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COMPOSITE NEGATIVE ELECTRODE MATERIAL FOR LITHIUM ION BATTERY,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LITHIUM ION BATTERY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4/048098
Kind Code:
A1
Abstract:
The embodiments of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 a composite negative electrode material for a lithium ion battery, comprising a transition metal sulfide and a coating layer dispos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transition metal sulfide, where said transition metal sulfide is one or more selected from the group consisting of NiS, FeS2, FeS, TiS2, MoS and Co9S8; and the material for said coating layer comprises lithium titanate (Li4Ti5O12). The composite negative electrode material for the lithium ion battery has high capacity, excellent cycling stability and durability. The embodiments of present invention also provide a preparatio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id composite negative electrode material, and a lithium ion battery containing said composite negative electrode material.

Inventors:
YE HAILIN (CN)
ZHANG GUANGHUI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3/073413
Publication Date:
April 03, 2014
Filing Date:
March 29, 2013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HUAWEI TECH CO LTD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H01M4/136; H01M4/1397
Foreign References:
CN102420323A2012-04-18
CN102683705A2012-09-19
CN101752560A2010-06-23
CN101180753A2008-05-14
US20120064409A12012-03-15
Attorney, Agent or Firm:
GUANGZHOU SCIHEAD PATENT AGENT CO., LTD (CN)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 利 要 求

1、 一种锂离子电池复合型负极材料, 其特征在于, 包括过渡金属石υ化物, 以及设置在所述过渡金属硫化物表面的包覆层, 所述过渡金属硫化物为 NiS、 FeS2、 FeS、 TiS2、 MoS和 Co9S8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包覆层的材料包括钛酸 锂 Li4Ti5012

2、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复合型负极材料, 其特征在于, 所 述包覆层的厚度为 50~8000nm。

3、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复合型负极材料, 其特征在于, 所 述过渡金属硫化物占所述锂离子电池复合型负极材料总质量的 10%~95%。

4、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复合型负极材料, 其特征在于, 所 述包覆层的材料进一步包括导电添加剂, 所述导电添加剂为人造石墨、 天然石 墨、 乙炔黑、 炭黑、 中间相碳微球、 碳纳米管、 碳纳米纤维、 酚醛树脂、 蔗糖 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导电添加剂占所述锂离子电池复合型负极材料总质量的 1%~5%。

5、 一种锂离子电池复合型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 骤:

( 1 )将包覆原料锂源、 钛源和待包覆的过渡金属硫化物在分散介质中搅拌 分散均匀, 制成浆料; 所述包覆原料锂源选自氢氧化锂、水合氢氧化锂、碳酸锂、硝酸锂、硫酸锂、 氟化锂、 草酸锂、 氯化锂和醋酸锂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包覆原料钛源选自二氧化钛、 四氯化钛、 三氯化钛、 异丙醇钛、 钛酸四 丁酯、 钛酸丁酯和钛酸正丙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过渡金属石 υ化物选自 NiS、 FeS2、 FeS、 TiS2、 MoS和 Co9S8中的一种或 多种;

所述分散介质选自水、 Ν,Ν-二曱基曱酰胺、 Ν,Ν-二曱基乙酰胺、 Ν-2-曱基吡 咯綻酮、 四氢呋喃、 乙醇和曱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 2 )将得到的所述浆料通过溶胶 -凝胶法、 水热反应法、 微波化学法或高 温固相法进行包覆制得锂离子电池复合型负极材料; 所述锂离子电池复合型负 极材料包括所述过渡金属硫化物, 以及包覆在所述过渡金属硫化物表面的包覆 层, 所述包覆层的材料包括钛酸锂 Li4Ti5012

6、 如权利要求 5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复合型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 于,所述过渡金属硫化物占所述锂离子电池复合型负极材料总质量的 10%~95%。

7、 如权利要求 5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复合型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 于, 所述包覆原料进一步包括导电添加剂, 所述导电添加剂为人造石墨、 天然 石墨、 乙炔黑、 炭黑、 中间相碳微球、 碳纳米管、 碳纳米纤维、 酚醛树脂、 蔗 糖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导电添加剂占所述锂离子电池复合型负极材料总质量 的 1%~5%。

8、 如权利要求 5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复合型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 于, 所述微波化学法的具体操作为: 将所述浆料在 100~120°C下干燥, 得到前驱 体材料, 将所述前驱体材料置于工业微波炉中, 以 10°C/min升温到 600~800°C , 保温 1~4小时, 随炉冷却, 即得到所述锂离子电池复合型负极材料。

9、 如权利要求 5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复合型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 于, 所述高温固相法的具体操作为: 将所述浆料在 100~120°C下干燥, 得到前驱 体材料, 将所述前驱体材料置于马弗炉中在 400~900°C下烧结 0.5~10小时, 随 炉冷却, 即得到所述锂离子电池复合型负极材料。

10、 一种锂离子电池, 其特征在于, 所述锂离子电池包含权利要求 1~4任一 项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复合型负极材料。

Description:
一种锂离子电池复合型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和锂离子电池 本申请要求于 2012 年 9 月 26 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的申请号为 201210362677.0, 其发明名称为 "一种锂离子电池复合型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 和锂离子电池" 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 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 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复合型负极材料 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 在众多的能源替代产品中, 锂离子电池以较高的能 量密度、 良好的循环性能、 无记忆效应等特点受到人们的密切关注。 随着低碳 经济的方兴未艾, 锂离子电池正朝着动力汽车和电网储能等方向 积极发展, 因 此, 开发能量密度高、 循环寿命长的锂离子电池已成为业界研究的重 点。

目前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大多采用碳系材料作 为负极, 但碳系负极材料存 在很多缺陷, 例如, 首次充放电形成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EI )造成不可逆容量 损失, 循环性能不足, 存在高温失效风险和安全风险等, 这些问题使得碳系材 料已经无法满足储能电池的需求。 还有部分锂离子电池采用合金材料作为负极 材料, 合金材料虽然具有很高的比容量, 但是合金材料体积膨胀大, 循环性能 差, 无法满足市场化应用的需求。

另外, 也有采用硫或硫化物(如 NiS, FeS 2 , FeS, TiS 2 )材料作为负极储锂 电极材料的锂电池, 这些材料嵌锂容量高, 如 NiS和 FeS 2 的嵌锂容量为 600mAh/g 左右, 但这些材料循环性能较差, 原因是在充放电过程中, 硫化物活性物质易 发生团聚使得其循环性能降低, 且硫化物活性物质易与电解液反应而分解, 导 致可逆容量减少, 因此无法满足储能电池的高循环性能要求。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锂 离子电池复合型负极材料, 以 解决硫化物负极材料易团聚、 易与电解液反应而分解, 从而导致电池具有较低 的耐久性和循环性能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 复 合型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 。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 池复合型负极材料, 包括过渡 金属硫化物, 以及设置在所述过渡金属硫化物表面的包覆层 , 所述过渡金属硫 化物为 NiS、 FeS 2 、 FeS、 TiS 2 、 MoS和 Co 9 S 8 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包覆层的 材料包括钛酸锂 Li 4 Ti 5 0 1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锂离子电池复 合型负极材料由过渡金属硫化 物, 以及设置在过渡金属硫化物表面的包覆层组成 , 其中, 过渡金属硫化物选 自 NiS (石 化镍)、 FeS 2 (二石化铁)、 FeS (硫化亚铁)、 TiS 2 (二石化钛)、 MoS (硫化钼)和 Co 9 S 8 (硫化钴) 中的一种或多种。 这些过渡金属硫化物的嵌锂容 量高, 如 NiS和 FeS 2 的嵌锂容量为 600mAh/g左右, 因而能使锂离子电池复合 型负极材料具有较高的容量。

包覆层的材料包括钛酸锂 Li 4 Ti 5 0 12 , 具有以下几大优势: ( 1 )钛酸锂为"零 应变,,电极材料, 根据 S.Schamer等人的研究结果 (J.of electrochemical society, 146(3),1999,857,861), 立方尖晶石结构的钛酸锂在锂离子嵌入-脱嵌 程中, 晶 格参数最大从 8.3595 A缩小到 8.3538 A, 晶格常数变化很小, 体积变化很小, 保 持了高度的结构稳定性, 因此具有优异的循环性能; (2 )钛酸锂具有三维锂离 子通道, 其锂离子扩散系数比碳系负极材料大一个数量 级, 可提高锂电池的倍 率性能; (3 )钛酸锂的平衡电位约 1.55V, 可有效避免金属锂沉积, 提高了锂 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 同时由于嵌锂电位高, 没有达到 SEI膜形成电位, 电解液 在钛酸锂表面基本不发生还原分解, 有利于维持电解液的稳定, 提高循环性能。 但是钛酸锂比容量低, 利用其制作的电池, 能量密度较低, 同时钛酸锂材料价 格较贵, 严重影响了钛酸锂为负极的电池的商业化使用 。

因此, 本发明将钛酸锂 Li 4 Ti 5 0 12 包覆在所述过渡金属硫化物表面, 能将硫 化物表面的活性位点包覆, 从而有效保护过渡金属硫化物, 防止过渡金属硫化 物与电解液发生反应分解, 阻止硫化物发生团聚, 使锂离子电池复合型负极材 料具有高容量的同时, 具备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和耐久性。 此外, 由于钛酸锂

1^ 4 1¾0 12 具有三维锂离子通道,其锂离子扩散系数 大, 因而可提高锂离子电池的 倍率性能。 且这些过渡金属硫化物材料的嵌锂电位与钛酸 锂 Li 4 Ti 5 0 12 接近, 因 而能使锂离子电池复合型负极材料具有平稳一 致的充放电平台。

优选地, 所述包覆层的厚度为 50~8000nm。 更优选地, 所述包覆层的厚度 为 1000 ~ 4000nm。

优选地, 所述过渡金属硫化物占所述锂离子电池复合型 负极材料总质量的 10%~95%。

更优选地,所述过渡金属硫化物占所述锂萬子 电池复合型负极材料总质量的 60% ~ 80%。

由于钛酸锂 Li 4 Ti 5 0 12 具有较低的电子电导和离子电导能力, 因此为了提高 所述锂离子电池复合型负极材料的导电性能, 所述包覆层的材料可进一步包括 导电添加剂。

所述导电添加剂为人造石墨、 天然石墨、 乙炔黑、 炭黑、 中间相碳微球、 碳 纳米管、 碳纳米纤维、 酚醛树脂、 蔗糖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导电添加剂占所 述锂离子电池复合型负极材料总质量的 1%~5%。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一种锂离子电池 复合型负极材料, 具有高容 量, 且结构稳定, 不与电解液发生反应, 不发生团聚, 从而最终能使锂离子电 池具有较高的耐久性和循环稳定性; 另外, 由于钛酸锂 Li 4 Ti 5 0 12 锂离子扩散系 数大, 因而可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倍率性能。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述锂离 子电池复合型负极材料的制备 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 1 )将包覆原料锂源、 钛源和待包覆的过渡金属硫化物在分散介质中 搅拌 分散均匀, 制成浆料;

所述包覆原料锂源选自氢氧化锂、水合氢氧化 锂、碳酸锂、硝酸锂、硫酸锂、 氟化锂、 草酸锂、 氯化锂和醋酸锂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包覆原料钛源选自二氧化钛、 四氯化钛、 三氯化钛、 异丙醇钛、 钛酸四 丁酯、 钛酸丁酯和钛酸正丙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过渡金属石 υ化物选自 NiS、 FeS 2 、 FeS、 TiS 2 、 MoS和 Co 9 S 8 中的一种或 多种;

所述分散介质选自水、 Ν,Ν-二曱基曱酰胺 (DMF)、 Ν,Ν-二曱基乙酰胺 (DMAc)、 N-2-曱基吡咯烷酮 (NMP)、 四氢呋喃 (THF)、 乙醇和曱醇中的一种或多 种;

( 2 )将得到的所述浆料通过溶胶 -凝胶法、 水热反应法、 微波化学法或高 温固相法进行包覆制得锂离子电池复合型负极 材料; 所述锂离子电池复合型负 极材料包括所述过渡金属硫化物, 以及包覆在所述过渡金属硫化物表面的包覆 层, 所述包覆层的材料包括钛酸锂 Li 4 Ti 5 0 12

优选地, 所述包覆层的厚度为 50~8000nm。 更优选地, 所述包覆层的厚度 为 1000 ~ 4000nm。

优选地, 所述过渡金属硫化物占所述锂离子电池复合型 负极材料总质量的 10%~95%。

更优选地,所述过渡金属硫化物占所述锂萬子 电池复合型负极材料总质量的 60% ~ 80%。

所述溶胶-凝胶法的具体操作为: 将所述浆料在 60~80°C下干燥, 得到前驱 体材料,将所述前驱体材料置于马氟炉中 500~700°C烧结 1~5小时, 随炉冷却至 室温, 即得到锂离子电池复合型负极材料。

所述水热反应法的具体操作为: 将所述浆料转入水热反应釜中, 在 150~160 °C下水热离子交换反应 8~12h , 得到黑色沉淀, 再将黑色沉淀置于 500~600°C的马弗炉中热处理 l~3h, 随炉冷却至室温, 即得到所述锂离子电池复 合型负极材料。

所述微波化学法的具体操作为: 将所述浆料在 100~120°C下干燥, 得到前驱 体材料, 将所述前驱体材料置于工业微波炉中, 以 10°C/min升温到 600~800°C , 保温 1~4小时, 随炉冷却, 即得到所述锂离子电池复合型负极材料。 所述高温固相法的具体操作为: 将所述浆料在 100~120°C下干燥, 得到前驱 体材料, 将所述前驱体材料置于马弗炉中在 400~900°C下烧结 0.5~10小时, 随 炉冷却, 即得到所述锂离子电池复合型负极材料。

其中, 关于过渡金属硫化物和钛酸锂 Li 4 Ti 5 0 12 的具体叙述如前文所述, 此 处不再赘述。

为了提高所述锂离子电池复合型负极材料的导 电性能,所述包覆原料可进一 步包括导电添加剂, 即在步骤(1 ) 中加入导电添加剂, 与锂源、 钛源和待包覆 的过渡金属硫化物均匀分散在分散介质中, 制成浆料。

所述导电添加剂为人造石墨、 天然石墨、 乙炔黑、 炭黑、 中间相碳微球、 碳 纳米管、 碳纳米纤维、 酚醛树脂、 蔗糖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导电添加剂占所 述锂离子电池复合型负极材料总质量的 1%~5%。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的一种锂离子电池 复合型负极材料的制备方 法, 筒单易行, 制得的锂离子电池复合型负极材料具有高容量 , 且结构稳定, 不与电解液发生反应, 不发生团聚, 锂离子扩散系数大, 从而能使锂离子电池 具有较高的耐久性和循环稳定性, 可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倍率性能。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 池,该锂离子电池包含本发明 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锂离子电池复合型负极 材料。

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的锂离子电池循环 寿命长,并且具有优良的放电 容量和倍率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的优点将会在下面的说明书中部 分阐明,一部分根据说明书是 显而易见的, 或者可以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而获知。

附图说明

图 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与对比例一所得锂离子电 的循环性能对比图; 图 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与对比例二所得锂离子电 的循环性能对比图; 图 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与对比例三所得锂离子电 的循环性能对比图; 图 4是本发明实施例四与对比例四所得锂离子电 的循环性能对比图; 图 5是本发明实施例五与对比例五所得锂离子电 的循环性能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 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 通技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原理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 和润饰, 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 围。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 复合型负极材料,以解决石 υ化 物负极材料易团聚、 易与电解液反应而分解, 从而导致电池具有较低的耐久性 和循环性能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 复合型负极 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 。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 池复合型负极材料, 包括过渡 金属硫化物, 以及设置在所述过渡金属硫化物表面的包覆层 , 所述过渡金属硫 化物为 NiS、 FeS 2 、 FeS、 TiS 2 、 MoS和 Co 9 S 8 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包覆层的 材料包括钛酸锂 Li 4 Ti 5 0 1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锂离子电池复 合型负极材料由过渡金属硫化 物, 以及设置在过渡金属硫化物表面的包覆层组成 , 其中, 过渡金属硫化物选 自 NiS (石 化镍)、 FeS 2 (二石化铁)、 FeS (硫化亚铁)、 TiS 2 (二石化钛)、 MoS (硫化钼)和 Co 9 S 8 (硫化钴) 中的一种或多种。 这些过渡金属硫化物的嵌锂容 量高, 如 NiS和 FeS 2 的嵌锂容量为 600mAh/g左右, 因而能使锂离子电池复合 型负极材料具有较高的容量。

包覆层的材料包括钛酸锂 Li 4 Ti 5 0 12 , 具有以下几大优势: ( 1 )钛酸锂为"零 应变,,电极材料, 根据 S.Schamer等人的研究结果 (J.of electrochemical society, 146(3),1999,857,861), 立方尖晶石结构的钛酸锂在锂离子嵌入-脱嵌 程中, 晶 格参数最大从 8.3595 A缩小到 8.3538 A, 晶格常数变化很小, 体积变化很小, 保 持了高度的结构稳定性, 因此具有优异的循环性能; (2 )钛酸锂具有三维锂离 子通道, 其锂离子扩散系数比碳系负极材料大一个数量 级, 可提高锂电池的倍 率性能; (3 )钛酸锂的平衡电位约 1.55V, 可有效避免金属锂沉积, 提高了锂 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 同时由于嵌锂电位高, 没有达到 SEI膜形成电位, 电解液 在钛酸锂表面基本不发生还原分解, 有利于维持电解液的稳定, 提高循环性能。 但是钛酸锂比容量低, 利用其制作的电池, 能量密度较低, 同时钛酸锂材料价 格较贵, 严重影响了钛酸锂为负极的电池的商业化使用 。

因此, 本发明将钛酸锂 Li 4 Ti 5 0 12 包覆在所述过渡金属硫化物表面, 能将硫 化物表面的活性位点包覆, 从而有效保护过渡金属硫化物, 防止过渡金属硫化 物与电解液发生反应分解, 阻止硫化物发生团聚, 使锂离子电池复合型负极材 料具有高容量的同时, 具备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和耐久性。 此外, 由于钛酸锂

1^ 4 1¾0 12 具有三维锂离子通道,其锂离子扩散系数 大, 因而可提高锂离子电池的 倍率性能。 且这些过渡金属硫化物材料的嵌锂电位与钛酸 锂 Li 4 Ti 5 0 12 接近, 因 而能使锂离子电池复合型负极材料具有平稳一 致的充放电平台。

本发明实施例对所述过渡金属硫化物在锂离子 电池复合型负极材料中的位 置没有限制, 被包覆于所述包覆层内即可; 本发明实施例对所述过渡金属硫化 物的颗粒大小没有特殊限制, 能被包覆于所述包覆层内即可。

所述包覆层的厚度为 50~8000nm。 本实施方式中, 所述包覆层的厚度为 1000 ~ 4000nm。

所述过渡金属硫化物占所述锂离子电池复合型 负极材料总质量的 10%~95%。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过渡金属硫化物占所述锂 离子电池复合型负极材料总质 量的 60 % ~ 80 %。 所述过渡金属石充化物选自 NiS (石充化镍)、 FeS 2 (二石充化铁)、 FeS (石充化亚 铁)、 TlS 2 (二石化钛)、 MoS (石 υ化钼)和 C0 9 S 8 (石 化钴) 中的一种或多种。 当过渡金属石 υ化物为两种或两种以上时, 不同过渡金属石 化物之间的比例没有 特殊限制。

由于钛酸锂 Li 4 Ti 5 0 12 具有较低的电子电导和离子电导能力, 因此为了提高 所述锂离子电池复合型负极材料的导电性能, 所述包覆层的材料可进一步包括 导电添加剂。

所述导电添加剂为人造石墨、 天然石墨、 乙炔黑、 炭黑、 中间相碳微球、 碳 纳米管、 碳纳米纤维、 酚醛树脂、 蔗糖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导电添加剂占所 述锂离子电池复合型负极材料总质量的 1%~5%。

所述导电添加剂均匀分布于所述包覆层中, 位于钛酸锂 Li 4 Ti 5 0 12 材料附近, 即导电添加剂均匀掺入钛酸锂 Li 4 Ti 5 0 12 材料中, 在所述过渡金属石 A化物表面形 成混合包覆层。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一种锂离子电池 复合型负极材料, 具有高容 量, 且结构稳定, 不与电解液发生反应, 不发生团聚, 从而最终能使锂离子电 池具有较高的耐久性和循环稳定性; 另外, 由于钛酸锂 Li 4 Ti 5 0 12 锂离子扩散系 数大, 因而可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倍率性能。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述锂离 子电池复合型负极材料的制备 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 1 )将包覆原料锂源、 钛源和待包覆的过渡金属硫化物在分散介质中 搅拌 分散均匀, 制成浆料;

所述包覆原料锂源选自氢氧化锂、水合氢氧化 锂、碳酸锂、硝酸锂、硫酸锂、 氟化锂、 草酸锂、 氯化锂和醋酸锂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包覆原料钛源选自二氧化钛、 四氯化钛、 三氯化钛、 异丙醇钛、 钛酸四 丁酯、 钛酸丁酯和钛酸正丙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过渡金属石 υ化物选自 NiS、 FeS 2 、 FeS、 TiS 2 、 MoS和 Co 9 S 8 中的一种或 多种;

所述分散介质选自水、 Ν,Ν-二曱基曱酰胺 (DMF)、 Ν,Ν-二曱基乙酰胺 (DMAc)、 N-2-曱基吡咯烷酮 (NMP)、 四氢呋喃 (THF)、 乙醇和曱醇中的一种或多 种;

( 2 )将得到的所述浆料通过溶胶 -凝胶法、 水热反应法、 微波化学法或高 温固相法进行包覆制得锂离子电池复合型负极 材料; 所述锂离子电池复合型负 极材料包括所述过渡金属硫化物, 以及包覆在所述过渡金属硫化物表面的包覆 层, 所述包覆层的材料包括钛酸锂 Li 4 Ti 5 0 12

本发明实施例对所述过渡金属硫化物在锂离子 电池复合型负极材料中的位 置没有限制, 被包覆于所述包覆层内即可; 本发明实施例对所述过渡金属硫化 物的颗粒大小没有特殊限制, 能被包覆于所述包覆层内即可。

所述包覆层的厚度为 50~8000nm。 本实施方式中, 所述包覆层的厚度为 1000 ~ 4000nm。

所述过渡金属硫化物占所述锂离子电池复合型 负极材料总质量的 10%~95%。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过渡金属硫化物占所述锂 离子电池复合型负极材料总质 量的 60 % ~ 80 %。

所述过渡金属石充化物选自 NiS (石充化镍)、 FeS 2 (二石充化铁)、 FeS (石充化亚 铁)、 TlS 2 (二石化钛)、 MoS (石 υ化钼)和 C0 9 S 8 (石 化钴) 中的一种或多种。 当过渡金属石 υ化物为两种或两种以上时, 不同过渡金属石 化物之间的比例没有 特殊限制。

所述包覆原料锂源和钛源按钛酸锂 Li 4 Ti 5 0 12 的化学计量比加入。

所述分散介质选自水、 Ν,Ν-二曱基曱酰胺 (DMF)、 Ν,Ν-二曱基乙酰胺 (DMAc)、 N-2-曱基吡咯烷酮 (NMP)、 四氢呋喃 (THF)、 乙醇和曱醇中的一种或多 种。 当分散介质为两种或两种以上混合使用时, 不同分散介质之间的比例没有 特殊限制。

所述溶胶-凝胶法的具体操作为: 将所述浆料在 60~80°C下干燥, 得到前驱 体材料,将所述前驱体材料置于马氟炉中 500~700°C烧结 1~5小时, 随炉冷却至 室温, 即得到锂离子电池复合型负极材料。

所述水热反应法的具体操作为: 将所述浆料转入水热反应釜中, 在 150~160 °C下水热离子交换反应 8~12h , 得到黑色沉淀, 再将黑色沉淀置于 500~600°C的马弗炉中热处理 l~3h, 随炉冷却至室温, 即得到所述锂离子电池复 合型负极材料。

所述微波化学法的具体操作为: 将所述浆料在 100~120°C下干燥, 得到前驱 体材料, 将所述前驱体材料置于工业微波炉中, 以 10°C/min升温到 600~800°C , 保温 1~4小时, 随炉冷却, 即得到所述锂离子电池复合型负极材料。

所述高温固相法的具体操作为: 将所述浆料在 100~120°C下干燥, 得到前驱 体材料, 将所述前驱体材料置于马弗炉中在 400~900°C下烧结 0.5~10小时, 随 炉冷却, 即得到所述锂离子电池复合型负极材料。

其中, 关于过渡金属硫化物和钛酸锂 Li 4 Ti 5 0 12 的具体叙述如前文所述, 此 处不再赘述。

为了提高所述锂离子电池复合型负极材料的导 电性能,所述包覆原料可进一 步包括导电添加剂, 即在步骤(1 ) 中加入导电添加剂, 与锂源、 钛源和待包覆 的过渡金属硫化物均匀分散在分散介质中, 制成浆料。

所述导电添加剂为人造石墨、 天然石墨、 乙炔黑、 炭黑、 中间相碳微球、 碳 纳米管、 碳纳米纤维、 酚醛树脂、 蔗糖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导电添加剂占所 述锂离子电池复合型负极材料总质量的 1%~5%。

所述导电添加剂均匀分布于所述包覆层中, 位于钛酸锂 Li 4 Ti 5 0 12 材料附近, 即导电添加剂均匀掺入钛酸锂 Li 4 Ti 5 0 12 材料中, 在所述过渡金属石 A化物表面形 成混合包覆层。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的一种锂离子电池 复合型负极材料的制备方 法, 筒单易行, 制得的锂离子电池复合型负极材料具有高容量 , 且结构稳定, 不与电解液发生反应, 不发生团聚, 锂离子扩散系数大, 从而能使锂离子电池 具有较高的耐久性和循环稳定性, 可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倍率性能。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 池,该锂离子电池包含本发明 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锂离子电池复合型负极 材料。

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的锂离子电池循环 寿命长,并且具有优良的放电 容量和倍率性能。

下面分多个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进一步 的说明。 其中, 本发明实施 例不限定于以下的具体实施例。 在不变主权利的范围内, 可以适当的进行变更 实施。

实施例一

一种锂离子电池复合型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1 )称取水合氢氧化锂(LiOH . H 2 0 ) 8.4g、 二氧化钛 20g分散于 150mL 的去离子水中, 加入 2.3g 乙炔黑分散均勾; 再加入 89.7g石 υ化镍充分搅拌分散 均匀, 得到稠状浆料;

( 2 )将浆料在 110°C干燥炉中干燥得到前驱体材料, 将前驱体材料置于工业 微波炉内, 以 10°C/min的速率升温到 700°C , 保温 1小时, 随炉冷却至室温, 得到钛酸锂 Li 4 Ti 5 0 12 包覆硫化镍(NiS ) 的锂离子电池复合型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

将本实施例所得锂离子电池复合型负极材料、 导电炭黑、 粘结剂聚偏氟乙 婦 PVDF, 按质量比 92: 4: 4在 N-2-曱基吡咯綻酮(NMP ) 中混合均匀, 得到 混合浆料, 将混合浆料涂于 16um的铝箔上, 干燥后裁剪成极片, 以锂片为对电 极, 组装成 CR2032型扣式电池。 封装电池在氩气气氛的手套箱中进行, 电解液 采用 lmol/L LiPF 6 的 EC:DMC (体积比为 1: 1 )混合液, 隔膜采用 Celgard2400。 实施例二

一种锂离子电池复合型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1 )将 13g碳酸锂均匀分散至 500mL水和无水乙醇溶液中(其中水和乙醇的 体积比为 4: 1), 按照 Ti: Li为 5: 4的摩尔比量取钛酸丁酯 75mL, 用 80mL 无水乙醇稀释后, 加到分散有碳酸锂的乙醇水溶液中, 搅拌均匀后再加入 176g 二硫化铁充分搅拌分散均匀, 得到混合浆料;

( 2 )将浆料在 110°C干燥炉中干燥得到前驱体材料, 置于马氟炉中 600°C烧 4小时,随炉冷却至室温, 得到钛酸锂 Li 4 Ti 5 0 12 包覆二硫化铁(FeS 2 ) 的锂离子 电池复合型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

同实施例一。 实施例三

一种锂离子电池复合型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1 )称取硝酸锂 15.5g、 二氧化钛 20g分散于 200mL的去离子水中,加入碳 黑 1.2g分散均匀, 再加入硫化镍 18.2g、 二硫化铁 18.2g充分搅拌分散均匀得到 稠状浆料;

( 2 )将浆料在 110°C干燥炉中干燥得到前驱体材料, 将前驱体材料置于工业 微波炉内, 以 10°C/min的速率升温到 650°C , 保温 2小时, 随炉冷却至室温, 得到钛酸锂 Li 4 Ti 5 0 12 包覆硫化镍(NiS ) 和二石 A化铁 ( FeS 2 )的锂离子电池复合 型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

同实施例一。 实施例四

一种锂离子电池复合型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1 )将 20g醋酸锂均匀分散至无水乙醇溶液中, 按照 Ti: Li为 5: 4的摩尔 比量取异丙醇钛 107g, 用 200mL无水乙醇稀释后, 加到分散有醋酸锂的乙醇水 溶液中, 搅拌均勾后再加入 6.8g碳纳米管, 再加入 120g MoS (石 A化钼)充分搅 拌分散均匀, 得到凝胶 -溶胶浆料;

( 2 )将凝胶 -溶胶浆料在 60°C干燥炉中干燥得到前驱体材料, 置于马氟炉中 650°C烧 2小时, 随炉冷却至室温, 得到钛酸锂 Li 4 Ti 5 0 12 包覆 MoS (硫化钼)的 锂离子电池复合型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

同实施例一。 实施例五

一种锂离子电池复合型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1 )称取水合氢氧化锂(LiOH . H 2 0 ) 8.4g、 二氧化钛 20g分散于 250mL 的去离子水中, 分散均匀; 再加入 85.6g Co 9 S 8 (石 υ化钴) 充分搅拌分散均匀, 得到混合液体;

( 2 ) 随后将溶液转入水热反应釜中, 加入 4.5g导电乙炔黑在 160°C下水热 离子交换反应 10h, 得到黑色沉淀, 再将黑色沉淀置于 500°C的马弗炉中热处理 2h, 随炉冷却至室温, 得到钛酸锂 Li 4 Ti 5 0 12 包覆 Co 9 S 8 (石 A化钴)的锂离子电池 复合型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

同实施例一。 实施例六

一种锂离子电池复合型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1 )称取水合氢氧化锂( LiOH · H 2 0 ) 16.8g、 二氧化钛 40g分散于 150mL 的去离子水中; 加入 2.5g人造石墨,再加入 5.5g硫化镍充分搅拌分散均匀,得到 混合浆料;

( 2 )将浆料在 110°C干燥炉中干燥得到前驱体材料, 将前驱体材料置于工业 微波炉内, 以 10°C/min的速率升温到 700°C , 保温 1小时, 随炉冷却至室温, 得到钛酸锂 Li 4 Ti 5 0 12 包覆硫化镍(NiS ) 的锂离子电池复合型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

同实施例一。 实施例七

一种锂离子电池复合型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1 )称取硝酸锂 15.5g、 二氧化钛 20g分散于 500mL的去离子水中, 再加入 二硫化铁 410.5g充分搅拌分散均勾得到稠状浆料;

( 2 )将浆料在 110°C干燥炉中干燥得到前驱体材料, 将前驱体材料置于工业 微波炉内, 以 10°C/min的速率升温到 650°C , 保温 2小时, 随炉冷却至室温, 得到钛酸锂 1^ 4 1¾0 12 包覆二硫化铁(FeS 2 ) 的锂离子电池复合型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

同实施例一。 对比例一

将未包覆钛酸锂 Li 4 Ti 5 0 12 的硫化镍(NiS )组装成锂离子电池, 方法同实施 例一。

对比例二

将未包覆钛酸锂 Li 4 Ti 5 0 12 的二石 A化铁( FeS 2 )组装成锂离子电池, 方法同实 施例一。

对比例三

将未包覆钛酸锂 Li 4 Ti 5 0 12 的硫化镍(NiS )和二石 A化铁( FeS 2 ) 混合负极材 料组装成锂离子电池, 方法同实施例一。

对比例四

将未包覆钛酸锂 1^ 4 1¾0 12 的 MoS (石 υ化钼)组装成锂离子电池, 方法同实 施例一 对比例五

将未包覆钛酸锂 Li 4 Ti 5 0 12 的 Co 9 S 8 (硫化钴)组装成锂离子电池, 方法同实 施例一 以上实施例和对比例中制得的锂离子电池为实 验电池, 用于下述效果实施 例性能测试。

效果实施例

为对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进 行有力支持, 特提供以下性 能测试:

将上述实施例和对比例中制得的锂离子电池, 采用电池性能测试仪进行充 放电循环的测试。 测试条件为: 充电截至电压至 2.5V, 放电截至电压至 1.3V, 电流密度为 0.07mA/cm 2

图 1 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与对比例一所得锂离子电池 的循环性能对比图。 从 图 1中可以看出, 实施例一表面包覆钛酸锂 Li 4 Ti 5 0 12 的硫化镍(NiS )锂离子电 池复合型负极材料的首次比容量为 423 mAh/g,对比例一未包覆的石充化镍( NiS ) 材料的首次比容量为 500 mAh/g, 但是其经过 50次循环以后, 其比容量下降为 197 mAh/g, 只有首次比容量的 39.4 % ; 而表面包覆钛酸锂 Li 4 Ti 5 0 12 的硫化镍 ( NiS )锂离子电池复合型负极材料, 经过 50 次循环以后, 其比容量下降为 399mAh/g, 是首次比容量的 93 % ; 结果说明: 表面包覆钛酸锂 Li 4 Ti 5 0 12 的硫化 镍材料, 其循环性能得到了显著改善。

图 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与对比例二所得锂离子电 的循环性能对比图。 从 图 2中可以看出, 实施例二表面包覆钛酸锂 Li 4 Ti 5 0 12 的二硫化铁锂离子电池复 合型负极材料的首次比容量为 556 mAh/g,对比例二未包覆的二石充化铁材料的首 次比容量为 600 mAh/g,但是其经过 50次循环以后,其比容量下降为 125 mAh/g, 只有首次比容量的 21 %; 而表面包覆钛酸锂 Li 4 Ti 5 0 12 的二硫化铁锂离子电池复 合型负极材料, 经过 50次循环以后, 其比容量下降为 512mAh/g, 是首次比容 量的 92 % ; 结果说明: 表面包覆钛酸锂 Li 4 Ti 5 0 12 的二硫化铁材料, 其循环性能 得到了显著改善。

图 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与对比例三所得锂离子电 的循环性能对比图。 从 图 3中可以看出, 实施例三表面包覆钛酸锂 Li 4 Ti 5 0 12 的硫化镍与二硫化铁锂离 子电池复合型负极材料的首次比容量为 394 mAh/g,对比例三未包覆的硫化镍及 二硫化铁混合材料的首次比容量为 500 mAh/g, 但是其经过 50次循环以后, 其 比容量下降为 165 mAh/g,只有首次比容量的 30 % ; 而表面包覆钛酸锂 Li 4 Ti 5 0 12 的硫化镍与二硫化铁锂离子电池复合型负极材 料经过 50次循环以后, 其比容量 下降为 370mAh/g, 是首次比容量的 94 % ; 结果说明: 表面包覆钛酸锂 Li 4 Ti 5 0 12 的硫化镍及二硫化铁材料, 其循环性能得到了显著改善。

图 4是本发明实施例四与对比例四所得锂离子电 的循环性能对比图。 从 图 4中可以看出, 实施例四表面包覆钛酸锂 Li 4 Ti 5 0 12 的硫化钼锂离子电池复合 型负极材料的首次比容量为 324.2mAh/g, 对比例四未包覆的石充化钼的首次比容 量为 400 mAh/g, 但是其经过 50次循环以后, 其比容量下降为 145.6mAh/g, 只 有首次比容量的 36.4 %; 而表面包覆钛酸锂 Li 4 Ti 5 0 12 的硫化钼锂离子电池复合 型负极材料经过 50次循环以后, 其比容量下降为 298.5mAh/g,是首次比容量的 92.1 % ; 结果说明: 表面包覆钛酸锂 Li 4 Ti 5 0 12 的硫化钼材料, 其循环性能得到了 显著改善。

图 5是本发明实施例五与对比例五所得锂离子电 的循环性能对比图。 从 图 4中可以看出, 实施例四表面包覆钛酸锂 Li 4 Ti 5 0 12 的硫化钴锂离子电池复合 型负极材料的首次比容量为 298mAh/g, 对比例四未包覆的硫化钼的首次比容量 为 350mAh/g, 但是其经过 50次循环以后, 其比容量下降为 73mAh/g, 只有首 次比容量的 20.8 %; 而表面包覆钛酸锂 Li 4 Ti 5 0 12 的硫化钴锂离子电池复合型负 极材料经过 50次循环以后,其比容量下降为 273mAh/g,是首次比容量的 91.6 %; 结果说明: 表面包覆钛酸锂 Li 4 Ti 5 0 12 的硫化钴材料, 其循环性能得到了显著改 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