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OUTRIGGER AND ENGINEERING MACHINE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5/021906
Kind Code:
A1
Abstract:
Disclosed are an outrigger and engineering machine. The outrigger comprises a support leg (1), a bottom seat (2), and a counterweight block. The bottom seat (2) is connected at the bottom of the support leg (1). The counterweight block is removably provided on the bottom base (2). The counterweight block can be of a combined structure and can be provided with a counter bore (30) for accommodating the lower part of the bottom base (2). The support leg is prevented from leaving the ground by the utilization of the pressing force from the gravity of the counterweight block, is stable during operation, and has the advantages such as a small ground specific pressure, universality, accurate positioning, and fast assembly.

Inventors:
YI XIAOGANG (CN)
HU XIONGWEI (CN)
TAN HAIBO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4/084167
Publication Date:
February 19, 2015
Filing Date:
August 12, 2014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SANY AUTOMOBILE MFG CO LTD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B60S9/04
Foreign References:
CN202209151U2012-05-02
CN202516235U2012-11-07
CN103419761A2013-12-04
CN203450104U2014-02-26
CN102518918A2012-06-27
CN102070095A2011-05-25
US20100282926A12010-11-11
Download PDF:
Claims:
权 利 要 求

1、 一种支腿, 包括支撑腿 (1),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底座 (2) 和配 重块, 其中: 所述底座 (2) 连接于所述支撑腿 (1) 的底端, 所述配重块 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底座 (2) 上。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支腿, 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重块的下表面开 设有沉孔 (30), 所述沉孔 (30) 用于容纳所述底座 (2) 下部, 安装状态 时, 所述配重块的下表面不高于所述底座 (2) 的下表面。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支腿,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 (2) 包括竖 向设置的立柱 (21) 和固定于所述立柱 (21) 下方的底板 (22), 所述立柱 (21) 的顶端与所述支撑腿 (1) 的底端连接, 所述配重块为组合式结构, 整体套装于所述立柱 (21) 外侧。

4、 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支腿, 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重块包括多个第 一块体(31), 安装状态时, 多个所述第一块体(31) 围绕于所述立柱 (21) 外侧, 并定位于所述底座 (2) 上。

5、 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支腿,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块体 (31) 的 下表面开设有沉孔 (30), 所述沉孔 (30) 用于容纳所述底板 (22), 安装 状态时, 所述第一块体 (31) 的下表面不高于所述底座 (2) 的下表面。

6、 根据权利要求 5所述的支腿,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板 (22) 的上表 面和所述沉孔 (30) 的端面的其中一个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限位孔 (1a), 另 一个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限位孔 (1a) 配合的第一限位销 (1b)。

7、 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支腿, 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重块还包括多个 第二块体(32),安装状态时, 多个所述第二块体(32)围绕于所述立柱(21) 外侧, 并定位于所述第一块体 (31) 上。

8、 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支腿,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块体 (31) 上 表面和所述第二块体 (32) 下表面的其中一个上设置有多个第二限位孔

(2a), 另一个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限位孔 (2a) 配合的第二限位销 (2b)。

9、根据权利要求 8所述的支腿, 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第二块体(32) 有序地堆叠在所述第一块体 (31) 上方。

10、 一种工程机械, 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程机械设置有权利要求 1-9 任一项所述的支腿。

Description:
一种支腿及工程机械 本申请要求于 201 3 年 08 月 1 3 日提交中国专利局、 申请号为 201 31 0350589. 3、 发明名称为 "一种支腿及工程机械" 的中国专利申请的 优先权, 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工程机械领域, 具体地说, 涉及一种支腿, 以及设置 有该支腿的工程机械。 背景技术 混凝土泵车、 起重机等工程机械中, 一般都设置有支腿, 该支腿主要 包括支腿臂和支撑腿。 在工程机械到达作业现场时, 通过摆动或伸縮方式 展开支腿臂, 并使得支撑腿伸出至地面即可支撑车体。

该支腿直接承受整车的倾翻力矩和重量, 可以在作业过程中起到稳定 整车重心的作用, 避免工程机械的倾翻。 但是在实际作业过程中, 工程机 械的重心随作业装置的作业状态而移动。 例如, 混凝土泵车的臂架系统处 于不同的俯仰角及不同的伸展程度时, 对各个支腿的作用力不同, 有可能 造成部分支腿脱离地面, 甚至导致整机倾翻。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支腿, 使用该支腿可以进一步 提高工程机械的作业稳定性, 降低发生倾翻事故的风险。

本发明提出的支腿, 包括支撑腿、 底座和配重块, 其中: 所述底座连 接于所述支撑腿的底端, 所述配重块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底座上。

进一步地, 所述配重块的下表面开设有沉孔, 所述沉孔用于容纳所述 底座下部, 安装状态时, 所述配重块的下表面不高于所述底座的下表面 。

进一步地, 所述底座包括竖向设置的立柱和固定于所述立 柱下方的底 板, 所述立柱的顶端与所述支撑腿的底端连接, 所述配重块为组合式结构, 整体套装于所述立柱外侧。

进一步地, 所述配重块包括多个第一块体, 安装状态时, 多个所述第 一块体围绕于所述立柱外侧, 并定位于所述底座上。

进一步地, 所述第一块体的下表面开设有沉孔, 所述沉孔用于容纳所 述底板, 安装状态时, 所述第一块体的下表面不高于所述底座的下表 面。

进一步地, 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和所述沉孔的端面的其中一 个上设置有 多个第一限位孔, 另一个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限位孔配合的第一 限位销。

进一步地, 所述配重块还包括多个第二块体, 安装状态时, 多个所述 第二块体围绕于所述立柱外侧, 并定位于所述第一块体上。

进一步地, 所述第一块体上表面和所述第二块体下表面的 其中一个上 设置有多个第二限位孔, 另一个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限位孔配合的第二 限 位销。

进一步地, 多个所述第二块体有序地堆叠在所述第一块体 上方。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 还提供一种工程机械, 所述工程机械设置有前 述任一项的支腿。

本发明在底座上可拆卸地安装配重块, 在支撑腿支撑于地面后, 该配 重块安装于底座上, 配重块的自身重力作用于底座上; 而在运输等状态时, 可将配重块从底座上拆除。

在工程机械作业过程中, 本发明借助于该配重块重力的压紧作用, 可 限制支撑腿脱离地面, 极大地减少了工程机械倾翻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 提 高了作业稳定性。 配重块也可从底座上拆除, 不影响支腿的展开和收回。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 配重块上开设有容纳底座的沉孔, 配重块的 下表面直接接地, 具有单独的接地面积, 因此不会增加整车的接地比压, 可靠性好。

此外, 配重块优选为组合式结构, 因此可根据车型和工况选择不同的 配重重量, 适用多种可能的工程机械及应用工况, 具有通用性强的优点。

进一步地, 本发明还具有定位准确、 安装快捷、 配重块易于叠放和运 输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 1 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支腿的结构示意图;

图 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 3 a和图 3 b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一块体在不同视角的 构示意图; 图 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二块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 5是图 1 所示实施例的配重块及底座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说明:

支撑腿 -1 支腿臂 -1 0 底座 -2 立柱 -21 底板 -22 沉孔 -30 第一块体 -31 第二块体 -32 第一限位孔 -1 a 第一限位销 -1 b 第二限位孔 -2a 第二限 位销 -2b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 技术方案, 下面结合附 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 明。

图 1 所示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支腿的结构示意图。 该实施例的支腿至 少包括支撑腿 1、 底座 2和配重块。 其中, 该支撑腿 1 可在上下方向伸縮 移动, 其移动方向可以是竖直上下, 也可以是倾斜上下, 该支撑腿 1 也可 以为其它可能的结构。 此外, 参考图 1, 该支撑腿 1 还可以连接横向设置 的支腿臂 1 0, 该支腿臂 1 0可相对于车体伸縮或摆动, 从而形成摆动式支 腿或伸縮式支腿结构, 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工程机械。

底座 2连接于支撑腿 1 的底端, 该底座 2的结构可以参考图 2和图 5。 该底座 2与支撑腿 1 之间可以有多种可能的连接方式, 也可以与支撑腿 1 之间一体形成, 本发明并不受限于此。 在图 2所示的实施例中, 在底座 2 的顶端设置有球窝, 相应地则在支撑腿 1 的底端设置有球头, 该球头可以 容纳于球窝内, 并可通过端盖对球头进行限位。

该底座 2可以具有多种可能的结构, 优选地, 底座包括图 2所示的立 柱 21和底板 22, 其中该立柱 21 竖向设置, 底板 22固定于立柱 21 下方, 立柱 21的顶端与支撑腿 1的底端连接。底板 22和立柱 21之间可一体形成, 也可通过烊接等方式固定。 前述球窝可设置于立柱 21 的顶端。 此外, 优选 该立柱 21 为圆柱形结构, 该底板 22为圆盘状结构。 配重块可拆卸地安装于底座 2上, 配重块安装后, 其自身重力作用于 底座上。 在工程机械作业过程中, 当支撑腿 1 支撑于地面后, 该配重块安 装于底座 2上, 避免支撑腿 1在作业过程中脱离地面, 极大地减少了工程 机械倾翻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提高了作业稳定性。

进一步地, 为了避免因配重块的重力过大导致接地比压增 加、 支腿下 沉的现象, 优选地在配重块的下表面开设有沉孔 30, 沉孔 30 用于容纳底 座 2下部, 安装状态时, 配重块的下表面不高于底座 2的下表面。 配重块 的下表面可与底座 2的下表面平齐, 也可低于底座 2的下表面。 由于配重 块可直接接地, 具有单独的接地面积, 因此不会增加整车的接地比压, 可 靠性好。

该配重块可具有多种结构, 只要能够便捷的安装和拆卸, 即可以实现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 优选地, 该配重块为组合式结构, 整体套装于立柱 21 外侧。作为一种实施例的组合式结构,优选该 配重块包括多个第一块体 31。 图 3a和图 3b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一块体 31在不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安装状态时, 多个第一块体 31 围绕于立柱 21 外侧, 并定位于底座 2上。 优选地, 第一块体 31 的数量为 2个。

参考图 3a, 优选前述的沉孔 30设置于第一块体 31 的下表面。 进一步 地, 为了在第一块体 31和底座 2之间进行定位, 优选在底板 22的上表面 和沉孔 30的端面的其中一个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限位孔 1 a, 另一个上设置 有与第一限位孔 1 a配合的第一限位销 1 b。 更优选地, 参考图 2, 前述第一 限位孔 1 a设置于底盘的上表面, 其可以为通孔或盲孔; 参考图 3a, 前述 第一限位销 1 b设置于沉孔 30的端面, 各第一块体 31 上第一限位销 1 b的 数量优选为 2个。

进一步地, 为了提供不同的配重重量, 优选前述实施例的配重块还包 括多个第二块体 32, 图 4所示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二块体 32的结构示 意图。 安装状态时, 多个第二块体 32围绕于立柱 21 外侧, 并定位于第一 块体 31 上。优选地, 2个第二块体 32拼接成的结构围绕立柱 21 外侧一圈。

为了在第一块体 31和第二块体 32之间进行定位, 优选在第一块体 31 上表面和第二块体 32下表面的其中一个上设置有多个第二限位孔 2a, 另 一个上设置有与第二限位孔 2a配合的第二限位销 2b。 更优选地, 参考图 3b, 前述第二限位孔 2a设置于第一块体 31 的上表面, 其可以为通孔或盲 孔; 参考图 4, 前述第二限位销 2b设置于第二块体 32的下表面。 各第二 块体 32上第二限位销 2b的数量优选为 3个, 形成稳固的三角关系。

前述第二块体 32可以重复堆叠, 实现更多可能的配重重量。 参考图 1 和图 5, 第二块体 32有序地在第一块体 31 上方堆叠为二层。 应当清楚, 该第二块体 32还可以堆叠为更多层数。 各层的第二块体 32具有重复的结 构, 在上下表面分别设置有相应的定位部件。

除了前述实施例的支腿外,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设置有前述实施例的支 腿的工程机械。 该工程机械的其它结构可以参考现有及改进的 技术, 本文 在此不再赘述。 该工程机械可以为混凝土泵车、 起重机或其它设置有支腿 的设备。 该工程机械一般包括多个支腿, 优选各支腿均包括前述实施例的 支撑腿、 底座及可拆卸的配重块。

综上所述, 前述实施例在底座 2上可拆卸地安装配重块, 在支撑腿 1 支撑于地面后, 该配重块安装于底座 2上并可以向下压紧支撑腿 1 ; 而在 运输等状态时, 可将配重块从底座 2上拆除。 与现有技术相比, 前述实施 例具有以下优点:

1 ) 作业稳定性好

在工程机械作业过程中, 通过安装于底座 2上的配重块压紧支撑腿 1, 借助于该配重块重力的压紧作用, 可限制支撑腿 1 脱离地面, 极大地减少 了工程机械倾翻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提高了作业稳定性。

2) 接地比压小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 配重块上开设有容纳底座 2的沉孔 30, 配重 块可直接接地, 具有单独的接地面积, 因此不会增加整车的接地比压 (即 不会增加底座 2单位面积所承受的压力), 可靠性好。

3) 通用性强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 配重块为组合式结构 (即由多个部分装配而 成), 因此可根据车型和工况选择不同的配重重量, 适用多种可能的工程机 械及应用工况, 具有通用性强的优点。

此外, 本发明前述实施例还具有定位准确、 安装快捷、 配重块易于叠 放和运输等优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 凡在 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 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