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CONSTANT-SPEED CONTROL DEVICE FOR MIXER TRUCK, MIXER TRUCK USING THE SAM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DRUM TO ROTATE AT CONSTANT SPEED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1/029330
Kind Code:
A1
Abstract:
A constant-speed control device for a mixer truck, a mixer truck using the same and a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drum to rotate at a constant speed are provided. The constant-speed control device for the mixer truck includes a hydraulic pump (20), a hydraulic motor (30) and a controller (100). The hydraulic pump (20) driven by an engine (10) of the mixer truck provides hydraulic power to the hydraulic motor (30), then the hydraulic motor (30) rotates the drum (40) of the mixer truck. The controller (100) includes an input module (101), an analysis module (102) and an output module (103). The input module (101) is linked to the engine (10) and outputs the actual rotating speed of the engine (10) to the analysis module (102). Then the analysis module (102) determines the predetermined displacement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rotating speed and the predetermined rotating speed of the drum (40), and outputs the predetermined displacement to the output module (103). The output module outputs a variable signal to a variable mechanism of the hydraulic pump (20) according to the predetermined displacement. The mixer truck using the constant-speed control device can improve adaptability and stability.

Inventors:
LIU JIANWEN (CN)
ZHANG KEJUN (CN)
CHU CHENGHUO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0/074219
Publication Date:
March 17, 2011
Filing Date:
June 22, 2010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HUNAN SANY INTELLIGENT CONTROL (CN)
SANY HEAVY IND CO LTD (CN)
LIU JIANWEN (CN)
ZHANG KEJUN (CN)
CHU CHENGHUO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B28C7/02; B28C5/08; G01P3/44
Foreign References:
CN101642939A2010-02-10
CN101716802A2010-06-02
CN201279835Y2009-07-29
CN101288983A2008-10-22
US20080144424A12008-06-19
Attorney, Agent or Firm:
UNITALEN ATTORNEYS AT LAW (CN)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 利 要 求

1、 一种搅拌车恒速控制装置, 包括液压泵(20)和液压马达(30) , 所 述液压泵(20)依赖于所述搅拌车的发动机(10)驱动向所述液压马达(30) 提供液压动力, 所述液压马达(30)驱动所述搅拌车的搅拌筒(40)旋转, 其 特征在于, 还包括控制器(100) , 所述控制器(100) 包括输入模块(101 ) 、 分析模块 ( 102 )和输出模块 ( 103 ) , 所述输入模块( 101 )与所述发动机( 10 ) 相连, 并向所述分析模块(102)输出发动机(10) 的实际转速, 所述分析模 块(102)根据所述实际转速和所述搅拌筒 (40) 的预定转速获得所述液压泵

(20) 的预定排量, 并将所述预定排量输出到输出模块 (103) ; 所述输出模 块( 103 )根据预定排量向所述液压泵( 20 )的变量机构( 300 )输出变量信号。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搅拌车恒速控制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入模 块与所述发动机( 10)的电子控制单元(200)相连; 所述变量机构(300)为 电控变量机构, 所述输出模块 (103) 与电控变量机构相连。

3、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搅拌车恒速控制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 (100)还设有启动输入模块 ( 104) , 所述启动输入模块(104)与搅拌车的 启动电路(400)相连, 并将搅拌车的启动信号输出到输出模块(103) , 所述 输出模块 (103)还根据所述启动信号向所述变量机构 (300)输出变量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搅拌车恒速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器( 100 ) 还具有负载输出模块 ( 105 ) , 所述负载输出模块 ( 105 )检测所述发动机( 10 ) 的负载, 并根据发动机(10) 的负载向电子控制单元(200)输出负载信号。

5、 根据权利要求 2-4任一项所述的搅拌车恒速控制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 述控制器 (100)还具有检测模块(106)和模式选定模块(107) ; 所述检测 模块 (106)采集表征搅拌车状态的状态信号, 并将状态信号输出到模式选定 模块 ( 107 ); 所述模式选定模块 ( 107 )根据接收到状态信号将模式信号输送 到分析模块(102) ; 所述分析模块 ( 102)根据模式信号确定所述预定转速。

6、 根据权利要求 5所述的搅拌车恒速控制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式选 定模块 (107)还向电子控制单元(200)输出模式信号。

7、 根据权利要求 2-4任一项所述的搅拌车恒速控制装置, 其特征在于, 还 包括操纵机构 (500) , 所述操纵机构 (500)与所述控制器(100)相连, 所 述控制器 (100) 的分析模块 ( 102)根据操纵机构 (500)输出的指令确定所 述预定转速。

8、 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搅拌车恒速控制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纵机 构 (500) 包括遥控发射装置(510)和遥控接收装置(520) , 所述摇控接收 装置(520)根据遥控发射装置 (510)发送的信号向所述控制器(100) 的分 析模块 (102)输出指令。

9、 一种搅拌车, 包括发动机(10)和控制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 装置为权利要求 1-8任一项所述的搅拌车恒速控制装置, 所述发动机(10)与 所述液压泵(20)相连。

10、 一种控制搅拌筒恒转速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检测发动机(10) 的实际转速;

根据所述实际转速和搅拌筒(40)的预定转速确定液压泵(20)的预定排 量; 所述液压泵(20)为驱动搅拌筒(40)旋转的液压马达(30)提供液压动 力;

根据预定排量调整液压泵(20)排量。

11、 根据权利要求 10所述的控制搅拌筒恒转速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输出的信号检测发动机(10) 的实际转速。

Description:
搅拌车恒速控制装置、 搅拌车及控制搅拌筒恒转速的方法 本申请要求于 2009 年 09 月 11 日提交中国专利局、 申请号为 200910170777.1、 发明名称为"搅拌车恒速控制装置、 搅拌车及控制搅拌筒恒 转速的方法"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 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凝土搅拌车的恒速控制技术 ,特别涉及一种搅拌车恒速 控制装置及一种控制搅拌筒恒转速的方法,以 实现对搅拌车搅拌筒旋转速度的 控制, 还涉及一种具有上述搅拌车恒速控制装置的搅 拌车。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搅拌车的产量呈逐年 递增之势; 为了保证运载的 混凝土保持预定的品质, 需要搅拌车在整个运输过程符合预定的条件, 预定的 条件可以包括:

第一要保持搅拌筒转动, 即在整个运输过程, 搅拌筒必须保持转动, 以避 免混凝土凝固; 若搅拌筒停转时间超过 10分钟,搅拌筒内的混凝土就会出现凝 固、 粘结情况; 如不及时处理, 将造成搅拌筒内混凝土的整体凝固, 严重时会 造成整个搅拌筒内的混凝土报廈, 甚至还会造成搅拌筒报廈。

第二保持搅拌筒较慢的旋转速度; 根据混凝土特性,搅拌车从进料到输送 卸料完毕, 一般不能超过 90分钟, 搅拌筒连接旋转的次数不能大于 300转, 而 且, 此处的 300转是一次运输全过程中搅拌筒总的转数, 包括进料、 途中搅动、 卸料等多个工况下搅拌筒的转数的总和。 由于进料和卸料时,搅拌筒需要快速 旋转, 这就减少了在运输途中允许搅拌筒旋转的转数 ; 因此, 一般来讲, 搅拌 车在运输途中, 搅拌筒的旋转速度一般限定在 1-3转 /分钟, 以防止所运载的混 凝土搅拌过熟。

第三要保持搅拌筒旋转速度的恒定,即要求搅 拌筒的搅动转速必须均匀恒 定,不受搅拌车发动机输出转速变化的影响, 也应当与搅拌车的行走速度无关; 从而避免由于道路情况变化,搅拌车的发动机 输出速度变化时,搅拌筒的旋转 速度产生变化, 导致搅拌筒内的混凝土流动不均勾, 破坏混凝土的品质。

当前, 大致有以下三种方式保持搅拌筒以恒定的速度 旋转。 第一种是配置单独驱动搅拌筒旋转的驱动系统 ; 可以单独配置发动机,通 过调节发动机的输出功率来满足不同工况下搅 拌筒的转速要求,使搅拌筒在搅 拌车运输过程中保持恒速旋转; 由于该方式中的搅拌筒的驱动系统独立运行, 能够保证搅拌筒的恒速旋转, 然而, 由于该方式存在成本较高, 经济性欠佳的 缺陷, 目前已艮少应用。

第二种采用液压恒速阀的控制方式; 该方式中, 利用液压系统的液压马达 为搅拌筒提供驱动力, 而液压系统的液压泵由搅拌车的发动机驱动, 为了保证 液压马达以恒定的转速旋转, 液压系统还设有恒速阀, 用该恒速阀控制液压泵 向液压马达输出的流量,保持供给液压马达的 液压油流量恒定, 进而保持液压 马达以恒定的速度旋转。 由于受到液压泵输出流量的限制, 该方式只能在较窄 的范围内保持搅拌筒以恒定的转速旋转,不能 在较大范围内调节搅拌筒的旋转 速度; 进而, 在装料和卸料时, 搅拌筒旋转速度难以提高, 难以适应多种工作 需要, 该方式存在适应性较差的不足。

第三种是采用电子恒速传动方式;该方式中 ,用液压系统驱动搅拌筒旋转, 还设有传感器和控制器,传感器采集液压马达 的实际旋转速度, 并将液压马达 的实际旋转速度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传 感器反馈的液压马达的实际转速 与预定的转速进行对比, 并根据对比结果调节液压泵的输出流量, 进而保持供 给液压马达的液压油流量恒定,使液压马达以 预定的转速旋转。 该方式通过控 制和反馈的闭环方式实现对搅拌筒控制,存在 搅拌筒旋转速度不稳定,搅拌筒 旋转速度有波动的缺陷, 且搅拌筒转速控制存在滞后现象。其具体的控 制方式 是采用一套控制器和微电机来控制发动机油门 开度,实现对发动机的转速进行 控制, 该套控制系统非常复杂, 且成本较高, 可靠性差, 难以满足对搅拌筒恒 转速控制的需要。

总之,现有的搅拌筒恒速控制技术无法同时保 证经济性、适应性和搅拌筒 旋转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搅拌车恒 速控制装置, 以同时保证搅 拌车恒速控制装置的经济性、 适应性和搅拌筒旋转稳定性。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 提供一种能够远程操纵的搅拌车恒速控制装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 搅拌车恒速控制装置的搅拌 车。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在于, 提供了一种控制搅拌筒恒转速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搅拌 车恒速控制装置包括液压泵 液压动力, 所述液压马达驱动所述搅拌车的搅拌筒旋转, 还包括控制器, 所述 控制器包括输入模块、分析模块和输出模块, 所述输入模块与所述发动机相连, 并向所述分析模块输出发动机的实际转速,所 述分析模块根据所述实际转速和 所述搅拌筒的预定转速获得所述液压泵的预定 排量,并将所述预定排量输出到 输出模块; 所述输出模块根据预定排量向所述液压泵的变 量机构输出变量信 号。

优选的, 所述输入模块与所述发动机的电子控制单元相 连; 所述变量机构 为电控变量机构, 所述输出模块与电控变量机构相连。

优选的, 所述控制器还设有启动输入模块, 所述启动输入模块与搅拌车的 启动电路相连, 并将搅拌车的启动信号输出到输出模块, 所述输出模块还根据 所述启动信号向所述变量机构输出变量信号。

优选的,控制器还具有负载输出模块, 所述负载输出模块检测所述发动机 的负载, 并根据发动机的负载向电子控制单元输出负载 信号。

优选的, 所述控制器还具有检测模块和模式选定模块; 所述检测模块采集 表征搅拌车状态的状态信号, 并将状态信号输出到模式选定模块; 所述模式选 定模块根据接收到状态信号将模式信号输送到 分析模块;所述分析模块根据模 式信号确定所述预定转速。

优选的, 所述模式选定模块还向电子控制单元输出模式 信号。

优选的,搅拌车恒速控制装置还包括操纵机构 , 所述操纵机构与所述控制 器相连, 所述控制器的分析模块根据操纵机构输出的指 令确定所述预定转速。

为了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搅拌车恒速控制装 置中, 所述操纵机构包括遥 控发射装置和遥控接收装置,所述摇控接收装 置根据遥控发射装置发送的信号 向所述控制器的分析模块输出指令。 为了实现上述第三个目的,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搅拌车, 该搅拌车包括发动 机和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为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任一种搅拌 车恒速控制装 置, 所述发动机与所述液压泵相连。

为了实现上述第四个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控制 搅拌筒恒转速的方法包括以 下步骤:

检测发动机的实际转速;

根据所述实际转速和搅拌筒的预定转速确定液 压泵的预定排量;所述液压 泵为驱动搅拌筒旋转的液压马达提供液压动力 ;

根据预定排量调整液压泵排量。 信号检测发动机的实际转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搅拌车恒速控 制装置直接根据发动机的实 际转速控制液压泵的排量, 实现对液压马达速度的控制; 进而能够在搅拌车运 输过程中,使搅拌筒保持恒速旋转。首先,与 现有技术中提供的技术方案不同,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根据发动机的实际转速 控制液压泵的排量,进而实现搅 拌筒的恒速旋转,从一个新的角度提供了一种 实现搅拌筒恒速旋转和对搅拌筒 旋转速度进行控制的技术方案,也提供了一种 新的控制搅拌筒旋转速度的技术 思路。其次, 由于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依据发动机的实际 转速调整液压泵的 排量, 因此, 可以在较大范围内调节搅拌筒的旋转速度, 满足装料、 卸料的需 要, 也提高了具有该搅拌车恒速控制装置的搅拌车 的适应性能; 再次, 本发明 提供的技术方案直接根据发动机的实际转速控 制搅拌筒转速,不需要单独的驱 动系统或部件, 具有较高的经济性能; 最后, 由于不需要根据搅拌筒的实际转 速的反馈控制搅拌筒的旋转速度, 可以避免由于反馈过程造成的波动, 进而提 高搅拌筒旋转的稳定性; 同时, 还可以减轻对搅拌筒转速控制的滞后现象, 提 高控制性能。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发动机的电子控 制单元输出的信号获取发动 机的实际转速, 可以使获取的发动机的实际转速更加准确和可 靠, 进而保证搅 拌筒预定转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另外,通过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实现上述目 的, 可以通过筒单的 CANH、 CANL实现控制器与电子控制单元的连接, 并通 过遵循 J1939协议实现控制器与电子控制单元之间的通 ; 进而, 对发动机转 速的控制只要通过适当的软件就可以实现, 因此, 具有成本更加低廉, 性能更 加可靠, 物理连接更加筒单的优点。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 在发动机启动时, 所述控制器能够根据启动输入 模块输入的启动信号, 向液压泵的变量机构输出变量信号,使液压泵 停止输出 液压油, 这样能够使搅拌车的发动机实现无负载或小负 载启动, 方便搅拌车发 动机的启动。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控制器还具有与电子 控制单元相连的负载输出模 块, 负载输出模块检测搅拌车发动机的负载, 并根据发动机的负载向电子控制 单元输出负载信号,使发动机的调整其输出功 率, 进而实现发动机的输出功率 与负载的准确匹配;该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发动 机输出功率与搅拌车对实际功率 的需要相匹配, 以节省能源消耗, 降低油耗。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 控制器还具有检测模块、模式选定模块; 所述检 测模块采集表征搅拌车状态的状态信号, 并将状态信号输出到模式选定模块; 所述模式选定模块根据接收到状态信号和预定 的信息确定适当的模式,并将适 当的模式信号输送到分析模块;所述分析模块 根据模式信号确定所述搅拌筒的 预定转速,以根据预定的转速控制液压泵排量 ,进而实现对搅拌筒转速的控制。 该技术方案能够通过预置相应的多个模式,限 制操作人员随意修改或关闭搅拌 筒的转动模式, 能够降低送车时搅拌桶不旋转对搅拌车滚道的 损害。

本发明提供的具有上述搅拌车恒速控制装置的 搅拌车也具有上述技术效 果。 同样, 由于提供的控制搅拌筒恒转速的方法可以由上 述搅拌车恒速控制装 置实施, 因此, 提供的控制搅拌筒恒转速的方法也具有上述技 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 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搅拌车恒速控制装 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 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搅拌车恒速控制装 控制原理示意图; 图 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搅拌车恒速控制装 的控制过程示意,同时, 该图也是控制搅拌筒恒转速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 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搅拌车恒速控制装 控制原理示意图; 图 5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搅拌车恒速控制装 控制原理示意图; 图 6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搅拌车恒速控制装 控制原理示意图; 图 7是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搅拌车恒速控制装 控制原理示意图; 图 8是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搅拌车恒速控制装 的摇控发射装置外观示 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 性, 不应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应当说明的是: 本文件中, 在对搅拌车恒速控制装置进行描述的同时, 对 控制搅拌筒恒转速的方法进行说明, 不再单独描述控制搅拌筒恒转速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搅拌车恒速控制装置基本构思是 :在发动机与液压泵之间具 有预定传动比的情况下,液压泵的输出流量与 发动机的输出转速和液压泵的排 量成正比; 在液压泵排量不变的情况下, 发动机转速产生变化, 液压泵的输出 流量也会产生变化; 因此, 要保持液压泵输出流量保持恒定, 就要在发动机输 出转速产生变化时,调节液压泵的排量, 并使液压泵的排量变化方向与发动机 输出转速的变化方向相反, 以使液压泵的输出流量保持恒定。对于液压系 统而 言, 液压马达驱动搅拌筒的转速与液压泵的输出流 量成正比,如果能够使液压 泵的输出流量保持恒定,液压马达的转速就能 够保持恒定,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请参考图 1和图 2, 图 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搅拌车恒速控制装 结构 原理示意图, 图 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搅拌车恒速控制装 控制原理示意 图。

实施例一提供的搅拌车恒速控制装置, 包括液压系统, 液压系统包括液压 泵 20、 液压马达 30和控制器 100, 为了清楚起见, 图 1中还示出了发动机 10, 搅 拌筒 40; 所述液压泵 20由所述搅拌车的发动机 10驱动, 所述液压泵 20与液压马 达 30通过液压油路相连, 所述液压马达 30用于驱动搅拌车的搅拌筒 40旋转; 如 图 2所示, 控制器 100包括输入模块 101、 分析模块 102和输出模块 103 , 所述输 入模块 101与搅拌车的发动机 10相连,并向分析模块 102输出发动机 10的实际转 速, 所述分析模块 102根据发动机 10的实际转速和搅拌筒 40的预定转速获得液 压泵 20的预定排量, 并将该预定排量输出到输出模块 103 ,输出模块 103根据预 定排量向液压泵 20的变量机构 300输出变量信号,所述变量机构 300根据变量信 号调节液压泵 20的排量, 使液压泵 20以预定排量输出液压油。

如图 3所示。 该图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搅拌车恒速控制 装置的控制过 程示意, 同时, 该图也是控制搅拌筒恒转速的方法的流程图, 该方法包括以下 步骤:

S100, 检测发动机 10的实际转速。 具体是输入模块 101采集发动机 10的实 际转速。 本例中, 搅拌车的发动机 10具有电子控制单元 200, 输入模块 101与电 子控制单元 200相连, 由于电子控制单元 200用于控制发动机 10, 包括控制发动 机 10的转速, 因此, 输入模块 101能够通过电子控制单元 200产生的信号采集发 动机 10的实际转速; 优选的技术方案是: 通过电子控制单元 200的 CAN接口获 取的发动机 10的实际转速, 以使获取的实际转速更加精准; 且连接时只需要屏 蔽双绞线即可实现电子控制单元 200与输入模块的连接, 物理连接非常筒单, 。 方式获取, 比如说, 可以通过适当的传感器检测发动机 10的实际转速。

S200,根据发动机 10的实际转速和搅拌筒 40的预定转速确定液压泵 20的预 发动机 10与液压泵 20转速比为 1 : 1 , 因此, 根据公式: 发动机的实际转速 X液 压泵的预定排量=液压马达排量 X减速机减速比 X搅拌筒的转速, 其中, 液压 马达的排量、 减速机减速比是常数; 因此, 要实现搅拌筒 40恒速旋转, 则只要 发动机 10的实际转速与液压泵 20的预定排量之积为常数即可。 因此,在确定发 动机 10的实际转速之后, 就可以确定液压泵 20的预定排量。 本例中, 分析模块 102预置有搅拌筒 40的预定转速, 并能够根据该预定转速和发动机 10的实际转 速获得液压泵 20的预定排量, 分析模块 102还将获得的预定排量输出到输出模 块。

S300,根据预定排量调整液压泵 20的排量,使液压泵 20以预定排量输出液 压油。本例中,输出模块 103根据预定排量向液压泵 20的变量机构 300输出变量 信号, 以使变量机构 300根据变量信号调整液压泵 20的排量, 使液压泵 20以预 定排量输出液压油; 进而使液压泵 20的输出流量保持不变。 由于液压马达 30 排量保持不变,在液压泵 20的输出流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 液压马达 30以恒定 的转速驱动搅拌筒 40旋转, 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本例中, 所述液压泵 20的变量 机构 300为电控变量机构, 输出模块 103根据预定排量的不同,产生不同的电流 信号,使电控变量机构产生与预定排量相对应 的变化, 实现对液压泵 20排量的 调整。 这样, 在发动机 10转速变化时, 能够使液压泵 20的输出流量保持恒定, 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可以理解,根据液压泵 20的变量机构 300的具体形式不同, 还可以采用适当的方式调整液压泵 20的排量。

与现有技术中提供的技术方案不同,本发明提 供的技术方案根据发动机 10 的实际转速控制液压泵 20的排量, 进而实现搅拌筒 40的恒速旋转,从一个新的 术方案,也提供了一种新的控制搅拌筒 40旋转速度的技术思路。 另外还具有以 下技术效果: 第一, 由于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依据发动机 10的实际转速调整 液压泵 20的排量, 因此, 可以在较大范围内调节搅拌筒 40的旋转速度, 满足装 料、卸料的快速旋转的需要,提高了具有该搅 拌车恒速控制装置的搅拌车的适 应性能; 第二,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直接根据发动机 10的实际转速控制搅拌 筒 40转速, 不需要单独的驱动系统或部件, 具有较强的经济性能; 第三, 由于 不需要根据搅拌筒 40的实际转速的反馈控制搅拌筒 40的旋转速度,可以避免由 于反馈过程造成的波动,提高搅拌筒 40旋转的稳定性,还能够避免或减轻搅拌 筒 40转速控制的滞后现象。

可以理解, 在搅拌车发动机 10启动时,搅拌筒 40形成的负载可能会影响发 动机 10的启动性能, 为了避免搅拌筒 40对发动机 10启动性能的造成不利影响, 本发明实现例二还提供了另一种结构的搅拌车 恒速控制装置。

请参考图 4,图 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搅拌车恒速控制装 控制原理示 意图。 与实施例一相比, 实施例二提供的搅拌车的控制器还包括启动输 入模块 104, 启动输入模块 104与搅拌车的启动电路 400相连, 并将搅拌车的启动信号 输出到输出模块 103; 在搅拌车启动时, 所述输出模块 103根据启动信号输出变 量信号,此时,所述液压泵 20根据输出模块输出的变量信号将其排量调整 零, 停止排出液压油。 由于液压泵 20输出排量为零, 因此, 其对发动机 10形成的负 载为零, 避免对搅拌车发动机 10的启动性能造成不良影响。 可以理解, 在发动 机 10启动时,输出模块 103优先根据启动输入模块 104输入的启动信号输出适当 的变量信号, 在启动后, 启动输入模块 104不再输出启动信号, 输出模块 103 按照实施例一的方式输出变量信号, 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可以理解, 启动输入 模块 104也可以向分析模块 102输出启动信号, 并使分析模块 102将预定排量确 定为零, 并将该预定排量输出到输出模块 103 ,输出模块 103根据该预定排量输 出变量信号, 也能够使液压泵 20停止输出液压油, 实现上述目的。

可以理解,搅拌筒 40内混凝土量及搅拌筒 40转速变化时,对液压系统形成 的负载也会产生变化, 进而, 液压系统对发动机 10形成的负载也会产生变化; 负载不相同, 需要发动机 10提供的功率也不相同。在液压系统形成负载 生变 化时, 如保持发动机 10输出功率不变, 必然会影响到搅拌车的行驶性能, 进而 影响搅拌车的驾驶操作。 为了避免搅拌筒 40形成的负载产生变化时,对搅拌车 驾驶性能的不利影响,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了 另一种结构的搅拌车恒速控制装 置。

请参考图 5 , 该图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搅拌车恒速控制 装置控制原理 示意图。 实施例三是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作了改进, 与实施例二相比, 实施例 外还包括负载输出模块 105 , 所述负载输出模块 105接收分析模块 102输出的预 定排量, 由于预定排量决定液压泵 20的排量, 而液压泵 20的排量又与液压泵 20 对发动机 10形成的负载成预定的比例关系, 因此, 负载输出模块 105能够根据 预定排量的大小向电子控制单元 200输出预定的负载信号, 以使发动机 10根据 负载信号调整输出扭矩。 可以理解, 也可以使负载输出模块 105接收输出模块 103的变量信号, 才艮据变量信号也可以向电子控制单元 200输出预定的负载信 号, 以使发动机 10根据负载信号调整输出扭矩, 进而使发动机 10输出的功率与 搅拌车需要的功率相匹配, 减小燃油消耗, 提高搅拌车的经济性能; 同时, 还 能够提高搅拌车的驱动性能和驾驶性能。 可以理解, 为了使负载输出模块 105 更准确在获取搅拌车的负载, 还可以设其他装置检测负载, 比如说; 可以设检 测液压系统液压油压力的压力传感器, 并使压力传感器与负载输出模块相连, 这样, 负载输出模块 105能够根据液压系统压力检测发动机 10的外负载。

请参考图 6, 该图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搅拌车恒速控制 装置控制原理 示意图, 实施例四是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作了改进, 与实施例二相比, 实施例 四提供的搅拌车恒速控制装置还包括检测模块 106和模式选定模块 107 ,所述检 测模块 106检测表征搅拌车状态的状态信号, 并将获得的状态信号输出到模式 选定模块 107;所述模式选定模块 107根据接收到状态信号将模式信号输送到分 析模块 102, 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是, 模式选定模块 107中预置多种模式, 在接收 到状态信号后, 根据预定的方式, 选定一种预定的模式, 并将表征该模式的模 式信号输送到分析模块 102;所述分析模块 102根据模式信号确定搅拌筒 40的预 定转速, 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是, 在分析模块 102中预置多个预定转速, 在接收 到模式信号后,根据预定的策略选定一个合适 的预定转速, 并将该预定转速输 出到输出模块; 这样,控制器 100能够根据搅拌筒 40的预定转速确定变量信号, 使搅拌筒 40的旋转速度与搅拌车的状态相匹配。 模式选定模块 107预置模式可 以有多种选择, 比如说, 可以预置送车模式, 防止不正常的运行模式对搅拌车 造成损坏; 也可以预置锁车模式, 以在预定状态下, 将搅拌筒 40锁止在预定状 态, 保护业主及生产厂家的利益; 还可以预置紧急模式, 以紧急状态时, 使搅 拌筒 40处于停止或其他预定的状态, 以防止搅拌筒 40出现较大损失。 相匹配, 还可以使模式选定模块向电子控制单元 200输出模式信号, 使电子控 制单元 200根据模式信号控制发动机 10的运转状态,进而通过电子控制单元 200 调整搅拌车整体运行状态, 进一步地实现对搅拌车的控制; 当然, 对于发动机 10的控制也可以预置适当的模式, 以使发动机 10根据模式信号输出不同的功 率, 扭矩或转速, 保持发动机 10最优化的运行状态。

检测模块 106检测搅拌车的状态的方式可以有多种选择, 可以通过不同传 感器检测搅拌车的状态,多个传感器的组合就 可以比较准确地确定搅拌车的状 态; 还可以设与检测模块 106相连的输入装置的方式实现, 即通过人工输入的 方式实现对搅拌筒 40运转模式的选择,以实现操作人员与搅拌车 速控制装置 的互动。

为了更好地实现人机互动, 还可以设置适当的操纵机构, 请参考图 7, 该 图是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搅拌车恒速控制装 置控制原理示意图。该实施例中 设有操纵机构 500。

与实施例四相比, 实施例五提供的搅拌车恒速控制装置除了包括 液压泵 20、液压马达 30和控制器 100外,还包括遥控发射装置 510和遥控接收装置 520, 遥控发射装置 510和摇控接收装置 520组成操纵机构 500。所述摇控接收装置 520 根据遥控发射装置 510发送的信号向所述控制器 100的分析模块 102输出指令。 分析模块 102根据操纵机构 500输出的指令确定搅拌筒 40的预定转速,并向输出 模块 103输出预定转速, 使输出模块 103向变量机构 300输出变量信号, 调节液 压泵 20的排量,使液压泵 20以预定的流量输出液压油, 进而液压马达 30以预定 的转速旋转。可以理解,具体的实现方式可以 用多种选择,可以使操纵机构 500 与控制器 100的检测模块 106相连, 通过检测模块 106将指令输送到模式选定模 块 107, 并以上述实施例实现对搅拌筒转速的控制, 也可以使使操纵机构 500 与模式选定模块 107或分析模块 102或输出模块 103相连, 同样可以实现上述目 的。

本例中, 用遥控发射装置 510和遥控接收装置 520组成操纵机构 500的益处 在于: 能够方便对搅拌筒 40转速的控制; 如图 8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 搅拌车恒速控制装置的遥控发射装置外观示意 图, 可以在遥控发射装置 510上 设置多个模式, 以方便对搅拌筒 40的控制, 本例中, 遥控发射装置 510设有进 料、 出料、 停止、 快速搅拌、 恒速控制和自动控制等模式, 以根据实际情况使 搅拌筒 40以预定的模式旋转。

可以理解,可以将上述实施例中的方式组合形 成一个技术方案, 以实现对 搅拌筒 40和发动机 10的控制,此时,可以在控制器中预置适当的 先级别参数, 以使控制器根据预先预置的优先级别参数选择 执行, 发出预定的指令; 比如, 在搅拌车启动时, 就应当以启动信号为优先执行信号, 使液压泵 20排量为零, 以方便搅拌车发动机 10的启动。 另外, 为了方便信号的传输,还可以通过 CAN 将控制器与其他部分相连, 以使信号传输和通讯更加可靠,也有利于对控 制器 功能的扩展, 实现对搅拌车更多功能的控制。

由于搅拌车恒速控制装置具有上述技术效果, 提供的具有上述搅拌车恒速 控制装置的搅拌车, 也具有相对应的技术效果, 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 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 技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 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