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POLARIZER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5/165134
Kind Code:
A1
Abstract:
A polarizer, comprising a substrate transparent film layer (1); the surface of the substrate transparent film layer (1) is printed with a UV light-cured resin layer (2) via nano-printing technology; the UV light-cured resin layer (2) consists of strips (3) arranged at intervals and extending in a first direction, the first direction being perpendicular to a second direction. The polarizer has a low cost and good polarizing effect. Compared with a traditional polarizer having light transmittance of only 42%, the polarizer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has an incident angle of intense light of 0 degrees after shifting a specific visual angle, increasing the light transmittance all the way to 75% by employing louver theory.

Inventors:
CAI WENZHEN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4/078149
Publication Date:
November 05, 2015
Filing Date:
May 22, 2014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CAI WENZHEN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G02B5/30
Foreign References:
CN1363048A2002-08-07
CN101174085A2008-05-07
CN101185013A2008-05-21
Attorney, Agent or Firm:
BEIJING GENIUS GUARD INTELLECTUAL PROPERTY AGENT LTD. (CN)
北京天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 利 要 求 书

1. 一种偏光片, 包括一基材透明膜层 (1), 其特征在于: 基材透明膜层 (1) 的表面通过纳米印刷技术印刷有若干层 UV光固化树脂层 (2), 各 UV 光固化树脂层 (2) 重叠成为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列的条状体 (3), 条状体 (3) 沿第一方向延伸, 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 条状体 (3) 的高度 H 为 100-300nm, 条状体 (3) 的宽度 A为 25-150 nm, 相邻的条状体 (3) 之间形 成一光学细槽 (4), 光学细槽 (4) 的槽宽 B为 25-150 nm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一种偏光片, 其特征在于: 所述条状体 (3) 的 高度 H为 150-250nm, 条状体(3) 的宽度 A为 50-100nm, 光学细槽 (4) 的 槽宽 B为 50-100

3.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一种偏光片, 其特征在于: 所述条状体 (3) 的 高度 H为 200-250nm, 条状体 (3) 的宽度 A为 60-80nm, 光学细槽 (4) 的 槽宽 B为 60-80nm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偏光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材透明膜层 (1) 选用 PC膜层或 PET膜层。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偏光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材透明膜层 (1) 的厚度 C为 0.05 2mm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偏光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材透明膜层 (1) 的厚度 C为 0.1 lmm

7.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一种偏光片, 其特征在于: 所述条状体 (3) 的 横向截面的形状为长方形或正方形。

Description:
一种偏光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偏光片技术领域, 尤其是涉及一种偏光片。 背景技术 说 现有技术中,偏光片是在一透明片材层的表面 复合一层 1/4之波长的相位 差膜, 如中国发明专利号为 "200910162471.1 "、 专利名称为 "反射式偏光片" 书

的中国发明专利所示, 它具有一定的偏光效果, 但偏光效果仍然不理想。 尤 其是在强光环境下, 众所周知, 由于背光源的光线强度较弱, 在强光下, 手 机、 电脑等电子设备的显示屏的内容无法观察清楚 , 而目前解决这一技术的 方法是提高背光源的光线强度, 但是, 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不但增加 电能的使用量, 而且影响背光源的使用寿命, 现有技术的偏光片也都无法完 全解决这一技术问题, 仍然需要予以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偏光片, 它成本低, 偏光效果好, 偏移一定的视觉角度后其透光率由现有的 42%直接提到 75%, 它的应用解决了显示屏在强光环境下无法观察 清楚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偏光片, 包括一基材透明膜层, 基材透明膜层的表面通过纳米印 刷技术印刷有若干层 UV光固化树脂层,各 UV光固化树脂层重叠成为沿第一 方向间隔排列的条状体, 条状体沿第一方向延伸, 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 条状体的高度 H为 100-300nm, 条状体的宽度 A为 25-150 nm, 相邻的条状 体之间形成一光学细槽, 光学细槽的槽宽 B为 25-150 nm。

进一歩的技术方案中, 所述条状体的高度 H为 150-250nm, 条状体的宽 度 A为 50-100nm, 光学细槽的槽宽 B为 50-100 nm。

进一歩的技术方案中, 所述条状体的高度 H为 200-250nm, 条状体的宽 度 A为 60-80nm, 光学细槽的槽宽 B为 60-80nm。

进一歩的技术方案中, 所述基材透明膜层选用 PC膜层或 PET膜层。 进一歩的技术方案中, 所述基材透明膜层的厚度 C为 0.05〜2mm。

进一歩的技术方案中, 所述基材透明膜层的厚度 C为 0.1〜lmm。

进一歩的技术方案中, 所述条状体的横向截面的形状为长方形或正方 形。 采用上述结构后, 本发明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 本发明成本 低, 偏光效果好, 解决了显示屏在强光环境下无法观察清楚的问 题。 传统偏 光片的透光率只能达到 42 %, 而本发明的偏光片在偏移一定的视觉角度后, 强光的入视光角度为 0 度, 主要我们采用百叶窗原理, 其透光率直接提到

75%。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歩说明。

图 1是本发明的偏光片经过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 基材透明膜层

2、 UV光固化树脂层

3、 条状体

H、 高度

A、 宽度 B、 槽宽

C、 厚度 。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 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 见图 1所示: 一种偏光片, 包括一基材透明膜层 1, 基材透明膜 层 1选用 PC膜层或 PET膜层。 基材透明膜层 1的表面通过纳米印刷技术印 刷有若干层 UV光固化树脂层 2, 印刷于基材透明膜层 1UV光固化树脂层 2 经 UV光照射而固化,各 UV光固化树脂层 2重叠成为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列的 条状体 3, 条状体 3沿第一方向延伸, 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 条状体 3的 高度 H为 100-300nm, 条状体 3的宽度 A为 25-150nm, 相邻的条状体 3之间 形成一光学细槽 4, 光学细槽 4的槽宽 B为 25-150 nm。

其中, 条状体 3 的横向截面的形状为长方形或正方形。 于较佳实施方式 中, 条状体 3的高度 H为 150-250nm, 条状体 3的宽度 A为 50-100 nm, 光 学细槽 4的槽宽 B为 50-100 nm。于另一较佳实施方式中, 条状体 3的高度 H 为 200-250nm,条状体 3的宽度 A为 60-80nm,光学细槽 4的槽宽 B为 6-80 nm。

基材透明膜层 1的厚度 C为 0.05〜2mm。 于较佳实施方式中, 基材透明 膜层 1的厚度 C为 0.1〜lmm。

传统偏光片的透光率只能达到 42 %, 而本发明的偏光片在偏移一定的视 觉角度后, 强光的入视光角度为 0度, 主要我们采用百叶窗原理, 透光率直 接提到 75%, 它的应用解决了显示屏在强光环境下无法观察 清楚的问题。 因 此, 这是现有技术的各种偏光片均无法实现和达到 的技术效果。 与现有技术 相比较, 本发明在偏光效果上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 显著的进歩。 以上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依据 本发明的思想, 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 , 本说明书内 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