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ANTI-COUNTERFEITING FIBER, ANTI-COUNTERFEITING PAPER CONTAINING ANTI-COUNTERFEIT FIBER AND MANUFACTURE METHOD THEREOF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2/095005
Kind Code:
A1
Abstract:
Disclosed are an anti-counterfeiting fiber (1), anti-counterfeiting paper containing the anti-counterfeiting fiber and manufacture method thereof. The anti-counterfeiting fiber is a slice (4) or part of a slice cut along a cross-section (3) of a strip-shaped fiber (2), wherein the strip-shaped fiber comprises a specific structure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providing the anti-counterfeiting characteristic to the slice and the part of the slice, and the slice or the part of the slice correspondingly posses the anti-counterfeit characteristic. Structures manufactured using the principles of the process has better orientation than structures manufactured using the original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anti-counterfeiting fiber during the paper manufacturing process and can form more unique visual characteristics.

Inventors:
SUN XIANLIN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2/070243
Publication Date:
July 19, 2012
Filing Date:
January 11, 2012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SHANGHAI KOS SECURITY PAPER TECHNOLOGY CO LTD (CN)
SUN XIANLIN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D01D5/08; D21H21/42; D01D5/26; D01D5/28
Foreign References:
CN2499433Y2002-07-10
CN201671016U2010-12-15
CN101220571A2008-07-16
CN2763334Y2006-03-08
CN101135127A2008-03-05
CN101578400A2009-11-11
CN101381975A2009-03-11
EP1479797A12004-11-24
GB2392868A2004-03-17
Other References:
See also references of EP 2664710A4
None
Attorney, Agent or Firm:
HAIHONG JIACHE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 PARTNERS (CN)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利 要求书

1、 一种防伪纤维, 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伪纤维(1 )为沿条状纤维(2) 的截面(3 ) 切削成的切片 (4) 或切片 (4) 的部分, 所述截面 (3 ) 为横截面 (3 或斜截面 (32), 所述条状纤维 (2) 沿长度方向上包含有使所述切片 (4) 或切片 (4) 的部分具有防伪 特征的特定结构, 所述切片 (4) 或切片 (4) 的部分均具有所述防伪特征, 所述横截面

( 3i ) 是指垂直于条状纤维 (2) 的纵轴的截面, 所述斜截面 (32)是指与条状纤维 (2) 的纵轴倾斜相交的截面, 所述切片 (4) 的部分是指去除切片 (4) 的支撑部分 (X) 后 剩余的部分。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防伪纤维,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片 (4) 的切削面 (5 ) 的最大长度为 0.5mm -15mm之间;或 /和沿条状纤维(2)的纵轴的方向上的所述切片(4) 的高度或切片 (4) 的部分的高度不大于 300um。

3、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防伪纤维,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片 (4) 的切削面 (5 ) 的最大长度与所述切片 (4) 的沿条状纤维 (2) 的纵轴的方向上的高度之比大于 5, 或 所述切片 (4) 的切削面 (5 ) 的最大长度与所述切片 (4) 的部分的沿条状纤维 (2) 的 纵轴的方向上的高度之比大于 5。

4、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防伪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切片(4)有两个切削面(5 ) 且两个切削面 (5 ) 彼此平行。

5、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防伪纤维, 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防伪纤维 (1 )抄入纸张 中时, 所述切片 (4) 的至少一个切削面与所述纸张表面平行。

6、、 根据权利要求 1至 5之一所述的防伪纤维, 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定结构是指在 条状纤维 (2) 的截面 (3 ) 上至少分布有两个材料部分。

7、 根据权利要求 1至 5之一所述的防伪纤维,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片 (4)或所述 切片 (4) 的部分至少包含有一条具有所述防伪特征的细纤维 (6 , 沿条状纤维 (2) 的纵轴的方向上的所述细纤维 (6 的高度 (D ) 等于切片 (4) 或切片 (4) 的部分的 高度, 所述细纤维 (6 为单个材料部分, 所述细纤维 (6 在所述切削面 (5 ) 的所在 面的几何形状包含以下结构:

结构 1 : 非封闭的非相同圆弧半径的圆弧状 或

结构 2: 非封闭的弯折状 (72); 或 结构 3: 大于 π小于 2π弧度的非封闭的相同圆弧半径的圆弧状 (8); 或 结构 4: 相同圆弧半径的圆环状 (9); 或

结构 5: 椭圆环状及多边形环状 (10)。

8、 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防伪纤维, 其特征在于, 所述细纤维 为透明纤维、 无色荧光纤维、 有色纤维或无色红外纤维。

9、 根据权利要求 1至 5之一所述的防伪纤维,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片 (4)或所述 切片 (4) 的部分至少包含有一条具有所述防伪特征的细纤维 (62), 沿条状纤维 (2) 的纵轴方向上的所述细纤维 (62) 的高度 (D) 等于切片 (4) 或切片 (4) 的部分的高 度, 所述细纤维 (62) 的任一横截面为单个材料部分, 所述细纤维 (62) 在其自身的长 度方向上分布有至少两个材料部分, 所述细纤维 (62) 在所述切削面 (5) 的所在面的 几何形状包含以下结构:

结构 1 : 直线状 (11 ); 或

结构 2: 小于等于 π弧度的相同圆弧半径的圆弧 (12); 或

结构 3: 大于 π小于 2π弧度的相同圆弧半径的圆弧 (13); 或结构 4: 非封闭的非 相同圆弧半径的圆弧状 (14); 或

结构 5: 非封闭的弯折状 (15); 或

结构 6: 相同圆弧半径的圆环状 (16); 或

结构 7: 非相同圆弧半径的圆环状 (17); 或

结构 8: 多边形环状 (18)。

10、 根据权利要求 9所述的防伪纤维, 其特征在于, 所述细纤维 (62) 沿长度方向 上分布的至少两个材料部分中至少两个材料部分为具有肉眼可直接识别的不同颜色的 有色材料; 或者

所述细纤维 (62) 沿长度方向上分布的至少两个材料部分中至少一个材料部分为无 色透明材料和至少一个材料部分为有色材料; 或者

所述细纤维 (62) 沿长度方向上分布的至少两个材料部分中至少两个材料部分为具 有不同发光色的荧光材料。

11、 根据权利要求 1至 5之一所述的防伪纤维,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片 (4) 或所 述切片 (4) 的部分至少包含有一条具有所述防伪特征的细纤维 (63), 沿条状纤维 (2) 的纵轴的方向上的所述细纤维 (63) 的高度 (D) 等于切片 (4) 或切片 (4) 的部分的 高度, 所述细纤维 (63) 由沿所述条状纤维 (2) 的纵轴方向彼此平行延伸的、 在切削 面 (5) 上分布的两个材料部分组成, 即第一材料部分 (631 ) 和第二材料部分 (632), 所述任一材料部分沿其自身长度方向上分布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分材料,所述细纤维 (63) 在所述切削面 (5) 的所在面的几何形状包含以下结构:

结构 1 : 直线状 (19); 或

结构 2: 小于等于 π弧度的相同圆弧半径的圆弧 (20); 或

结构 3: 大于 π小于 2π弧度的相同圆弧半径的圆弧 (21 ); 或

结构 4: 非封闭的非相同圆弧半径的圆弧状 (22); 或

结构 5: 非封闭的弯折状 (23); 或

结构 6: 相同圆弧半径的圆环状 (24); 或

结构 7: 非相同圆弧半径的圆环状 (25); 或

结构 8: 多边形环状 (26)。

12、 根据权利要求 11所述的防伪纤维, 其特征在于, 所述任一材料部分沿其自身 长度方向上分布有多个材料段;

其中至少两个所述材料段为具有肉眼可直接识别的不同颜色的有色材料, 或者 至少一个材料段为无色透明材料和至少一个材料段为有色材料, 或者

至少两个材料段为具有不同发光色的荧光材料。

13、根据权利要求 11或 12所述的防伪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材料部分(631) 包括 Α荧光材料(1' ),所述第二材料部分(632)包括 B荧光材料(2' ), A荧光材料(Γ ) 和 B荧光材料(2' ) 的发光色有明显的视觉差异, 所述第一材料部分(631 )和第二材料 部分 (632) 形成 P组合; 或者

所述第一材料部分 (631 ) 包括 A荧光材料 (1' ), 所述第二材料部分 (632) 为激发 光遮挡层 (3' ), 所述第一材料部分 (631 ) 和第二材料部分 (632) 形成 Q组合; 或者 所述第一材料部分 (631 ) 包括 A有色材料 (4' ), 所述第二材料部分 (632) 为白色 的可见光遮挡层 (5' ), 所述第一材料部分 (631 ) 和第二材料部分 (632) 形成 R组合; 或者

所述第一材料部分 (631 ) 包括 A有色材料 (4' ), 所述第二材料部分 (632) 为透明 材料 (6' ), 所述第一材料部分 (631 ) 和第二材料部分 (632) 形成 M组合。

14、 根据权利要求 13 所述的防伪纤维, 其特征在于, 所述细纤维 (63) 由沿所述 条状纤维 (2) 的纵轴方向彼此平行延伸的、 在切削面上分布的多个材料部分组成, 所 述多个材料部分包括第三材料部分 (633);

和多个 P组合, 所述第三材料部分(633)为不阻隔激发光的材料(6331 ), 位于任意 相邻的两个 P组合之间, 或者

和多个 Q组合, 所述第三材料部分 (633) 为不阻隔激发光的材料 (6331), 位于任 意相邻的两个 Q组合之间, 所述任意相邻两个 Q组合的两个第一材料部分 (631 ) 的两 个 A荧光材料 (Γ ) 具有相同或不同的发光色, 或者

和多个 R组合, 所述第三材料部分为透明材料 (6332), 位于任意相邻的两个 R组 合之间,所述任意相邻的两个 R组合的两个第一材料部分(631 )的两个 A有色材料(4' ) 具有肉眼可直接识别的相同或不同的颜色。

15、 根据权利要求 1至 5之一所述的防伪纤维,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片 (4) 或所 述切片 (4) 的部分至少包含有一条具有所述防伪特征的细纤维 (64), 沿条状纤维 (2) 的纵轴方向上的所述细纤维 (64) 的高度 (D) 等于切片 (4) 或切片 (4) 的部分的高 度, 所述细纤维 (64) 由沿所述条状纤维 (2) 的纵轴方向彼此平行延伸的、 在切削面

(5 ) 上分布的三个材料部分组成, 即第四材料部分 (641 )、 第五材料部分 (642) 和第 六材料部分 (643), 所述细纤维 (64) 在所述切削面 (5) 的所在面的几何形状包含以下 结构:

结构 1 : 直线状 (27); 或

结构 2: 小于等于 π弧度的相同圆弧半径的圆弧 (28); 或

结构 3: 大于 π小于 2π弧度的相同圆弧半径的圆弧 (29); 或

结构 4: 非封闭的非相同圆弧半径的圆弧状 (30); 或

结构 5: 非封闭的弯折状 (31 ); 或

结构 6: 相同圆弧半径的圆环状 (32); 或

结构 7: 非相同圆弧半径的圆环状 (33); 或

结构 8: 多边形环状 (34)。

16、 根据权利要求 15所述的防伪纤维, 其特征在于, 所述任一材料部分沿其自身 长度方向上分布有多个材料段;其中至少两个所述材料段为具有肉眼可直接识别的不同 颜色的有色材料, 或者

至少一个材料段为无色透明材料和至少一个材料段为有色材料, 或者 至少两个材料段为具有不同发光色的荧光材料。

17、根据权利要求 15或 16所述的防伪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材料部分(641) 包括 A荧光材料(1'), 所述第五材料部分 (642) 为激发光遮挡层 (3'), 所述第六材料 部分 (643) 包括 B荧光材料 (2'), 其中的 A荧光材料 (Γ) 和 B荧光材料 (2') 的发 光色有明显的视觉差异, 所述第五材料部分 (642) 位于第四材料部分 (641) 和第六材 料部分(643)之间,所述第四材料部分(641)、第五材料部分(642)和第六材料部分(643) 形成 S组合; 或者

所述第四材料部分 (641) 包括 A有色材料 (4'), 所述第五材料部分 (642) 为白色 的可见光遮挡层(5'), 所述第六部分(643)包括 B有色材料(7'), 其中的 A有色材料

(4') 和 B有色材料 (7') 具有肉眼可直接识别的明显不同的颜色, 所述第五材料部分

(642)位于第四材料部分 (641)和第六材料部分 (643)之间, 所述第四材料部分(641)、 第五材料部分 (642) 和第六材料部分 (643) 形成 T组合; 或者

所述第四材料部分 (641) 包括 A有色材料 (4'), 所述第五部分 (642) 为透明材料

(6'), 所述第六部分(643)包括 B有色材料(7'), 其中的 A有色材料(4')和 B有色 材料 (7') 具有肉眼可直接识别的明显不同的颜色, 所述第五材料部分 (642)位于第四 材料部分 (641)和第六材料部分 (643)之间, 所述第四材料部分 (641)、 第五材料部分

(642) 和第六材料部分 (643) 形成 U组合。

18、 根据权利要求 17 所述的防伪纤维, 其特征在于, 所述细纤维 (64) 由沿所述 条状纤维 (2) 的纵轴方向彼此平行延伸的、 在切削面上分布的多个材料部分组成, 所 述多个材料部分包括第七材料部分 (644),

和多个 S组合, 所述第七材料部分位于任意相邻的两个 S组合之间; 或

和多个 T组合, 所述第七材料部分位于任意相邻的两个 T组合之间; 或

和多个 U组合, 所述第七材料部分位于任意相邻的两个 U组合之间,

其中的第七材料部分 (644) 为透明材料 (6')。

19、 根据权利要求 13、 14、 17或 18所述的防伪纤维, 其特征在于, 所述 A荧光材 料 (Γ)、 B荧光材料 (2')、 A有色材料 (4') 和 B有色材料 (7') 所在的部分, 所述 部分的沿条状纤维(2)纵轴方向上的高度(D)大于所述部分在切削面上呈现的厚度(d); 或者, 所述部分的沿条状纤维(2)纵轴方向上的高度(D)大于所述部分在切削面上呈 现的厚度 (d) 的 2倍。 20、 一种防伪纸, 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伪纸中含有权利要求 1-19之一所述的防伪 纤维。

21、 一种如权利要求 1-19之一所述的防伪纤维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 下步骤:

A、制备条状纤维(2), 所述条状纤维(2)沿其长度方向上包含有使所述切片( 4 ) 具有防伪特征的特定结构,

B、 沿条状纤维 (2) 的横截面 (3 或斜截面 (32) 将条状纤维 ( 2 ) 切成片状的 切片 (4), 所述切片 (4) 具有所述防伪特征, 所述切片 (4) 即为防伪纤维。

22、 根据权利要求 1-19之一所述的防伪纤维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下 步骤:

A、制备条状纤维(2), 所述条状纤维(2)沿其长度方向上包含有使所述切片( 4 ) 的部分具有防伪特征的特定结构,

B、 沿条状纤维 (2) 的横截面 (3 或斜截面 (32) 将条状纤维 ( 2 ) 切成片状的 切片 (4),

C、 去除所述切片 (4) 的支撑部分, 剩余的切片 (4) 的部分具有所述防伪特征, 所述切片 (4) 的部分为防伪纤维。

23、 一种如权利要求 20所述的防伪纸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下步骤:

A、制备条状纤维(2), 所述条状纤维(2)沿其长度方向上包含有使所述切片( 4 ) 具有防伪特征的特定结构,

B、 沿条状纤维 (2) 的横截面 (3 或斜截面 (32) 将条状纤维 (2) 切成片状的 切片 (4), 所述切片 (4) 具有所述防伪特征, 所述切片 (4) 即为防伪纤维,

C、 将切片 (4) 加入纸中制成防伪纸,

其中, 所述切片 (4) 的至少一个切削面平行于所述防伪纸的表面。

24、 根据权利要求 20所述的防伪纤维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A、制备条状纤维(2), 所述条状纤维(2)沿其长度方向上包含有使所述切片( 4 ) 的部分具有防伪特征的特定结构,

B、 沿条状纤维 (2) 的横截面 (3 或斜截面 (32) 将条状纤维 (2) 切成片状的 切片 (4),

C、 去除所述切片 (4) 的支撑部分, 剩余的切片 (4) 的部分具有所述防伪特征, 所述切片 (4) 的部分为防伪纤维,

D、 将切片 (4) 的部分加入纸中制成防伪纸,

其中, 所述切片 (4) 的部分的至少一个切削面平行于所述防伪纸的表面。

25、 根据权利要求 23或 24所述的防伪纤维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条状纤 维 (2) 是由水冷却的纺丝方法制造。

Description:
防伪纤维和含有该防伪纤维的防伪纸及其制造 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防伪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防伪纤维、 含有该防伪纤维的防伪纸、 该 防伪纤维的制造方法和该防伪纸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防伪纤维的制造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通过纺丝的方法纺成细的长丝, 然 后沿长度方向切成短丝, 纤维直径通常小于 lOOum, 切断长度通常在 3~10mm之间、很 少短于 1mm; 该工艺形成的纤维的视觉特征在纤维长度方向 上是相同的。 另一种方法 是在塑料薄膜上印刷出平面的图案,然后再对 塑料薄膜进行分切,由于薄膜的平面结构, 其形成的纤维的视觉特征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上述两种制造方式, 由于其本身工艺原理 的限制, 制造得出的防伪纤维为条状的和平面状的, 条状的防伪纤维的视觉特征十分有 限, 且纤维的长度受到限制, 并且在抄入纸张时的取向问题成为显现视觉特 征的障碍, 虽然平面状的防伪纤维在抄入纸张时的取向性 好、 但视觉特征存在极大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切片法工艺产生 的防伪纤维及其制造方法, 所述防伪 纤维抄入纸张时的取向性好, 且能形成更多的独特的视觉特征。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

一种防伪纤维, 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伪纤维 1为沿条状纤维 2的截面 3切削成的切 片 4或切片 4的部分, 截面 3为横截面 3i或斜截面 3 2 , 所述条状纤维 2沿长度方向上 包含有使所述切片 4或切片 4的部分具有防伪特征的特定结构,所述切片 4或切片 4的 部分均具有所述防伪特征,所述横截面 3i是指垂直于条状纤维 2的纵轴的截面,所述斜 截面 3 2 是指与条状纤维 2的纵轴倾斜相交的截面, 所述切片 4的部分是指去除切片 4 的支撑部分 X后剩余的部分。

本发明是采用切片的工艺来完成防伪纤维的防 伪特征, 在设计防伪纤维的防伪特征 时,对应于条状纤维 2的特定结构,它可以是切片 4的全部,也可以是切片 4的一部分, 这一部分是去掉切片 4的支撑部分 X后剩下的部分。

对于包含有支撑部分 X的切片 4, 之所以在切片 4中设计有支撑部分 X, 其作用有 两个, 一个是在制作条状纤维 2时更容易, 另一是切片更容易。 举一个例子, 当防伪纤 维 1的形状是一个空心圆环时, 那在挤出条状纤维 2时应该是一个实心圆棒, 将这实心 圆棒切成切片 4时也比切空心圆管容易的多,将实心圆棒切 切片后再设法将中心的材 料去除掉而剩下具有防伪特征的圆环, 去除的方法有多种, 实施例中将有具体的说明。

本发明所述的防伪纤维可以是线状, 亦可以是片状。

通过对条状纤维的特定结构的设计, 并采用切片工艺制作的防伪纤维所具备的视觉 特征, 是现有的纺丝方法无法实现, 并且, 由于防伪纤维要被抄入纸张中, 切片需要很 薄,这样的防伪技术难仿制性更好,并且还可 制作出很多印刷油墨难以模仿的视觉特征。

进一步, 所述切片 4的切削面 5的最大长度为 0.5mm -15mm之间; 或 /和所述切片 4的高度或切片 4的部分的高度不大于 300um。 所述最大长度是指平面上二点的最大直 线距离。 本发明的防伪纤维之所以具备这个特征是因为 采用了切片工艺。

进一步, 所述切片 4的切削面 5的最大长度与所述切片 4的高度之比大于 5或切片 4的切削面 5的最大长度与所述切片 4的部分的高度之比大于 5。 这是采用切片方法制 作的防伪纤维固有特点, 正是具备了这样的特点, 使得特定结构的设计与纺丝方法的防 伪纤维完全不同, 从而达到防伪目的。

进一步, 所述切片 4有两个切削面 5且两个切削面 5彼此平行。 该特征是为了对切 片工艺特征的进一步限定。

进一步, 所述的防伪纤维, 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防伪纤维 1抄入纸张中时, 所述切 片 4的至少一个切削面 5与所述纸张表面平行。该特征说明本发明防 纤维的视觉特征 是长条纤维 2的截面 3的视觉特征,而传统纺丝工艺制作的防伪纤 的防伪特征是纤维 沿长条方向的视觉特征, 其横截面很小, 尺寸通常不超过 70um, 所以其横截面是不能 被观察到的。

进一步, 上述的防伪纤维, 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定结构在条状纤维 2的截面 3上分 布有两个或二个以上的材料部分。

本发明的效果在于, 它能产生很多的原有纺丝工艺不能产生的或难 以产生的防伪纤 维的视觉特征, 这些独特的视觉特征将在下面的实施例中作更 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 la、 图 lb分别表示了二种情形的条状纤维与切片的关 图, 图 la表示的切片为垂 直于条状纤维切削, 图 lb表示的切片为倾斜于条状纤维切削。

图 2a-l、 图 2a-2, 图 2b-l、 图 2b-2, 图 2c-l、 图 2c-2分别表示了一种具有单个材料部 分的非封闭的非相同圆弧半径的圆弧状的防伪 纤维及其所在切片。

图 3a-l、 图 3a-2, 图 3b-l、 图 3b-2, 图 3c-l、 图 3c-2分别表示了一种具有单个材料部 分的非封闭的弯折状的防伪纤维及其所在切片 。

图 4a、 图 4b表示了一种具有单个材料部分的大于 π小于 2π弧度的非封闭的相同圆弧 半径的圆弧状的防伪纤维及其所在切片。

图 5a、 图 5b表示了一种具有单个材料部分的相同圆弧半 的圆环状的防伪纤维及其 所在切片。

图 6a-l、 图 6a-2, 图 6b-l、 图 6b-2, 图 6c-l、 图 6c-2 图 6d-l、 图 6d-2, 图 6e-l、 图 6e-2, 图 6f-l、 图 6f-2分别表示一种具有单个材料部分的椭圆环 及多边形环状的防伪纤 维及其所在切片。

图 7a、 图 7b、 图 7c分别表示了一种具有多个材料部分的直线状 防伪纤维。

图 8a-l、 图 8a-2, 图 8b-l、 图 8b-2, 图 8c-l、 图 8c-2分别表示了一种具有多个材料部 分的小于等于 π弧度的圆弧状的防伪纤维及其所在切片。

图 9a-l、 图 9a-2, 图 9b-l、 图 9b-2, 图 9c-l、 图 9c-2, 图 9d-l、 图 9d-2分别表示了一 种具有多个材料部分的大于 π小于 2π弧度的圆弧状的防伪纤维及其所在切片。

图 10a-l、 图 10a-2, 图 10b-l、 图 10b-2分别表示了一种具有多个材料部分的非封 的 非相同圆弧半径的圆弧状的防伪纤维及其所在 切片。

图 lla-l、 图 lla-2, 图 llb-l、 图 llb-2, 分别表示了一种具有多个材料部分的非封闭 的弯折状的防伪纤维及其所在切片。

图 12a-l、 图 12a-2, 图 12b-l、 图 12b-2, 图 12c-l、 图 12c-2分别表示了一种具有多个 材料部分的相同圆弧半径的圆环状的防伪纤维 及其所在切片。

图 13a、 图 13b表示了一种具有多个材料部分的非相同圆弧 半径的圆环状的防伪纤维 及其所在切片。

图 14a-l、 图 14a-2, 图 14b-l、 图 14b-2, 图 14c-l、 图 14c-2分别表示了一种具有多个 材料部分的多边形环状的防伪纤维及其所在切 片。 图 15表示了一种具有二个材料部分的直线状的防 纤维。

图 16表示了一种具有二个材料部分的小于等于 π弧度的圆弧状的防伪纤维。

图 17a, 图 17b表示了一种具有两个材料部分的大于 π小于 2π弧度的圆弧状的防伪纤 维及其所在切片。

图 18a-l、 图 18a-2, 图 18b-l、 图 18b-2分别表示了一种具有两个材料部分的非封 的 非相同圆弧半径的圆弧状的防伪纤维及其所在 切片。

图 19a、 图 19b表示了一种具有两个材料部分的非封闭的弯 折状的防伪纤维及其所在 切片。

图 20a、 图 20b表示了一种具有两个材料部分的相同圆弧半 径的圆环状的防伪纤维及 其所在切片。

图 21a、 图 21b表示了一种具有两个材料部分的非相同圆弧 半径的圆环状的防伪纤维 及其所在切片。

图 22a-l、 图 22a-2、 图 22b-l、 图 22b-2、 图 22c-l、 图 22c-l表示了一种具有两个材料 部分的多边形环状的防伪纤维及其所在切片。

图 23表示了一种具有两个材料部分的 P组合防伪纤维沿长度方向的横截面图。

图 23-1表示一种 P组合防伪纤维在切削面呈现的圆环状平面图

图 24表示了一种具有两个材料部分的 Q组合防伪纤维沿长度方向的横截面图。 图 24-1表示一种 Q组合防伪纤维在切削面呈现的圆环状平面图

图 25—种具有两个材料部分的 R组合防伪纤维沿长度方向的横截面图。

图 25-1表示一种 R组合防伪纤维在切削面呈现的圆环状平面图

图 26表示了一种具有两个材料部分的 M组合防伪纤维沿长度方向的横截面图。 图 27表示了一种多个 P组合的防伪纤维沿长度方向的横截面图。

图 27-1表示一种多个 P组合的防伪纤维在切削面呈现的圆片状平面 。

图 28表示了一种多个 Q组合的防伪纤维沿长度方向的横截面图。

图 28-1表示一种多个 Q组合的防伪纤维在切削面呈现的圆片状平面 。

图 29表示了一种多个 R组合的防伪纤维沿长度方向的横截面图。

图 29-1表示一种多个 R组合的防伪纤维在切削面呈现的圆环状平面 。

图 30表示了一种多个并列的 M组合的防伪纤维沿长度方向的横截面图。

图 31表示了一种具有三个材料部分的直线状的防 纤维。 图 32a、 图 32b表示了一种具有三个材料部分的小于等于 π弧度的圆弧状的防伪纤维 及其所在切片。

图 33a、 图 33b表示了一种具有三个材料部分的大于 π小于 2π弧度的圆弧状的防伪纤 维及其所在切片。

图 34a、 图 34b表示了一种具有三个材料部分的非封闭的非 相同圆弧半径的圆弧状的 防伪纤维及其所在切片。

图 35a、 图 35b表示了一种具有三个材料部分的非封闭的弯 折状的防伪纤维及其所在 切片。

图 36a、 图 36b表示了一种具有三个材料部分的相同圆弧半 径的圆环状的防伪纤维及 其所在切片。

图 37a、 图 37b表示了一种具有三个材料部分的非相同圆弧 半径的圆环状的防伪纤维 及其所在切片。

图 38a-l、 图 38a-2, 图 38b-l、 图 38b-2分别表示了一种具有三个材料部分的多边 环 状的防伪纤维及其所在切片。

图 39表示了一种具有三个材料部分的 S组合的防伪纤维沿长度方向的横截面图。 图 39-1表示一种 S组合的防伪纤维的圆环状立体图。

图 40表示了一种具有三个材料部分的 T组合的防伪纤维沿长度方向的横截面图。 图 40-1表示一种 T组合的防伪纤维的圆环状立体图。

图 41表示了一种具有三个材料部分的 U组合的防伪纤维沿长度方向的横截面图。 图 42表示了一种多个 S组合的防伪纤维沿长度方向的横截面图。

图 42-1表示一种多个 S组合的防伪纤维的圆片状立体图。

图 43表示了一种多个 T组合的防伪纤维沿长度方向的横截面图。

图 43-1表示一种多个 T组合的防伪纤维的圆片状立体图。

图 44表示一种 S组合的圆环状防伪纤维的立体图, 内圆环为荧光双色段。

图 45表示一种 T组合的圆环状防伪纤维的立体图, 内圆环为有色双色段。

图 46表示一种多个 S组合的圆片状防伪纤维立体图, 每个内圆环为荧光双色段。 图 47表示一种多个 T组合的圆片状防伪纤维立体图, 每个内圆环为有色双色段。 具体实施例

图 la为沿条状纤维 2的横截面 3^刀削切片 4, 切片 4包括有两个对应的切削面 5, 其 中的横截面 3i是指垂直于条状纤维 2的纵轴的截面, 得到的切片 4即为防伪纤维 1。

图 lb为沿条状纤维 2的斜截面 3 2 切削切片 4, 切片 4包括有两个对应的切削面 5, 其 中的斜截面 3 2 是指与条状纤维 2的纵轴倾斜相交的截面, 得到的切片 4即为防伪纤维 1。

实施例 1 : 切片 4或切片 4的部分为具有防伪特征的细纤维 6i (即防伪纤维), 沿条状 纤维 2的纵轴方向上的细纤维 6i的高度等于切片 4或切片 4的部分的高度, 即细纤维 6i 贯穿切片 4或切片 4的部分的高度方向, 细纤维 6i为单个材料部分, 细纤维 6 1 在切削面 5 的所在面的几何形状包含以下结构:

结构 1 : 见图 2a-2、 图 2b-2、 图 2c-2, 细纤维 6i为非封闭的非相同圆弧半径的圆弧状 1ι, 所述圆弧状特定结构 7 1 可以是图 2a-l、 图 2b-l、 图 2c-l所示切片 4去掉支撑部分 X 后的剩下的一部分, 即切片 4的部分为细纤维 6

结构 2: 见图 3a-2、 图 3b-2、 图 3c-2, 细纤维 6i为非封闭的弯折状 7 2 , 所述弯折状特 定结构 7 2 可以是图 3a-l、 图 3b-l、 图 3c-l所示切片 4去掉支撑部分 X后剩下的一部分, 即切片 4的部分为细纤维 6^

结构 3:见图 4b,细纤维 6i为大于 π小于 2π弧度的非封闭的相同圆弧半径的圆弧状 8, 所述圆弧状特定结构 8可以是图 4a所示切片 4去掉支撑部分 X后剩下的一部分,即切片 4 的部分为细纤维 6

结构 4: 见图 5b, 细纤维 6 方伪纤维 1为相同圆弧半径的圆环状 9, 所述圆环状特定 结构 9可以是图 5a所示切片 4去掉支撑部分 X后剩下的一部分, 即切片 4的部分为细纤 维 6

结构 5: 见图 6a-2、 图 6b-2、 图 6c-2、 图 6d-2、 图 6e-2、 图 6f-2、 图 6g-2, 细纤维 6丄 为椭圆环状及多边形环状 10, 其中的多边形环状可以为正方形、长方形、 四边形、三角形、 六边形、五角形。所述椭圆环状或多边形环状 特定结构 10可以是图 6a-l、图 6b-l、图 6c-l、 图 6d-l、 图 6e-l、 图 6f-l、 图 6g-l所示切片 4去掉支撑部分 X后剩下的一部分, 即切片 4 的部分为细纤维 6

本实施例中, 细纤维 6i的材料可以是透明材料; 或者是无色荧光材料; 或者是有色材 料; 或者是无色红外材料。 实施例 2: 切片 4或切片 4的部分为具有防伪特征的细纤维 6 2 (即防伪纤维), 沿条状 纤维 2的纵轴方向上的细纤维 6 2 的高度等于切片 4或切片 4的部分的高度, 即细纤维 6 2 贯穿切片 4或切片 4的部分的高度方向, 细纤维 6 2 的任一横截面为单个材料部分, 但细纤 维 6 2 在其自身的长度方向上分布有至少两个不 同的材料部分,细纤维 6 2 在切削面 5的所在 面的几何形状包含以下结构:

结构 1 : 见图 7a、 图 7b、 图 7c, 细纤维 6 2 为直线状 11, 其中图 7a所示直线状的特定 结构沿其长度方向上分布有 6 21 和 6 22 二个不同的材料部分, 图 7b所示直线状的特定结构 沿其长度方向上分布有 6 21 、 6 22 和 6 23 三个不同的材料部分, 图 7c所示直线状的特定结构 沿其长度方向上分布有 6 21 、 6 22 、 6 23 和 6 24 四个不同的材料部分; 且直线状的特定结构即为 切片 4, 即切片 4即为细纤维 6 2

结构 2: 见图 8a-2、 图 8b-2、 图 8c-2, 细纤维 6 2 为小于等于 π弧度的相同圆弧半径的 圆弧 12, 其中图 8a-2所示圆弧特定结构沿其长度方向上分布有 6 21 和 6 22 二个不同的材料 部分, 图 8b-2所示圆弧特定结构沿其长度方向上分布有 6 21 、 6 22 和 6 23 三个不同的材料部 分, 图 8c-2所示圆弧特定结构沿其长度方向上分布有 6 21 、 6 22 、 6 23 和 6 24 四个不同的材料 部分, 所述圆弧特定结构 12可以是对应于图 8a-l、 图 8b-l、 图 8c-l所示切片 4去掉支撑 部分 X后剩下的一部分, 即切片 4的部分即为细纤维 6 2;

结构 3: 见图 9a-2、 图 9b-2、 图 9c-2、 图 9d-2, 细纤维 6 2 为大于 π小于 2π弧度的相 同圆弧半径的圆弧 13, 其中图 9a-2所示圆弧特定结构沿其长度方向上分布有 6 21 和 6 22 二 个不同的材料部分, 图 9b-2所示圆弧特定结构沿其长度方向上分布有 6 21 、 6 22 和 6 23 三个 不同的材料部分, 图 9c-2所示圆弧特定结构沿其长度方向上分布有 6 21 、 6 22 、 6 23 和 6 24 四 个不同的材料部分, 图 9d-2所示圆弧特定结构同图 9a-2相同, 均沿其长度方向上分布有 6 21 和 6 22 二个不同的材料部分,但图 9a-2中所示的圆弧具有相同的圆弧半径而图 9d-2中所 示圆弧具有不同的圆弧半径。所述圆弧特定结 构 13可以是对应于图 9a-l、 图 9b-l、 图 9c-l 和图 9d-l所示切片 4去掉支撑部分 X后剩下的一部分, 即切片 4的部分即为细纤维 6 2; 结构 4: 见图 10a-2、 图 10b-2, 图 10c-2, 细纤维 6 2 为非封闭的非相同圆弧半径的圆 弧状 14, 其中图 lOa-2所示圆弧状特定结构沿其长度方向上分布 6 21 和 6 22 二个不同的材 料部分, 图 10b-2所示圆弧状特定结构沿其长度方向上分布 6 21 、 6 22 和 6 23 三个不同的材 料部分, 图 lOc-2所示圆弧状特定结构沿其长度方向上分布 6 21 和 6 22 二个不同的材料部 分, 所述圆弧状特定结构 14可以是对应于图 10a-l、 图 10b-l、 图 lOc-1所示切片 4去掉支 撑部分 X后剩下的一部分, 即切片 4的部分即为细纤维 6 2;

结构 5: 见图 lla-2、 图 llb-2, 细纤维 6 2 为非封闭的弯折状 15, 其中图 lla-2所示弯 折状特定结构沿其长度方向上分布有 6 21 和 6 22 二个不同的材料部分, 图 llb-2所示弯折状 特定结构沿其长度方向上分布有 6 21 、 6 22 和 6 23 三个不同的材料部分, 所述弯折状的特定结 构 15可以是对应于图 lla-Ι和图 llb-1所示的切片 4去掉支撑部分 X后剩下的一部分, 即 切片 4的部分即为细纤维 6 2;

结构 6: 见图 12a-2、 图 12b-2、 图 12c-2, 细纤维 6 2 为相同圆弧半径的圆环状 16, 其 中图 12a-2所示圆环状特定结构沿圆环分布有 6 21 和 6 22 二个不同的材料部分, 图 12b-2所 示圆环状特定结构沿圆环分布有 6 21 、 6 22 和6 23 三个不同的材料部分, 图 12c-2所示圆环状 特定结构沿圆环分布有 6 21 、 6 22 、 6 23 和 6 24 四个不同的材料部分, 所述圆环状特定结构 16 可以是对应于图 12a-l、 图 12b-l、 图 12c-l所示圆形切片 4去掉中间的支撑部分 X后剩下 的一部分, 即切片 4的部分即为细纤维 6 2;

结构 7: 见图 13b, 细纤维 6 2 为非相同圆弧半径的圆环状 17, 其中图 13b所示椭圆环 状特定结构沿椭圆环含有 6 21 、 6 22 和 6 23 三个不同的材料部分, 所述椭圆环特定结构 17可 以是图 13a所示椭圆形的切片 4去掉支撑部分 X后剩下的一部分, 即切片 4的部分即为细 纤维 6 2;

结构 8: 见图 14a-2、 图 14b-2、 图 14c-2, 细纤维 6 2 为多边形环状 18, 其中图 14a-2 所示多边形环状的特定结构为三角形, 沿其长度方向上 (即沿其环向) 分布有 6 21 、 6 22 和 6 23 三个不同的材料部分, 图 14b-2所示多边形环状的特定结构为四边形, 沿其长度方向上 (即沿其环向) 分布有 6 21 、 6 22 和 6 23 三个不同的材料部分, 图 14c-2所示多边形环状的特 定结构为六边形, 沿其长度方向上 (即沿其环向)分布有 6 21 、 6 22 和6 23 三个不同的材料部 分, 所述特定结构 18可以是对应于图 14a-l、 图 14b-l、 图 14c-l所示切片 4去掉中心的支 撑部分 X后剩下的一部分, 即切片 4的部分即为细纤维 6 2;

进一步, 本实施例 2中, 细纤维 6 2 沿自身的长度方向的多个材料部分中至少 二个材料 部分为具有肉眼可直接识别的不同颜色的有色 材料;

或者本实施例 2中, 细纤维 6 2 沿自身的长度方向的多个材料部分中至少 一个材料部分 为无色透明材料和至少一个材料部分为有色材 料;

或者本实施例 2中, 细纤维 6 2 沿自身的长度方向的多个材料部分中至少 有二个材料部 分为具有不同发光色的荧光材料。 实施例 3 : 切片 4或切片 4的部分为具有防伪特征的细纤维 6 3 (即防伪纤维), 沿条状 纤维 2的纵轴方向上的细纤维 6 3 的高度等于切片 4或切片 4的部分的高度, 即细纤维 6 3 贯穿切片 4或切片 4的部分的高度方向, 细纤维 6 3 由沿条状纤维 2的纵轴方向彼此平行延 伸的、 在切削面 5上分布的两个材料部分组成, 即第一材料部分 6 31 和第二材料部分 6 32 , 所述任一材料部分沿其自身长度方向上分布有 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分材料, 细纤维 6 3 在所 述切削面 5的所在面的几何形状包含以下结构:

结构 1 : 见图 15, 细纤维 6 3 为直线状 19, 即切片 4即为细纤维 6 3 ;

结构 2: 见图 16, 细纤维 6 3 为小于等于 π弧度的相同圆弧半径的圆弧 20, 即切片 4 即为细纤维 6 3 ;

结构 3 : 见图 17b, 细纤维 6 3 为大于 π小于 2π弧度的相同圆弧半径的圆弧 21, 所述圆 弧状的特定结构 21可以是图 17a所示切片 4去掉支撑部分 X后剩下的一部分, 即切片 4 的部分即为细纤维 6 3 ;

结构 4: 见图 18a-2、 图 18b-2, 细纤维 6 3 为非封闭的非相同圆弧半径的圆弧状 22, 所 述圆弧状的特定结构 22可以是图 18a-l、 图 18b-l所示切片 4去掉支撑部分 X后剩下的一 部分, 即切片 4的部分即为细纤维 6 3 ;

结构 5 : 见图 19b, 细纤维 6 3 为非封闭的弯折状 23, 所述弯折状的特定结构 23可以是 图 19a所示切片 4去掉支撑部分 X后剩下的一部分, 即切片 4的部分即为细纤维 6 3 ;

结构 6: 见图 20b, 细纤维 6 3 为相同圆弧半径的圆环状 24, 所述圆环状的特定结构 24 可以是图 20a所示切片 4去掉支撑部分 X后剩下的一部分,即切片 4的部分即为细纤维 6 3 ; 结构 7 : 见图 21b, 细纤维 6 3 为非相同圆弧半径的圆环状 25, 所述圆环状的特定结构 25可以是图 21a所示切片 4去掉中间的支撑部分 X后剩下的一部分,即切片 4的部分即为 细纤维 6 3 ;

结构 8 : 见图 22a-2、 图 22b-2、 图 22c-2, 细纤维 6 3 为多边形环状 26, 所述多边形环 状的特定结构 22可以是图 22a-l、 图 22b-l、 图 22c-l所示切片 4去掉支撑部分 X后剩下 的一部分, 即切片 4的部分即为细纤维 6 3

下面是有关实施例 3的更的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 3-1 : 图 23所示为细纤维 6 3 沿长度方向的横截面, 所述第一材料部分 6 31 为 A 荧光材料 , 所述第二材料部分 6 32 为8荧光材料 2', A荧光材料 Γ和 B荧光材料 2'的 发光色有明显的视觉差异, 所述第一材料部分 6 31 和第二材料部分 6 32 形成 P组合; 该 P组 合的视觉特征为, 激发光从不同的角度照射所述 P组合结构时, 细纤维 6 3 的发射光会产生 不同颜色变化的视觉效果, 这种视觉效果是荧光油墨的印刷细线不能模仿 的。

更具体的一个有关 P组合的圆环状的特定结构的设计, 图 23-1所示为细纤维 6 3 在切 削面 5上的平面图, 该细纤维 6 3 的具体尺寸如下: 圆环直径 2mm, 第一材料部分 6 31 为外 层圆环含有荧光红, 厚度 d^ Oum, 高度 D=50um ; 第二材料部分 6 32 为内层圆环含有荧光 蓝, 厚度 d 2 =20um, 高度 D=50um, 所述细纤维 6 3 具有独特的视觉特征, 当激发光源任意 倾斜方向照射所述圆环时, 靠近激发光源的半圆环红色荧光材料被照射面 积多, 呈红色, 远离激发光源的半圆环蓝色荧光材料被照射面 积多, 呈蓝色。

实施例 3-2: 图 24所示为细纤维 6 3 沿长度方向的横截面, 所述第一材料部分 6 31 为 A 荧光材料 Γ, 所述第二材料部分 6 32 为激发光遮挡层 3', 所述第一材料部分 6 31 和第二材料 部分 6 32 形成 Q组合; 该 Q组合的视觉特征为, 激发光源从不同的角度照射所述 Q组合结 构时, 细纤维 6 3 的发射光会产生相同颜色不同明暗变化的 视觉效果, 这种视觉效果是荧光 油墨的印刷细线不能模仿的。

更具体的一个有关 Q组合的圆环状的特定结构的设计, 图 24-1所示为细纤维 6 3 在切 削面 5上的平面图, 该细纤维 6 3 的具体尺寸如下: 圆环直径 2mm, 第一材料部分 6 31 为外 层圆环含有荧光红, 厚度 d Sum, 高度 D=50um ; 第二材料部分 6 32 为内层圆环含有激发 光的遮挡材料, 厚度 d 2 =60um, 高度 D=50um, 所述特定结构具有独特的视觉特征, 当激 发光任意倾斜方向照射所述圆环时, 近激发光源的半圆环红色荧光被照射, 呈红色, 远激 发光的半圆环由于激发光被遮挡材料阻隔荧光 红很少被照射, 呈暗色。

实施例 3-3: 图 25所示为细纤维 6 3 沿长度方向的横截面, 所述第一材料部分 6 31 为 A 有色材料 4', 所述第二材料部分 6 32 为白色的可见光遮挡层 5', 所述第一材料部分 6 31 和第 二材料部分 6 32 形成 R组合; 该 R组合的视觉特征为, 肉眼从不同的角度观察 R组合结构 时, 细纤维 6 3 的发射光会产生相同颜色不同明暗变化的 视觉效果, 这种视觉效果是有色油 墨的印刷细线不能模仿的。

更具体的一个有关 R组合的圆环状的特定结构设计, 图 25-1所示为细纤维 6 3 在切削 面 5上的平面图, 该细纤维 6 3 的具体尺寸如下: 圆环直径 2mm, 第一材料部分 6 31 为外层 圆环为肉眼可直接观察的红色, 厚度 d Sum, 高度 D=50um; 第二材料部分 6 32 为内层圆 环含有遮挡可见光的白色钛白粉材料, 厚度 d 2 =60um, 高度 D=50um, 所述特定结构具有 独特的视觉特征, 当肉眼任意倾斜方向观察所述圆环时, 靠近肉眼的半圆环的红色能被看 到, 所以该半圆环呈红色; 而远离肉眼的半圆环由于白色遮挡材料使红色 半圆环被挡住, 该半圆环呈无色。

实施例 3-4: 图 26所示为细纤维 6 3 沿长度方向的横截面, 所述第一材料部分 6 31 为 A 有色材料 4', 所述第二材料部分 6 32 为透明材料 6', 所述第一材料部分 6 31 和第二材料部分 6 32 形成 M组合; 该细纤维 6 3 的视觉特征为, 肉眼以反射光方式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纸中 M 组合结构, 细纤维 6 3 为有色线, 透光观察时, 会看到一条有色线和一条透明线并列, 这种 视觉效果是油墨的印刷细线不能模仿。 下面是与实施例 3结构相关的进一步的例子:

实施例 3-5: 图 27所示为细纤维 6 3 沿长度方向的横截面图,所述细纤维 6 3 由沿所述条 状纤维 2的纵轴方向彼此平行延伸的、 在切削面上分布的多个材料部分组成, 所述多个材 料部分包括第三材料部分 6 33 ; 所述第三材料部分 6 33 为不阻隔激发光的材料 6 331 , 位于相 邻的两个 P组合之间, 激发光从不同的角度照射多个并列的 P组合结构, 片状的防伪纤维 会产生不同颜色变化的发射光效果, 这种视觉效果是荧光油墨的印刷不能模仿。

更具体的一个有关多个 P组合并列的圆片状的特定结构设计, 图 27-1所示为多个并列 的 P组合结构在切削面 5上的平面图, 所述第三材料部分 6 33 为透明的不阻隔激发光的材 料 6 331 , 位于相邻的两个 P组合圆环之间, 圆片直径 2mm, 所述细纤维 6 3 具有独特的视觉 特征, 当激发光倾斜照射所述圆片时, 近激发光源的半圆片红色荧光被照射面积多, 呈红 色半圆片, 远激发光的半圆片蓝色荧光被照射面积多, 呈蓝色半圆片。

实施例 3-6: 图 28所示为细纤维 6 3 沿长度方向的横截面图, 第三材料部分 6 33 为不阻 隔激发光的材料 6 331 , 位于相邻的两个 Q组合之间, 相邻的两个 Q组合的两个第一材料部 分 6 31 的两个 A荧光材料 Γ具有相同或不同的发光色,所述细纤维 6 3 具有独特的视觉特征, 激发光从不同的角度照射多个并列的 Q组合时, 片状的防伪纤维的发射光会产生不同明暗 变化的视觉效果, 这种视觉效果是荧光油墨的印刷不能模仿。

更具体的一个有关多个 Q组合并列的圆片状的特定结构设计,图 28-1所示为多个并列 的 Q组合在切削面 5上的平面图,第三材料部分 6 33 为透明的不阻隔激发光的材料 6 331 ,位 于相邻的两个 Q组合圆环之间; 圆片直径 2mm, 所述细纤维 6 3 具有独特的视觉特征, 当 激发光倾斜照射所述圆环时, 近激发光源的半圆片红色荧光材料被照射面积 多, 呈红色半 圆片, 远激发光的半圆红色荧光材料被材料 6 331 阻隔, 呈不发光或红光很弱半圆片。

实施例 3-7:图 29所示为细纤维 6 3 沿长度方向的横截面,第三材料部分为透 明材料 6 332 , 位于相邻的两个 R组合之间, 相邻的两个 R组合的两个第一材料部分 6 31 的两个 A有色材 料 4'具有肉眼直接识别的相同或不同的颜色, 该特定结构的视觉特征为, 肉眼从不同的角 度观察细纤维 6 3 时, 细纤维 6 3 的会产生不同明暗变化的视觉效果, 这种视觉效果是有色油 墨的印刷不能模仿的。

更具体的一个有关 R组合的圆片状的特定结构设计, 图 29-1所示为多个并列的 R组 合结构在切削面 5上的平面图, 圆片直径 2mm, 细纤维 6 3 具有独特的视觉特征, 当肉眼任 意倾斜方向观察所述圆片时, 近靠肉眼的半圆片的红色被看到, 呈红色, 远离肉眼的半圆 片环由于白色遮挡材料的阻隔, 呈无色或很浅的红色。

实施例 3-8: 图 30所示为细纤维 6 3 沿长度方向的横截面, 由多个 M组合并列, 两个 第一材料部分 6 31 的两个 A有色材料 4'具有肉眼直接识别的相同或不同的颜色。 肉眼反射 光观察多个并列的 M组合结构时, 片状的防伪纤维为相同颜色或不同颜色并列的 有色线, 透光观察时, 会看到多条不同颜色有色线与有色线之间的透 明线的组合视觉效果, 这种视 觉效果是油墨的印刷细线不能模仿。 实施例 4: 切片 4或切片 4的部分为具有所述防伪特征的细纤维 6 4 , 沿条状纤维 2的 纵轴方向上的细纤维 6 4 的高度等于切片 4或切片 4的部分的高度, 即细纤维 6 4 贯穿切片 4 或切片 4的部分的高度方向, 细纤维 6 4 由沿所述条状纤维 2的纵轴方向彼此平行延伸的、 在切削面 5上分布的三个材料部分组成, 即第四材料部分 6 41 、 第五材料部分 6 42 和第六材 料部分 6 43 , 所述细纤维 6 4 在所述切削面 5的所在面的几何形状包含以下结构:

结构 1 : 见图 31, 细纤维 6 4 为直线状 27, 即切片 4即为细纤维 6 4;

结构 2: 见图 32b, 细纤维 6 4 为小于等于 π弧度的相同圆弧半径的圆弧 28, 所述圆弧 状的特定结构 28可以是图 32a所示切片 4去掉支撑部分 X后剩下的一部分, 即切片 4的 部分即为细纤维 6 4;

结构 3: 见图 33b, 细纤维 6 4 为大于 π小于 2π弧度的相同圆弧半径的圆弧 29, 所述圆 弧状的特定结构 29可以是图 33a所示切片 4去掉支撑部分 X后剩下的一部分, 即切片 4 的部分即为细纤维 6 4;

结构 4: 见图 34b, 细纤维 6 4 为非封闭的非相同圆弧半径的圆弧状 30, 所述圆弧状的 特定结构 30可以是图 34a所示切片 4去掉支撑部分 X后剩下的一部分, 即切片 4的部分 即为细纤维 6 4;

结构 5: 见图 35b, 细纤维 6 4 为非封闭的弯折状 31, 所述弯折状的特定结构 31可以是 图 35a所示切片 4去掉支撑部分 X后剩下的一部分, 即切片 4的部分即为细纤维 6 4;

结构 6: 见图 36b, 细纤维 6 4 为相同圆弧半径的圆环状 32, 所述圆环状的特定结构 32 可以是图 36a所示切片 4去掉支撑部分 X后剩下的一部分,即切片 4的部分即为细纤维 6 4; 结构 7: 见图 37b, 细纤维 6 4 为非相同圆弧半径的圆环状 33, 所述圆环状的特定结构 33可以是图 37a所示切片 4去掉支撑部分 X后剩下的一部分,即切片 4的部分即为细纤维 6 4 ;

结构 8: 见图 38a-2、 图 38b-2, 细纤维 6 4 为多边形环状 34, 所述多边形环状的特定结 构 34可以是图 38a-l、 图 38b-l所示切片 4去掉支撑部分 X后剩下的一部分, 即切片 4的 部分即为细纤维 6 4

下面是有关实施例 4中的具体例子:

实施例 4-1 : 图 39所示为细纤维 6 4 沿长度方向的横截面图, 第四材料部分 6 41 为八荧 光材料 1', 第五材料部分 6 42 为激发光遮挡层 3', 所述第六材料部分 6 43 为 B荧光材料 2', 其中的 A荧光材料 Γ和 B荧光材料 2'的发光色有明显的视觉差异, 第五材料部分 6 42 位于 第四材料部分 6 41 和第六材料部分 6 43 之间, 第四材料部分 6 41 、 第五材料部分 6 42 和第六材 料部分 6 43 形成 S组合; 当激发光从不同的角度照射 S组合结构时, 其发射光会产生不同 颜色变化的视觉效果, 这种视觉效果是荧光油墨的印刷细线不能模仿 的, 第五材料部分 6 5 的激发光遮挡层 3'作为中间间隔层的作用在于能进一步阻止激 光的窜光, 从而保证荧光 变色效果更明显。

更具体的一个有关 S组合的圆环状的特定结构设计, 图 39-1为 S组合的防伪纤维 6 4 的立体图, 圆环直径 2mm, 第四材料部分 6 41 为外层圆环含有荧光红, 厚度 d^Sum, 高度 D=50um ; 第六材料部分 6 43 为内层圆环含有荧光蓝, 厚度 d 3 =5um, 高度 D=50um, 第五材 料部分 6 42 为激发光遮挡层 3', 厚度 d 2 =60um, 高度 D=50um ; S组合的防伪纤维 6 4 具有独 特的视觉特征, 当激发光任意倾斜方向照射所述圆环时, 近激发光源的半圆环红色荧光被 照射面积多,呈红色,远激发光的半圆环蓝色 圆环被照射面积多,呈蓝色;相对实施例 3-2, 由于有激发光遮挡层, 二个荧光层可以更薄, 且遮挡层能更加有效底阻止激发光窜光, 所 以激发光照射角度变化时发射光变色效果会更 明显。

实施例 4-2: 图 40所示为细纤维 6 4 沿长度方向的横截面图, 第四材料部分 6 41 为八有 色材料 4',第五材料部分 6 42 为白色的可见光遮挡层 5',第六材料部分 6 43 为 B有色材料 T, 其中的 A有色材料 4'和 B有色材料 7'具有肉眼直接识别的明显不同的颜色,第五 料部分 6 42 位于第四材料部分 6 41 和第六材料部分 6 43 之间, 第四材料部分 6 41 、 第五材料部分 6 42 和第六材料部分 6 43 形成 T组合; 肉眼从不同的角度观察 T组合时, 细纤维 6 4 会产生不同 颜色变化的视觉效果, 这种视觉效果是有色油墨的印刷细线不能模仿 的。

更具体的一个有关 T组合的圆环状的特定结构的设计, 图 40-1为 T组合的防伪纤维 6 4 的立体图,圆环直径 2mm,第四材料部分 6 41 为外层圆环为 A有色材料 4',厚度 d^Sum, 高度 D=50um;第六材料部分 6 43 为内层圆环为 B有色材料 7',厚度 d 3 =5um,高度 D=50um, 第五材料部分 6 42 为白色的可见光遮挡层 5', 厚度 d 2 =60um, 高度 D=50um; 所述细纤维 6 4 具有独特的视觉特征, 当肉眼任意倾斜方向观察所述圆环时, 近肉眼的半圆环红色呈现 多, 显红色, 远肉眼的半圆环蓝色呈现多, 呈蓝色。

实施例 4-3: 图 41所示为细纤维 6 4 沿长度方向的横截面图, 第四材料部分 6 41 为八有 色材料 4', 第五材料部分 6 42 为透明材料 6', 第六材料部分 6 43 为8有色材料 7', 其中的 A 有色材料 4'和 B有色材料 7'具有肉眼直接识别的明显不同的颜色, 第五材料部分 6 42 位于 第四材料部分 6 41 和第六材料部分 6 43 之间, 第四材料部分 6 41 、 第五材料部分 6 42 和第六材 料部分 6 43 形成 U组合; 肉眼反射光观察 U组合结构时, 为二条不同颜色并列的有色线; 透光观察时, 会看到二条不同颜色有色线与有色线之间的透 明线的组合视觉效果, 这种视 觉效果是油墨的印刷细线不能模仿的。

实施例 4-4: 图 42所示为细纤维 6 4 沿长度方向的横截面图, 横截面上为并列的多个 S 组合,且相邻的二个的 S组合之间间隔有一个第七材料部分 6 44 为透明材料 6', 激发光从不 同的角度照射纸中多个并列的 S组合结构, 细纤维 6 4 的发射光会产生不同颜色变化的视觉 效果,这种视觉效果是荧光油墨的印刷细线不 能模仿,第五材料部分 6 42 的激发光遮挡层 3' 作为中间间隔层的作用在于能进一步阻止激发 光的窜光, 从而保证荧光变色效果更明显。

更具体的一个有关多个 S组合并列的圆片状的特定结构的设计,图 42-1为多个 S组合 的防伪纤维 6 4 的立体图, 切片 4包括多个圆环状 S组合, 且相邻的二个的 S组合之间有一 个第七材料部分 6 44 为不阻隔激发光的透明材料 644i, 圆片直径 2mm, 所述特定结构具有 独特的视觉特征, 当激发光倾斜照射所述圆片时, 近激发光源的半圆片红色荧光被照射面 积多, 呈红色半圆片, 远激发光的半圆片蓝色荧光被照射面积多, 呈蓝色半圆片。

实施例 4-5: 图 43所示为细纤维 6 4 沿长度方向的横截面图, 横截面上有多个并列的 T 组合, 且相邻的二个并列的 T组合之间有一个第七材料部分 6 44 为透明材料 6 442 , 肉眼从不 同的角度观察多个并列的 T组合时, 细纤维 6 4 会产生不同颜色变化的视觉效果, 这种视觉 效果是有色油墨印刷细线不能模仿。

更具体的一个有关多个 T组合并列的圆片状的特定结构的设计,图 43-1多个 T组合的 防伪纤维 6 4 的立体图, 防伪纤维 6 4 包括有多个圆环状 T组合, 且相邻的二个 T组合之间 间隔有一个第七材料部分 6 44 为透明材料 6442, 圆片直径 2mm, 防伪纤维 6 4 具有独特的视 觉特征, 当肉眼任意倾斜方向观察所述圆片时, 近肉眼的半圆片红色被看到多, 呈红色半 圆片, 远肉眼的半圆片蓝色被看到多, 呈蓝色半圆片。

进一步优选地, 上述实施例 3系列 (实施例 3、 实施例 3-1、 实施例 3-2、 实施例 3-3、 实施例 3-4、 实施例 3-5、 实施例 3-6、 实施例 3-7、 实施例 3-8 ) 中以及实施例 4系列 (实 施例 4、 实施例 4-1、 实施例 4-2、 实施例 4-3、 实施例 4-4、 实施例 4-5 ) 中, 所述任一有 色材料部分或 /和任一荧光材料部分沿其自身长度方向上分 有多个材料段, 其中至少两个 所述材料段为具有肉眼直接识别的不同颜色的 有色材料; 或者至少一个材料段为无色透明 材料和至少一个材料段为有色材料; 或者至少两个材料段为具有不同发光色的荧光 材料, 下面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5: —个 S组合的圆环状的细纤维 6 4 (即防伪纤维) 的特别设计, 细纤维 6 4 为 切片的部分, 图 44所示为一个的所述特定结构的立体图, 圆环直径 2mm, 第四材料部分 6 41 为外层圆环含有荧光红, 厚度 d^Sum, 高度 D=50um ; 第六材料部分 6 43 为内层圆环含 有荧光材料, 沿着内圆环的圆环方向相间的含有二种不同发 光色的荧光材料段 和 1 2 ', 分别为荧光蓝色和荧光黄色, 厚度 d 3 =5um, 高度 D=50um, 第五材料部分 6 42 为激发光遮 挡层, 厚度 d 2 =60um, 高度 D=50um; 防伪纤维 6 4 具有独特的视觉特征, 当激发光任意倾 斜方向照射所述圆环时, 近靠激发光源的半圆环红色荧光被照射面积多 , 呈红色, 远离激 发光源的半圆环荧光蓝黄双色段圆环被照射面 积多, 呈荧光蓝黄双色段。

实施例 6: —个 T组合的圆环状的细纤维 6 4 的特别设计, 细纤维 6 4 为切片的部分, 图 45所示为一个的所述特定结构的立体图, 圆环直径 2mm, 第四材料部分 6 41 为外层圆环为 A有色材料为红色, 厚度 d Sum, 高度 D=50um; 第六材料部分 6 43 为内层圆环为有色材 料, 沿着内圆环的圆环方向相间的含有二种不同颜 色的材料段 4 和 4 2 ', 分别为蓝色和 黄色, 厚度 d 3 =5um, 高度 D=50um, 第五材料部分 6 42 为白色的可见光遮挡层 5', 厚度 d 2 =60um, 高度 D=50um; 所述防伪纤维 6 4 具有独特的视觉特征, 当肉眼任意倾斜方向观 察所述圆环时, 近靠肉眼的半圆环红色呈现多, 显红色, 远离肉眼的半圆环黄蓝双色段呈 现多, 呈黄蓝双色段。 实施例 7: 多个 S组合并列的圆片状的防伪纤维 6 4 的特别设计, 防伪纤维 6 4 为整个切 片, 图 46为所述特定结构的立体图, 切片 4包括有多个圆环状 S组合, 且相邻的二个圆环 状的 S组合之间有间隔一个圆环状的第七材料部分 6 44 为不阻隔激发光的透明材料 6 441 ,圆 片直径 2mm, 第四材料部分 6 41 为外层圆环含有荧光红, 厚度 d^Sum, 高度 D=50um; 第 六材料部分 6 43 为内层圆环含有荧光材料,沿着内圆环的 圆环方向相间的含有二种不同发光 色的荧光材料段 和 1 2 ', 分别为荧光蓝色和荧光黄色, 厚度 d 3 =5um, 高度 D=50um, 第五材料部分 6 42 为激发光遮挡层, 厚度 d 2 =60um, 高度 D=50um; 所述防伪纤维 6 4 具有独 特的视觉特征, 当激发光源任意方向倾斜照射所述圆片时, 近激发光源的半圆片红色荧光 被照射面积多, 呈红色半圆片, 远离激发光源由扇形荧光蓝色和扇形荧光黄色 组成的半圆 片被照射面积多, 呈现由扇形荧光蓝色和扇形荧光黄色组成的半 圆片。

实施例 8: 有关多个 T组合并列的圆片状的防伪纤维 6 4 的特别设计, 防伪纤维 6 4 为整 个切片, 图 47为所述特定结构的立体图, 切片 4包括有多个圆环状 T组合, 且相邻的二 个 T组合之间间隔有一个第七材料部分 644为透明材料 6 442 , 圆片直径 2mm, 所述防伪纤 维 6 4 具有独特的视觉特征, 当肉眼任意倾斜方向观察所述圆片时, 近肉眼的半圆片红色被 看到的面积多, 呈红色半圆片, 远离肉眼由扇形蓝色和扇形黄色组成的半圆片 被看到的面 积多, 呈现由扇形蓝色和扇形黄色组成的半圆片。

实施例 3至实施例 8中, 所述细纤维 6 3 、 6 4 的含有 A荧光材料 Γ 、 B荧光材料 2' 、 A有色材料 4' 及 B有色材料 7'的部分, 所述部分对应的二个切削面之间的距离 D (即沿 条状纤维 2的纵轴方向上得高度 D) 大于其在切削面上呈现的宽度 d; 或者是 D/d〉2, 见 图 23、 图 24、 图 25、 图 27、 图 28、 图 29、 图 39、 图 40、 图 42、 图 43所示, 典型尺寸 之一为 D=5(Vm, (1≤5μηι。 这样设计的效果是更加提高了荧光光角变色的 显著性以及有色 光角变色的显著性。

实施例 9: 一种防伪纸, 所述防伪纸中含有上述所有实施例之一的所述 防伪纤维。 实施例 10: 上述防伪纤维的制备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Α、 制备条状纤维 2, 所述条状纤维 2沿其长度方向上包含有使所述切片 4具有防 伪特征的特定结构,

Β、 沿条状纤维 2的横截面 3 1 或斜截面 3 2 将条状纤维 2切成片状的切片 4, 所述切 片 4具有所述防伪特征, 所述切片 4即为防伪纤维。

实施例 11 : 上述防伪纤维的制备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A、 制备条状纤维 2, 所述条状纤维 2沿其长度方向上包含有使所述切片 4的部分 具有防伪特征的特定结构,

B、 沿条状纤维 2的横截面 3i或斜截面 3 2 将条状纤维 2切成片状的切片 4,

C、 去除所述切片 4的支撑部分, 剩余的切片 4的部分具有所述防伪特征, 所述切 片 4的部分为防伪纤维。

实施例 12: 上述防伪纸的制备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A、 制备条状纤维 2, 所述条状纤维 2沿其长度方向上包含有使所述切片 4具有防 伪特征的特定结构,

B、 沿条状纤维 2的横截面 3 1 或斜截面 3 2 将条状纤维 2切成片状的切片 4, 所述切 片 4具有所述防伪特征, 所述切片 4即为防伪纤维,

C、 将切片 4加入纸中制成防伪纸,

所述切片 4的至少一个切削面平行于所述防伪纸的表面

实施例 13: 上述防伪纸的制备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A、 制备条状纤维 2, 所述条状纤维 2沿其长度方向上包含有使所述切片 4的部分 具有防伪特征的特定结构,

B、 沿条状纤维 2的横截面 3i或斜截面 3 2 将条状纤维 2切成片状的切片 4,

C、 去除所述切片 4的支撑部分, 剩余的切片 4的部分具有所述防伪特征, 所述切 片 4的部分为防伪纤维,

D、 将切片 4的部分加入纸中制成防伪纸,

进一步, 所述切片 4的部分的至少一个切削面平行于所述防伪纸 表面。

优选地, 上述实施例 10到实施例 13中, 所述条状纤维 2是由水冷却的纺丝方法制 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