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700MPA HIGH STRENGTH HOT ROLLING Q&P STE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4/166323
Kind Code:
A1
Abstract:
A 700MPa high strength hot rolling Q&P steel and a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he steel has the following chemical components in percentage by weight: 0.15-0.40% of C, 1.0-2.0% of Si, 1.5-3.0% of Mn, 0.015% or less of P, 0.005% or less of S, 0.3-1.0% of Al, 0.006% or less of N, 0.005-0.015% of Ti, and the rest being Fe, having the yield strength being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700 MPa, the strength of extension being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1300 MPa, and the ductility being greater than 10%. By using an appropriate composition design, based on composition of common C-Mn steel, separation of cementite is inhibited by increasing content of Si, austenite crystal is refined by micro Ti treatment, so that the austenite transformation kinetics in the air cooling process is accelerated by increasing the content of Al. Meanwhile, a hot continuous rolling process is used in coordination with a sectional cooling process, so that a structure comprising proeutectoid ferrite + martensite + retained austenite is obtained.

Inventors:
WANG HUANRONG (CN)
LI ZIGANG (CN)
WANG WEI (CN)
ZHANG JIANSU (CN)
LI JIANYE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4/073344
Publication Date:
October 16, 2014
Filing Date:
March 13, 2014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BAOSHAN IRON & STEEL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C22C38/28; C21D8/00
Foreign References:
CN1688725A2005-10-26
CN103215516A2013-07-24
CN102959119A2013-03-06
CN102226248A2011-10-26
Attorney, Agent or Firm:
SHANGHAI PATENT & TRADEMARK LAW OFFICE, LLC (CN)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 利 要 求 书

1. 一种 700MPa级高强度热轧 Q&P钢, 其化学成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 C: 0.15%~0.40%, Si: 1.0%~2.0%, Mn: 1.5%~3.0%, P<0.015%, S<0.005%, Al: 0.3%~1.0%, N<0.006%, Ti: 0.005%~0.015%, 其余为 Fe以及其它不 可避免的杂质; 所述热轧 Q&P 钢的屈服强度≥700MPa , 抗拉强度 >1300MPa, 延伸率 >10%。

2.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 700MPa级高强度热轧 Q&P钢, 其特征在于, 所 述热轧 Q&P 钢的化学成分中, Si: 1.3~1.7wt.% ; Mn: 1.8~2.5wt.% ;

N<0.004wt.%; Ti: 0.008~0.012wt.%; O≤30ppm。

3. 如权利要求 1或 2所述的 700MPa级高强度热轧 Q&P钢的制造方法, 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 ) 冶炼、 二次精炼、 铸造:

按下述成分采用转炉或电炉冶炼、 真空炉二次精炼、 铸造形成铸 坯或铸锭, 化学成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 C: 0.15%~0.40%, Si: 1.0%~2.0% , Mn : 1.5%~3.0% , P<0.015% , S<0.005% , Al: 0.3%~1.0%, N<0.006%, Ti: 0.005%~0.015%, 其余为 Fe以及其 它不可避免的杂质;

2 ) 力口热、 热库 L:

将步骤 1 ) 获得的铸坯或铸锭加热到 1100~1200°C并保温 l~2h, 开轧温度为 1000~1100°C , 多道次轧制且累计变形量≥50%; 随后 待中间坯温度降至 900~950°C时进行 3~5个道次轧制且累计变形 量≥70%;

3 ) 分段冷却:

热轧后的轧件在 800~900 °C之间以 >50 °C /s 的冷速快速水冷至 500-600 °C , 然后空冷 5~10s , 再继续 >50 °C /s 的冷速冷却至 100~300 °C之间的某一温度以获得先共析铁素体 +马氏体 +残余奥 氏体组织, 最后卷取后緩慢冷却至室温, 获得所述 700MPa级高 强度热轧 Q&P钢。

4. 权利要求 3所述的 700MPa级高强度热轧 Q&P钢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 在于, 步骤 2 ) 中的多道次轧制为 5~7次轧制; 步骤 3 ) 中的卷取后緩慢 冷却的速度为 8~12 °C /h。

5. 如权利要求 3所述的 700MPa级高强度热轧 Q&P钢的制造方法, 其特 征在于, 获得的 700MPa级高强度热轧 Q&P钢中, 其先共析铁素体组织 的体积百分比为 10~20%, 残余奥氏体组织的体积百分比大于 5%且小于 10%。

6. 如权利要求 3~5任一所述的 700MPa级高强度热轧 Q&P钢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获得的 700MPa级高强度热轧 Q&P钢的屈服强度≥700MPa, 抗拉强度≥1300^«^, 延伸率 >10%。

Description:
一种 700MPa级高强度热轧 Q&P钢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耐磨钢领域, 涉及一种 700MPa级高强度热轧 Q&P钢及 其制造方法, 热轧 Q&P钢的屈服强度≥700MPa, 抗拉强度≥1300^«^, 延 伸率 >10%。

背景技术

淬火-配分钢即 Q&P钢是近十年高强钢领域的研究热点, 其最主要的 目的是在提高钢的强度的同时,提高钢的塑性 , 即提高钢的强塑积。 目前, Q&P 钢已经公认为汽车用钢领域第三代先进高强钢 中的一类重要新钢 种。

Q&P 钢的主要工艺为: 将钢加热到完全奥氏体区或部分奥氏体区, 均匀化处理一段时间后, 迅速淬火到 Ms和 Mf(Ms和 Mf分别表示马氏体 转变开始温度和结束温度)之间的某一温度以 得具有一定量残余奥氏体 的马氏体 +残余奥氏体组织, 随后在淬火停冷温度或略高于停冷温度下保 温一定时间使碳原子从过饱和的马氏体中向残 余奥氏体中扩散富集,从而 稳定残余奥氏体, 然后再次淬火至室温。

Q&P 钢最初的研究和应用主要着眼于汽车行业对高 强度高塑性钢材 的需求。 从 Q&P钢的工艺实现过程不难看出, 其工艺路线较为复杂, 钢 板经过第一次淬火之后, 需要快速升温至某一温度并停留一段时间。 这种 两步法 Q&P工艺对于热轧生产过程难以实现, 但是对热轧高强钢的生产 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在热轧过程中, 可采用一步法 Q&P工艺即终轧结束 后, 在线淬火至 Ms以下一定温度后卷取。 Q&P钢典型组织为马氏体 +— 定量残余奥氏体, 故具有高强度和良好的塑性。

中国专利 CN102226248A公开了一种碳硅锰热轧 Q&P钢, 但合金成 分设计上没有进行微 Ti处理; 中国专利 CN101775470A公开了一种复相 Q&P钢的生产工艺, 实际上是一种两步法生产 Q&P钢的工艺; 中国专利 CN101487096A公开了一种用两步热处理法生产 C-Mn-Al系 Q&P钢, 其 主要特点是延伸率很高, 但强度较低。

上述专利采用热处理的方法,通过在两相区加 热可以较为容易地控制 铁素体的体积分数, 但对于热连轧过程而言, 加热温度通常在完全奥氏体 区且终轧温度一般在 780°C以上, 而铁素体的开始析出温度大多在 700°C 以下。 因此, 通过降低终轧温度来获得一定量的铁素体在热 轧实际生产中 难以实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 700MPa级高强度热轧 Q&P钢及其制造 方法, 该钢种具有一定量的铁素体、 马氏体和一定量的残余奥氏体组织且 综合性能优异, 其屈服强度≥700MPa, 抗拉强度≥1300^«^, 延伸率 >10%, 且合金成本大幅降低, 可应用于要求易变形且中等耐磨的领域。

本发明的设计思路如下:

本发明通过合理的成分设计, 在普通 C-Mn钢的成分基础上, 通过提 高 Si含量抑制渗碳体的析出, 微 Ti处理细化奥氏体晶粒, 提高 A1含量 加快空冷过程的奥氏体转变动力学; 同时采用热连轧工艺配合采用分段冷 却工艺, 获得含有先共析铁素体 +马氏体 +残余奥氏体组织。通过控制三种 不同相的相对含量, 可获得屈服强度 700MPa以上, 抗拉强度在 1300MPa 以上的高强度热轧 Q&P钢。

具体地,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 700MPa级高强度热轧 Q&P钢,其化学成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 C: 0.15%~0.40%, Si: 1.0%~2.0%, Mn: 1.5%~3.0%, P<0.015%, S<0.005%, Al: 0.3%~1.0%, N<0.006%, Ti: 0.005%~0.015%, 其余为 Fe以及其它不 可避免的杂质; 所述 700MPa级高强度热轧 Q&P钢的屈服强度≥700MPa, 抗拉强度≥1300^«^, 延伸率 > 10%。

优选的,所述热轧 Q&P钢的化学成分中, Si: 1.3-1.7 wt.%; Mn: 1.8-2.5 wt.%; N<0.004wt.%; Ti: 0.008-0.012 wt.%; O≤30ppm。

本发明的 700MPa级高强度热轧 Q&P钢的化学成分的作用和含量控 制如下:

碳: 碳是钢中最基本的元素, 同时也是本发明 700MPa级高强度热轧 Q&P 钢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碳作为钢中的间隙原子, 对提高钢的强度 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钢的屈服强度和抗拉 强度影响最大。通常情况下, 钢的强度越高, 延伸率越低。 本发明为了保证获得抗拉强度 lOOOMPa 以 上的高强度钢板, 钢中碳的含量通常不低于 0.15%, 过低的碳含量不能保 证钢板在淬火卷取后緩慢冷却过程中碳从过饱 和的马氏体向残余奥氏体 中充分扩散, 从而影响残余奥氏体的稳定性。 钢中的含碳量也不宜过高, 若含碳量大于 0.4% , 虽然可以保证钢的高强度, 但由于本发明的目的是 获得一定量先共析铁素体 +马氏体 +残余奥氏体组织,先共析铁素体的析出 必然导致剩余的未转的变奥氏体中富碳,这部 分奥氏体在淬火后得到的高 碳马氏体延伸率太低, 从而使得最终钢板的延伸率降低。 因此, 钢中比较 合适的碳含量应控制在 0.15~0.4wt.%可保证钢板具有良好的强度和较好 的塑性匹配;

硅:硅是钢中最基本的元素,同时也是本发明 钢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与传统的热轧高强钢相比, 目前热轧高强 Q&P钢基本都是采用高 Si的成 分设计原则。 除(3、 Si、 Mn外, 基本不添加或仅添加少量其他合金元素。 Si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可抑制渗碳体的析出,但 ε碳化物的抑制作用比较 稳定残余奥氏体。 虽然加入较高的 A1和 Ρ也可以抑制渗碳体的析出, 但 A1 含量高使得钢液比较粘稠, 连铸时很容易堵塞水口, 降低浇钢效率; 而 Ρ含量高容易导致晶界脆性, 钢板的沖击韧性很低。 因此, 综合来看, 高 Si 的成分设计仍是目前热轧 Q&P 钢最重要的成分设计原则之一。 Si 的含量一般不低于 1.0 wt.%, 否则不能抑制渗碳体析出; Si的含量一般也 不宜超过 2.0 wt.% , 否则钢板焊接时容易出现热裂, 对钢板的应用造成困 难,故本发明钢中 Si的含量通常控制在 1.0~2.0 wt.% ,优选范围在 1.3~1.7 wt.%;

锰:锰是钢中最基本的元素,同时也是本发明 钢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众所周知, Mn是扩大奥氏体相区的重要元素, 可以降低钢的临界淬火速 度, 稳定奥氏体, 细化晶粒, 推迟奥氏体向珠光体的转变。 本发明为保证 钢板的强度, Mn含量一般应控制在 1.5 wt.%以上, Mn含量过低, 在分段 冷却的第一阶段空冷时, 过冷奥氏体不稳定, 容易转变为珠光体类型的组 织; 同时, Mn的含量一般也不宜超过 3.0 wt.%, 炼钢时容易发生 Mn偏 析, 同时板坯连铸时易发生热裂, 不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 因此, 本发明 钢中 Mn的含量一般控制在 1.5~3.0 wt.% , 优选范围在 1.8~2.5 wt.%;

磷: 磷是钢中的杂质元素。 P极易偏聚到晶界上, 钢中 P的含量较高 (≥0.1wt.%)时, 形成 Fe 2 P在晶粒周围析出, 降低钢的塑性和韧性, 故其含 量越低越好, 一般控制在 0.015 wt.% 内较好且不提高炼钢成本;

硫: 硫是钢中的杂质元素。 钢中的 S通常与 Mn结合形成 MnS夹杂, 尤其是档 S和 Mn的含量均较高时, 钢中将形成较多的 MnS, 而 MnS本 身具有一定的塑性, 在后续轧制过程中 MnS沿轧向发生变形, 降低钢板 的横向拉伸性能。 故本发明钢中 S的含量越低越好, 实际生产时通常控制 在 0.005 wt.% 内;

铝: 铝是本发明钢中最重要的合金元素之一。 A1 的基本作用是在炼 钢过程中进行脱氧。此外, A1还可与钢中的 N结合形成 A1N并细化晶粒。 除上述作用外, 本发明钢中加入较多的 A1的主要目的是加快分段冷却过 程中空冷阶段奥氏体向铁素体的转变动力学过 程, 同时与 Si—起共同抑 制渗碳体的析出, 从而获得较多的亚稳态残余奥氏体。 钢中 A1的含量若 低于 0.3 wt.%, 铁素体难以在空冷的几秒钟内充分析出; 若钢中 A1的含 量高于 1.0 wt.%, 钢液变得较为粘稠, 连铸过程容易堵塞水口, 影响生产 效率。因此,本发明钢中 A1的含量需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控制在 0.3~1.0 wt.%;

氮: 氮在本发明钢中属于杂质元素, 其含量越低越好。 N也是钢中不 可避免的元素,通常情况下,钢中 N的残余含量在 0.002~0.004 wt.%之间, 这些固溶或游离的 N元素可以通过与酸溶 A1结合而固定。 为了不提高炼 钢成本,Ν的含量控制在 0.006\¥1.%以内即可,优选范围为小于 0.004wt.%; 钛: 钛的加入量与钢中氮的加入量相对应。 钢中 Ti和 N的含量控制 在较低的范围内, 热轧时可在钢中形成大量细小弥散的 TiN粒子; 同时钢 中 Ti/N需控制在 3.42以下以保证 Ti全部形成 TiN。 细小且具有良好的高 大于 3.42, 则钢中容易形成比较粗大的 TiN粒子,对钢板的沖击韧性造成 不利影响, 粗大的 TiN粒子可成为断裂的裂纹源。 另一方面, Ti的含量 也不能太低, 否则形成的 TiN数量太少, 起不到细化奥氏体晶粒的作用。 因此, 本发明钢中钛的含量要控制在合适的范围, 钛的加入量在 0.005-0.015 wt.%, 优选范围为 0.008-0.012 wt.%;

氧: 氧是炼钢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元素, 对本发明而言, 钢中 0 的含 量通过 A1脱氧之后一般都可以达到 30ppm以下, 对钢板的性能不会造成 明显不利影响。 因此, 将本发明钢中的 0含量控制在 30ppm以内即可。 本发明的 700MPa级高强度热轧 Q&P钢的制造方法, 具体包括如下 步骤:

1 ) 冶炼、 二次精炼、 铸造:

按下述成分采用转炉或电炉冶炼、 真空炉二次精炼、铸造形成铸坯或 铸锭, 化学成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 C: 0.15%~0.40%, Si: 1.0%~2.0%, Mn: 1.5%~3.0%, P<0.015%, S<0.005%, Al: 0.3%~1.0%, N<0.006%, Ti: 0.005%~0.015%, 其余为 Fe以及其它不可避免的杂质;

2 ) 力口热、 热库 L:

将步骤 1 )获得的铸坯或铸锭加热到 1100~1200°C并保温 l~2h, 开轧 温度为 1000~1100°C, 多道次轧制且累计变形量≥50%, 主要目的是细化 奥氏体晶粒; 随后待中间坯温度降至 900~950°C时进行 3~5个道次轧制且 累计变形量≥70%; 其热轧工艺如图 2所示; 上述多道次热轧的次数如 5~7 多道次;

3) 分段冷却:

热轧后的轧件在 800~900 °C之间以 >50 °C /s 的冷速快速水冷至 500-600 °C ,然后空冷 5~10s,再继续 >50°C/s的冷速冷却至 100~300°C (即 Ms-Mf之间)之间的某一温度以获得先共析铁素 +马氏体 +残余奥氏体组 织, 最后卷取后緩慢冷却至室温, 获得所述 700MPa级高强度热轧 Q&P 钢; 其轧后冷却工艺如图 3所示。

较佳的, 步骤 2) 中的多道次轧制为 5~7次轧制; 步骤 3 ) 中的卷取 后緩慢冷却的速度为 8~12°C/h。

上述先共析铁素体 +马氏体 +残余奥氏体组织中,先共析铁素体组织的 体积百分比为 10~20%, 残余奥氏体组织的体积百分比大于 5%且小于 10%。

本发明的 700MPa级高强度热轧 Q&P钢, 通过合理的成分设计, 同 时配合创新性的热轧 +分段冷却的新工艺可获得综合性能优异的钢 , 即 获得屈服强度≥700MPa, 抗拉强度≥1300^«^, 延伸率 >10%的 700MPa级 高强度热轧 Q&P钢。

本发明的分段冷却中,第一阶段快速水冷的主 要目的在于提高过冷奥 氏体的相变驱动力,便于在后续空冷阶段析出 足够的先共析铁素体( 10~20 Wt% ) 以保证钢板板较低的屈服强度。 通常为了提高钢板的抗拉强度, 需 要增加碳和锰的含量, 而碳和锰均为奥氏体稳定化元素, 提高碳和锰的含 量势必造成在空冷阶段有限的时间内铁素体析 出数量不足甚至无法析出。 因此, 本发明的创新点之一在成分设计上大幅提高了 铝的含量, 为一般钢 中铝含量的十倍以上。大幅增加铝含量的目的 在于在碳和锰含量较高的情 况下加快空冷阶段铁素体的析出。 但铝含量也不宜过高, 否则容易使钢液 变得粘稠, 浇铸时易堵塞水口且导致钢种氧化铝夹杂增多 。 因此, 合金的 成分配比和热轧、 冷却工艺必须控制获得很好地控制, 这一阶段的水冷速 度越快越好;

空冷结束之后第二阶段淬火停冷温度必须控制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 而非室温, 否则无法完成碳原子的分配且残余奥氏体数量 太低, 导致钢板 延伸率降低。 目前常用的在线淬火工艺都是直接淬火至室温 , 而本发明的 又一创新点在于将卷取温度控制在一定的低温 范围内:一方面可以保留较 多的残余奥氏体(>5\¥1% ) , 但此时的残余奥氏体不稳定, 若冷却至室温, 残余奥氏体将转变为其他组织, 因此在成分设计上添加一定量的 Si元素 可以抑制残余奥氏体中碳化物的析出, 减少碳的消耗; 另一方面, 由于碳 原子在马氏体中的化学势高于在残余奥氏体中 的化学势,二者的化学势之 差为碳原子从马氏体向残余奥氏体中扩散提供 了驱动力,使得残余奥氏体 中的碳含量显著增加, 从而使得残余奥氏体在室温下可稳定地存在。 通过 成分配比和冷却工艺的巧妙配合,可获得一定 量铁素体 +马氏体 +残余奥氏 体组织的钢板, 从而获得性能优异的 700MPa级高强度热轧 Q&P钢。

另外, 钢坯的加热温度若低于 1100°C以及保温时间过短, 则不利于 合金元素的均匀化; 而当温度高于 1200°C时, 不仅提高了制造成本, 而 且使得钢坯的加热质量有所下降。 因此, 钢坯的加热温度一般控制在 1100~1200 °C比较合适。

同样, 加热的保温时间也需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保温时间过短, 溶 质原子如 Si、 Mn等的扩散不够充分, 钢坯的加热质量得不到保证; 而加 热的保温时间过长则使得奥氏体晶粒粗大以及 提高了制造成本,故保温时 间应控制在 1~2小时之间。 加热温度越高, 相应的保温时间可适当缩短。

本发明的生产工艺可用于制造屈服强度≥700MPa , 抗拉强度

>1300MPa, 且厚度在 3~12mm的高强度热轧 Q&P耐磨钢板, 同时具有良 好的延伸率 (>10%), 该钢板表现出优异的强塑性匹配, 由此带来以下几个 方面的有益效果:

1、 本发明的 700MPa级高强度热轧 Q&P钢板的合金成本大幅降低。 与传统的低合金高强钢相比, 没有添加任何贵重金属元素如 Nb、 V、 Cu、 Ni、 Mo等, 大大降低了合金成本。 采用热连轧工艺生产比用厚板线生产 还可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因此, 钢板的生产成本很低;

2、 本发明的 700MPa级高强度热轧 Q&P钢板的力学性能优异, 用户 综合使用成本降低。 由于钢板的屈服强度较低, 而抗拉强度高,屈强比低。 这样带来的一个最大好处是,许多高强钢用户 无需改造现有加工设备就可 以对钢板进行折弯等工艺, 省却了改造设备的费用; 同时也减少了磨具的 损耗、 延长磨具的使用寿命等;

3、 采用本发明的钢板具有低成本、 低屈强比和高强度优势, 特别适 合于需要对钢板进行折弯成形且要求耐磨的领 域。钢中保留的亚稳态残余 奥氏体, 在磨粒磨损等条件下可以转变为马氏体, 进一步提高钢板的耐磨 性。 附图说明

图 1为本发明 700MPa级高强度热轧 Q&P钢生产工艺流程图; 图 2为本发明 700MPa级高强度热轧 Q&P钢轧制工艺图;

图 3为本发明 700MPa级高强度热轧 Q&P钢轧后冷却工艺图; 图 4为本发明实施例 1#试验钢典型金相照片;

图 5为本发明实施例 3#试验钢典型金相照片;

图 6为本发明实施例 5#试验钢典型金相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一 步详细描述。

本发明的一种 700MPa级高强度热轧 Q&P钢的制造方法, 其生产工 艺流程为: 转炉或电炉冶炼→真空炉二次精炼→铸坯 (锭)→钢坯 (锭)再加 热→热轧 +分段冷却工艺→钢卷, 如图 1所示。 实施例 实施例 1~5的 700MPa级高强度热轧 Q&P钢的制造, 具体包括如下 步骤:

1 ) 冶炼、 二次精炼、 铸造:

按照表 1中各钢的化学成分采用转炉或电炉冶炼、 真空炉二次精炼、 铸造形成铸坯或铸锭;

2 ) 力口热、 热库 L:

将步骤 1 )获得的铸坯或铸锭加热到 1100~1200 °C并保温 l~2h, 开轧 温度为 1000~1100 °C , 5~7次轧制且累计变形量≥50%; 随后待中间坯温度 降至 900~950°C时进行 3~5 个道次轧制且累计变形量≥70%; 其热轧工艺 如图 2所示; 各实施例具体的加热和热轧工艺参数如表 2所示, 钢坯厚度 120mm;

3 ) 分段冷却:

热轧后的轧件在 800~900 °C之间以 >50 °C /s 的冷速快速水冷至 500-600 °C ,然后空冷 5~10s,再继续 >50 °C /s的冷速冷却至 100~300 °C (即 Ms-Mf之间)之间的某一温度以获得一定量铁素 +马氏体 +—定量的残余 奥氏体组织, 最后卷取后緩慢冷却至室温(冷速为 8~12 °C /h ) , 获得各实 施例的 700MPa级高强度热轧 Q&P钢; 其轧后冷却工艺如图 3所示; 各 实施例具体的轧后冷却工艺参数如表 2所示。

经检测, 实施例 1~5获得的 700MPa级高强度热轧 Q&P钢的力学性 能如表 3所示。 实施例 1、 3和 5的 700MPa级高强度热轧 Q&P钢的典型 金相照片分别如图 4〜图 6所示。

单位: 重量百分比 表 2

表 3 钢板的力学性能

图 4〜图 6的 700MPa级高强度热轧 Q&P钢的典型金相照片上可以清 楚地看出, 钢板的组织主要为等轴状先共析铁素体 +马氏体 +残余奥氏体。

根据 X-射线衍射结果可知, 实施例 1、 3和 5号钢板中残余奥氏体的 体积百分含量分别为 5.55%、 6.78%和 8.11%。 等轴状先共析铁素体的体 积百分含量均在 10~20%之间。 在 500~600°C的温度范围内, 停冷温度越 低, 等轴状先共析铁素体析出量越多。 因此, 本发明钢板的微观组织为等 轴状先共析铁素体 +马氏体 +残余奥氏体。 由于残余奥氏体的存在,使得钢 板在拉伸或磨损过程中发生相变诱导塑性 (TRIP)效应, 从而提高了钢板的 耐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