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PREPARATION METHOD FOR CARBON-SILVER COMPOSITE CATALYST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8/006828
Kind Code:
A1
Abstract:
A preparation method for a carbon-silver composite catalyst, said method comprising: mixing a gas with a carbon powder in a sealed container, and forming a gas-solid fluid; mixing the gas-solid fluid with a silver solution, and forming a gas-liquid-solid fluid; heating the gas-liquid-solid fluid to 120-800°C, heating at a constant temperature for 1-12 hours, and obtaining a composite gas-solid fluid; performing gas-solid separation on the composite gas-solid fluid, and obtaining a carbon-silver composite powder catalyst. The method overcomes the shortcomings when preparing a carbon-silver composite catalyst that mixing is uneven, product particles are too larg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is uneven, powder compaction density is small, and high temperature roasting causes particles to harden.

Inventors:
ZHANG QIHUI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7/091850
Publication Date:
January 11, 2018
Filing Date:
July 05, 2017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SHENZHEN ZHIYING TECH CO LTD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B01J23/50; B01J37/00
Foreign References:
CN106179335A2016-12-07
CN101970715A2011-02-09
Other References:
HIERSO, J.C. ET AL.: "MOCVD of Rhodium, Palladium and Platinum Complexes on Fluidized Divided Substrates: Novel Process for One-Step Preparation of Noble-Metal Catalysts", APPLIED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 vol. 12, no. 3, 31 March 1998 (1998-03-31), pages 168, XP008047636
PARK, J.H. ET AL.: "The Effect of Substrate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itania Nano-Coated Particles Prepared by Fluidized B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FBCVD", MATERIALS SCIENCE FORUM, vol. 510-511, 15 March 2006 (2006-03-15), pages 126 - 129, XP055450251
Attorney, Agent or Firm:
SHENZHEN MINGRIJINDIAN INTELLECTUAL PROPERTY AGENCY FIRM (GENERAL)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 1] 一种碳银复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在密封容器内, 将气体与碳粉体进行混合, 形成气固流体; 将气固流体与银溶液混合, 形成气液固流体;

对气液固流体进行 120-800°C加热处理, 恒温加热吋间 1-12小吋, 得 到复合气固流体;

对复合气固流体进行气固分离, 得到碳银复合粉体催化剂。

[权利要求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在密封容器内, 将气 体与碳粉体进行混合, 形成气固流体的步骤包括: 将气体泵送至流化床底部, 形成上升气流, 并将碳粉体泵送至上升气 流的顶部, 使气体与碳粉体流动边混合形成气固流体。

[权利要求 3]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升气流的压强大于 或等于 5个大气压。

[权利要求 4]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将气固流体与银溶液 混合, 形成气液固流体的步骤包括:

将银盐配置成质量分数为 1-10%的银溶液, 泵送至气固流体的顶部, 与气固流体上下对流混合形成气液固流体。

[权利要求 5] 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复合气固流体进行 气固分离的步骤包括:

使用旋风分离器对复合气固流体进行气固分离。

[权利要求 6] 根据权利要求 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碳银复合粉 体催化剂中银与碳的质量比为 1-50%。

[权利要求 7] 根据权利要求 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体包括氮 气、 惰性气体、 还原性气体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权利要求 8] 根据权利要求 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碳粉体包括 石墨、 碳黑、 活性碳、 碳纳米管、 碳纤维、 石墨烯中的一种或多种。

[权利要求 9] 根据权利要求 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银溶液为包 括溴化银、 碘化银、 氯化银、 硫酸银、 硝酸银、 醋酸银、 氟化银、 高 氯酸银、 氯酸银、 二铵合银、 次氯酸银、 羟基-氯合银中的一种或多 种银盐配置而成的银溶液。

Description:
说明书 发明名称:碳银复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 工业催化剂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碳银复合催化剂的制备方 法。

背景技术

[0002] 银是一种价格昂贵、 储量稀少、 对环境无污染的贵金属, 其广泛应用于电子器 件、 工业催化、 光伏产业、 感光材料等领域。 由于银价格昂贵, 限制其在工业 生产中的运用。 现有技术中, 采用银粉和碳材料进行物理层面的混合, 虽然简 单可行, 但是耗费大量银, 导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鉴于混合工艺条件以及设 备的限制, 在宏观上银颗粒与碳材料混合仅限于设备尺度 。 在化学合成方面, 刘曙光、 欧秀芹在 《金属空气电池阴极的改进与研究》 的论文中提出采用焙烧 碘化银、 硝酸银的方法来制备空气电极粉体。 但是存在产品颗粒偏大、 粒度分 布不均匀、 粉体的压实密度小以及高温焙烧导致颗粒板结 等缺陷。

技术问题

[0003]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碳银复合催化剂 的制备方法, 克服碳银复合催化 剂制备吋混合不均匀、 产品颗粒偏大、 粒度分布不均匀、 粉体的压实密度小以 及高温焙烧导致颗粒板结的缺陷。

问题的解决方案

技术解决方案

[0004] 本发明提出一种碳银复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0005] 在密封容器内, 将气体与碳粉体进行混合, 形成气固流体;

[0006] 将气固流体与银溶液混合, 形成气液固流体;

[0007] 对气液固流体进行 120-800°C加热处理, 恒温加热吋间 1-12小吋, 得到复合气固 流体;

[0008] 对复合气固流体进行气固分离, 得到碳银复合粉体催化剂。

[0009] 进一步地, 所述在密封容器内, 将气体与碳粉体进行混合, 形成气固流体的步 骤包括:

[0010] 将气体泵送至流化床底部, 形成上升气流, 并将碳粉体泵送至上升气流的顶部

, 使气体与碳粉体流动边混合形成气固流体。

[0011] 进一步地, 所述上升气流的压强大于或等于 5个大气压。

[0012] 进一步地, 所述将气固流体与银溶液混合, 形成气液固流体的步骤包括:

[0013] 将银盐配置成质量分数为 1-10%的银溶液, 泵送至气固流体的顶部, 与气固流 体上下对流混合形成气液固流体。

[0014] 进一步地, 所述对复合气固流体进行气固分离的步骤包括 :

[0015] 使用旋风分离器对复合气固流体进行气固分离 。

[0016] 进一步地, 所述碳银复合粉体催化剂中银与碳的质量比为 1-50%。

[0017] 进一步地, 所述气体包括氮气、 惰性气体、 还原性气体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0018] 进一步地, 所述碳粉体包括石墨、 碳黑、 活性碳、 碳纳米管、 碳纤维、 石墨烯 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9] 进一步地, 所述银溶液为包括溴化银、 碘化银、 氯化银、 硫酸银、 硝酸银、 醋 酸银、 氟化银、 高氯酸银、 氯酸银、 二铵合银、 次氯酸银、 羟基-氯合银中的一 种或多种银盐配置而成的银溶液。

发明的有益效果

有益效果

[0020]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中提供的碳银复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具有以下有益 效果:

[0021] 本发明中提供的碳银复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利用气流分散银溶液和碳粉体颗 粒, 在气流的带动下碳粉体颗粒和银溶液滴在流化 床里腾挪翻转、 不停的碰撞 , 经过加热生产银碳复合催化剂; 同吋, 银和碳混合均匀, 可以节约银的用量 ; 碳是一种价格便宜, 导电性、 稳定性优良的材料, 碳颗粒表面拥有丰富的大 、 中、 小尺度的孔径可以填充银, 起到分散银的作用, 提高银的催化媒介面积 , 提高催化效率; 在流化床上产生的强烈对流和碰撞, 使复合材料粉体不会板 结, 使颗粒细化; 气流带动复合材料颗粒形成湍流, 在流化床各部件之间碰撞 , 将颗粒棱角磨去, 颗粒表面趋于圆滑, 改善粒度分布, 提高压实密度, 进而 提高催化效率。

对附图的简要说明

附图说明

[0022] 图 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碳银复合催化剂的制备方 流程示意图。

[0023]

[0024]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 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 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该发明的最佳实施例

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

[0025] 应当理解, 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 , 并不用于限定本发 明。

[0026] 参照图 1, 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碳银复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流程示意图。

[0027]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出一种碳银复合催化剂的制 备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0028] 步骤 Sl, 在密封容器内, 将气体与碳粉体进行混合, 形成气固流体;

[0029] 步骤 S2, 将气固流体与银溶液混合, 形成气液固流体;

[0030] 步骤 S3, 对气液固流体进行 120-800°C加热处理, 恒温加热吋间 1-12小吋, 得到 复合气固流体;

[0031] 步骤 S4, 对复合气固流体进行气固分离, 得到碳银复合粉体催化剂。

[0032] 在本实施例中, 利用气流分散银溶液和碳粉体颗粒, 在气流的带动下碳粉体颗 粒和银溶液滴在流化床里腾挪翻转、 不停的碰撞, 经过加热生产银碳复合催化 齐 1J ; 同吋, 银和碳混合均匀, 可以节约银的用量; 碳是一种价格便宜, 导电性 、 稳定性优良的材料, 碳颗粒表面拥有丰富的大、 中、 小尺度的孔径可以填充 银, 起到分散银的作用, 提高银的催化媒介面积, 提高催化效率; 气流的对流 和粉体颗粒的激烈碰撞, 使复合材料粉体不会板结, 使颗粒细化; 气流带动复 合材料颗粒形成湍流, 在密封容器内碰撞, 将颗粒棱角磨去, 颗粒表面趋于圆 滑, 改善粒度分布, 提高压实密度, 进而提高催化效率。

[0033] 具体地, 上述密封容器可以为流化床, 或者其它具有类似功能的设备。 本实施 例中以流化床设备制备上述催化为例进行阐述 。

[0034] 具体地, 使用流化床制备催化剂吋, 在上述步骤 S1中, 在密封容器内, 将气体 与碳粉体进行混合, 形成气固流体的步骤包括:

[0035] 将气体泵送至流化床底部, 形成上升气流, 并将碳粉体泵送至上升气流的顶部

, 使气体与碳粉体流动边混合形成气固流体。

[0036] 在此步骤中, 预先对气体进行除油、 除水处理。 该气体可包括氮气、 惰性气体

、 还原性气体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还原性气体包括氯气等。

[0037] 进一步地, 上述上升气流的压强大于或等于 5个大气压。 增大上述气流的压强 有利于形成更细小的颗粒, 从而提升复合材料的复合效果, 进而提高催化效率

[0038] 进一步地, 将银盐配置成质量分数为 1-10%的银溶液, 泵送至上述气固流体的 顶部, 与气固流体上下对流混合形成气液固流体。

[0039] 应该理解的是, 在此过程中, 也可以添加其他催化材料至溶液中, 制成混合催 化剂; 其中, 其它催化材料可包括镍、 钴、 锰等。

[0040] 进一步地, 将流化床的温度设置为 120-800°C, 恒温保持加热 1-12小吋, 得到复 合气固流体。

[0041] 进一步地, 使用旋风分离器对复合气固流体进行气固分离 。 旋风分离器通常搭 配在流化床上使用。

[0042] 进一步地, 上述碳银复合粉体催化剂中银与碳的质量比为 1-50%。

[0043] 进一步地, 上述碳粉体包括石墨、 碳黑、 活性碳、 碳纳米管、 碳纤维、 石墨烯 中的一种或多种。

[0044] 进一步地, 上述银溶液为包括溴化银、 碘化银、 氯化银、 硫酸银、 硝酸银、 醋 酸银、 氟化银、 高氯酸银、 氯酸银、 二铵合银、 次氯酸银、 羟基-氯合银中的一 种或多种银盐配置而成的银溶液。

[0045] 为了便于对本发明中的方法进行阐述, 例举以下具体实施例。

[0046] 具体实施例 1

[0047] 制备一种碳银复合催化剂, 该催化剂组成为其中银与碳的的质量比为 1:100, 其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48] (1) 将载气氮气除油、 除水, 然后泵送到流化床底部, 形成上升气流;

[0049] (2) 将 1000g石墨粉体泵送到步骤 (1) 中上升气流的顶部, 让载气气流与碳 粉边流动边混合, 形成气固流体;

[0050] (3) 将 157g硝酸银盐配制成质量分数为 1%银溶液, 然后泵送到步骤 (2) 中 气固流体的顶部, 上下对流混合, 形成气液固流体。

[0051] (4) 将流化床的加热温度设为 120°C, 恒温吋间设定为 1小吋, 得到复合气固 流体;

[0052] (5) 使用旋风分离器对步骤 (4) 中复合气固流体进行气固分离, 得到银碳复 合粉体材料, 即碳银复合催化剂。

[0053] 具体实施例 2

[0054] 制备一种碳银复合催化剂, 该催化剂组成为其中银与碳的质量比为 1:2, 其制 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55] (1) 将载气氩气除油、 除水, 然后泵送到流化床底部, 形成上升气流;

[0056] (2) 将 1000g炭黑体泵送到步骤 (1) 中上升气流的顶部, 让载气气流与碳粉 边流动边混合, 形成气固流体;

[0057] (3) 将 773g醋酸银盐配制成质量分数为 10%银溶液, 然后泵送到步骤 (2) 中 气固流体的顶部, 上下对流混合, 形成气液固流体。

[0058] (4) 将流化床的加热温度设为 800°C, 恒温吋间设定为 12小吋, 得到复合气固 流体;

[0059] (5) 使用旋风分离器对步骤 (4) 中复合气固流体进行气固分离, 得到银碳复 合粉体材料, 即碳银复合催化剂。

[0060] 具体实施例 3

[0061] 制备一种碳银复合催化剂, 其组成为其中银与碳的质量比为 1:4。 其制备方法 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62] (1) 将载气氖气除油、 除水, 然后泵送到流化床底部, 形成上升气流;

[0063] (2) 将 1000g活性炭和 1000g碳纳米管泵送到步骤 (1) 中上升气流的顶部, 让 气流与碳粉边流动边混合, 形成气固流体;

[0064] (3) 将 870g溴化银盐配制成质量分数为 5%的银溶液, 然后泵送到步骤 (2) 中气固流体的顶部, 上下对流混合, 形成气液固流体。

[0065] (4) 将流化床的加热温度设为 460°C, 恒温吋间设定为 6小吋, 得到复合气固 流体;

[0066] (5) 使用旋风分离器对步骤 (4) 中的复合气固流体进行气固分离, 得到银碳 复合粉体材料, 即碳银复合催化剂。

[0067] 综上所述, 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碳银复合催化剂的制 备方法, 利用气流分 散银溶液和碳粉体颗粒, 在气流的带动下碳粉体颗粒和银溶液滴在流化 床里腾 挪翻转、 不停的碰撞, 经过加热生产银碳复合催化剂; 同吋, 银和碳混合均匀 , 可以节约银的用量; 碳是一种价格便宜, 导电性、 稳定性优良的材料, 碳颗 粒表面拥有丰富的大、 中、 小尺度的孔径可以填充银, 起到分散银的作用, 提 高银的催化媒介面积, 提高催化效率; 在流化床上产生的强烈对流和碰撞, 使 复合材料粉体不会板结, 使颗粒细化; 气流带动复合材料颗粒形成湍流, 在流 化床各部件之间碰撞, 将颗粒棱角磨去, 颗粒表面趋于圆滑, 改善粒度分布, 提高压实密度, 进而提高催化效率。

[0068]

[0069]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 凡是利 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 等效流程变换, 或直接或间接运 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 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