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ORE GRINDING MEDIUM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3/007076
Kind Code:
A1
Abstract:
An ore grinding medium (1) comprising a polyhedral prism (2) located in a central section, and frustra (3) extending from the base of the polyhedral prism (2) towards the two ends, the number of sides of the polyhedral prism (2) being equal to or greater than 5. The orc grinding medium (1) can both reduce wear of the orc grinding medium (1) and the lining plate of a grinding machine and distinctly improve orc grinding efficiency.

Inventors:
XIE ZHAOZONG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1/082849
Publication Date:
January 17, 2013
Filing Date:
November 24, 2011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XIE ZHAOZONG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B02C17/20
Domestic Patent References:
WO2003070372A12003-08-28
Foreign References:
GB261664A1926-11-25
SU391854A11973-07-27
CN1340406A2002-03-20
JP2001205123A2001-07-31
CN2207879Y1995-09-20
CN2757922Y2006-02-15
CN2227524Y1996-05-22
CN2516248Y2002-10-16
GB284580A1928-02-02
Attorney, Agent or Firm:
NTD UNIVATI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AGENCY LTD. (CN)
北京永新同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 利 要 求

1 . 一种磨矿介质, 其特征在于:

包括位于中段的多面棱柱体、 自多面棱柱体的底面向两端延 伸的锥台, 所述多面棱柱体的侧面的个数等于或大于 5。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磨矿介质, 其特征在于: 所述棱柱 体是正棱柱体。

3. 根据权利要求 1或 2所述的磨矿介质, 其特征在于: 所述 锥台的侧面为圆弧面。

4. 根据权利要求 1或 2所述的磨矿介质, 其特征在于: 所述 锥台的侧面是平面。

5. 根据权利要求 1或 2所述的磨矿介质, 其特征在于: 所述 锥台两端的端面为平面。

6. 根据权利要求 1或 2所述的磨矿介质, 其特征在于: 棱柱 体的各个侧面之间圆滑过渡。

Description:
磨矿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磨矿介质, 尤其涉及一种在磨矿机中使用的 磨矿介质。 背景技术

在选矿业中, 磨矿介质的形状、 尺寸、 材质及添加质量直接会影 响磨矿效率、 金属回收率及金属材料的消耗。 因此, 关于磨矿介质的 形状、 尺寸、 材质的研究一直是本领域的研究重点。

目前的磨矿机中使用的磨矿介质 (或称研磨体) 一般为圆球 形、 圆柱形、 圆台形等, 对于圆球形介质而言, 在磨矿机中与矿 石是以点与点接触方式进行研磨, 不利于进行细磨, 但往往造成 过粗而导致金属流失, 使得金属材料消耗量大, 降低磨矿效率。 对于圆柱形及圆台形磨矿介质, 虽然它们包含了点、 线、 面的接 触方式, 但磨矿粒度粗, 适于粗磨、 中磨, 但不适于细磨。 且每 个圆柱、 圆台的边缘会砍在磨机衬板上以及导致磨矿介 质之间相 互砍杀, 从而加剧磨矿介质的消耗及磨机衬板的磨损。

为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专利 ZL200620120216.2公开了一种磨 矿介质, 其包括位于中段的圆柱部、 自圆柱部向两端延伸的圆弧 部及位于两端的端面部, 该圆柱部呈圆柱体形, 直径为 D , 端面 部为一平面并呈圆形, 圆形直径为 d, 且 D>d, 圆弧部是从圆柱部 向端面部形成圆弧形过渡。

上述磨矿介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圆球形、 圆柱形和圆台形 磨矿介质所存在的问题。 但是当其圆弧过渡处相接触时为点接触, 当圆柱面相接触时为线接触, 只有当两端面相接触时为面接触。 因此, 上述发明专利的磨矿介质在磨矿过程中以点接 触和线接触 为主, 其磨矿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而且, 随着选矿业的技术改革, 采用多破少磨的方法, 由过 去的 50毫米以上的入磨粒度改变为现在的 20毫米以下的粒度, 磨矿介质也应该随之改变其磨矿原理, 由普通圆球的由砸到磨改 变为现在的由磨到砸的原则。 发明内容

为了进一步提高磨矿介质的磨矿效率,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磨 矿介质, 其特征在于: 包括位于中段的多面棱柱体、 自多面棱柱 体的底面向两端延伸的锥台, 所述多面棱柱体的侧面的个数等于 或大于 5。

优选地, 所述棱柱体是正棱柱体, 并且优选地, 所述棱柱体 的长度 h与其底面外接圆的直径 D之比在 0.3~5的范围内。

可选地, 所述棱柱体是斜棱柱体。

优选地, 所述棱柱体的侧面是 6— 12个。

优选地, 所述锥台的侧面是圆弧面。

可选地, 所述锥台的侧面是平面。

可选地, 所述棱柱体的各个侧面之间圆滑过渡。 由于本发明是由位于中段的棱柱体和自多面棱 柱体的底面向 两端延伸的锥台构成, 因此, 在磨矿机磨矿过程中, 接触方式主 要是面接触和线接触, 其中面接触的比例更大, 其特别适合目前 选矿业多破少磨的方法。 因此本发明的磨矿介质既能减小磨矿介 质和磨机衬板的磨损, 又能明显地提高磨矿效率。 附图说明

图 1 是根据本发明的中段为正八棱柱、 锥台侧面为圆弧面时 的磨矿介质的俯视图。

图 2 是根据本发明的中段为正八棱柱、 锥台侧面为圆弧面时 的磨矿介质的主视图。

图 3 是根据本发明的中段为正七棱柱、 锥台侧面为圆弧面时 的磨矿介质的俯视图。 图 4 是根据本发明的中段为正七棱柱、 锥台侧面为圆弧面时 的磨矿介质的俯视图。

图 5 是根据本发明的中段为正八棱柱、 锥台侧面为平面时的 磨矿介质的俯视图。

图 6 是根据本发明的中段为正八棱柱、 锥台侧面为平面时的 磨矿介质的主视图。

图 7 是根据本发明的中段为正七棱柱、 锥台侧面为平面时的 磨矿介质的俯视图。 图 8 是根据本发明的中段为正七棱柱、 锥台侧面为平面时的 磨矿介质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附图分别以正八棱柱 和正七棱柱为例进行描述, 说明本发明的中段棱柱体的侧面的个 数既可以是奇数, 也可以是偶数。

图 1和 2示出的是根据本发明的棱柱体为正八棱柱、 锥台侧 面为圆弧面时的磨矿介质 1 的俯视图和主视图。 如图所示, 磨矿 介质 1包括位于中段的正八棱柱体 2和自多面棱柱体的底面向两 端延伸的锥台 3, 其中锥台的侧面为圆弧面, 锥台两端的端面为平 面。

其中, 正八棱柱的长度为 h, 其底面外接圆的直径为 D, 本实 施例中直径 D略大于正八棱柱的长度^ 根据实践, 优选地, 正八 棱柱的长度 h与其底面外接圆的直径 D之比 h : D在 0. 3-5的范围 内。

由于磨矿介质的中段是由八个平面构成的八棱 柱, 而两端是 由圆弧面形成的锥台, 因此在磨矿过程中, 接触方式基本为面接 触和线接触, 其中面接触的比例更大。 由此提高了磨矿效率, 同 时减小了磨矿介质和磨机衬板的磨损。

图 3和 4示出的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和主 图, 其中, 磨矿介质 1 的中段的棱柱体为正七棱柱, 锥台侧面为圆弧 面。 如图所示, 磨矿介质 1包括位于中段的正七棱柱体 2和自多 面棱柱体的底面向两端延伸的锥台 3, 其中锥台的侧面为圆弧面, 锥台两端的端面为平面。

图 5和 6示出的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和主 图, 其中, 磨矿介质 1的中段的棱柱体为正八棱柱, 锥台侧面为平面。 如图所示, 磨矿介质 1包括位于中段的正八棱柱体 2和自多面棱 柱体的底面向两端延伸的锥台 3, 其中锥台的侧面为平面, 锥台两 端的端面为平面。

图 7和 8示出的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和主 图, 其中, 磨矿介质 1 的中段的棱柱体为正七棱柱, 锥台侧面为平。 如图所示, 磨矿介质 1包括位于中段的正七棱柱体 2和自多面棱 柱体的底面向两端延伸的锥台 3, 其中锥台的侧面为平面, 锥台两 端的端面为平面。

根据上述实施例,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不论棱柱体的侧 面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尽管这里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 但它们仅仅是为 了解释的目的而给出的, 而不应认为它们对本发明的范围构成限 制。 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 可以对本发明做出 各种替换、 变更和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