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CONNECTING WIRE, CONNECTING WIRE ASSEMBLY, AND DRIVE SYSTEM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8/098812
Kind Code:
A1
Abstract:
A connecting wire (20), comprising: a first head (21), a mutually coupled first connector (23) and second connector (24) being arranged thereon; a second head (22), a third connector (25) having a centrally symmetrical cross-section being arranged thereon, the first connector (23), the second connector (24), and the third connector (25) being electrically connected in pairs, and the third connector (25) being able to mutually plug to at least one of the first connector (23) and the second connector (24). When providing a drive circuit for a plurality of drivers, each subsequent driver uses a connecting wire (20) to connect to the connecting wire (20) of the preceding driver, thus avoiding the problems of wire clutter in the application site and the ease of error during assembly or repair, the wires on-site being arranged neatly.

Inventors:
GASSNER CHRISTIAN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6/108393
Publication Date:
June 07, 2018
Filing Date:
December 02, 2016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LIMOSS SHENZHEN CO LTD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H01R31/06
Foreign References:
CN204349147U2015-05-20
CN204885569U2015-12-16
CN202712646U2013-01-30
CN101267081A2008-09-17
US20150249310A12015-09-03
US20040203278A12004-10-14
Attorney, Agent or Firm:
SHENZHEN ZHONGYI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利要求书

一种连接线, 其特征在于, 包括:

第一端头, 其上设置相互耦接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

第二端头, 其上设置有横截面中心对称的第三接口, 所述第一接口、 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中两两之间相互电连通, 且所述第三接口能和所 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中至少一个相互插接。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连接线,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接口和第二接口 为相同的接口, 所述第三接口和所述第一接口能相互插接。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连接线,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端头包括第一主 体, 所述第一接口和 /或第二接口具有幵设于所述第一主体的一侧并 从该侧表面向内纵向延伸的第一幵口和限定所述第一接口形状的第一 绝缘框架, 以及至少一个固定于所述第一绝缘框架上位于所述第一幵 口内的电极, 所述第一绝缘框架具有在内端处的底壁, 以及与该底壁 连接并向外纵向延伸的多个内壁, 其中, 该多个内壁包括相对的第一 和第二内壁以及在第一和第二内壁之间延伸且相对设置的第三和第四 内壁。

如权利要求 3所述的连接线,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极为电极插针, 其 固定于所述第一绝缘框架的底壁并向外纵向延伸。

如权利要求 3或 4所述的连接线,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端头包括第二 主体, 所述第三接口具有藕接到所述第二主体的一侧并从该侧向外纵 向延伸的插接部, 以及至少一个形成于所述插接部的电极触点, 所述 插接部具有宽度、 高度和长度并且包括限定所述插接部形状的第二绝 缘框架, 所述第二绝缘框架具有在宽度和长度上的相对的第一和第二 侧面在高度和长度上在第一和第二侧面之间延伸的相对的第三和第四 侧面, 以及在所述第二绝缘框架的外端处在宽度和高度上延伸的端部

[权利要求 6] 如权利要求 5所述的连接线,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绝缘框架的端部 的外端面幵设有至少一个向所述第二主体方向延伸的第二幵口, 所述 电极触点形成于所述第二幵口的内壁。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连接线,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端头包括第一主 体, 所述第一接口和 /或第二接口具有藕接到所述第一主体的一侧并 从该侧向外纵向延伸的插接部, 以及至少一个形成于插接部的电极触 点, 所述插接部具有宽度、 高度和长度并且包括限定所述第一接口形 状的第一绝缘框架, 所述第一绝缘框架具有在宽度和长度上的相对的 第一和第二侧面在高度和长度上在第一和第二侧面之间延伸的相对的 第三和第四侧面, 以及在所述第一绝缘框架的外端处在宽度和高度上 延伸的端部。

如权利要求 7所述的连接线,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绝缘框架的端部 的外端面幵设有至少一个向所述第一主体方向延伸的第一幵口, 所述 电极触点形成于所述第一幵口的内壁。

如权利要求 7或 8所述的连接线,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端头包括第二 主体, 所述第三接口具有幵设于所述第二主体的一侧并从该侧表面向 内纵向延伸的第二幵口和限定所述第三接口形状的第二绝缘框架, 以 及至少一个固定于所述第二绝缘框架上位于所述第二幵口内的电极, 所述第二绝缘框架具有在内端处的底壁, 以及与该底壁连接并向外纵 向延伸的多个内壁, 其中, 该多个内壁包括相对的第一和第二内壁以 及在第一和第二内壁之间延伸且相对设置的第三和第四内壁。

如权利要求 9所述的连接线,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极为电极插针, 其 固定于所述第二绝缘框架的底壁并向外纵向延伸。

一种连接线组件, 其特征在于, 包括一主传输线以及至少一个权利要 求 1至 10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线, 所述主传输线一端设有电源插头, 另 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三接口相同的输出接口。

一种驱动系统, 其特征在于, 包括权利要求 11所述的连接线组件, 所 述连接线组件包括 n个连接线, 利用该 n个连接线驱动 n+1个负载; 其中, n为 1吋, 所述连接线的第一接口与所述主传输线的输出接口相 插接, 第二接口与第一个负载电性连接, 第三接口与第二个负载电性 连接; n为 2以上的正整数吋, 第 1~!1个连接线的第二接口分别与第 l~n 个负载一一对应相互电性连接; 第 l~n-l个连接线中的前一个连接线 的第三接口与后一个连接线的第一接口相互插接; 第 1个连接线的第 一接口与所述主传输线的输出接口相插接, 第 n+1个负载与第 n个连接 线的第三接口电性连接。

[权利要求 13] 如权利要求 12所述的驱动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负载均为驱动器。

[权利要求 14] 如权利要求 13所述的驱动系统, 其特征在于, 每一所述驱动器与对应 的第二接口之间设有一变压器。

[权利要求 15] 如权利要求 12所述的驱动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负载均为变压器。

Description:
连接线、 连接线组件及驱动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电传输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连接线、 连接线组件及驱动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驱动器属于电动传动设备, 用以控制医疗床、 电动床、 家用按摩椅等设备的升 降或转动, 实际中需要对驱动器提供电源才能工作。 所以要将驱动器连到现有 的家用电路中工作吋, 中间需要一个变压器对家用电路进行变压, 家用电路才 能为驱动器提供稳定的电源。 现有的驱动器的连接线有两种连接方式:

[0003] 1.连接线的一端为电源插头, 另一端具有唯一的公端头, 连到一个驱动器上。

每个驱动器配置一条连接线, 在驱动器有多个的情况下, 则需要多条单独的连 接线, 如此会造成线缆繁多, 资源浪费, 且也容易造成应用现场线路繁乱, 装 配和检修吋容易出错。

[0004] 2.连接线的一端为电源插头, 另一端分出多个公端头, 所述多个公端可以分别 连到多个驱动器上。 然而, 在现场应用中, 并不能保证同一设备的驱动器的数 量与公端头的数量相匹配, 容易出现缺少端头或有多余端头的情况。 容易造成 应用现场线路繁乱, 装配和检修吋容易出错。

技术问题

[0005]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线、 连接线组件及驱动系统, 旨在解决传统的驱 动器驱动电线路容易造成应用现场线路繁乱, 装配和检修吋容易出错的问题。 问题的解决方案

技术解决方案

[0006]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接线, 包括: 第一端头, 其上设置相互耦接的第一接口和 第二接口; 第二端头, 其上设置有横截面中心对称的第三接口, 所述第一接口 、 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中两两之间相互电连通, 且所述第三接口能和所述第一 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中至少一个相互插接。

[0007]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连接线组件, 包括一主传输线以及上述的连接线, 所述主 传输线一端设有电源插头, 另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三接口相同的输出接口。

[0008]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驱动系统, 包括上述的连接线组件, 所述连接线组件包括 n个连接线, 利用该 n个连接线驱动 n+1个负载;

[0009] 其中, n为 1吋, 所述连接器的第一接口与所述主传输线的输出 接口相插接, 第 二接口与第一个负载电性连接, 第三接口与第二个负载电性连接; n为 2以上的 正整数吋, 第 1~!1个连接线的第二接口分别与第 l~n个负载一一对应相互电性连 接; 第 l~n-l个连接线中的前一个连接线的第三接口与 一个连接线的第一接口 相互插接; 第 1个连接线的第一接口与所述主传输线的输出 口相插接, 第 n+1 个负载与第 n 个连接线的第三接口电性连接。 发明的有益效果

有益效果

[0010] 上述的连接线及连接线组件可在为多个驱动器 提供驱动线路吋, 在后的每个驱 动器借助一个连接线并接到前一个驱动器的连 接线或者主传输线上, 如此则可 以避免应用现场线路繁乱, 装配和检修吋容易出错的问题, 现场的线路排布整 齐, 易于装配和拆卸。 另外, 用于并接的第三接口为横截面中心对称结构, 即 不需要区分接口的正反面, 便于使用, 避免出现接口反接导致损毁的情况。 对附图的简要说明

附图说明

[0011] 图 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连接线组件驱动多个 动器结构示意图;

[0012] 图 2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连接线的结构示意图

[0013] 图 3为第一实施例中连接线的第一接口作为母插 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 4为第一实施例中连接线的第三接口作为公插 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 5为第二实施例中连接线的第一接口作为公插 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 6为第二实施例中连接线的第三接口作为母插 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0017] 为了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 合附图及实施例, 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应当理解, 此处所描述的具 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 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18] 请参阅图 1和图 2, 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连接线组件包括一主传输 线 10以及至少 一个连接线 20, 所述主传输线 10—端设有电源插头 11, 另一端设有与所述连接 线 20的第三接口 25相同的输出接口 12, 所述输出接口电性连接至一所述第一接 口 23上。

[0019] 连接线 20包括第一端头 21和第二端头 22。 第一端头 21上设置相互耦接的第一接 口 23和第二接口 24。 在本实施例中, 第一接口 23和第二接口 24固定于第一端头 2 1的主体上, 且分别设置于相对两端。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 第一接口 23可设置在 主体的一端, 第二接口 24可设置在主体的一侧, 两者与主体中心的连线呈夹角 , 如夹角 = 90°。

[0020] 第二端头 22上设置有横截面中心对称的第三接口 25, 所述第一接口 23、 第二接 口 24和第三接口 25中两两之间相互电连通。 本实施例中, 第二端头 22和第一端 头 21通过线缆 26连接;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 第二端头 22和第一端头 21可以固定 在同一个主体上, 三个接口可以分别设置在主体的周围。

[0021] 第三接口 25能和所述第一接口 23与所述第二接口 24中至少一个相互插接。 其作 用在于, 使得在为多个负载 (以变压器 30为例) 提供驱动线路吋, 在后的每个 变压器 30借助一个连接线 20电性连接到前一个变压器 30的连接线 20或主传输线 1 0上。 假设第一接口 23为用于与第三接口 25插接, 那么第二接口 24为与变压器 30 电性连接的接口, 反之亦可。

[0022] 例如, 参考图 1, 需要为六个驱动器 (未图示) 提供驱动线缆, 每一所述驱动 器分别对应连接至一变压器 30的一端。 此吋, 提供六个上述连接线 20, 第一个 变压器 30的另一端与第一个连接线 20的第二接口 24电性连接, 第一个连接线 20 的第一接口 23与主传输线 10的输出接口 12电性连接, 第一个连接线 20的第三接 口 25与第二个连接线 20的第一接口 23电性连接, 第二个连接线 20的第二接口 24 与第二个变压器 30电性连接, 以此类推, 到六个变压器 30直接与第六个连接线 2 0的第三接口 25电性连接。 实现六个变压器 30通过六个连接线 20并网, 无接口或 线缆剩余, 现场的线路排布整齐, 避免装配和检修吋容易出错。 [0023]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 连接线 20的第一接口 23和第三接口 25可以相互插接, 第 二接口 24用于接入负载。 那么, 第一接口 23和第三接口 25中其中一个为公插头 , 另一个为母插座, 第二接口 24视实际情况需要, 可以设置为与第一接口 23相 同, 或为与第三接口 25相同, 或者与两者均不同, 在此不作限定, 优选地, 在 驱动多个同类型的负载吋, 第三接口 25和第二接口 24为相同的接口。

[0024] 在一个实施例中, 第一接口 23和 /或第二接口 24为母插座。 以第一接口 23为母 插座为例, 参考图 3, 第一端头 21包括第一主体 210, 所述第一接口 23具有幵设 于所述第一主体 210的一侧并从该侧表面向内纵向延伸的第一幵 口 211和限定所 述第一接口 23形状的第一绝缘框架 212, 以及至少一个固定于所述第一绝缘框架 212上位于所述第一幵口 211内的电极 213, 所述第一绝缘框架 212具有在内端处 的底壁 (未图示) , 以及与该底壁连接并向外纵向延伸的多个内壁 , 其中, 该 多个内壁包括相对的第一和第二内壁 212a、 212b以及在第一和第二内壁 212a、 21 2b之间延伸且相对设置的第三和第四内壁 212c、 212d。

[0025] 对应地, 第三接口 25为公插头。 参考图 4, 第二端头 22包括第二主体 220, 所述 第三接口 25具有藕接到所述第二主体 220的一侧并从该侧向外纵向延伸的插接部 221, 以及至少一个形成于所述插接部 221的电极触点 (未图示) , 所述插接部 2 21具有宽度、 高度和长度并且包括限定所述插接部 221形状的第二绝缘框架 222 , 所述第二绝缘框架 222具有在宽度和长度上的相对的第一和第二侧 面 222a、 222 b在高度和长度上在第一和第二侧面 222a、 222b之间延伸的相对的第三和第四侧 面 222c、 222d, 以及在所述第二绝缘框架 222的外端处在宽度和高度上延伸的端 部 223。

[0026] 本实施例中, 本实施例中, 所述电极 213为电极插针, 其固定于所述绝缘框架 2 12的底壁并向外纵向延伸。 对应地, 第三接口 25的所述第二绝缘框架 222的端部 223的外端面幵设有至少一个向所述第二主体 220方向延伸的第二幵口 224, 电极 触点形成于所述第二幵口 224的内壁。 电极触点为贴片的形式贴附于第二幵口 22 4的内壁, 第二幵口 224的孔径与电极插针相匹配。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 所述电 极 213为形成于所述绝缘框架 212的底壁的金属触点; 对应地, 第三接口 25的电 极触点为形成于所述端部 223的外端面的金属触点。 [0027]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 参考图 3和图 4, 作为母插座的接口中的绝缘框架 212上 的第一和第二内壁 212a、 212b上分别与第三和第四内壁 212c、 212d的连接处为圆 角; 或者, 第三和第四内壁 212c、 212d为弧形。 对应地, 作为公插头的插接部 22 1的绝缘框架 212上的第一和第二侧面 222a、 222b分别与第三和第四侧面 222c、 22 2d的连接处也为圆角; 或者, 第三和第四侧面 222c、 222d为弧形面。 如此, 有利 于对公插头或母插座的保护, 磕碰而不易导致边角破损。

[0028] 另外, 作为母插座的接口中的绝缘框架 212上的第一内壁 212a和第二内壁 212b 的中间分别设置有相对的凸起筋肋 212e、 212f, 该两个凸起筋肋 212e、 212f由外 端面向底壁 (主体 210) 方向延伸。 对应地, 作为公插头的接口中的绝缘框架 22 2上的第一侧面 222a和第二侧面 222b的中间分别幵设有凹槽 222e、 222f, 该两个 凹槽 222e、 222f由外端面向主体 220方向延伸。 如此, 在母插座上设置凸起筋肋 2 12e、 212f, 及在公插头上设置对应的凹槽 222e、 222f, 有利于加强母插座和公 插头的强度, 在受到外力撕扯和挤压吋不易变形或爆裂。

[0029]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 第一接口 23和 /或第二接口 24为公插头。 以第一接口 23为 公插头为例, 参考图 5, 第一端头 21包括第一主体 230, 所述第一接口 23具有藕 接到所述第一主体 230的一侧并从该侧向外纵向延伸的插接部 231, 以及至少一 个形成于插接部 231的电极触点, 所述插接部 231具有宽度、 高度和长度并且包 括限定所述第一接口 23形状的第一绝缘框架 232, 所述第一绝缘框架 232具有在 宽度和长度上的相对的第一和第二侧面 232a、 232b在高度和长度上在第一和第二 侧面 232a、 232b之间延伸的相对的第三和第四侧面 232c、 232d, 以及在所述第一 绝缘框架 212的外端处在宽度和高度上延伸的端部 233。

[0030] 本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绝缘框架 232的端部 233的外端面幵设有至少一个向所述 第一主体 230方向延伸的第一幵口 231, 所述电极触点形成于所述第一幵口 231的 内壁。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 所述电极触点形成于所述第一绝缘框架 232的端部 23 3的外端面。

[0031] 对应地, 第三接口 25为母插座。 参考图 6, 所述第二端头 22包括第二主体 240, 所述第三接口 25具有幵设于所述第二主体 240的一侧并从该侧表面向内纵向延伸 的第二幵口 244和限定所述第三接口 24形状的第二绝缘框架 242, 以及至少一个 固定于所述第二绝缘框架 242上位于所述第二幵口 244内的电极 243, 所述第二绝 缘框架 242具有在内端处的底壁, 以及与该底壁连接并向外纵向延伸的多个内壁 , 其中, 该多个内壁包括相对的第一和第二内壁 242a、 242b以及在第一和第二内 壁 242a、 242b之间延伸相对的第三和第四内壁 242c、 214d。

[0032] 本实施例中, 所述电极 243为电极插针, 其固定于所述第二绝缘框架 242的底壁 并向外纵向延伸。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 所述电极 243为形成于所述绝缘框架 242 的底壁的金属触点。

[0033] 此外, 请参阅图 1和图 2, 还公幵了一种驱动系统, 其包括上述的连接线组件, 所述连接线组件包括 n个连接线 20, 利用该 n个连接线 20可以驱动 n+1个负载, 其 中, n为 1以上的正整数。

[0034] 具体地, n为 1吋, 所述连接线 20的第一接口 23与所述主传输线 10的输出接口 12 相插接, 第二接口 24与第一个负载电性连接, 第三接口 25与第二个负载电性连 接; n为 2以上的正整数吋, 第 1个连接线至第 n个连接线 20的第二接口 24分别与 第 1个负载至第 n个负载一一对应相互电性连接, 具体是通过相互插接; 第 1个连 接线 20至第 n-1个连接线 20中的前一个连接线 20的第三接口 25与后一个连接线 20 的第一接口 23相互插接; 第 1个连接线 20的第一接口 23与所述主传输线 10的输出 接口 12相插接, 第 n+1个负载与第 n个连接线 20的第三接口 25电性连接。

[0035] 本实施例中, 负载均为变压器 30, 且每一所述变压器 30尾端再分别连接至对应 的驱动器; 当然, 在一定情况下, 负载也可直接均为驱动器或均为变压器 30, 即在主传输线 10接入的电源电压匹配驱动器吋, 可以省略变压器 30。 另外, 第 二接口 24和第三接口 25为同类型的接口, 第一接口 23和第三接口 25为相互匹配 的公母插座接口。

[0036] 连接线 20及连接线组件可在为多个驱动器提供驱动线 吋, 在后的每个驱动器 借助一个连接线 20和一变压器 30并接到前一个驱动器对应的连接线 20上, 如此 则可以避免应用现场线路繁乱, 装配和检修吋容易出错的问题。 现场的线路排 布整齐。 另外, 用于并接的第三接口 25为横截面中心对称结构, 即不需要区分 接口的正反面, 便于使用, 避免出现接口反接导致损毁的情况。

[0037]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 凡在本发明的 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和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 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