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PRESSING TELESCOPING MECHANISM APPLIED TO STATIONERY AND STATIONERY PROVIDED WITH SAME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5/074318
Kind Code:
A1
Abstract:
A pressing telescoping mechanism applied to stationery and stationery provided with the same. The pressing telescop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n acting piece (31), a fixed piece (32) and a spring (33). The acting piece is provided with a T-shaped rod, the T-shaped rod is provided with an upright part (311) and a horizontal part (312), at least one connecting rod (313) is disposed on a position, beside the T-shaped rod, of the acting piece, two opposite tracks (322) which are folded downwards are formed on the fixed piece, either of middle portions of the two tracks is provided with a traveling rail (323), guide ways (322b) are left by the traveling rails for the tracks, the left side face of each track serves as a left traveling rail (322a), the right side face of each traveling rail serves as a right traveling rail (323a), a platform (324) is formed at the tail end of either of the two tracks, a slope (325) is formed between each guide way and the platform, the tail end of each slope i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e platform, concave parts (326) are formed between the traveling rails and the platforms, the T-shaped rod of the acting piece is located between the two tracks, the two end portions of the horizontal part of the T-shaped rod are located above the two guide ways respectively, and the acting piece is subject to the upward acting force of the spring (33). The pressing telescoping mechanism does not have high requirements for accuracy of parts, so as to facilitate manufacturing of the parts and improve the yield of products.

Inventors:
GUO SHAOJIAN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4/000520
Publication Date:
May 28, 2015
Filing Date:
May 23, 2014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GUO SHAOJIAN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B43K24/08; B65H37/00
Foreign References:
CN203567423U2014-04-30
CN201154628Y2008-11-26
CN201436213U2010-04-07
US20080173406A12008-07-24
EP2636537A12013-09-11
JP2012091479A2012-05-17
Attorney, Agent or Firm:
SHANTOU GAOKE PATENT OFFICE (CN)
汕头市高科专利事务所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 利 要 求 种应用于文具中的按压伸缩机构,其特征是,包括动作件、固定件和弹簧; 动作件形成有 τ字形杆, τ字形杆有直立部分和水平部分,动作件于 τ字形 杆旁边分布有至少一根连接杆; 固定件形成有两条相向并向下收拢的轨道, 两轨道中部各铺设有行轨, 行轨为轨道留下右边道, 右边道作为引导道, 轨 道的左侧面和行轨的右侧面分别作为左行轨和右行轨;两轨道的末端均形成 有平台, 引导道与平台之间形成斜坡且斜坡末端略高于平台,行轨与平台之 间形成凹部;动作件的 τ字形杆位于两轨道中间, τ字形杆其水平部分两端 部则分别位于两引导道的上方, 且动作件受到弹簧向上的作用力。

据权利要求 1的应用于文具中的按压伸缩机构, 固定件本体为环件, 两轨 道分布在环件上。

据权利要求 1或 2的应用于文具中的按压伸缩机构,斜坡末端高于平台的 部分呈现为里短外长的阶梯。

据权利要求 3的应用于文具中的按压伸缩机构,凹部与平台之间由坡过渡。 据权利要求 4的应用于文具中的按压伸缩机构,行轨的左侧面与左行轨处 于同一平面。

种文具, 包括外壳和上述权利要求 1-5之一的应用于文具中的按压伸縮机 构, 其中, 外壳包括壳体和顶座, 顶座装在壳体的顶部, 按压伸缩机构由固 定件安装在顶座的柱孔中。

据权利要求 6的文具, 顶座中还形成有连接杆柱孔, 连接杆穿过连接杆柱 孔而伸出。 据权利要求 6或 7的文具, 顶座配置有顶盖, 顶盖可相对于顶座移动, 动 作件形成于顶盖。

Description:
一种应用于文具中的按压伸缩机构以及带有该 机构的文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文具及其附属部件, 涉及一种通过按压可使连接杆伸出或 缩回的机构和带有该机构的文具, 以便由连接杆带动功能部件向外界伸出以供 使用或退缩回内部以便保护的伸缩机构及文具 。

背景技术

在本申请人的在先申请实用新型 201320486041.7中,提出了采用按压机构 控制舌片向壳体内部缩回以保护舌片和舌片处 芯带的做法, 以解决满足一只手 可单独操作的要求, 其结构上采用由压轮、 转轮以及内套相互配合来实现, 它 在转轮上形成了轴向棱,在压轮上形成了锯齿 ,在内套的柱孔中形成了轴向槽, 且轴向槽的下端部之间形成有锯齿波, 另外, 转轮位于内套中, 压轮套在转轮 上, 利用压轮带动转轮移动且在轴向棱的顶部抵达 轴向槽的下端部时, 允许转 轮转过某一角度, 使轴向棱进入锯齿波的波与波之间, 以获得较大的下移量, 满足使用时使舌片伸出, 该按压机构存在的问题是, 不仅结构上复杂, 而且各 零部件的制作精度要求较高,各零部件的精度 稍有偏差,将导致产品无法装配, 其零部件制造麻烦且产品的成品率也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应用于文具中的按 压伸缩机构以及带有该机 构的文具, 它通过按压方式, 使连接杆在使用时可伸出, 闲置时能缩回, 适合 于人们单独一只手操作, 该按压伸缩机构具有结构简单、 零部件制作精度要求 不高的特点。

本发明的应用于文具中的按压伸縮机构由下列 方案实现: N2014/000520 一种应用于文具中的按压伸缩机构, 其特点是, 包括动作件、 固定件和 弹簧; 动作件形成有 τ字形杆, τ字形杆有直立部分和水平部分, 动作件于 T 字形杆的旁边分布有至少一根连接杆; 固定件形成有两条相向并向下收拢的轨 道, 两轨道中部各铺设有行轨, 行轨为轨道留下右边道, 右边道作为引导道, 轨道的左侧面和行轨的右侧面分别作为左行轨 和右行轨; 两轨道的末端均形成 有平台, 引导道与平台之间形成斜坡且斜坡末端略高于 平台, 行轨与平台之间 形成凹部; 动作件的 τ字形杆可位于两轨道中间, T字形杆其水平部分两端部 则分别位于两引导道的上方, 且动作件受到弹簧向上的作用力。

这样, 当外力使动作件下移时, 可让 τ字形杆向下移动, T字形杆其水平 部分的两端部将分别沿着两右行轨向下行进, 并在引导道的引导下, 经两斜坡 而掉入两平台, 外力释放时, 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 动作件将向上移动, 使 τ 字形杆其水平部分的两端部将由两平台滑入两 凹部, 这时, τ字形杆不再相对 固定件移动, 这一过程中, 连接杆随同动作件向下移动而固定; 使用完毕后, 可再一次压下动作件, 这时, τ字形杆其水平部分的两端部将分别越过两凹 而进入两平台,且由两平台滑向两左行轨,外 力释放时,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 τ字形杆其水平部分的两端部将沿着两左行轨 上移动, 回到初始位置, 这一 过程中, 连接杆随同动作件而向上移动。

于是, 又获得了一种通过按压动作件, 则可实现连接杆的向下移动或向上 移动的按压伸缩机构。

方案中, 两轨道由于呈现收拢状态, 当 τ字形杆的水平部分受外力作用沿 着两右行轨向下移动时, 还伴随着两轨道的形变, 使轨道的间距变宽, 当外力 释放时, 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 τ字形杆的水平部分将向上移动, 轨道逐渐恢 N2014/000520 复原状, 使轨道间距变窄, 因此, 操作过程中, 两轨道具有恢复自身形变的能 力且对 τ字形杆其水平部分两端部产生夹持的作用。

方案中, τ字形杆其水平部分的端部由于在越过凹部进 平台后将滑向左 行轨, 因此, τ字形杆自身将发生弯曲, 随后, 在弹簧弹力作用下, 将贴着左 行轨向上移动, 因此, 也具备了在上部自身恢复原状的能力。

本发明创造的按压伸縮机构, 由于两轨道对 τ字形杆具有夹持作用, 从而可以 利用轨道的夹持, 保证 τ字形杆的水平部分与轨道位置对应的准确性 进而保 证水平部分的两端部能准确、 同时进入两平台或两凹部。

本发明的按压伸缩机构, 由于 τ字形杆其水平部分的端部越过凹部进入平 台并滑向左行轨时, 两轨道将恢复形变而使间距变窄, 这样, τ字形杆其水平 部分的两端部不可能再回到平台上, 只好处于左行轨中, 因而, 实现了 τ字形 杆其水平部分的自动变轨, 并保证了变轨的准确性。

本按压伸縮机构由于 τ字形杆其水平部分的端部在越过凹部进入平 并滑 向左行轨后, τ字形杆自身发生了弯曲, 使 τ字形杆的水平部分贴着左行轨, 并在弹簧弹力作用下向上移动, 当其在左行轨的上端脱离时, τ字形杆将恢复 原状, 不再弯曲, 回到原来位置而处于引导道的上方, 从而又实现了 τ字形杆 其水平部分再次的自动变轨, 并保证了变轨的准确性。

本方案中, 采用行轨、 引导道、 斜坡、平台以及凹部的结构, 利用轨道的形变、 τ字形杆的弯曲等作用, 来实现动作件的变轨, 从而使动作件行程的准确性能 够得以保障, 特别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 由于不再采用锯齿、 轴向棱以及轴向 槽的配合, 可大大地降低零部件生产和装配对精度提出的 要求, 允许零部件制 作可以存在较大的误差, 从而降低了零部件制造的难度, 且能够提高产品的成 品率。

文中, 弹簧既可安装在动作件与固定件之间, 也可安装在与固定件固定于 一起的部件与连接杆之间, 还可安装在与固定件固定于一起的部件及与连 接杆 连接于一起的部件之间等, 均可满足动作件下移弹簧进一步受到压缩的作 用, 以保证在外力撤离时, 弹簧弹力可对动作件产生顶起的作用。

上述方案中, 固定件本体为环件, 两轨道分布在环件上, 这样, 可使固定件的 装配操作简单, 也便于制造。

上述方案中, 斜坡末端高于平台的部分呈现为里短外长的阶 梯, 阶梯不仅 可起到杜绝 T字形杆其水平部分的端部重新滑入右行轨和 导道的可能, 还可 进一步保证 τ字形杆其水平部分的端部只能在随后的操作 滑入左行轨。 上述方案中, 凹部与平台之间由坡过渡, 可让 τ字形杆其水平部分的端部由凹 部经由坡进入平台, 可使操作更加容易, 过程更加平稳。

上述方案中,行轨的左侧面与左行轨处于同 一平面,可为 τ字形杆其水平部分提 供更为坚实的左行轨。

本发明的带有按压伸缩机构的文具由下列方案 实现:

一种文具, 包括外壳和上述的按压伸缩机构, 其中, 外壳包括壳体和顶 座, 顶座装在壳体的顶部, 按压伸缩机构由固定件安装在顶座的柱孔中。

这样, 可以在文具外壳中藏入上述的按压伸缩机构, 以便使按压伸缩机构的连 接杆能够在外壳内向下移动并固定, 也能够在外壳内向上移动并稳定。

由此获得的文具, 适应于作为圆珠笔、 修正带以及双面胶带等文具, 用于通过 按压控制功能部件, 如笔头、 舌片、 压轮等从外壳中伸出, 以便使用, 又可通 过再次按压控制, 使这些功能部件向外壳内退回, 以保护功能部件。 上述方案中, 顶座中还形成有连接杆柱孔, 连接杆穿过连接杆柱孔而伸 出, 这样, 可以利用连接杆柱孔同时来管正连接杆的移动 , 从而还可保证动作 件上下移动的平稳, 可进一步保证 T字形杆运动轨迹的准确性。

上述方案中, 顶座配置有顶盖, 顶盖可相对于顶座移动, 动作件形成于 顶盖, 顶盖可以为外力提供按压的部分, 同时, 在动作件上下移动中可起到遮 挡的作用, 不仅使其美观, 也可防止灰尘进入到顶座中。

附图说明

图 1是本发明文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 图;

图 2是图 1文具各部件的分离结构示意图;

图 3是图 2各部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 4是图 1文具中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 5是图 4固定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 6是图 1文具中动作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 7是图 1文具动作件一次按压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 8是图 7文具外力撤离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 9是图 8文具动作件再次按压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 10是本发明文具的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剖视 构示意图;

图 11是本发明文具的第三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剖视 构示意图;

图 12是本发明文具的第四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剖视 构示意图;

图 13是图 1修正带中固定件又一种具体实施结构的示意 ;

图 14是图 13固定件中固定左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 15是图 13固定件中固定右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发明作出具体详述:

下列实施方式中, 以修正带为例子, 来说明按压伸缩机构和文具的实施结 构, 这些结构同样可适应于双面胶带和圆珠笔。

实施方式一:

本实施方式的修正带例中, 弹簧被设置在顶座与动作件之间。

参照图 2和图 3,修正带包括组合件 1、外壳 2和按压伸缩机构 3,其中, 组 合件 1包含送带轮 11、 齿轮 12、 收带轮 13和舌片 14, 舌片 14位于组合件 1 的最前端。 外壳 2具有壳体 21、 顶座 22和顶盖 23, 顶盖 23装配在顶座 22中 且顶盖 23可在顶座 22中上下移动, 而顶座 22则安装在壳体 21上, 另外, 顶 座 22中形成有柱孔 22a和两个连接杆柱孔 22b。按压伸缩机构 3具有动作件 31、 固定件 32和弹簧 33。

参照图 6, 动作件 31形成有 T字形杆, T字形杆有直立部分 311和水平 部分 312, 于 T字形杆的两侧还分布有两根连接杆 313, 两根连接杆 313可拆 卸地固定在组合件 1的后端, 用于推动组合件 1向下移动或拉动组合件 1向上 移动。

参照图 4和图 5,固定件 32具有环件 321以及分布在环件 32上两相向的 轨道 322, 两轨道 322呈现为向下收拢的状态。 两轨道 322中部各铺设有行轨 323,轨道 322的左侧面和行轨 323的右侧面分别为左行轨 322a和右行轨 323a, 行轨 323还为轨道 322留下右边道, 右边道作为引导道 322b。两轨道 322的末 端均形成有平台 324,引导道 322b与平台 324之间形成斜坡 325且斜坡 325末 端略高于平台 324, 行轨 323与平台 324之间形成凹部 326。 再者, 凹部 326 P T/CN2014/000520 与平台 324之间由坡 327过渡。

参照图 2、 图 1和图 7, 环件 321套于柱孔 22a上, 可将固定件 32固定在 顶座 22中, 而动作件 31则固定于顶盖 23。 顶盖 23装配在顶座 22中, 由动作 件 31的两连接杆 313分别穿过顶座 22的两连接杆柱孔 22b而向下伸出,同时, 动作件 31的直立部分 311则穿过柱孔 22a而位于两轨道 322的中间,两根连接 杆 313则与组合件 1连接固定。 弹簧套 33套在柱孔 22a上并处于动作件 31与 顶座 22之间,受到动作件 31与顶座 22的压缩, T字形杆其水平部分 312的两 端部则处于两轨道 322中间且位于两引导道 322b的上方。

参照图 2和图 3, 组合件 1装于壳体 21中, 组合件 1两侧的凸缘 la分别 位于壳体 21内部两侧的导轨 21a中,而舌片 14则可从壳体 21的开口 21b伸出。 这样, 参照图 1, 顶盖 23处于顶座 22的最上部, 且舌片 14缩回至壳体 21中。 下面参照图 1、 图 7、 图 8和图 9介绍在外力作用以及外力撤离时动作件及 T 字形杆的工作过程:

当外力按压顶盖 23时, 参照图 1和图 7, 动作件 31向下移动, 使 T字 形杆其水平部分 312的端部沿着右行轨 323a向下移动, 并在引导道 322b的导 引下, 经过斜坡 325后掉入平台 324, 同时, 两根连接杆 313将组合件 1向下 推出, 使舌片 14从壳体 21的开口 21b向外伸出。

当外力释放时, 参照图 7和图 8, 在弹簧弹力 33的作用下, T字形杆其 水平部分 312的端部从平台 324沿着坡 327滑入到凹部 326中, 使 T字形杆不 再移动而固定, 舌片 14保持在开口 21b的外部处。

若外力再次按下顶盖 23时, 参照图 8和图 9, T字形杆其水平部分 312 的端部通过坡 327越过凹部 326, 平稳地进入平台 324并使 T字形杆的水平部 T/C腿纏 520 分 312滑入左行轨 322a。

当外力释放时, 参照图 9和图 1, 在弹簧弹力 33的作用下, T字形杆其 水平部分 312贴着左行轨 322a向上移动, 并回到原先位置, 这时,两根连接杆 313将组合件 1向上拉入, 使舌片 14从开口 21b退回至壳体 21中, 同时, T 字形杆不再受到压迫而恢复形变, 处于引导道 322b 的上方处, 为下一次按压 做好了准备。

另外, 参照图 5, 斜坡 325末端高于平台 324的部分呈现为里短外长的阶 梯 325a, 阶梯 325a可起到杜绝 T字形杆其水平部分 312的端部重新滑入右行 轨 323a和引导道 322b的可能, 从而进一步保证 T字形杆其水平部分 312的端 部只能在随后的操作中滑入至左行轨 322a中。

还有, 参照图 5, 行轨 323的左侧面可与左行轨 322a处于同一平面,可为 T字形杆其水平部分 312提供更为坚实的左行轨。

再者, 参照图 13、 图 14和图 15, 固定件 32可分为固定左件 32A和固定 右件 32B构成, 由固定左件 32A和固定右件 32B组合而成, 这样, 可使固定 件 32更便于制造。

于是, 由实施方式一实现了带有按压伸缩机构的修正 带。

实施方式二:

本实施方式中, 弹簧装置在壳体内于开口的上方, 且套在舌片上。

参照图 10, 动作件处于顶座的顶部, 动作件 31通过两根连接杆 313限制 着组合件 1, 使弹簧 33受到压缩, 而一旦顶盖受到向下的作用力, 动作件 31 将向下移动并进一步压缩弹簧 33, 因此, 弹簧 33始终受到动作件 31的压缩, 由实施方式二同样能够实现本发明带有按压伸 缩机构的修正带。 其他未提及部 分请参见实施方式一。

实施方式三:

本实施方式中, 两弹簧装置在两连接杆柱孔的上方, 且分别套于两连接杆上。

参照图 11,动作件处于顶座的顶部, 动作件 31通过两根连接杆 313, 使弹 簧 33受到压缩, 而一旦顶盖受到向下的作用力, 动作件 31将向下移动并进一 步压缩两弹簧 33 , 因此, 两弹簧始终受到动作件的压缩, 由实施方式三同样能 够实现本发明带有按压伸缩机构的修正带。 其他未提及部分请参见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四:

本实施方式中, 弹簧装置在组合件中, 且弹簧 33自由端受挡板 15作用, 挡板 15则受制于壳体。

参照图 12, 动作件处于顶座的顶部, 动作件 31通过两根连接杆 313限制 着组合件 1, 使弹簧 33受到压缩, 而一旦顶盖受到向下的作用力, 动作件 31 将向下移动并通过组合件 1进一步压缩弹簧 33, 因此, 弹簧 33始终受到动作 件 31的压缩, 由实施方式四同样能够实现本发明带有按压伸 缩机构的修正带。 其他未提及部分请参见实施方式一。

本实施方式和附图仅仅是本发明文具的四种具 体实施结构, 并非用于限定 本发明的产品形式, 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作的 适当变化或 修饰, 仍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