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SUITCASE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21/237662
Kind Code:
A1
Abstract:
A suitcase, comprising a suitcase body and a compression bag (30). An accommodating space for accommodating luggage is provided in the suitcase body; the compression bag (30) is provided in the accommodating space, and comprises a first bag body (31) and a second bag body (32); the first bag body (31) and the second bag body (32) are connected to each other, and can be enclosed to form a three-dimensional closed space; an opening communicated to the closed space is formed in the first bag body (31) and/or the second bag body (32); and a zipper (40) for opening or closing the closed space is provided at the opening. The compression bag (30) has the three-dimensional closed space, and the internal space of the closed space is large, so that the compressed storage space of the compression bag (30) is greatly enlarged, more luggage can be accommodated, and the use requirements of people travelling with a large amount of luggage can be met.

Inventors:
YU WEITING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20/093211
Publication Date:
December 02, 2021
Filing Date:
May 29, 2020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SHENZHEN PAILOX IND CO LTD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A45C7/00
Foreign References:
CN201691232U2011-01-05
US20160096679A12016-04-07
CN207136460U2018-03-27
CN202525327U2012-11-14
CN206150684U2017-05-10
US20130180816A12013-07-18
Attorney, Agent or Firm:
SHENZHEN ZHONGYI UNI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AGENCY CO.,LTD.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 利 要求 书

[权利要求 1] 一种箱包, 其特征在于: 包括箱包本体和压缩袋, 所述箱包本体内设 有用于容置行李的收容空间, 所述压缩袋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内; 所述压缩袋包括第一袋体和第二袋体, 所述第一袋体和所述第二袋体 相互连接, 并能够围合形成呈三维立体状的密闭空间, 所述第一袋体 和 /或所述第二袋体开设有与所述密闭空间连通的开口, 所述开口处 设置用于开启或者关闭所述密闭空间的密封锁止件。

[权利要求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箱包,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袋体包括第一底 部和第一侧壁部, 所述第一侧壁部与所述第一底部的周缘连接, 所述 第一底部和所述第一侧壁部围设形成第一密闭半腔; 所述第二袋体包 括第二底部和第二侧壁部, 所述第二侧壁部与所述第二底部的周缘连 接, 所述第二底部和所述第二侧壁部围设形成第二密闭半腔; 所述第一侧壁部背向所述第一底部的周缘与所述第二侧壁部背向所述 第二底部的周缘相对接, 以使得所述第一密闭半腔和所述第二密闭半 腔形成所述密闭空间。

[权利要求 3]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箱包,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壁部包括至少 两个依次首尾相接的第一侧壁段, 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侧壁段的边部 固定结合在一起; 所述第二侧壁部包括至少两个依次首尾相接的第二侧壁段, 相邻的两 个所述第二侧壁段的边部固定结合在一起。

[权利要求 4] 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箱包, 其特征在于: 所示第一侧壁段自所述第 一底部的边缘朝向所述第二底部弯折形成; 所述第二侧壁段自所述第 二底部的边缘朝向所述第一底部弯折形成。

[权利要求 5]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箱包,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袋体的轮廓形状 和所述第二袋体的轮廓形状均与所述收容空间的轮廓形状相匹配。

[权利要求 6] 根据权利要求 5所述的箱包, 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压缩袋处于空载状 态时, 所述第二袋体位于所述第一密闭半腔内, 所述第二侧壁部贴合 于所述第一侧壁部的内壁面上, 所述第二底部贴合于所述第一底部上 , 所述第一侧壁部贴合于所述收容空间的内周壁上, 所述第一底部贴 合于所述收容空间的底面上; 或者, 所述第一袋体位于所述第二密闭半腔内, 所述第一侧壁部贴合 于所述第二侧壁部的内壁面上, 所述第一底部贴合于所述第二底部上 , 所述第二侧壁部贴合于所述收容空间的内周壁上, 所述第二底部贴 合于所述收容空间的底面上; 当所述压缩袋处于满载状态时, 所述第二袋体位于所述第一密闭半腔 夕卜, 所述第一侧壁部贴合于所述收容空间的内周壁上, 所述第一底部 贴合于所述收容空间的底面上, 所述第二侧壁部贴合于所述收容空间 的内周壁上或伸出所述收容空间外; 或者, 所述第一袋体位于所述第二密闭半腔外, 所述第二侧壁部贴合 于所述收容空间的内周壁上, 所述第二底部贴合于所述收容空间的底 面上; 所述第一侧壁部贴合于所述收容空间的内周壁上或伸出所述收 容空间外。

[权利要求 7] 根据权利要求 5所述的箱包,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壁部的高度和 所述第二侧壁部的高度均与所述收容空间的深度相等。

[权利要求 8]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箱包, 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包本体包括相互扣 合的第一收容件和第二收容件, 所述第一收容件开设有第一收容半腔 , 所述第二收容件开设有第二收容半腔, 所述第一收容半腔和所述第 二收容半腔围合形成所述收容空间, 所述压缩袋设置于所述第一收容 半腔内或所述第二收容半腔内; 当所述压缩袋设置于所述第一收容半腔内时, 所述第一袋体的轮廓形 状和所述第二袋体的轮廓形状均与所述第一收容半腔的轮廓形状相匹 配; 当所述压缩袋设置于所述第二收容半腔内时, 所述第一袋体的轮廓形 状和所述第二袋体的轮廓形状均与所述第二收容半腔的轮廓形状相匹 配。

[权利要求 9] 根据权利要求 8所述的箱包, 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压缩袋设置于所述 第一收容半腔内, 且所述压缩袋处于空载状态时, 所述第二袋体位于 所述第一密闭半腔内, 所述第二侧壁部贴合于所述第一侧壁部的内壁 面上, 所述第二底部贴合于所述第一底部上, 所述第一侧壁部贴合于 所述第一收容半腔的周壁上, 所述第一底部贴合于所述第一收容半腔 的腔底面上; 或者, 所述第一袋体位于所述第二密闭半腔内, 所述第一侧壁部贴合 于所述第二侧壁部的内壁面上, 所述第一底部贴合于所述第二底部上 , 所述第二侧壁部贴合于所述第一收容半腔的周壁上, 所述第二底部 贴合于所述第一收容半腔的腔底面上; 当所述压缩袋设置于所述第一收容半腔内, 且所述压缩袋处于满载状 态时, 所述第二袋体位于所述第一密闭半腔外, 所述第一侧壁部贴合 于所述第一收容半腔的内周壁上, 所述第一底部贴合于所述第一收容 半腔的腔底面上, 所述第二侧壁部贴合于所述第一收容半腔的内周壁 上和 /或贴合于所述第二收容半腔的内周壁上; 或者, 所述第一袋体位于所述第二密闭半腔外, 所述第二侧壁部贴合 于所述第一收容半腔的内周壁上, 所述第二底部贴合于所述第一收容 半腔的腔底面上; 所述第一侧壁部贴合于所述第一收容半腔的内周壁 上和 /或贴合于所述第二收容半腔的内周壁上; 当所述压缩袋设置于所述第二收容半腔内, 且所述压缩袋处于空载状 态时, 所述第二袋体位于所述第一密闭半腔内, 所述第二侧壁部贴合 于所述第一侧壁部的内壁面上, 所述第二底部贴合于所述第一底部上 , 所述第一侧壁部贴合于所述第二收容半腔的内周壁上, 所述第一底 部贴合于所述第二收容半腔的腔底面上; 或者, 所述第一袋体位于所述第二密闭半腔内, 所述第一侧壁部贴合 于所述第二侧壁部的内壁面上, 所述第一底部贴合于所述第二底部上 , 所述第二侧壁部贴合于所述第二收容半腔的内周壁上, 所述第二底 部贴合于所述第二收容半腔的腔底面上; 当所述压缩袋设置于所述第二收容半腔内, 且所述压缩袋处于满载状 态时, 所述第二袋体位于所述第一密闭半腔外, 所述第一侧壁部贴合 于所述第二收容半腔的内周壁上, 所述第一底部贴合于所述第二收容 半腔的腔底面上, 所述第二侧壁部贴合于所述第一收容半腔的内周壁 上和 /或贴合于所述第二收容半腔的内周壁上; 或者, 所述第一袋体位于所述第二密闭半腔外, 所述第一底部和所述 第二底部相对设置, 所述第二侧壁部贴合于所述第二收容半腔的内周 壁上, 所述第二底部贴合于所述第二收容半腔的腔底面上; 所述第一 侧壁部贴合于所述第一收容半腔的内周壁上和 /或贴合于所述第二收 容半腔的内周壁上。

[权利要求 10] 根据权利要求 8所述的箱包, 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压缩袋设置于第一 收容半腔内, 所述第一侧壁部的高度和所述第二侧壁部的高度均与所 述第一收容半腔的深度相等; 当所述压缩袋设置于第二收容半腔内, 所述第一侧壁部的高度和所述 第二侧壁部的高度均与所述第二收容半腔的深度相等。

[权利要求 11] 根据权利要求 1~10任一项所述的箱包,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袋体的 周向边缘处和 /或所述第二袋体的周向边缘处预留有用于与所述箱包 本体连接的连接部。

[权利要求 12] 根据权利要求 11所述的箱包,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的宽度为 5mnT 30mmo

[权利要求 13] 根据权利要求 ii所述的箱包,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缝制于所述箱 包本体上; 或者, 所述连接部活动连接于所述箱包本体上。

[权利要求 14] 根据权利要求 fio任一项所述的箱包,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袋体和 第一袋体均包括相互连接且叠层设置的布料层和防水不透气层, 所述 第一袋体的防水不透气层与所述第二袋体的防水不透气层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袋体的防水不透气层的周向部分与所述第二袋体的防水不透 气层的周向部分固定结合在一起并围设形成所述密闭空间。

[权利要求 15] 根据权利要求 14所述的箱包, 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水不透气层复合于 所述布料层的表面, 或者, 所述防水不透气层的周缘与所述布料层的 周缘连接在一起。

[权利要求 16] 根据权利要求 14所述的箱包, 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水不透气层为 TPU 层、 PE层、 PPC层、 PE层、 PA层、 PU层、 EVA层或者 PVC层。

[权利要求 17] 根据权利要求 1~10任一项所述的箱包,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袋体和 /或所述第二袋体上设置有用于排出所述密闭空间内气体的排气装置

[权利要求 18] 根据权利要求 17所述的箱包,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装置为单向阀。 [权利要求 19] 根据权利要求 17所述的箱包,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装置包括出气接 口和盖子, 所述第一袋体和 /或所述第二袋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密闭空 间连通的所述出气接口, 所述盖子活动连接于所述出气接口上并用于 打开或者关闭所述出气接口。

[权利要求 20] 根据权利要求 1~10任一项所述的箱包,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锁止件 为自封条、 气密拉链或者水密拉链。

Description:
箱 包 技 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箱包。 背 景技术

[00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外出旅游和出差日渐成为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 重要 的一部分, 其中, 箱包也是人们装载行李的重要工具; 人们外出需要携带的行 李也越来越多, 现有的箱包容积根本没办法满足装载需求, 人们为了解决上述 问题, 提出在箱包体内设置压缩袋, 但是现有的压缩袋的压缩储物空间小, 根 本无法满足人们携带大量行李的使用需求。 发 明概述 技 术问题

[0003]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之一在于: 提供一种箱包, 旨在解决箱包无法满足携带较 多行李的问题。 问题的解决方案 技 术解决方案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箱包, 包括箱包 本体和压缩袋, 所述箱包本体内设有用于容置行李的收容空间 , 所述压缩袋设 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内; 所述压缩袋包括第一袋体和第二袋体, 所述第一袋体和 所述第二袋体相互连接, 并能够围合形成呈三维立体状的密闭空间, 所述第一 袋体和 /或所述第二袋体开设有与所述密闭空间连通 开口, 所述开口处设置用 于开启或者关闭所述密闭空间的密封锁止件。 发 明的有益效 果 有 益效果

[0005]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箱包的有益效果在于: 与现有技术相比, 该箱包的收容空 间内设置有压缩袋, 所述压缩袋包括第一袋体和第二袋体, 所述第一袋体和所 述第二袋体相互连接并围合形成呈三维立体状 的密闭空间, 该密闭空间呈三维 立体状, 密闭空间的内部空间大, 大大增加了压缩袋的压缩储物空间, 可容纳 更多的行李, 能够满足人们携带大量行李出行的使用需求。 对 附图的简要说 明 附图说明

[0006]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 , 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示范性技术 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 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07] 图 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行李箱内压缩袋处于 载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 2为 本 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行李箱内压缩袋处于空载状 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 3为本申请 实施例提供的手提袋内压缩袋处于满载状态的 结构示意图。 图 4为本申请实施例 提供的手提袋内压缩袋处于空载状态的结构示 意图。 图 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 第一种背包内压缩袋处于满载状态的结构示意 图。 图 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 一种背包内压缩袋处于空载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 图 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 种背包内压缩袋处于满载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 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 背包内压缩袋处于空载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 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箱包内的 压缩袋处于满载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 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箱包内的压缩 袋处于空载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 11为沿图 9中 A-A线的剖视图。 发 明实施例 本 发明的实施方式

[0008]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 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 , 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应当理解, 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 解释本发明, 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0009] 需说明的是, 当部件被称为 “固定于”或 “设置于”另一个部件, 它可以直接 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 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 “连接于” 另一个部件, 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 。 术语 “上” 、 “ 下” 、 “左” 、 “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 示的方位或位置 关系, 仅是为了便于描述, 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 特定 的方位、 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对于本 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术语 “第 “第二” 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 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 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 “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除非另 有 明确具体的限定。

[0010] 为了说明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 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广 11及实施例进行详细 说明。

[ooli] 如图 rii所示,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箱包, 包括箱包本体和压缩袋 30, 箱包本体内设有用于容置行李的收容空间, 压缩袋 30设置于收容空间内; 压缩袋 30包括第一袋体 31和第二袋体 32, 第一袋体 31和第二袋体 32相互连接, 并能够围合形成呈三维立体状的密闭空间, 第一袋体 31和 /或第二袋体 32开设有 与密闭空间连通的开口, 开口处设置用于开启或者关闭密闭空间的密封 锁止件 4 0, 通过密封锁止件 40打开或关闭该压缩袋 30的开口, 以放入或者取出需要放入 密 闭空间内的行李。 具体地,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申请实施例的箱包内的收容 空间内设置有压缩袋 30, 压缩袋 30包括第一袋体 31和第二袋体 32, 第一袋体 31 和第二袋体 32相互连接并围合形成呈三维立体状的密闭空 , 该密闭空间呈三 维立体状, 密闭空间的内部空间大, 大大增加了压缩袋 30的压缩储物空间, 可 容纳更多的行李, 能够满足人们携带大量行李出行的使用需求。 进一步地, 箱 包本体上也开设有开口, 开口处设有拉链或者锁止件, 以方便行李放入收容空 间内。

[0012] 在本实施例中, 第一袋体 31和第二袋体 32均为柔性袋体, 那么当行李放置在密 闭空间内后, 将密闭空间内的空气排出, 柔性袋体贴付在行李上, 从而起到压 缩行李的功能; 另外, 压缩袋 30还具有防水又不透气的性能, 可实现行李的干 湿分离以及异味隔离。

[0013]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 参阅图 9和图 10所示, 提供的该箱包的第一袋体 3 1包括第一底部和第一侧壁部 311, 第一侧壁部 311与第一底部的周缘连接, 第一 底部和第一侧壁部 311围设形成第一密闭半腔 314; 第二袋体 32包括第二底部 321 和第二侧壁部 322, 第二侧壁部 322与第二底部 321的周缘连接, 第二底部 321和 第二侧壁部 322围设形成第二密闭半腔; 第一侧壁部 311背向第一底部的周缘与 第二侧壁部 322背向第二底部 321的周缘相对接以使得第一密闭半腔 314和第二密 闭半腔形成密闭空间。 具体地, 第一侧壁部 311围设在第一底部的四周并与第一 底部的周缘连接, 从而第一侧壁部 311的内壁面与第一底部朝向第一侧壁部 311 的表面围设形成一个三维立体的腔室结构, 即第一密闭半腔 314, 同理, 第二侧 壁部 322与第二底部 321也围设形成一个三维立体的腔室结构, 即第二密闭半腔 , 再将第一侧壁部 311背向第一底部的周缘与第二侧壁部 322背向第一底部的周 缘连接在一起, 使得第一密闭半腔 314和第二密闭半腔连通形成一个三维立体的 密 闭空间。 更进一步地, 第一侧壁部 311与第一底部的周缘可以采用高周波、 超 声波、 镭射或者压胶等方式固定结合在一起。

[0014] 本实施例中, 参阅图 9和图 10所示, 该箱包的第一侧壁部 311包括至少两个依次 首尾相接的第一侧壁段 3111, 相邻的两个第一侧壁段 3111的边部固定结合在一 起; 第二侧壁部 322包括至少两个依次首尾相接的第二侧壁段 3221, 相邻的两个 第二侧壁段 3221的边部固定结合在一起。 在具体应用中, 通过多个第一侧壁段 3 111首尾连接形成一个闭环结构, 第一底部封住闭环结构的底部开口, 从而形成 三维立体的第一密闭半腔 314; 同理, 多个第二侧壁段 3221与第二底部 321也围 合形成三维立体的第二密闭半腔; 另外, 相邻的两个第二侧壁段 3221的边部固 定结合在一起; 另外, 相邻的两个第一侧壁段 3111的边部可以采用高周波的方 式固定结合在一起, 相邻的两个第二侧壁段 3221的边部可以采用高周波、 超声 波、 镭射或者压胶等方式固定结合在一起, 该连接方式简单, 且其连接处气密 性好, 保证该第一袋体 31和第二袋体 32具有良好的气密性。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 中, 第一侧壁段 3111的数量和第二侧壁段 3221的数量均可以为三个、 四个或者 四个以上, 其具体的数量可以根据收容空间的形状进行设 定。

[0015]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 参阅图 9和图 10所示, 提供的该箱包的第一侧壁 段 3111自第一底部的边缘朝向第二底部 321弯折形成; 第二侧壁段 3221自第二底 部 321的边缘朝向第一底部弯折形成。 第一侧壁段 3111与第一底部一体成型, 其 制作方式简单, 第一袋体 31的结构强度好; 第二侧壁段 3221与第二底部 321 —体 成型, 其制作方式简单, 第二袋体 32的结构强度好。 更进一步地, 第一侧壁段 3

111背向第一底部的边缘与第二侧壁段 3221背向第二底部 321的边缘 -对应相 结合, 其具体地可以采用高周波、 超声波、 镭射或者压胶等方式固定结合在一 起, 从而将第一袋体 31与第二袋体 32之间连接起来。

[0016] 在一个实施例中, 参阅图 9和图 10所示, 第一侧壁段 3111的边部和第二侧壁段 3 221的边部的边缘预留有宽度为 1mm至 3mm的边缘部 3222, 即相邻的两个第一侧壁 段 3111连接后以及相邻的两个第二侧壁段 3221连接后, 第一侧壁段 3111和第二 侧壁段 3221的边缘还预留有边缘部 3222, 使得相邻两个第一侧壁段 3111之间以 及相邻两个第二侧壁段 3221之间连接强度好。 在具体应用中, 第一侧壁段 3111 和第二侧壁段 3221的边缘部 3222预留有宽度为 1_、 1. 5mm、 2_、 2. 5臟或3_等 的边缘部 3222。

[0017]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 参阅图 3和图 4所示, 提供的该箱包的第一袋体 31 的轮廓形状和第二袋体 32的轮廓形状均与收容空间的轮廓形状相匹配 具体地 , 第一袋体 31的轮廓形状和第二袋体 32的轮廓形状均与收容空间的轮廓形状相 同, 那么在压缩袋 30使用时, 第一袋体 31与第二袋体 32重叠设置于收容空间内 , 且第一袋体 31和第二袋体 32可以完全贴付在收容空间的内壁上, 不占用收容 空间的空间; 另外, 在压缩袋 30使用时, 第一袋体 31贴付于收容空间的内壁上 , 第二袋体 32收容空间背向收容空间拉出后形成的密封空 更大, 压缩袋 3 ◦收 容空间的压缩空间更大, 能够容纳的行李数更多; 同时, 由于第一袋体 31的形 状轮廓、 第一袋体 31的形状轮廓以及收容空间的形状轮廓相同, 那么可以根据 现有的箱包的形状去设计第一袋体 31的结构, 这样无需改变现有的箱包的外形 , 减少制作成本, 其应用范围也更广阔。

[0018]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 参阅图 3和图 4所示, 提供的该箱包的当压缩袋 30 处于空载状态时, 第二袋体 32位于第一密闭半腔 314内, 第二侧壁部 322贴合于 第一侧壁部 311的内壁面上, 第二底部 321贴合于第一底部上, 第一侧壁部 311贴 合于收容空间的内周壁上, 第一底部贴合于收容空间的底面上; 当压缩袋 30处 于满载状态时, 第二袋体 32位于第一密闭半腔 314外, 第一侧壁部 311贴合于收 容空间的内周壁上, 第一底部贴合于收容空间的腔底面上, 第二侧壁部 322贴合 收容空间的内周壁上或者伸出收容空间外。 具体地, 当压缩袋 30处于空载状态 时, 即密闭空间内不存在空气, 或者存在少量空气时, 也就是压缩袋 30在不使 用时, 第二袋体 32位于第一密闭半腔 314内, 且第二侧壁部 322贴合在第一侧壁 部 311的内壁上, 第二底部 321贴合于第一底部上, 即第一袋体 31与第二袋体 32 叠层设置, 且第一袋体 31与第二袋体 32均位于收容空间内, 而第一侧壁部 311贴 合于收容空间的内周壁上, 第一底部贴合于收容空间的底面上, 即第一袋体 31 和第二袋体 32可以完全贴合在收容空间的内壁上, 不占用收容空间的空间; 当 压缩袋 30处于满载状态时, 即密闭空间内填满行李或者充满空气后, 第二袋体 3 2的第二底部 321从第一密闭半腔 314内移出展开后, 第二袋体 32位于第一密闭半 腔 314外, 而第一袋体 31贴合在收容空间的内壁上, 而第二袋体 32的第二侧壁部 322部分贴合于在收容空间的内周壁上, 也可以全部贴合于在收容空间的内周壁 上, 还可以不与收容空间的内周壁贴合, 而直接位于收容空间外; 当第一袋体 3 1和第二袋体 32完全展开后, 第一袋体 31贴合在收容空间的内周壁上, 此时压缩 袋 30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收容空间, 大大增加了密闭空间的内部空间, 极大地 提高了了压缩袋 30的压缩储物空间, 以容纳更多行李。

[0019]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 提供的该箱包的当压缩袋 30处于空载状态时, 第 一袋体 31位于第二密闭半腔内, 第一侧壁部 311贴合于第二侧壁部 322的内壁面 上, 第一底部贴合于第二底部 321上, 第二侧壁部 322贴合于收容空间的内周壁 上, 第二底部 321贴合于收容空间的底面上; 当压缩袋 30处于满载状态时, 第一 袋体 31位于第二密闭半腔外, 第二侧壁部 322贴合于收容空间的内周壁上, 第二 底部 321贴合于收容空间的底面上; 第一侧壁部 311贴合于收容空间的内周壁上 或者伸出收容空间外。 具体地, 当压缩袋 30处于空载状态时, 第一袋体 31位于 第二密闭半腔内, 且第一侧壁部 311贴合在第二侧壁部 322的内壁上, 第一底部 贴合于第二底部 321上, 即第一袋体 31与第二袋体 32叠层设置, 且第一袋体 31与 第二袋体 32均位于收容空间内, 而第二侧壁部 322贴合于收容空间的内周壁上, 第二底部 321贴合于收容空间的腔底面上, 即第一袋体 31和第二袋体 32可以完全 贴合在收容空间的内壁上, 不占用收容空间的空间; 另外, 当压缩袋 30处于满 载状态时, 第一袋体 31的第一底部从第二密闭半腔内移出展开后, 第一袋体 31 位于第二密闭半腔外, 而第二袋体 32贴合在收容空间的内壁上, 而第一袋体 31 的第一侧壁部 311可以部分贴合于在收容空间的内周壁上, 也可以全部贴合于在 收容空间的内周壁上, 还可以不与收容空间的内周壁贴合, 而直接位于收容空 间外; 当第一袋体 31和第二袋体 32完全展开后, 第二袋体 32贴合在收容空间的 内周壁上, 此时压缩袋 30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收容空间, 大大增加了密闭空间 的内部空间, 极大地提高了了压缩袋 30的压缩储物空间, 以容纳更多行李。

[0020]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 参阅图 3和图 4所示, 提供的该背包的第一侧壁部 311的高度和第二侧壁部 322的高度均与收容空间的深度相等。 具体地, 压缩袋 3 0在不使用时, 第一袋体 31和第二袋体 32可以完全贴合于收容空间的内壁上, 这 样整个压缩袋 30可以直接作为收容空间内的内衬使用, 其结构设计更为巧妙合 理; 并且, 在压缩袋 30使用时, 将第二袋体 32的第一底部从第一密闭半腔 314内 拉 出展开后, 或者, 将第一袋体 31的第二底部 321从第二密闭半腔内拉出展开后 , 第一密闭半腔 314的体积相同和第二密闭半腔的体积相同均与 收容空间的体积 相 同, 密闭空间的体积是收容空间的体积的两倍, 这样密闭空间的内部空间更 大, 大大增加了压缩袋 30的压缩储物空间, 以容纳更多行李。

[0021]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 参阅图 1和图 2所示, 提供的该箱包的箱包本体包 括相互扣合的第一收容件和第二收容件, 第一收容件开设有第一收容半腔, 第 二收容件开设有第二收容半腔 21, 第一收容半腔和第二收容半腔 21连通并围合 形成收容空间, 压缩袋 30设置于第一收容半腔内或第二收容半腔 21内。 具体地 , 压缩袋 30可以设置于第一收容半腔内, 也可以设置于第二收容半腔 21内, 或 者, 第一收容半腔内和第二收容半腔 21内均设置有压缩袋 30, 这样箱包可容纳 的行李数量更多。 进一步地, 第一收容半腔和第二收容半腔 21均可以设置一个 、 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压缩袋 30。

[0022]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 参阅图 1和图 2所示, 提供的该箱包的当压缩袋 30 设置于第一收容半腔内时, 第一袋体 31的轮廓形状和第二袋体 32的轮廓形状均 与第一收容半腔的轮廓形状相匹配。 第一袋体 31的轮廓形状和第二袋体 32的轮 廓形状均与第一收容半腔的轮廓形状相同, 那么在压缩袋 30不使用时, 第一袋 体 31与第二袋体 32重叠设置于第一收容半腔内, 且第一袋体 31和第二袋体 32可 以完全贴付在第一收容半腔的内壁上, 不占用第一收容半腔的空间; 另外, 在 压缩袋 30使用时, 第一袋体 31贴付于第一收容半腔的内壁上, 第二袋体 32背向 第一收容半腔拉出后形成的密封空间更大, 压缩袋 30的压缩空间更大, 能够容 纳的行李数更多; 同时, 由于第一袋体 31的形状轮廓、 第一袋体 31的形状轮廓 以及第一收容半腔的形状轮廓相同, 那么可以根据现有的箱包的形状去设计第 一袋体 31的结构, 这样无需改变现有的箱包的外形, 减少制作成本。

[0023]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 提供的该箱包的当压缩袋 30设置于第二收容半腔 21内时, 第一袋体 31的轮廓形状和第二袋体 32的轮廓形状均与第二收容半腔 21 的轮廓形状相匹配。 同理, 第一袋体 31的轮廓形状和第二袋体 32的轮廓形状均 与第二收容半腔 21的轮廓形状相同; 在压缩袋 30不使用时, 第一袋体 31与第二 袋体 32重叠设置于第二收容半腔 21内, 且完全贴付在第二收容半腔 21的内壁上 , 不占用第二收容半腔 21的空间; 另外, 在压缩袋 30使用时, 第一袋体 31贴付 于第二收容半腔 21的内壁上, 第二袋体 32背向第二收容半腔 21拉出展开后形成 立体的密封空间, 压缩袋 30的压缩空间更大, 可供更多行李放置; 同时, 由于 第一袋体 31的形状轮廓跟第二收容半腔 21的形状轮廓相同, 那么可以根据现有 的第二收容半腔 21的形状去设计第一袋体 31的结构, 这样无需改变现有的箱包 , 减少制作成本。

[0024] 在具体应用时, 参阅图 2所示, 第一收容半腔和第二收容半腔 21呈长方体, 这 样第一侧壁段 3111和第二侧壁段 3221的数量均为四个, 这样四个第一侧壁段 311 1和四个第二侧壁段 3221分别贴合在第一收容半腔的四个侧壁上, 这样第一袋体 31和第二袋体 32的贴合效果更好, 占用第一收容半腔或第二收容半腔 21的空间 更小。

[0025]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 参阅图 1和图 2所示, 提供的该箱包的当压缩袋 30 设置于第一收容半腔内, 且压缩袋 30处于空载状态时, 第二袋体 32位于第一密 闭半腔 314内, 第二侧壁部 322贴合于第一侧壁部 311的内壁面上, 第二底部 321 贴合于第一底部上, 第一侧壁部 311贴合于第一收容半腔的内周壁上, 第一底部 贴合于第一收容半腔的腔底面上, 当压缩袋 30设置于第一收容半腔内, 且压缩 袋 30处于满载状态时, 第二袋体 32位于第一密闭半腔 314外, 第一侧壁部 311贝占 合于第一收容半腔的内周壁上, 第一底部贴合于第一收容半腔的腔底面上, 第 二侧壁部 322贴合于第一收容半腔的内周壁上和 /或贴合于第二收容半腔 21的内 周壁上。 具体地, 当压缩袋 30处于空载状态时, 第二袋体 32位于第一密闭半腔 3 14内, 且第二侧壁部 322贴合在第一侧壁部 311的内壁上, 第二底部 321贴合于第 一底部上, 即第一袋体 31与第二袋体 32叠层设置, 且第一袋体 31与第二袋体 32 均位于第一收容半腔内, 而第一侧壁部 311贴合于第一收容半腔的内周壁上, 第 一底部贴合于第一收容半腔的腔底面上, 即第一袋体 31和第二袋体 32可以完全 贴合在第一收容半腔的内壁上, 不占用第一收容半腔的空间; 另外, 当压缩袋 3 0处于满载状态时, 第二袋体 32的第二底部 321从第一密闭半腔 314内移出展开后 , 第二袋体 32位于第一密闭半腔 314外, 而第一袋体 31贴合在第一收容半腔的内 壁上, 而第二袋体 32的第二侧壁部 322可以单独地贴合于在第一收容半腔的内周 壁上, 也可以单独地贴合于在第二收容半腔 21的内周壁上, 还可以同时贴合于 在第一收容半腔的内周壁和第二收容半腔 21的内周壁上; 当第一袋体 31和第二 袋体 32完全展开后, 第一袋体 31和第二袋体 32贴合在收容空间的内周壁上, 此 时压缩袋 30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收容空间, 大大增加了密闭空间的内部空间, 极大地提高了了压缩袋 30的压缩储物空间, 以容纳更多行李。

[0026]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 提供的该箱包的当压缩袋 30设置于第一收容半腔 内, 且压缩袋 30处于空载状态时, 第一袋体 31位于第二密闭半腔内, 第一侧壁 部 311贴合于第二侧壁部 322的内壁面上, 第一底部贴合于第二底部 321上, 第二 侧壁部 322贴合于第一收容半腔的内周壁上, 第二底部 321贴合于第一收容半腔 的腔底面上, 当压缩袋 30设置于第一收容半腔内, 且压缩袋 30处于满载状态时 , 第一袋体 31位于第二密闭半腔外, 第二侧壁部 322贴合于第一收容半腔的内周 壁上, 第二底部 321贴合于第一收容半腔的腔底面上; 第一侧壁部 311贴合于第 一收容半腔的内周壁上和 /或贴合于第二收容半腔 21的内周壁上。 具体地, 当压 缩袋 30处于空载状态时, 第一袋体 31位于第二密闭半腔内, 且第一侧壁部 311贴 合在第二侧壁部 322的内壁面上, 第一底部贴合于第二底部 321上, 即第一袋体 3 1与第二袋体 32叠层设置, 且第一袋体 31与第二袋体 32均位于第一收容半腔内, 而第二侧壁部 322贴合于第一收容半腔的内周壁上, 第二底部 321贴合于第一收 容半腔的腔底面上, 即第一袋体 31和第二袋体 32可以完全贴合在第一收容半腔 的内壁面上, 不占用第一收容半腔的空间; 另外, 当压缩袋 30处于满载状态时 , 第一袋体 31的第一底部从第二密闭半腔内移出展开后, 第一袋体 31位于第二 密 闭半腔外, 而第二袋体 32贴合在第一收容半腔的内壁上, 而第一袋体 31的第 一侧壁部 311可以单独地贴合于在第一收容半腔的内周壁 上, 也可以单独地贴合 于在第二收容半腔 21的内周壁上, 还可以同时贴合于在第一收容半腔的内周壁 和第二收容半腔 21的内周壁上; 当第一袋体 31和第二袋体 32完全展开后, 第一 袋体 31和第二袋体 32贴合在收容空间的内周壁上, 此时压缩袋 30可以最大限度 地利用收容空间, 大大增加了密闭空间的内部空间, 极大地提高了了压缩袋 30 的压缩储物空间, 以容纳更多行李。

[0027]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 提供的该箱包的当压缩袋 30设置于第二收容半腔 21内, 且压缩袋 30处于空载状态时, 第二袋体 32位于第一密闭半腔 314内, 第二 侧壁部 322贴合于第一侧壁部 311的内壁面上, 第二底部 321贴合于第一底部上, 第一侧壁部 311贴合于第二收容半腔 21的周壁上, 第一底部贴合于第二收容半腔 21的腔底面上; 当压缩袋 30设置于第二收容半腔 21内, 且压缩袋 30处于满载状 态时, 第二袋体 32位于第一密闭半腔 314外, 第一侧壁部 311贴合于第二收容半 腔 21的周壁上, 第一底部贴合于第二收容半腔 21的腔底面上, 第二侧壁部 322贴 合于第一收容半腔的内周壁上和 /或贴合于第二收容半腔 21的内周壁上。 具体地 , 当压缩袋 30处于空载状态时, 第二袋体 32位于第一密闭半腔 314内, 且第二侧 壁部 322贴合在第一侧壁部 311的内壁面上, 第二底部 321贴合于第一底部上, 即 第一袋体 31与第二袋体 32叠层设置, 且第一袋体 31与第二袋体 32均位于第二收 容半腔 21内, 而第一侧壁部 311贴合于第二收容半腔 21的周壁上, 第一底部贴合 于第二收容半腔 21的腔底面上, 此时, 第一袋体 31和第二袋体 32可以完全贴合 在第二收容半腔 21的内壁面上, 不占用第二收容半腔 21的空间; 当压缩袋 30处 于满载状态时, 第二袋体 32的第二底部 321从第一密闭半腔 314内移出展开后, 第二袋体 32位于第一密闭半腔 314外, 而第一袋体 31贴合在第二收容半腔 21的内 壁上, 而第二袋体 32的第二侧壁部 322可以单独地贴合于在第一收容半腔的内周 壁上, 也可以单独地贴合于在第二收容半腔 21的内周壁上, 还可以同时贴合于 在第一收容半腔的内周壁和第二收容半腔 21的内周壁上; 当第一袋体 31和第二 袋体 32完全展开后, 第一袋体 31和第二袋体 32贴合在收容空间的内周壁上, 此 时压缩袋 30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收容空间, 大大增加了密闭空间的内部空间, 极大地提高了了压缩袋 30的压缩储物空间, 以容纳更多行李。

[0028]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 参阅图 1和图 2所示, 提供的该箱包的当压缩袋 30 设置于第二收容半腔 21内, 且压缩袋 30处于空载状态时, 第一袋体 31位于第二 密 闭半腔内, 第一侧壁部 311贴合于第二侧壁部 322的内壁面上, 第一底部贴合 于第二底部 321上, 第二侧壁部 322贴合于第二收容半腔 21的周壁上, 第二底部 3 21贴合于第二收容半腔 21的腔底面上, 或者, 第一袋体 31位于第二密闭半腔外 , 第二侧壁部 322贴合于第二收容半腔 21的周壁上, 第二底部 321贴合于第二收 容半腔 21的腔底面上; 第一侧壁部 311贴合于第一收容半腔的内周壁上和 /或贴 合于第二收容半腔 21的内周壁上。 具体地, 当压缩袋 30处于空载状态时, 第一 袋体 31位于第二密闭半腔内, 且第一侧壁部 311贴合在第二侧壁部 322的内壁上 , 第一底部贴合于第二底部 321上, 即第一袋体 31与第二袋体 32叠层设置, 且第 一袋体 31与第二袋体 32均位于第二收容半腔 21内, 而第二侧壁部 322贴合于第二 收容半腔 21的周壁上, 第二底部 321贴合于第二收容半腔 21的腔底面上, 此时, 第一袋体 31和第二袋体 32可以完全贴合在第二收容半腔 21的内壁上, 不占用第 二收容半腔 21的空间; 另外, 当压缩袋 30处于满载状态时, 第一袋体 31的第一 底部从第二密闭半腔内移出展开后, 第一袋体 31位于第二密闭半腔外, 而第二 袋体 32贴合在第二收容半腔 21的内壁上, 而第一袋体 31的第一侧壁部 311可以单 独地贴合于在第一收容半腔的内周壁上, 也可以单独地贴合于在第二收容半腔 2 1的内周壁上, 还可以同时贴合于在第一收容半腔的内周壁和 第二收容半腔 21的 内周壁上; 当第一袋体 31和第二袋体 32完全展开后, 第一袋体 31和第二袋体 32 贴合在收容空间的内周壁上, 此时压缩袋 30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收容空间, 大 大增加了密闭空间的内部空间, 极大地提高了了压缩袋 30的压缩储物空间, 以 容纳更多行李。

[0029]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 参阅图 1和图 2所示, 提供的该箱包的当压缩袋 30 设置于第一收容半腔内, 第一侧壁部 311的高度和第二侧壁部 322的高度均与第 一收容半腔的深度相等。 具体地, 压缩袋 30在不使用时, 第一袋体 31和第二袋 体 32可以完全贴合于第一收容半腔的内壁上, 这样整个压缩袋 30可以直接作为 第一收容半腔内的内衬使用, 其结构设计更为巧妙合理; 并且, 在压缩袋 30使 用时, 将第二袋体 32的第一底部从第一密闭半腔 314内拉出展开后, 或者, 将第 一袋体 31的第二底部 321从第二密闭半腔内拉出展开后, 第一密闭半腔 314的体 积相同和第二密闭半腔的体积相同均与第一收 容半腔的体积相同, 那么第一袋 体 31和第二袋体 32共同形成三维立体状的密闭空间, 密闭空间的内部空间更大 , 大大增加了压缩袋 30的压缩储物空间, 以容纳更多行李。

[0030]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 提供的该箱包的当压缩袋 30设置于第二收容半腔 21内, 第一侧壁部 311的高度和第二侧壁部 322的高度均与第二收容半腔 21的深 度相等。 具体地, 压缩袋 30在不使用时, 第一袋体 31和第二袋体 32可以完全贴 合于第二收容半腔 21的内壁上, 这样整个压缩袋 30可以直接作为第二收容半腔 2 1内的内衬使用, 其结构设计更为巧妙合理; 并且, 在压缩袋 30使用时, 将第二 袋体 32的第一底部从第一密闭半腔 314内拉出展开后, 或者, 将第一袋体 31的第 二底部 321从第二密闭半腔内拉出展开后, 第一密闭半腔 314的体积相同和第二 密 闭半腔的体积相同均与第二收容半腔 21的体积相同, 那么第一袋体 31和第二 袋体 32共同形成三维立体状的密闭空间, 密闭空间的内部空间更大, 大大增加 了压缩袋 30的压缩储物空间, 以容纳更多行李。 进一步地, 第一收容半腔的形 状尺寸与第二收容半腔 21的形状尺寸类似相同, 那么当第一袋体 31和第二袋体 3 2展开后, 压缩袋 30可以填满整个收容空间, 压缩袋 30压缩容纳的行李更多, 箱 包可以容纳更多的行李。

[0031]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 参阅图 9和图 10所示, 提供的该箱包的第一袋体 3 1的周向边缘处和 /或第二袋体 32的周向边缘处预留有用于与箱包本体连接的 接部 3223。 连接部 3223可以设置在第一袋体 31的周向边缘处, 连接部 3223可以 设置在第二袋体 32的周向边缘处, 连接部 3223可以同时设置于第一袋体 31的周 向边缘处和第二袋体 32的周向边缘处, 该连接部 3223为压缩袋 30安装在收容空 间内提供安装基体, 保证压缩袋 30可以稳定可靠地安装在箱包本体上。 在具体 的应用中, 连接部 3223连接于收容空间的开口处。 [0032]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 参阅图 9和图 10所示, 提供的该箱包的连接部 322 3的宽度范围为 5mnT30mm ; 具体地, 第一侧壁段 3111和第二侧壁段 3221预留有宽 度为 5mm、 10mm、 15mm、 20mm、 25mm、 或 30mm等的连接部 3223。 这样保证连接部 3223预留宽度尺寸合适, 在保证压缩袋 30可以稳定安装在箱包本体上的基础上 , 还可以避免材料的浪费, 降低箱包的成本。

[0033]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 提供的该箱包的连接部 3223缝制于箱包本体上; 压缩袋 30采用缝制的方式安装于收容空间内, 压缩袋 30固定牢固可靠, 箱包的 使用寿命长。 在具体应用时, 连接部 3223缝制于第一收容半腔的开口处或者第 二收容半腔 21的开口处。

[0034]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 提供的该箱包的连接部 3223活动连接于箱包本体 上 。 这样在无需使用压缩袋 30时, 将压缩袋 30取出, 避免压缩占用收容空间的 空间, 也可以满足更多行李的存放需求; 另外, 压缩袋 30单独取出后也可以用 作其他用途, 如储水袋、 独立储物袋等; 并且, 当箱包本体有配件损坏时, 可 将压缩袋拆卸, 替换该损坏配件。 在具体应用时, 连接部 3223可以通过魔术贴 、 自封条、 拉链或者锁扣等部件安装在第一收容半腔的开 口处或者第二收容半 腔 21的开口处。

[0035]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 参阅图 11所示, 提供的该箱包的第一袋体 31和第 二袋体 32均包括相互连接且叠层设置的布料层 312和防水不透气层 313, 第一袋 体 31的防水不透气层 313与第二袋体 32的防水不透气层 313相对设置, 第一袋体 3 1的防水不透气层 313的周向部分与第二袋体 32的防水不透气层 313的周向部分固 定结合在一起并围设形成密闭空间。 通过第一袋体 31的防水不透气层 313与第二 袋体 32的防水不透气层 313的周向部分固定结合, 来实现第一袋体 31和第二袋体 32的固定连接, 并在第一袋体 31与第二袋体 32之间形成上述密闭空间; 其中, 采用布料层 312和防水不透气层 313结合形成第一袋体 31和第二袋体 32, 由于防 水不透气层 313具有防水不透气的性能, 从而实现密闭空间的防水不透气; 另外 , 布料层 312位于压缩袋 30的外表面, 这样使用者从外侧接触柔软的布料层 312 , 不影响使用者的使用手感, 便于提升用户体验。

[0036]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 参阅图 11所示, 提供的该箱包的防水不透气层 31 3复合于布料层 312的表面, 在具体的应用中, 防水不透气层 313可以通过贴合和 压合在布料层 312的表面, 布料层 312和防水不透气层 313紧密地连接为一个整体 , 其结构强度好; 另外, 还可以通过将防水不透气层 313的材料融化后形成液体 , 再将该液体倒在布料层 312的表面固化, 从而在布料层 312的表面形成一层防 水不透气层 313, 这样布料层 312和防水不透气层 313紧密地连接为一个整体, 其 结构强度也会更好。

[0037]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 参阅图 11所示, 提供的该箱包的防水不透气层 31 3的周缘与布料层 312的周缘连接在一起。 在具体的应用中, 防水不透气层 313的 周缘与布料层 312的周缘可以压合或者贴合在一起, 那么在使用是, 布料层 312 的中部与防水不透气层 313的中部分离, 避免布料层 312在压缩行李的过程中, 避免随防水不透气层 313而受力变形, 延长该第一袋体 31和第二袋体 32的使用寿 命, 且防水不透气层 313与布料层 312只在周缘处连接, 其制作方式更为简单。

[0038]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 提供的该箱包的防水不透气层 313为 TRJ层, 防水 不透气层 313由 TPU (Thermoplastic Urethane, 热塑性聚氨醋弹性体)材料制 成, 材料是一种环保无毒性材料, 那么当该压缩袋 30应用在箱包、 手提袋或 者背包内时, 压缩袋 30安全有效, 不会对人体产生伤害, 另外利用 TPU材料防水 不透气性能, 从而密封密闭空间, 保证密闭空间不透气防水。

[0039]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 提供的该箱包的防水不透气层 313为 TO层, 具体 地, 防水不透气层 313采用 PE (polyethylene: 聚乙烯)材料制成, 利用 PE材料 防水不透气性能, 从而密封密闭空间, 保证密闭空间不透气防水。 同理, 防水 不透气层 313还可以为 PPC (Poly propylene carbonate: 聚甲基乙撑碳酸醋) 层、 PA (polyamide: 聚酰胺树脂)层、 PU (Polyurethane, 聚氨基甲酸醅) 层 、 EVA (ethylene-vinyl acetate copo: 乙燦 -醋酸乙烯共聚物)层或者 PVC (Polyvinyl chloride: 聚氯乙烯) 层。

[0040]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 参阅图 9和图 10所示, 提供的该箱包的第一袋体 3 1和 /或第二袋体 32上设置有用于排出密闭空间内气体的排气装 50。 在本实施 例 中, 排气装置 50可以设置在第一袋体 31上, 也可以设置袋第二袋体 32上, 或 者, 第一袋体 31和第二袋体 32上均设置有排气装置 50; 当行李放置在压缩袋 30 内的密闭空间后, 将密封锁止件 40闭合后, 通过按压第一袋体 31和第二袋体 32 , 使得密闭空间内的气体从排气装置 50处排出, 从而实现压缩袋 30的压缩功能

[0041]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 提供的该箱包的排气装置 50是单向阀, 单向阀只 能让密闭空间内的气体跑出, 并阻断外部的空气进入密闭空间内, 避免压缩袋 3 0胀气失效, 保证压缩袋 30具有良好的压缩效果。 单向阀通过手动按压压缩袋 30 排气, 也可以通过抽气泵进行排气, 其具体排气方式, 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需 求进行选择, 在此不作限定。

[0042]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 提供的该箱包的排气装置 50包括出气接口和盖子 , 第一袋体 31和 /或第二袋体 32上设置有与密闭空间连通的出气接口, 盖子活动 连接于出气接口上并用于打开或者关闭出气接 口。 出气接口可以设置于第一袋 体 31上, 也可以设置于第二袋体 32上, 或者, 第一袋体 31和第二袋体 32上均设 置有出气接口; 当将盖子从出气接口上取下, 以方便密封空间内的空气从出气 孔 中排出; 当盖子堵住出气接口时, 将密封空间封闭, 避免外部空气进入密闭 空间内, 防止压缩袋 30胀气。 更具体地, 盖子过盈塞入出气接口内, 从而实现 密 闭空间的密封, 或者, 盖子可以螺接于出气接口上, 从而实现密闭空间的密 封 。

[0043]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 提供的该箱包的密封锁止件 40为自封条。 具体地 , 自封条包括两条连接条, 连接条分别设置密闭空间开口的相对两侧面上 , 一 条连接条上设置有凹扣, 另一条连接条上设置有凸扣, 通过凹扣与凸扣的配合 连接与分离, 实现密闭空间的开启和关闭, 其操作简单, 实用性好。

[0044]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 参阅图 1和图 2所示, 提供的该箱包的密封锁止件 40为气密拉链或者水密拉链。 在本实施例中, 水密拉链和气密拉链均具有防水 且不透气性能, 该箱包内的压缩袋 30在使用时, 只需拉上气密拉链或者水密拉 链, 就可以实现密闭空间的完全封闭, 而无需借助外部工具进行封口, 其操作 简单。 在具体应用中, 气密拉链的结构与水密拉链的结构类似。

[0045] 以下参阅图 1和图 2所示的行李箱结构做进一步地的说明, 第一收容件为箱体 10 , 第二收容件为盖体 20, 压缩袋 30安装于第二收容半腔 21内, 且第一袋体 31安 装于第二收容半腔 21内, 盖体 20的一侧与箱体 10的一侧转动连接, 盖体 20通过 拉链与箱体 10连接, 通过拉动拉链的开合从而实现盖体 20与箱体 10的开合, 当 然在其他实施例中, 盖体 20与箱体 10之间还可以通过卡扣或者密码锁等部件进 行连接; 另外, 箱体 10的底部均设有用于方便行李箱移动的滚轮 62, 优选地, 滚轮 62为万向轮; 同时, 盖体 20和 /或箱体 10的顶面和侧面设有把手 61, 以方便 使用者移动行李箱; 此外, 盖体 20和 /或箱体 10的侧面设置有可伸缩的拉杆, 以 方便使用者移动行李箱。

[0046] 参阅图 2所示, 当压缩袋 30处于空载状态时, 即密闭空间内不存在空气, 或者 存在少量空气时, 也就是压缩袋 30在不使用时, 第二袋体 32位于第一密闭半腔 3 14内, 且各第二侧壁段 3221 —一对应地贴合在各第一侧壁段 3111的内壁上, 第 二底部 321贴合于第一底部上, 即第一袋体 31与第二袋体 32叠层设置, 且第一袋 体 31与第二袋体 32均位于第二收容半腔 21内, 而各第一侧壁段 3111贴合于第一 收容半腔的内周侧壁上, 第一底部贴合于第二收容半腔 21的腔底面上, 即第一 袋体 31和第二袋体 32可以完全贴合在第一收容半腔的内壁上, 不占用第二收容 半腔 21的空间; 参阅图 1所示, 当压缩袋 30处于满载状态时, 即密闭空间内填满 行李或者充满空气后, 第二袋体 32的第二底部 321从第一密闭半腔 314内移出展 开后, 第二袋体 32位于第一密闭半腔 314外, 而第一袋体 31贴合在收容空间的内 壁上, 而第二袋体 32的第二侧壁部 322直接位于第二收容半腔 21外; 当第一袋体 31和第二袋体 32完全展开后, 第一袋体 31的第一侧壁段 3111 —一对应地完全贴 合在第二收容半腔 21的内周侧壁上, 第一底部贴合在第二收容半腔 21的腔底面 上, 此时压缩袋 30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收容空间, 大大增加了密闭空间的内部 空间, 极大地提高了了压缩袋 30的压缩储物空间, 以容纳更多行李。

[0047] 以下参阅图 3和图 4所示的手提袋结构做进一步地的说明, 手提袋本体 72上设有 两个提手 73, 两个提手 73分别设置于手提袋本体 72的相对两侧, 以方便使用者 移动该手提包; 手提袋本体 72内设有收容空间, 第一袋体 31设置于收容空间内 , 手提袋本体 72包括第三底部、 第一侧部 721、 第二侧部 722、 第三侧部 723和第 四侧部 724, 第一侧部 721、 第二侧部 722、 第三侧部 723和第四侧部 724依次首尾 连接并围设形成容置孔, 第三底部连接于容置孔的底部开口处并封住底 部开口 且围设形成收容空间, 袋盖 71通过拉链或者锁扣等部件安装于收容空间的 口 处, 以用于开启和关闭收容空间。 当压缩袋 30不使用时, 参阅图 2所示, 四个第 一侧壁段 3111分别贴合于第一侧部 721、 第二侧部 722、 第三侧部 723和第四侧部 724的内表面上, 第一底部贴合于第三底部上, 这样第一袋体 31和第二袋体 32的 贴合效果更好, 完全不会占用收容空间内的空间, 不影响手提袋的正常使用。 参阅图 1所示, 当需要使用压缩袋 30时, 将第二袋体 32从收容空间内拉出, 第二 袋体 32的第二底部 321拉出收容空间外, 第二袋体 32的四个第二侧壁段 3221均位 于收容空间外, 这样可以大大增加了压缩袋 30的压缩空间, 提高了手提袋的装 载量

[0048] 以下参阅图 5和图 6所示的背包结构做进一步地的说明, 包体 82内上设有两个肩 带 83, 肩带 83的上端与包体 82的上部连接, 肩带 83的下端与包体 82的下部连接 , 肩带 83与袋体之间围设形成一个闭环结构, 便于使用者的手部穿过后挂在使 用者的肩部, 方便背包的使用, 肩带 83的数量可以为两个, 两个肩带 83分别挂 在使用者的两肩部, 使得背包的使用更为省; 包体 82内设有收容空间, 包体 82 内的收容空间的开口设于包盖 81, 包盖 81通过拉链 84或者锁止件与包体 82连接 , 以方便收容空间的开启和闭合; 第一侧壁段 3111的数量为四个, 第二侧壁段 3 221的数量为四个, 拉链 84呈 U型状并设置在包体 82的顶部, 拉链 84从而顶部的 一侧弯折延伸到相对的另一侧, 这样包体 82的顶部可以完全打开和关闭, 当压 缩袋 30不使用时, 参阅图 6所示, 四个第一侧壁段 3111分别贴合于收容空间的内 侧壁上, 第一底部贴合于收容空间的底面上, 这样第一袋体 31和第二袋体 32的 贴合效果更好, 完全不会占用收容空间内的空间; 参阅图 5所示, 当需要使用压 缩袋 30时, 将第二袋体 32从收容空间内拉出, 第二袋体 32的第二底部 321从打开 的拉链 84处拉出收容空间外, 这样第二袋体 32的四个第二侧壁段 3221均位于收 容空间外, 这样可以大大增加了压缩袋 30的压缩空间, 提高了背包的装载量。

[0049] 以下参阅图 7和图 8所示的背包结构做进一步地的说明, 拉链 84呈 U型状, 拉链 8 4从包体 82的一侧的底部延伸到相对的另一侧的底部, 这样收容空间可以完全打 开; 参阅图 8所示, 当压缩袋 30不使用时, 参阅图 2所示, 四个第一侧壁段 3111 分别贴合于收容空间的内侧壁上, 第一底部贴合于收容空间的底面上, 这样第 一袋体 31和第二袋体 32的贴合效果更好, 完全不会占用收容空间内的空间; 参 阅图 7所示, 当需要使用压缩袋 30时, 第二袋体 32的第二底部 321从打开的拉链 8 4拉出收容空间外, 这样第二袋体 32的四个第二侧壁段 3221均位于收容空间外, 这样可以大大增加了压缩袋 30的压缩空间, 提高了背包的装载量。 同时, 也便 于第二袋体 32从而拉链 84的开启处完全拉出延展开来, 方便行李取出或者放入 压缩袋 30内。

[0050]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 人员来说, 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 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 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