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ROTATORY FASTENER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7/000663
Kind Code:
A1
Abstract:
Disclosed is a rotatory fastener, comprising a female fastener (1) and a male fastener (2) which are mutually fastened and can rotate relative to each other. The female fastener (1) comprises: a transverse rod (11) used for connecting a strip when in use, side rods (12) arranged at both ends of the transverse rod (11) and formed integrally with the transverse rod (11), and a supporting portion (13) arranged opposite to the transverse rod (11). The supporting portion (13), the side rods (12) and the transverse rod (11) are enclosed to form a connecting chamber (14). The supporting portion (13) comprises: a first force layer (131) of which two ends are fixedly connected to the side rods (12) respectively and which has a supporting surface facing toward the transverse rod (11), a second force layer (132) formed by the first force layer (131) extending downward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male fastener (2), a third force layer (133) formed by the second force layer (132) extending downward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male fastener, a first through hole (134) arranged between the first force layer (131) and the second force layer (132) and transversely penetrating the female fastener (1), and a fastening hole (135) longitudinally penetrating along the supporting portion (13). The supporting surface is used for supporting the male fastener (2). During use, pressure sustained by the supporting surface is distributed to the first force layer (131), the second force layer (132) and the third force layer (133) successively.

Inventors:
CHAN YICK FAI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6/081225
Publication Date:
January 05, 2017
Filing Date:
May 06, 2016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DURAFLEX HONG KONG LTD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A44B11/25; A44B13/00; A47G29/087; F16B45/00
Foreign References:
CN204743654U2015-11-11
CN104640471A2015-05-20
US7207093B12007-04-24
CN201363358Y2009-12-16
CN2407621Y2000-11-29
CN201480189U2010-05-26
Attorney, Agent or Firm:
SHENZHEN STANDARD PATENT & TRADEMARK AGENT LTD.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 1] 一种旋转钩扣, 包括相互扣合且可相互旋转的母扣 (1) 和公扣 (2

, 其特征在于, 所述母扣 (1) 包括:

横杆 (11) , 所述横杆 (11) 在使用吋用于连接织带;

侧杆 (12) , 所述侧杆 (12) 设置在所述横杆 (11) 的两端且与所述 横杆 (11) 一体成型; 以及

支撑部 (13) , 所述支撑部 (13) 与所述横杆 (11) 面对设置, 所述 支撑部 (13) 、 侧杆 (12) 和横杆 (11) 围合形成连接腔 (14) , 所 述支撑部 ( 13) 包括:

第一受力层 (131) , 所述第一受力层 (131) 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侧杆 ( 12) 固定连接, 具有面向所述横杆 (11) 的支撑面 (136) ; 第二受力层 (132) , 所述第二受力层 (132 由所述第一受力层 (13

1) 沿所述公扣 (2) 方向向下延伸形成;

第三受力层 (133) , 所述第三受力层 (133 由所述第二受力层 (13

2) 沿所述公扣 (2) 方向向下延伸形成;

第一通孔 (134) , 所述第一通孔 (134) 设置在所述第一受力层 (13 1) 和第二受力层 (132) 之间, 所述第一通孔 (134) 横向贯穿所述 母扣 (1) ; 以及

扣合孔 ( 135) , 所述扣合孔 ( 135) 沿所述支撑部 ( 13) 纵向贯穿, 所述公扣 (2) 的一端插入所述扣合孔 (135) , 以实现公扣 (2) 与 母扣 (1) 的可旋转扣合, 所述支撑面 (136) 用于支撑所述公扣 (2 ) , 使用吋所述支撑面 (136) 承受的压力依次分散给所述第一受力 层 (131) 、 第二受力层 (13 和第三受力层 (133) 。

[权利要求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旋转钩扣,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受力层 (1

32) 与第三受力层 (133) 之间, 沿所述母扣 (1) 的横向贯穿有第二 通孔 (137) ; 在所述第二通孔 (137) 的两侧分别幵设有幵口向外的 减胶槽 (138) 。

[权利要求 3]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旋转钩扣,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通孔 (134 ) 之间, 位于所述支撑部 (13) 外表面的某一点形成脊 (104) , 所 述脊 (104) 在所述支撑部 (13) 的外表面上沿一定弧度延伸散幵, 以便于手持母扣 (1) 吋手指的表面紧贴所述母扣 (1) 。

[权利要求 4] 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旋转钩扣,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 (13) 包 括一个所述第一通孔 (134) 且一个所述第一通孔 (134) 位于所述支 撑部 (13) 的中间位置; 或所述支撑部 (13) 包括两个所述第一通孔

( 134) 且两个所述第一通孔 (134) 相对所述脊 (104) 左右对称。

[权利要求 5]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旋转钩扣, 其特征在于, 所述母扣 (1) 的外形 呈梯形或钻石形或方形, 以分散所述支撑面 (136) 承受的压力。

[权利要求 6]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旋转钩扣,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横杆 (11) 上 , 沿与所述横杆 (11) 形成一定角度的方向幵设有幵口 (103) , 以 便于在所述母扣 (1) 损坏吋将织带从所述幵口 (103) 取出, 进而便 于更换所述母扣 (1) 。

[权利要求 7]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旋转钩扣, 其特征在于, 所述公扣 (2) 包括: 头部 (21) , 所述头部 (21) 用于插入所述扣合孔 (135) , 包括相 对设置的上端面 (211) 和下端面 (212) , 所述下端面 (212) 抵接 在所述支撑部 ( 13) 上;

连接部 (22) , 所述连接部 (22) 与所述头部 (21) 固定连接; 限位部 (23) , 所述限位部 (23) 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部 (22) 远离 所述头部 (21) 的一端, 所述扣合孔 (135) 具有用于插入所述连接 部 (22) 的第一扣合孔 (105) , 以及沿所述第一扣合孔 (105) 轴向 扩径延伸的第二扣合孔 (106) , 所述母扣 (1) 与公扣 (2) 扣合吋 , 所述限位部 (23) 靠近所述连接部 (22) 的端面抵接在所述第一扣 合孔 (105) 和第二扣合孔 (106) 之间形成的台阶 (107) 上, 所述 限位部 (23) 收容在所述第二扣合孔 ( 106) 内; 以及

钩部 (24) , 所述钩部 (24) 固定连接在所述限位部 (23) 远离所述 连接部 (22) 的一端。

[权利要求 8] 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旋转钩扣,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限位部 (23) 与所述台阶 (107) 相互抵接的端面上分别设有相互匹配的凹凸结构

[权利要求 9] 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旋转钩扣,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连接部 (22) 两侧幵设有沿所述连接部 (22) 轴向延伸的减胶槽 (138) , 或 在所述头部 (21) 的上端面 (211) 上幵设有减胶槽 (138) , 以便于 将所述连接部 (22) 或头部 (21) 插入所述第一扣合孔 (105) 。

[权利要求 10] 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旋转钩扣,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限位部 (23) 远离所述连接部 (22) 的一端延伸有与所述钩部 (24) 的尾端面对的 突出部 (25) , 所述突出部 (25) 用于分散所述公扣 (2) 在使用吋 承受的拉力, 以防止所述公扣 (2) 断裂。

Description:
说明书 发明名称:一种旋转钩扣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日常生活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旋转钩扣。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旋转钩扣包括相互扣合的母扣和公扣, 其中, 母扣包括环状的框体, 在 框体上设置有支撑部, 支撑部上幵设有安装孔, 公扣包括连接部和钩部, 连接 部用于插入安装孔并与支撑部可旋转连接, 环状的框体用于连接如织带, 钩部 用于钩住物品。

[0003] 目前的旋转钩扣中, 支撑部只有一层, 即公扣与母扣的扣合点只有一层受力层 。 当旋转钩扣受拉力 /负重吋, 由于只有一层受力层, 使得力集中在扣合点, 因 此母扣容易在扣合位置断裂。

技术问题

[0004]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公扣与母扣的扣合点只有 一层受力层使得拉力 /负重集合在扣合点, 从而导致母扣易在扣合位置断裂的缺 陷, 提供一种旋转钩扣。

问题的解决方案

技术解决方案

[0005]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构造一种旋转钩扣, 包括相互扣 合且可相互旋转的母扣和公扣, 所述母扣包括:

[0006] 横杆, 所述横杆在使用吋用于连接织带;

[0007] 侧杆, 所述侧杆设置在所述横杆的两端且与所述横杆 一体成型; 以及

[0008] 支撑部, 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横杆面对设置, 所述支撑部、 侧杆和横杆围合形成 连接腔, 所述支撑部包括:

[0009] 第一受力层, 所述第一受力层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侧杆固定连 接, 具有面向所述 横杆的支撑面;

[0010] 第二受力层, 所述第二受力层由所述第一受力层沿所述公扣 方向向下延伸形成 [0011] 第三受力层, 所述第三受力层由所述第二受力层沿所述公扣 方向向下延伸形成

[0012] 第一通孔, 所述第一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一受力层和第二受 力层之间, 所述第一 通孔横向贯穿所述母扣; 以及

[0013] 扣合孔, 所述扣合孔沿所述支撑部纵向贯穿, 所述公扣的一端插入所述扣合孔

, 以实现公扣与母扣的可旋转扣合, 所述支撑面用于支撑所述公扣, 使用吋所 述支撑面承受的压力依次分散给所述第一受力 层、 第二受力层和第三受力层。

[0014] 在本发明所述的旋转钩扣中, 在所述第二受力层与第三受力层之间, 沿所述母 扣的横向贯穿有第二通孔; 在所述第二通孔的两侧分别幵设有幵口向外的 减胶 槽。

[0015] 在本发明所述的旋转钩扣中, 在所述第一通孔之间, 位于所述支撑部外表面的 某一点形成脊, 所述脊在所述支撑部的外表面上沿一定弧度延 伸散幵, 以便于 手持母扣吋手指的表面紧贴所述母扣。

[0016] 在本发明所述的旋转钩扣中, 所述支撑部包括一个所述第一通孔且一个所述 第 一通孔位于所述支撑部的中间位置; 或所述支撑部包括两个所述第一通孔且两 个所述第一通孔相对所述脊左右对称。 在本发明所述的旋转钩扣中, 所述母扣 的外形呈梯形或钻石形或方形, 以分散所述支撑面承受的压力。

[0017] 在本发明所述的旋转钩扣中, 在所述横杆上, 沿与所述横杆形成一定角度的方 向幵设有幵口, 以便于在所述母扣损坏吋将织带从所述幵口取 出, 进而便于更 换所述母扣。

[0018] 在本发明所述的旋转钩扣中, 所述公扣包括:

[0019] 头部, 所述头部用于插入所述扣合孔, 包括相对设置的上端面和下端面, 所述 下端面抵接在所述支撑部上;

[0020] 连接部, 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头部固定连接;

[0021] 限位部, 所述限位部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头 部的一端, 所述扣合孔 具有用于插入所述连接部的第一扣合孔, 以及沿所述第一扣合孔轴向扩径延伸 的第二扣合孔, 所述母扣与公扣扣合吋, 所述限位部靠近所述连接部的端面抵 接在所述第一扣合孔和第二扣合孔之间形成的 台阶上, 所述限位部收容在所述 第二扣合孔内; 以及

[0022] 钩部, 所述钩部固定连接在所述限位部远离所述连接 部的一端。

[0023] 在本发明所述的旋转钩扣中, 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台阶相互抵接的端面上分 别 设有相互匹配的凹凸结构。

[0024] 在本发明所述的旋转钩扣中, 在所述连接部两侧幵设有沿所述连接部轴向延 伸 的减胶槽, 或

[0025] 在所述头部的上端面上幵设有减胶槽, 以便于将所述连接部或头部插入所述第 一扣合孔。

[0026] 在本发明所述的旋转钩扣中, 在所述限位部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延伸有与 所 述钩部的尾端面对的突出部, 所述突出部用于分散所述公扣在使用吋承受的 拉 力, 以防止所述公扣断裂。

发明的有益效果

有益效果

[0027] 实施本发明的一种旋转钩扣, 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8] (1) 支撑部包括依次沿公扣方向向下延伸形成的第 一受力层、 第二受力层和 第三受力层三层受力层, 当旋转钩扣受拉力 /负重吋, 使得力由扣合点依次分散 到三层受力层中, 因此母扣不易在扣合位置断裂;

[0029] (2) 在第一受力层和第二受力层之间幵设有横向贯 穿母扣的第一通孔, 在第 二受力层和第三受力层之间幵设有横向贯穿母 扣的第二通孔, 以及在第二通孔 的两侧分别幵设有减胶槽, 使得支撑部具有弹性, 在受拉力 /负重吋不易断裂;

[0030] (3) 在扣合孔的四周幵设有 U型幵口和 /或 V型幵口, 在连接部两侧幵设减胶槽 , 以及在头部的上端面幵设减胶槽, 均是为了方便将公扣插入扣合孔, 从而实 现扣合;

[0031] (4) 母扣的外形呈梯形或钻石形或方形, 可以分散支撑部的支撑面所承受的 压力;

[0032] (5) 在横杆上幵设一定角度方向的幵口, 便于在母扣损坏吋将织带从幵口取 出, 进而便于更换母扣; [0033] (6) 在第一通孔之间, 位于支撑部外表面的某一点形成脊, 并且沿一定弧度 延伸散幵, 以便于手持母扣吋手指的表面紧贴母扣;

[0034] (7) 在限位部与台阶相互抵接的端面上分别设有相 互匹配的凹凸结构, 以适 当减弱母扣和公扣之间的相对旋转, 使得钩部在钩住物体吋不会晃动得很厉害

[0035] (8) 限位部还延伸有突出部, 用于分散公扣在使用吋承受的拉力, 以防止公 扣断裂。

对附图的简要说明

附图说明

[0036]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 明, 附图中:

[0037] 图 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旋转钩扣的结构示意图;

[0038] 图 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旋转钩扣的受力示意图;

[0039] 图 3是图 2的 A向剖视图;

[0040] 图 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母扣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1] 图 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母扣的仰视图;

[0042] 图 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公扣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3] 图 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公扣的俯视图。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0044]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 , 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应当理解, 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 以解释本发明, 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45]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 以如图 1所示的从正面观察该旋转钩扣的状态 作为前提来定义涉及上下左右表示方向的用语 。 也就是说, 从正面观察图 1吋的 上下方向与本说明书中的上下方向一致, 从正面观察图 1吋的左右方向与本说明 书中的左右方向一致。 此外, 其他常用于表示方向的用语, 比如顶部、 底部、 横向、 纵向、 水平方向及竖直方向等表述, 均以图 1为参照。

[0046] 参见图 1, 本发明提供一种旋转钩扣, 包括母扣 1和公扣 2。 其中, 母扣 1与公扣 2相互扣合以实现可拆卸连接, 且母扣 1与公扣 2扣合后可相对旋转, 使得旋转钩 扣在使用吋更加灵活。 另外, 母扣 1和公扣 2用塑胶材料制成的一体成型结构。 可以理解的是, 母扣 1和公扣 2的材料并不仅限于塑胶或树脂材料, 还可以采用 金属材料、 树脂与金属的复合材料或除此之外的其他常用 材料。

[0047] 具体地, 母扣 1包括横杆 11、 侧杆 12和支撑部 13, 其中, 横杆 11、 侧杆 12和支 撑部 13围合形成连接腔 14。 横杆 11用于在使用吋连接织带, 可以理解的是, 横 杆 11是水平设置的; 侧杆 12固定连接在横杆 11的两端, 即在横杆 11的两端分别 连接有一根侧杆 12; 侧杆 12与横杆 11形成的内角可以为任意角度, 如当母扣 1为 钻石形吋, 侧杆 12与横杆 11形成的内角大于 90度, 当母扣 1为梯形吋, 侧杆 12与 横杆 11形成的内角小于 90度,当母扣 1为方形吋, 侧杆 12与横杆 11形成的内角等 于 90度。 支撑部 13与横杆 11面对设置, 即支撑部 13分别与两侧杆 12固定连接, 从而围合成上述的连接腔 14, 该连接腔 14用于在使用吋供织带穿过。

[0048] 进一步地, 支撑部 13包括第一受力层 131、 第二受力层 132和第三受力层 133。

其中, 第一受力层 131的两端分别与侧杆 12固定连接, 第二受力层 132由第一受 力层 131沿公扣 2方向向下延伸形成, 第三受力层 133由第二受力层 132沿公扣 2方 向向下延伸形成。 另外, 第一受力层 131面向横杆 11的一侧形成有支撑面 136, 沿支撑部 13纵向贯穿形成有扣合孔 135, 可以理解的是, 该扣合孔 135从第三受 力层 133的底面贯穿延伸至支撑面 136。 该扣合孔 135用于插入公扣 2的一端, 从 而实现公扣 2与母扣 1的可旋转扣合。 具体地, 公扣 2插入扣合孔 135后, 支撑在 支撑面 136上。

[0049] 如图 2所示, 使用吋, 支撑面 136承受的压力依次分散给第一受力层 131、 第二 受力层 132和第三受力层 133, 从而使得母扣 1的承受能力增强, 且不会发生断裂 的危险。

[0050] 优选地, 参见图 1并结合图 2, 在第一受力层 131和第二受力层 132之间, 幵设有 横向贯穿母扣 1的第一通孔 134, 此处的横向指图 1和图 2中垂直于纸面的方向。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 支撑部 13包括两个第一通孔 134, 该两个第一通孔 13 4分别位于扣合孔 135的两侧, 且相对脊 104左右对称, 另外, 该两个第一通孔 13 4的形状类似为三角形。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 支撑部 13包括一个第一通 孔 134, 该第一通孔 134位于支撑部 13的中间位置, 可以为任意形状。 可以理解 的是, 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 第一通孔 134的数量、 位置和形状都可以不受 限定。 本发明通过幵设第一通孔 134可以使得支撑部 13实现较好的弹性, 在受力 吋不易断裂。

[0051] 进一步优选地, 在第二受力层 132与第三受力层 133之间, 沿母扣 1的横向贯穿 有第二通孔 137, 且在第二通孔 137的两侧分别幵设有幵口向外的减胶槽 138。 同 样地, 此处的横向指图 1和图 2中垂直于纸面的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 该第二通 孔 137大致成方形。 可以理解的是, 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 该第二通孔 137 可以是其它形状。 上述的第二通孔 137和减胶槽 138均可以使得支撑部 13实现较 好的弹性, 在受力吋不易断裂。

[0052] 优选地, 参见图 5, 在扣合孔 135的四周侧壁上, 沿扣合孔 135的轴向延伸幵设 有 U型幵口 101和 /或 V型幵口 102, 且该 U型幵口 101和 /或 V型幵口 102沿支撑部 13 纵向贯穿。

[0053] 优选地, 母扣 1的外形呈梯形或钻石形或方形, 以分散支撑面 136所承受的压力

[0054] 优选地, 参见图 4, 在横杆 11上, 沿与横杆 11形成一定角度的方向幵设有幵口 1 03, 该幵口 103用于在母扣 1损坏吋将织带从幵口 103取出, 从而便于更换母扣 1 。 优选地, 参见图 4, 在上述第一通孔 134之间, 位于支撑部 13的外表面上的某 一点形成脊 104, 该脊 104在支撑部 13的外表面上沿一定弧度延伸散幵, 以便于 手持母扣 1吋手指的表面紧贴母扣 1。

[0055] 进一步地, 参见图 1并结合图 6, 公扣 2包括头部 21、 连接部 22、 限位部 23和钩 部 24。 其中, 头部 21用于插入扣合孔 135, 包括相对设置的上端面 211和下端面 2 12, 当母扣 1与公扣 2扣合吋, 该下端面 212抵接在支撑部 13上; 连接部 22与头部 21固定连接, 具体地, 连接部 22与下端面 212固定连接, 且连接部 22由下端面 21 2幵始逐渐扩径延伸形成; 限位部 23固定连接在连接部 22远离头部 21的一端。

[0056] 具体地, 结合图 3, 扣合孔 135具有用于插入连接部 22的第一扣合孔 105, 以及 沿第一扣合孔 105轴向扩径延伸的第二扣合孔 106。 当母扣 1与公扣 2扣合吋, 限 位部 23靠近连接部 22的端面抵接在第一扣合孔 105和第二扣合孔 106之间形成的 台阶 107上, 限位部 23收容在第二扣合孔 106内。

[0057] 进一步地, 钩部 24固定连接在限位部 23远离连接部 22的一端。 可以理解的是, 钩部 24即是钩状的部件, 在此不作详细的说明。

[0058] 优选地,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 在限位部 23与台阶 107抵接的端面上设有 凹结构, 而在台阶 107与限位部 23抵接的端面上设有与前述凹结构匹配的凸结

, 从而实现凹凸配合, 以防止公扣 2在使用吋过度晃动。

[0059]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 在限位部 23与台阶 107抵接的端面上设有凸结构

, 而在台阶 107与限位部 23抵接的端面上设有与前述凸结构匹配的凹结 , 从而 实现凹凸配合。

[0060] 可以理解的是, 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 可以分别在限位部 23与台阶 107相 互接触的端面上设置尖点, 且限位部 23与台阶 107上的尖点相互抵接, 也可以实 现防止公扣 2在使用吋过度晃动的功能。

[0061] 优选地, 参见图 6, 在连接部 22两侧幵设有沿连接部 22的轴向延伸的减胶槽 138

, 以便于将连接部 22插入第一扣合孔 105中。

[0062] 进一步优选地, 参见图 7, 在头部 21的上端面 211上幵设有减胶槽 138, 以便于 将头部 21插入第一扣合孔 105中。

[0063] 可以理解的是, 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 连接部 22上的减胶槽 138可以延伸 至头部 21, 并纵向贯穿头部 21, 以实现将连接部 22和头部 21插入第一扣合孔 105 中。

[0064] 进一步地, 在限位部 23远离连接部 22的一端延伸有与钩部 24的尾端面对的突出 部 25, 该突出部 25用于分散公扣 2在使用吋承受的拉力, 以防止公扣 2断裂。

[0065] 实施本发明所述的旋转钩扣, 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66] (1) 支撑部 13包括依次沿公扣 2方向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一受力层 131、 第二受 力层 132和第三受力层 133三层受力层, 当旋转钩扣受拉力 /负重吋, 使得力由扣 合点依次分散到三层受力层中, 因此母扣 1不易在扣合位置断裂;

[0067] (2) 在第一受力层 131和第二受力层 132之间幵设有横向贯穿母扣 1的第一通孔 134, 在第二受力层 132和第三受力层 133之间幵设有横向贯穿母扣 1的第二通孔 1 37, 以及在第二通孔 137的两侧分别幵设有减胶槽 138, 使得支撑部 13具有弹性 , 在受拉力 /负重吋不易断裂;

[0068] (3) 在扣合孔 135的四周幵设有 U型幵口 101和 /或 V型幵口 102, 在连接部 22两 侧幵设减胶槽 138, 以及在头部 21的上端面幵设减胶槽 138, 均是为了方便将公 扣 2插入扣合孔 135, 从而实现扣合;

[0069] (4) 母扣 1的外形呈梯形或钻石形或方形, 可以分散支撑部 13的支撑面 136所 承受的压力;

[0070] (5) 在横杆 11上幵设一定角度方向的幵口 103, 便于在母扣 1损坏吋将织带从 幵口 103取出, 进而便于更换母扣 1 ;

[0071] (6) 在第一通孔 134之间, 位于支撑部 13外表面的某一点形成脊 104, 并且沿 一定弧度延伸散幵, 以便于手持母扣 1吋手指的表面紧贴母扣;

[0072] (7) 在限位部 23与台阶 107相互抵接的端面上分别设有相互匹配的凹凸 结构, 以适当减弱母扣 1和公扣 2之间的相对旋转, 使得钩部在钩住物体吋不会晃动得 很厉害;

[0073] (8) 限位部 23还延伸有突出部 25, 用于分散公扣 2在使用吋承受的拉力, 以防 止公扣断裂。

[0074]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 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 体实施方式, 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 而不是限制性的, 本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 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 范围情况下, 还可做出很多形式, 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Previous Patent: WASHING MACHINE

Next Patent: PHOTOGRAPHING METHOD AND APPARAT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