入横向干道, 但不得直行穿 越横向干道, 不能和横向干道行驶方向发生交叉或冲突通行; 纵向立交干道的 直行方向车流和横向干道直行车流立交通行, 纵向立交干道车流通过匝道或辅 道或地面道路和横向干道及区域网交换车流;区域网中车流可在车流交换区(6) 驶入干道; 在横向区域道路中行驶的车辆可以无冲突驶入纵向区域道路或在车 流交换区 (6) 无冲突驶入干道; 在纵向区域道路中行驶的车辆可以无冲突驶入 横向区域道路或在车流交换区 (6) 无冲突驶入干道; 在纵向区域道路和横向区 域道路交叉口设有中间隔离带, 只允许横向或纵向一个方向车流可以直行, 禁 止平面交叉通行; 区域道路车流可在车流交换区 (6) 驶入干道, 干道车流也可 在车流交换区 6驶入区域道路。

Description:
一种无干扰城市道路交通网络设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道路交通, 尤其涉及一种由无干扰城市道路交通干道网络 设施和若干个无干扰区域道路交通网络设施连 接而成的无干扰城市道路交通网 络设施及其通行方法, 在该设施中没有任何信号指挥装置, 没有平面通行冲突 节点, 车辆在该无干扰城市道路网络设施中通行不需 停顿等候, 可安全、 不间 断通行的交通设施及其通行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城市道路网络设施是一种细密的网格形 状, 交叉路口密布, 红绿灯 密布, 而这种道路网络设施及其通行方法存在着严重 缺陷, 导致城市道路交通 的通行能力极其低下, 城市道路交通严重堵塞, 特别是在高峰时段, 使城市道 路交通几乎处于瘫痪状态。 而这种道路网络设施也无法通过增加道路建设 来解 决以上问题, 因为在这种道路网络设施中, 路造得越多, 交叉路口就越多, 堵 塞反而更严重; 即使增加建设全立交的高架路也无法解决问题 , 因为当地面交 通处于堵塞状态时, 则高架上的车辆就下不来, 因此高架也必然堵塞。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没有平面交叉通行的 冲突节点、 可实现车辆不间 断通行、 车辆行驶不受任何干扰、 无需任何信号指挥的城市道路交通网络设施 及其通行方法, 其具有车辆通行效率高、 塞车几率低、 造价低、 可在现有城市 道路网络设施基础上进行改造的特点。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 案得以解决的: 一种无干扰城市道路交通网络设施, 其特征在于包括无干扰城市道路交通 干道网络设施和若干个无干扰区域道路交通网 络设施; 无干扰城市道路交通干 道网络设施和无干扰区域道路交通网络设施通 过车流交换区相连接。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可以进一步完善, 作为干道网络设施的优选, 其特征 在于该无干扰城市道路交通干道网络设施包括 若干条纵向立交干道, 若干条纵 向承让干道, 若干条横向干道, 若干条隔离带, 若干个车流交换区; 其中相邻 两条纵向立交干道间夹若干条纵向承让干道, 横向干道和纵向承让干道交叉处 设有中间隔离带, 以阻止承让干道车流和横向干道车流平面交叉 通行; 纵向立 交干道和横向干道保持立体交叉, 纵向立交干道在横向干道的上方跨过或在其 下方穿过; 干道外侧靠网格区域边设有若干个车流交换区 , 干道通过车流交换 区与区域网相连接; 相邻横向干道间保持 300至 5000米的距离; 纵向立交干道 与相邻纵向承让干道间保持 300至 5000米的距离; 两相邻的纵向承让干道 2间 保持 300至 5000米的距离; 横向干道和纵向干道交叉围成了若干个网格区 域, 每个网格区域里面设有一个无干扰区域道路交 通网络设施。

作为区域道路交通网络设施的优选, 其特征在于该无干扰区域道路交通网 络设施包括若干条横向区域道路, 若干条纵向区域道路, 若干条隔离带, 若干 个车流交换区; 其中纵向区域道路和横向区域道路纵横排列, 横向区域道路和 纵向区域道路交叉处设有横向或纵向中间隔离 带, 以阻止横向区域车流和纵向 区域车流平面交叉通行; 区域道路和干道相交或相邻处设有车流交换区 , 区域 道路通过车流交换区和相邻干道连接。

作为优选, 其特征在于车流交换区是将区域网络设施和干 道网络设施相连 接的设施, 双向行驶的干道与其连接的区段中间设有与干 道方向一致的中间隔 离带, 以阻止区域车流与干道车流平面交叉通行; 单向行驶的干道上设置的车 流交换区, 需防止区域道路车流穿越干道, 不允许两边对称设置车流交换区, 或采取中间隔离带以防止区域道路车流穿越干 道。 作为干道网络设施的一种优选方案, 其特征是所述的无干扰城市道路交通 干道网络设施包括若干条纵向立交干道, 若干条纵向承让干道, 若干条横向贯 通干道, 若干条隔离带, 若干个车辆掉头区, 若干个车流交换区; 其中纵向干 道与横向干道呈纵横排列; 相邻两条纵向立交干道间夹有若干条纵向承让 干道; 纵向立交干道和横向贯通干道保持立体交叉, 纵向立交干道在横向贯通干道的 上方跨过或在其下方穿过; 横向贯通干道和纵向承让干道交叉处设有横向 中间 隔离带, 以阻止来自承让干道上的车流和横向贯通干道 上的车流发生平面交叉 通行; 在横向贯通干道和纵向承让干道及立交干道上 设有若干条中间隔离带, 以阻止来自区域道路的车流进入干道时和干道 车流平面交叉通行, 或阻止车辆 违规掉头; 在横向贯通干道和纵向承让干道上设有若干个 车辆掉头区; 干道外 侧靠网格区域边设有若干个车流交换区, 干道通过车流交换区和相邻的无干扰 城市道路交通区域网络设施相连接。

作为干道网络设施的另一种优选方案, 其特征是所述的无干扰城市道路交 通干道网络设施包括若干条纵向立交干道, 若干条纵向承让干道, 若干条横向 单行干道, 若干条隔离带, 若干个车流交换区; 其中纵向干道与横向干道呈纵 横排列; 一条向左行驶的横向单行干道间夹一条横向向 右行驶的单行干道, 横 向单行干道和纵向承让干道交叉处设有横向隔 离带; 每相邻两条纵向立交干道 间夹有若干条纵向承让干道; 纵向立交干道和横向单行干道保持立体交叉, 纵 向立交干道在横向单行干道的上方跨过或在其 下方穿过; 纵向承让干道有些区 段是靠右行驶, 称为纵向右行承让干道, 有些区段是单向行驶, 称为纵向单行 承让干道, 紧邻横向单行干道行驶方向的右侧的纵向承让 干道是右行承让干道

9, 紧邻横向单行干道行驶方向的左侧的纵向承让 干道是单行承让干道; 干道外 侧靠网格区域边设有若干个车流交换区, 干道通过车流交换区和相邻的无干扰 城市道路交通区域网络设施相连接。

作为区域道路交通网络设施的一种优选方案, 其特征是所述的无干扰城市 道路交通区域网络设施包括若干条横向单行区 域道路, 若干条纵向右行区域道 路, 若干条纵向单行区域道路, 若干条隔离带, 单向环形道路, 若干个车流交 换区; 其中纵向区域道路和横向单行区域道路呈纵横 排列, 横向单行区域道路 和纵向区域道路交叉处设有横向中间隔离带; 紧邻横向单行区域道路行驶方向 的左侧的纵向区域道路是纵向单行区域道路, 紧邻横向单行区域道路行驶方向 的右侧的纵向区域道路是纵向右行区域道路; 网格区域四周靠近干道处设有单 向环形道路, 单向环形道路与外围干道间设有若干个车流交 换区; 单向环形道 路通过车流交换区与外围干道相连接; 单向环形道路与横向区域道路和紧邻的 纵向区域道路相连接。

作为区域道路交通网络设施的第二种优选方案 , 其特征是所述的无干扰城 市道路交通区域网络设施包括若干条横向右行 区域道路, 若干条纵向右行区域 道路, 若干条隔离带, 单向环形道路, 若干个车流交换区; 其中纵向右行区域 道路和横向右行区域道路呈纵横排列, 横向右行区域道路和纵向右行区域道路 交叉处设有横向中间隔离带; 网格区域四周靠近干道处设有单向环形道路, 单 向环形道路与外围干道间设有若干个车流交换 区; 单向环形道路通过车流交换 区与外围干道相连接; 单向环形道路内侧与横向区域道路以及紧邻的 纵向区域 道路相连接。

作为区域道路交通网络设施的第三种优选方案 , 其特征是所述的无干扰城 市道路交通区域网络设施包括若干条横向右行 区域, 若干条纵向右行区域道路, 若干条隔离带, 若干个车流交换区; 其中纵向右行区域道路和横向右行区域道 路呈纵横排列, 横向右行区域道路和纵向右行区域道路交叉处 设有横向中间隔 离带; 区域道路与外围干道连接处设有若干个车流交 换区, 区域道路通过车流 交换区与外围干道相连接。

作为区域道路交通网络设施的第四种优选方案 , 其特征是所述的无干扰城 市道路交通区域网络设施包括若干条横向单行 区域道路, 若干条纵向右行区域 道路, 若干条纵向单行区域道路, 若干条隔离带, 若干个车流交换区; 其中纵 向区域道路和横向单行区域道路呈纵横排列, 一条向左行驶的横向单行区域道 路间夹一条向右行驶的横向单行区域道路, 紧邻横向单行区域道路行驶方向的 左侧的纵向区域道路是纵向单行区域道路, 紧邻横向单行区域道路行驶方向的 右侧的纵向区域道路是纵向右行区域道路; 横向单行区域道路和纵向区域道路 交叉处设有横向中间隔离带; 区域道路与外围干道连接处设有若干个车流交 换 区, 区域道路通过车流交换区与外围干道相连接。

作为区域道路交通网络设施的第五种优选方案 , 其特征是所述的无干扰城 市道路交通区域网络设施包括若干条横向单行 区域道路, 若干条纵向单行区域 道路, 若干条隔离带, 若干个车流交换区; 其中纵向单行区域道路和横向单行 区域道路呈纵横排列, 一条向左行驶的横向单行区域道路间夹一条向 右行驶的 横向单行区域道路, 横向单行区域道路和纵向单行区域道路交叉处 设有横向中 间隔离带; 区域道路与外围干道连接处设有若干个车流交 换区, 区域道路通过 车流交换区与外围干道相连接。

一种无干扰城市道路交通网络设施的通行方法 , 其特征在于: 在横向干道 中行驶的车辆可以不间断直行到底, 也可在交叉口无冲突驶入纵向承让道路, 也可在车流交换区无冲突驶入区域网中; 在纵向承让干道中行驶的车辆, 可以 右拐或左拐无冲突驶入横向干道, 但不得直行穿越横向干道, 不能和横向干道 行驶方向发生交叉或冲突通行; 纵向立交干道的直行方向车流和横向干道直行 车流立交通行, 纵向立交干道车流通过匝道或辅道或地面道路 和横向干道及区 域网交换车流; 区域网中车流可在车流交换区驶入干道; 在横向区域道路中行 驶的车辆可以无冲突驶入纵向区域道路或在车 流交换区无冲突驶入干道; 在纵 向区域道路中行驶的车辆可以无冲突驶入横向 区域道路或在车流交换区无冲突 驶入干道; 在纵向区域道路和横向区域道路交叉口设有中 间隔离带, 只允许横 向或纵向一个方向车流可以直行, 禁止平面交叉通行; 区域道路车流可在车流 交换区驶入干道, 干道车流也可在车流交换区驶入区域道路。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 将城市道路交通网络设施拆分成干道交通网络 设施和 区域交通网络设施, 使它们成为两个相对独立的交通网络设施, 它们之间通过 车流交换区相连接, 实际上是将目前现有的或传统的道路交通网络 设施的网格 结构施行了分体术。 两个网络系统由于均实现了无干扰运行模式, 而它们之间 的车流交换也是无干扰模式, 因此就实现了整个城市道路交通网络的无干扰 运 行, 大大提高车辆通行能力和通行速度。

附图说明

图 1为无干扰城市道路交通干道网络设施及其运 平面示意图 1 ;

图 2为无干扰城市道路交通干道网络设施及其运 平面示意图 2;

图 3为无干扰城市道路交通干道网络设施及其运 平面示意图 3;

图 4为无干扰区域道路交通网络设施及其运行平 示意图 1 ;

图 5为无干扰区域道路交通网络设施及其运行平 示意图 2;

图 6为无干扰区域道路交通网络设施及其运行平 示意图 3;

图 7为无干扰区域道路交通网络设施及其运行平 示意图 4;

图 8为无干扰区域道路交通网络设施及其运行平 示意图 5;

图 9为无干扰区域道路交通网络设施及其运行平 示意图 6;

图 10为无干扰区域道路交通网络设施及其运行平 示意图 7;

图 11为无干扰区域道路交通网络设施及其运行平 示意图 8;

图 12为无干扰区域道路交通网络设施及其运行平 示意图 9;

图 13为无干扰区域道路交通网络设施及其运行平 示意图 10;

图 14为无干扰区域道路交通网络设施及其运行平 示意图 11 ; 图 15为无干扰区域道路交通网络设施及其运行平 示意图 12;

图 16为无干扰区域道路交通网络设施及其运行平 示意图 13;

图中: 1是纵向立交干道, 2是纵向承让干道, 3是横向贯通干道, 4是隔 离带, 5是车辆掉头区, 6是车流交换区, 7是网格区域, 8是横向单行干道, 9 是纵向右行承让干道, 10是纵向左行承让干道, 11是纵向单行承让干道, 12是 纵向右行区域道路, 13是纵向左行区域道路, 14是单向环形区域道路, 15是横 向单行区域道路, 16是建筑群, 17是网格区域外围干道, 18是横向左行区域道 路, 19是横向右行区域道路, 20是纵向单行区域道路。

以上名称中出现的左行道路是指靠左行驶的 双向行驶道路, 右行道路是指靠右 行驶的双向行驶道路, 单行道路是指单向行驶的道路, 横向贯通干道是指呈横 向设置并且直行方向不受干扰可直行无阻的双 向行驶干道; 立交干道是指其直 行方向和横向道路以立体的形式相交叉的干道 , 可以是立交干道在与其相交叉 的横向干道的上方或下方通过, 也可以是与其相交叉的横向干道在立交干道的 上方或下方通过; 以上名称中纵向立交干道 1和纵向承让干道 2统称为纵向干 道, 横向贯通干道 3和横向单行干道 8统称为横向干道, 纵向干道与横向干道 统称为干道, 纵向右行区域道路 12和纵向左行区域道路 13 以及纵向单行区域 道路 20统称为纵向区域道路, 横向单行区域道路 15和横向左行区域道路 18以 及横向右行区域道路 19统称为横向区域道路。 横向区域道路和

纵向区域道路以及单向环形区域道路 14又统称为区域道路。 平面交叉通行是指 在统一个平面上, 一个方向的车流穿越另一个方向的车流, 造成相互干扰的通 行, 而两种方向的车流汇聚成一股车流不属于平面 交叉通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 并结合附图, 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一、 如图 1 所示, 它是本发明的一种无干扰城市道路交通干道网 络设施及 其通行方法示意图。 该设施包括: 若干条纵向立交干道 1, 若干条纵向承让干道 2, 若干条横向贯通干道 3, 若干条隔离带 4, 若干个车辆掉头区 5, 若干个车流 交换区 6; 其中纵向干道与横向干道呈纵横排列; 相邻两条纵向立交干道 1间夹 有若干条纵向承让干道 2; 纵向立交干道 1和横向贯通干道 3保持立体交叉, 纵 向立交干道 1在横向贯通干道 3 的上方跨过或在其下方穿过; 横向贯通干道 3 和纵向承让干道 2交叉处设有横向中间隔离带 4,以阻止来自承让干道 2上的车 流和横向贯通干道 3上的车流发生平面交叉通行; 在横向贯通干道 3和纵向承 让干道 2及立交干道 1上设有若干条中间隔离带 4,以阻止来自区域道路的车流 进入干道时和干道车流平面交叉通行, 或阻止车辆违规掉头; 在横向贯通干道 3 和纵向承让干道 2上设有若干个车辆掉头区 5;干道外侧靠网格区域边设有若干 个车流交换区 6,干道通过车流交换区 6和相邻的无干扰城市道路交通区域网络 设施相连接。 本说明书中所称纵向和横向是示意图中一个相 对位置。 其中横向 干道均是直通无阻, 其它干道不得和它平面交叉通行, 称为横向贯通干道 3。所 谓纵向立交干道就是直行方向和横向干道保持 立交, 也可以是高架路。 纵向承 让干道是指当它和横向干道交叉时, 车流不得穿越横向干道, 只能驶入横向干 道。

下面结合图 1,对车辆在本发明的无干扰城市道路交通干 网络设施中的通 行方法进行说明:

车辆在横向贯通干道 3 中可以直行无阻, 也可右转施入纵向干道, 也可在车流 交换区 6右转施入网格区域的区域道路中, 也可在车辆调头区左拐掉头行驶; 在纵向承让干道中行驶的车辆, 可以右转驶入横向干道, 但不得直行穿越横向 干道, 也可在车流交换区变道或右拐驶入网格区域中 , 也可在车辆掉头区左拐 掉头行驶; 纵向立交干道和横向干道直行车流保持立交通 行, 通过匝道或辅道 和横向干道与网格区域交换车流; 网格区域中车流可在车流交换区域驶入干道。

二、 如图 2所示: 它是本发明的另一种结构的无干扰城市道路交 通干道网 络设施及其通行方法示意图。 该设施包括: 若干条纵向立交干道 1, 若干条纵向 承让干道 2, 若干条横向单行干道 8, 若干条隔离带 4, 若干个车流交换区 6。 纵横干道围成的空白格子称为网格区域 7 (包括 7a、 7b、 7c、 7d、 7e、 7f等), 其中横向干道由若干条横向单行干道 8构成, 一条向左行驶的横向单行干道间 夹一条横向向右行驶的单行干道, 横向单行干道 8和纵向承让干道 2交叉处设 有横向隔离带 4。纵向干道由若干条立交干道 1和承让干道 2构成, 每相邻两条 纵向立交干道 1间夹有若干条纵向承让干道 2。纵向承让干道 2有些区段是靠右 行驶, 称为纵向右行承让干道 9; 纵向承让干道 2有些区段是靠左行驶, 称为纵 向左行承让干道 10, 纵向左行承让干道 10上设有隔离带 4。 干道外侧靠网格区 域边设有若干个车流交换区 6。

下面结合图 2,对车辆在本结构的无干扰城市道路交通干 网络设施中的通 行方法进行说明:

车辆在横向单行干道中可以直行无阻, 也可右转或左转驶入纵向承让干道, 也可在车流交换区 6右转或左转驶入网格区域中的区域路网中。 在纵向承让干 道中行驶的车辆, 可以右转或左转驶入横向干道, 但不得直行穿越横向单行干 道, 也可在车流交换区驶入网格区域中。 纵向立交干道和横向干道保持立交通 行, 通过匝道和横向干道与网格区域交换车流。 网格区域中车流可在车流交换 区驶入横向单行干道和纵向干道。

三、 如图 3所示: 它是本发明的另一种结构的无干扰城市道路交 通干道网 络设施及其通行方法示意图。 该设施包括: 其包括若干条纵向立交干道 1, 若干 条纵向承让干道 2, 若干条横向单行干道 8, 若干条隔离带 4, 若干个车流交换 区 6; 其中纵向干道与横向干道呈纵横排列; 一条向左行驶的横向单行干道间夹 一条横向向右行驶的单行干道, 横向单行干道 8和纵向承让干道 2交叉处设有 横向隔离带 4; 每相邻两条纵向立交干道 1间夹有若干条纵向承让干道 2; 纵向 立交干道 1和横向单行干道 8保持立体交叉,纵向立交干道 1在横向单行干道 8 的上方跨过或在其下方穿过; 纵向承让干道 2有些区段是靠右行驶, 称为纵向 右行承让干道 9, 有些区段是单向行驶, 称为纵向单行承让干道 11, 紧邻横向 单行干道 8行驶方向的右侧的纵向承让干道是右行承让 道 9,紧邻横向单行干 道 8行驶方向的左侧的纵向承让干道是单行承让 道 11 ; 干道外侧靠网格区域 边设有若干个车流交换区 6,干道通过车流交换区 6和相邻的无干扰城市道路交 通区域网络设施相连接。

下面结合图 3,对车辆在本结构的无干扰城市道路交通干 网络设施中的通 行方法进行说明:

车辆在横向单行干道中可以直行无阻, 也可右转或左转驶入纵向承让干道, 也可在车流交换区 6右转或左转驶入网格区域中的区域路网中; 在纵向承让干 道中行驶的车辆, 可以右转或左转驶入横向干道, 但不得直行穿越横向单行干 道, 也可在车流交换区驶入网格区域中; 纵向立交干道和横向干道直行车流保 持立交通行, 通过匝道或辅道和横向干道与网格区域交换车 流; 网格区域中车 流可在车流交换区驶入横向单行干道和纵向干 道。

四、 如图 4所示: 它是和图 1 中的干道网络设施相配套的区域道路交通网 络设施及其通行方法示意图。 该设施包括: 若干条横向单行区域道路 15, 若干 条纵向右行区域道路 12, 若干条纵向左行区域道路 13, 若干条隔离带 4, 单向 环形道路 14, 若干个车流交换区 6。 横向道路均是单行区域道路 15, 纵向区域 道路由若干条纵向右行区域道路 12和若干条纵向左行区域道路 13组成, 横向 单行区域道路 15和纵向区域道路交叉处设有隔离带 4。纵向左行区域道路 13上 设有横向中间隔离带 4。 网格区域四周靠近干道处设有单向环形道路 14, 单向 环形道路 14的外围是网格区域外围干道 17, 单向环形道路 14与网格区域外围 干道 17间设有若干个车流交换区 6。 网格区域中有若干个城市建筑群 16。

下面结合图 4,对车辆在本发明的无干扰区域道路交通网 设施中的通行方 法进行说明:

在横向单行区域道路 15行驶的车辆可以直行直到驶入单向环形道路 14,也 可右转或左转驶入纵向区域道路。 在纵向左行区域道路 13行驶的车辆可以左拐 驶入横向区域道路 15。在纵向右行区域道路 12行驶的车辆可以右拐驶入横向区 域道路 15, 或驶入单向环形道路 14。 纵向区域道路不得直行穿越横向区域道路 15。 单向环形道路 14中的车流保持顺时针方向向前行驶, 车流方向和外围干道 保持一致。 该道路上的车流可右转进入横向单行道路以及 纵向承让道路, 也可 在车流交换区 6左转进入外围干道, 外围干道车流也可在车流交换区进入单向 环形道路 14。

如果条件不允许, 单向环形道路 14也可省略掉。

五、 如图 5所示: 它是又一种和图 1 中的干道网络设施相配套的无干扰区 域道路交通网络设施及其通行方法示意图。 该设施包括: 其包括若干条横向单 行区域道路 15, 若干条纵向右行区域道路 12, 若干条纵向单行区域道路 20, 若 干条隔离带 4, 单向环形道路 14, 若干个车流交换区 6; 其中纵向区域道路和横 向单行区域道路 15呈纵横排列, 横向单行区域道路 15和纵向区域道路交叉处 设有横向中间隔离带 4; 紧邻横向单行区域道路 15行驶方向的左侧的纵向区域 道路是纵向单行区域道路 20,紧邻横向单行区域道路 15行驶方向的右侧的纵向 区域道路是纵向右行区域道路 12; 网格区域四周靠近干道处设有单向环形道路 14, 单向环形道路 14与外围干道间设有若干个车流交换区 6; 单向环形道路 14 通过车流交换区 6与外围干道相连接; 单向环形道路 14与横向区域道路和紧邻 的纵向区域道路相连接。 网格区域中有若干个城市建筑群 16。

下面结合图 5,对车辆在本发明的无干扰区域道路交通网 设施中的通行方 法进行说明:

在横向单行区域道路 15行驶的车辆可以直行直到驶入单向环形道路 14,也 可右转或左转驶入纵向区域道路; 在纵向区域道路行驶的车辆可以左拐或右拐 驶入横向单行区域道路 15,或驶入单向环形道路 14但不得直行穿越横向区域道 路 15; 单向环形道路 14中的车流保持顺时针方向向前行驶, 车流方向和外围干 道保持一致, 该道路上的车流可右转进入横向区域道路或纵 向区域道路, 也可 在车流交换区 6左转进入外围干道, 外围干道车流也可在车流交换区进入单向 环形道路 14。

如果条件不允许, 单向环形道路 14也可省略掉。

六、 如图 6所示: 它是又一种和图 1 中的干道网络设施相配套的无干扰区 域道路交通网络设施及其通行方法示意图。 该设施包括: 若干条横向右行区域 道路 19, 若干条纵向右行区域道路 12, 若干条隔离带 4, 单向环形道路 14, 若 干个车流交换区 6;其中纵向右行区域道路 12和横向右行区域道路 19呈纵横排 列,横向右行区域道路 19和纵向右行区域道路 12交叉处设有横向中间隔离带 4; 网格区域四周靠近干道处设有单向环形道路 14,单向环形道路 14与外围干道间 设有若干个车流交换区 6; 单向环形道路 14通过车流交换区 6与外围干道相连 接; 单向环形道路 14内侧与横向区域道路以及紧邻的纵向区域道 相连接。 网 格区域中有若干个城市建筑群 16。

下面结合图 6,对车辆在本发明的无干扰区域道路交通网 设施中的通行方 法进行说明:

在横向右行区域道路 19行驶的车辆可以直行直到驶入单向环形道路 14,也 可右拐驶入纵向右行区域道路 12;在纵向右行区域道路 12行驶的车辆可以右拐 驶入横向右行区域道路 19, 或驶入单向环形道路 14, 但不得直行穿越横向右行 区域道路 19; 单向环形道路 14中的车流保持顺时针方向向前行驶, 车流方向和 外围干道保持一致, 该道路上的车流可右转进入横向区域道路或纵 向区域道路, 也可在车流交换区 6左转进入外围干道, 外围干道车流也可在车流交换区进入 单向环形道路 14。

如果条件不允许, 单向环形道路 14也可省略掉。

七、 如图 7所示: 它是图 2中网格区域 7a的区域道路交通网络设施及其通 行方法示意图。 该设施包括: 若干条横向左行区域道路 18, 若干条横向单行区 域道路 15, 若干条纵向左行区域道路 13, 若干条隔离带 4, 若干个车流交换区 6。 横向区域道路由若干条横向左行区域道路 18和若干条横向单行区域道路 15 组成。纵向区域道路由若干条纵向左行区域道 路 13组成。横向左行区域道路 18 和纵向左行区域道路上均设有中间隔离带 4。 横向左行区域道路 18和纵向左行 区域道路 13交叉处由纵向左行区域道路 13的中间隔离带隔开, 以阻止横向道 路 18上的车流穿越纵向道路 13。 区域道路和干道相连处设有车流交换区 6。 网 格区域中有若干个城市建筑群 16。

下面结合图 7,对车辆在本发明的无干扰区域道路交通网 设施中的通行方 法进行说明: 在纵向左行道路 13中行驶的车辆可以直行直到驶入车流交换区 6进入横向 干道, 也可以左拐驶入横向区域道路。 横向左行区域道路 18是承让道路, 只能 左拐驶入纵向道路或在车流交换区 6左拐驶入外围干道, 但不能直行穿越纵向 道路。 横向单行区域道路 15只能单向行驶, 只能单向向前驶入车流交换区 6进 入外围纵向干道, 或单向从车流交换区 6驶入纵向区域道路, 但不得穿越纵向 区域道路。 干道网车流可通过车流交换区 6驶入横向左行区域道路 18和纵向左 行区域道路 13。

八、 如图 8所示: 它是图 2中网格区域 7b的区域道路交通网络设施及其通 行方法示意图。 该设施包括: 若干条横向左行区域道路 18, 若干条纵向左行区 域道路 13, 若干条隔离带 4, 若干个车流交换区 6。横向区域道路均是横向左行 区域道路 18, 纵向区域道路均是纵向左行区域道路 13。 横向左行区域道路 18 和纵向左行区域道路上均设有中间隔离带 4。纵向区域道路和横向区域道路交叉 处由横向区域道路上的隔离带 4分隔开。 区域道路和干道相连处设有车流交换 区 6。 区域外侧是网格区域外围干道 17。 网格区域中有若干个城市建筑群 16。

下面结合图 8,对车辆在本发明的无干扰区域道路交通网 设施中的通行方 法进行说明:

在横向左行区域道路 18中行驶的车辆可以直行直到驶入车流交换区 6进入 纵向干道, 也可以左拐进入纵向区域道路。 在纵向左行区域道路 13行驶的车辆 可以左拐进入横向区域道路或在车流交换区驶 入横向干道, 但不能穿越横向道 路。

九、 如图 9所示: 它是图 2中网格区域 7c的区域道路交通网络设施及其通 行方法示意图。 该设施包括: 若干条横向左行区域道路 18, 若干条横向单行区 域道路 15, 若干条纵向左行区域道路 13, 若干条隔离带 4, 若干个车流交换区 6。 横向区域道路由横向左行区域道路 18和横向单行区域道路 15组成, 纵向区 域道路均是纵向左行区域道路 13,在横向左行区域道路 18和纵向左行区域道路 13上均有中间隔离带 4, 横向区域道路和纵向左行区域道路 13交叉处由纵向左 行区域道路 13的中间隔离带隔开, 以阻止横向区域道路上的车流穿越纵向道路 13。 区域外侧是网格区域外围干道 17, 区域道路和干道相连处设有车流交换区 6。 网格区域中有若干个城市建筑群 16。

下面结合图 9,对车辆在本发明的无干扰区域道路交通网 设施中的通行方 法进行说明:

在横向左行区域道路 18 中行驶的车辆可以左拐驶入纵向左行区域道路 13 或驶入车流交换区 6进入外围纵向干道, 但不得穿越纵向道路。 横向单行区域 道路 15只能单向行驶, 只能单向向前驶入车流交换区 6进入外围纵向干道, 或 单向从车流交换区 6驶入纵向区域道路, 但不得穿越纵向道路。 在纵向左行区 域道路 13行驶的车辆可以左拐进入横向区域道路, 也可直行直到驶入车流交换 区 6进入外围干道。

十、 如图 10所示: 它是图 2中网格区域 7d、 7e、 7f的区域道路交通网络设 施及其通行方法示意图, 它也适用于图 1 中网格区域的区域道路交通网络设施 及其通行方法, 它也适用于图 3中网格区域 7d、 7e、 7f的区域道路交通网络设 施及其通行方法。 该设施包括: 若干条横向右行区域道路 19, 若干条纵向右行 区域道路 12, 若干条隔离带 4, 若干个车流交换区 6; 其中纵向右行区域道路 12和横向右行区域道路 19呈纵横排列, 横向右行区域道路 19和纵向右行区域 道路 12交叉处设有横向中间隔离带 4; 区域外侧是外围干道 17, 区域道路与外 围干道连接处设有若干个车流交换区 6,区域道路通过车流交换区 6与外围干道 相连接。 网格区域中有若干个城市建筑群 16。

下面结合图 10, 对车辆在本发明的无干扰区域道路交通网络设 施中的通行 方法进行说明:

在横向右行区域道路 19行驶的车辆可以直行直到驶入车流交换区 6进入外 围干道, 也可右拐驶入纵向右行区域道路 12; 在纵向右行区域道路 12行驶的车 辆可以右拐驶入横向右行区域道路 19, 或驶入车流交换区 6进入外围干道, 但 不得直行穿越横向右行区域道路 19; 外围干道车流可在车流交换区 6进入区域 道路。

十一、如图 11所示:它是又一种可用于图 2中网格区域 7a的区域道路交通 网络设施及其通行方法示意图。 该设施包括: 若干条横向右行区域道路 19, 若 干条横向单行区域道路 15, 若干条纵向单行区域道路 20, 若干条隔离带 4, 若 干个车流交换区 6。 横向区域道路由若干条横向右行区域道路 19和若干条横向 单行区域道路 15组成。 纵向区域道路由若干条纵向单行区域道路 20组成。 横 向区域道路和纵向单行区域道路 20交叉处设有纵向中间隔离带, 以阻止横向区 域道路上的车流穿越纵向区域道路。 区域道路和干道相连处设有车流交换区 6。 网格区域中有若干个城市建筑群 16。

下面结合图 11, 对车辆在本发明的无干扰区域道路交通网络设 施中的通行 方法进行说明:

在纵向单行道路 20中行驶的车辆可以直行直到驶入车流交换区 6进入横向 干道, 也可以左拐或右拐驶入横向区域道路; 在横向单行区域道路 15行驶的车 辆可左拐或右拐驶入纵向区域道路或驶入外围 干道, 但不得穿越纵向区域道路; 在横向右行区域道路 19行驶的车辆可右拐驶入纵向区域道路或外围 道, 但不 能穿越纵向区域道路; 干道网车流可通过车流交换区 6驶入横向或纵向区域道 路。

十二、 如图 12所示: 它是又一种可用于图 2中网格区域 7b的区域道路交 通网络设施及其通行方法示意图。 该设施包括: 若干条横向单行区域道路 15, 若干条横向右行区域道路 19, 若干条纵向单行区域道路 20, 若干条隔离带 4, 若干个车流交换区 6。横向区域道路和纵向区域道路之间设有纵 中间隔离带 4。 区域道路和干道相连处设有车流交换区 6。 区域外侧是网格区域外围干道 17。 网格区域中有若干个城市建筑群 16。

下面结合图 12, 对车辆在本发明的无干扰区域道路交通网络设 施中的通行 方法进行说明:

在纵向单行道路 20中行驶的车辆可以直行直到驶入车流交换区 6进入横向 干道, 也可以左拐或右拐驶入横向区域道路; 在横向单行区域道路 15中的车辆 只能单向行驶, 或者从区域内单向驶入车流交换区 6进入纵向干道, 或者单向 驶入纵向区域道路, 但不能穿越纵向区域道路; 在横向右行区域道路 19行驶的 车辆可右拐驶入纵向区域道路或外围干道, 但不能穿越纵向区域道路; 干道网 车流可通过车流交换区 6驶入横向或纵向区域道路。

十三、 如图 13所示: 它是又一种可用于图 2中网格区域 7c的区域道路交 通网络设施及其通行方法示意图。 该设施包括: 若干条横向单行区域道路 15, 若干条横向右行区域道路 19, 若干条纵向单行区域道路 20, 若干条隔离带 4, 若干个车流交换区 6。横向区域道路和纵向区域道路之间设有纵 中间隔离带 4。 区域道路和干道相连处设有车流交换区 6。 区域外侧是网格区域外围干道 17。 网格区域中有若干个城市建筑群 16。

下面结合图 13, 对车辆在本发明的无干扰区域道路交通网络设 施中的通行 方法进行说明:

在纵向单行道路 20中行驶的车辆可以直行直到驶入车流交换区 6进入横向 干道, 也可以左拐或右拐驶入横向区域道路; 在横向单行区域道路 15中的车辆 只能单向行驶, 或者从区域内单向驶入车流交换区 6进入纵向干道, 或者单向 驶入纵向区域道路, 但不能穿越纵向区域道路; 在横向右行区域道路 19行驶的 车辆可右拐驶入纵向区域道路或外围干道, 但不能穿越纵向区域道路; 干道网 车流可通过车流交换区 6驶入横向或纵向区域道路。

十四、 如图 14所示: 它是图 3中网格区域 7a和 7c的区域道路交通网络设 施及其通行方法示意图。 该设施包括: 若干条横向单行区域道路 15, 若干条横 向右行区域道路 19, 若干条纵向单行区域道路 20, 若干条隔离带 4, 若干个车 流交换区 6。 横向区域道路和纵向区域道路之间设有纵向中 间隔离带 4。 区域道 路和干道相连处设有车流交换区 6。 区域外侧是网格区域外围干道 17。 网格区 域中有若干个城市建筑群 16。

下面结合图 14, 对车辆在本发明的无干扰区域道路交通网络设 施中的通行 方法进行说明:

在纵向单行区域道路 20中行驶的车辆可以直行直到驶入车流交换区 6进入 横向干道, 也可以左拐或右拐驶入横向区域道路。 在横向区域道路行驶的车辆 可以左拐或右拐进入纵向区域道路或在车流交 换区驶入外围干道, 但不能穿越 纵向区域道路。

十五、 如图 15所示: 它是又一种可用于图 3中网格区域 7a和 7c的区域道 路交通网络设施及其通行方法示意图。 该设施包括: 若干条横向单行区域道路 15, 若干条纵向右行区域道路 12, 若干条纵向单行区域道路 20, 若干条隔离带 4,若干个车流交换区 6;其中纵向区域道路和横向单行区域道路 15呈纵横排列, 一条向左行驶的横向单行区域道路 15 间夹一条向右行驶的横向单行区域道路 15, 紧邻横向单行区域道路 15行驶方向的左侧的纵向区域道路是纵向单行 域 道路 20,紧邻横向单行区域道路 15行驶方向的右侧的纵向区域道路是纵向右行 区域道路 12;横向单行区域道路 15和纵向区域道路交叉处设有横向中间隔离带 4; 区域道路与外围干道连接处设有若干个车流交 换区 6, 区域道路通过车流交 换区 6与外围干道相连接。

下面结合图 15, 对车辆在本发明的无干扰区域道路交通网络设 施中的通行 方法进行说明:

在横向单行区域道路 15行驶的车辆可以直行直到驶入车流交换区 6进入外 围干道, 也可右拐或左拐驶入纵向区域道路; 在纵向区域道路行驶的车辆可以 右拐或左拐驶入横向单行区域道路 15, 或驶入车流交换区 6进入外围干道, 但 不得直行穿越横向单行区域道路 15 ; 外围干道车流可在车流交换区 6进入区域 道路。

十六、 如图 16所示: 它是又一种可用于图 3中网格区域 7b的区域道路交 通网络设施及其通行方法示意图, 它也适用于图 2中网格区域 7b的区域道路交 通网络设施及其通行方法。 该设施包括: 若干条横向单行区域道路 15, 若干条 纵向单行区域道路 20, 若干条隔离带 4, 若干个车流交换区 6; 其中纵向单行区 域道路和横向单行区域道路 15呈纵横排列, 一条向左行驶的横向单行区域道路 15间夹一条向右行驶的横向单行区域道路 15, 横向单行区域道路 15和纵向单 行区域道路交叉处设有横向中间隔离带 4;区域道路与外围干道连接处设有若干 个车流交换区 6, 区域道路通过车流交换区 6与外围干道相连接。 网格区域中有 若干个城市建筑群 16。 下面结合图 16, 对车辆在本发明的无干扰区域道路交通网络设 施中的通行 方法进行说明:

在横向单行区域道路 15行驶的车辆可以直行直到驶入车流交换区 6进入外 围干道, 也可在允许驶入的路口右拐或左拐驶入纵向区 域道路; 在纵向区域道 路行驶的车辆可以右拐或左拐驶入横向单行区 域道路 15, 或驶入车流交换区 6 进入外围干道, 但不得直行穿越横向单行区域道路 15 ; 外围干道车流可在车流 交换区 6进入区域道路。

十七、 图 5、 图 6、 图 10所示的无干扰区域道路交通网络设施及其通 方 法同样适用于图 3所示的无干扰城市道路交通干道网络设施中 网格区域 7d、 7e、 7f的区域网; 图 12所示的无干扰区域道路交通网络设施及其通 方法同样 适用于图 3 所示的无干扰城市道路交通干道网络设施中的 网格区域 7b 的区域 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