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DUST COLLECTOR FOR CONCRETE MIXING STATION AND CONCRETE MIXING SYSTEM WITH DUST COLLECTOR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1/029329
Kind Code:
A1
Abstract:
A dust collector for a concrete mixing station comprises a framework (1) set on the mixing station and a dust collector (2) which covers the framework (1) and can expand and shrink along with the change of pressure in a mixing mainbody (4). A mixing system provided with the dust collector comprises the mixing station and the dust collector fixed to the mixing station by a connector. The dust collector has simple and compact structure, low energy consumption and low cost, and can balance positive and negative pressure in the mixing system effectively. The mixing system provided with the dust collector has the functions of automatic dust collecting and automatic pressure adjusting.

More Like This:
Inventors:
ZHONG AIJUAN (CN)
WANG YANHENG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0/074194
Publication Date:
March 17, 2011
Filing Date:
June 22, 2010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HUNAN SANY INTELLIGENT CONTROL (CN)
SANY HEAVY IND CO LTD (CN)
ZHONG AIJUAN (CN)
WANG YANHENG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B28C5/08; B08B15/04
Foreign References:
JP2001353712A2001-12-25
CN201432367Y2010-03-31
JP2001145916A2001-05-29
KR100779070B12007-11-28
JPH04140110A1992-05-14
Attorney, Agent or Firm:
HUNAN ZHAOHONG PATENT LAW OFFICE (CN)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 利 要 求

1、一种混凝土搅拌站上的收尘装置,所述收尘装置包括安装在搅拌站上的骨架(1 ), 其特征在于: 所述骨架 (1 ) 上套有一个随搅拌主机 (4) 内系统压力变化而膨胀和收縮 的收尘袋 (2) 。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收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1 )包括骨架本体(18) 和骨架本体 (18) 下方呈漏斗形的底座 (11 ) , 底座 (11 ) 上部设有一环形卡箍槽; 所 述收尘袋 (2) 为一端开口, 其通过一喉箍 (5) 收口于所述的环形卡箍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收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1 )包括骨架本体(18)、 骨架本体(18)下方呈漏斗形的底座(11 )和上方呈圆锥形的顶盖(15),所述底座(11 ) 上部设有一环形下卡箍槽 (14) , 所述顶盖 (15) 下部设有一环形上卡箍槽 (13) ; 所 述收尘袋 (2) 为两端开口, 其两端开口分别通过喉箍 (5) 收口于所述的上、 下卡箍槽

( 13、 14) 内。

4、 一种混凝土搅拌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搅拌系统包括搅拌站和权利要求 1〜3 中任一项所述的收尘装置。

5、 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混凝土搅拌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尘装置通过一连 接件与搅拌站固接。

6、 根据权利要求 5所述的混凝土搅拌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件一端固接于 所述收尘装置的骨架 (1 ) 上, 另一端通过一带螺纹孔的连接块 (17) 与搅拌站固接。

7、 根据权利要求 4〜6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搅拌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尘装 置通过管道与搅拌站的搅拌主机 (4) 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混凝土搅拌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道为波纹管(3), 该波纹管 (3) 的一端通过喉箍 (5) 卡紧在所述收尘装置下设的底座 (11 ) 上, 另一端 通过喉箍 (5) 卡紧在所述搅拌主机 (4) 外设的连接管头处。

Description:
混凝土搅拌站上的收尘装置及带收尘装置的混 凝土搅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收尘装置及混凝土搅拌系 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收尘袋自伸縮 进行收尘的自适应收尘装置及装设有该收尘装 置的搅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 收尘技术被广泛应用到了工业生产及各种作业 、 加工过 程中。 现有的收尘装置一直单方面地注重收尘效果, 而没有对尘源污染发生装置的特性 及尘源产生机理进行深入研究, 结构往往也较为复杂, 收尘装置的功能也较为单一, 收 尘装置的成本和能耗也很难兼顾到。

在混凝土搅拌站的作业过程中就存在多处粉尘 污染源,包括将骨料投入到搅拌主机 的过程、 将粉料投入到粉料计量斗的过程以及粉料的投 料过程等, 这些容易引发尘源污 染的操作过程均须通过收尘装置进行处理; 与此同时, 在搅拌站的螺旋输送机向粉料计 量斗送料、 粉料投入到搅拌主机以及搅拌主机的卸料过程 中还会产生系统正、 负压, 如 若不能将此系统压力及时释放, 将会影响到设备的正常使用, 混凝土的质量难以保证。 箱式除尘器是现有的一种用于混凝土搅拌站的 收尘装置, 该装置安装在混凝土搅拌站主 楼上, 通过连接管分别与粉料计量斗、 搅拌主机相连, 其顶部有一单向进风口。 这种收 尘装置不仅体积庞大, 需要占用较大空间, 而且由于设置的除尘点较多并同时进行除尘 操作, 导致其吸尘压力不足, 影响了除尘的效果。 脉冲过滤式除尘器和机械振动式除尘 器也是现有技术中常见的收尘装置,脉冲过滤 式除尘器是通过文丘里管将高压空气以脉 冲方式周期间歇地吹入滤芯内部, 将粘附在滤贡外表面的灰尘 (块) 吹落, 而机械振动 式除尘器则是通过机械振动方式振落滤芯表面 的粉尘。 然而, 这两种方式均需要施加额 外的动力作用在除尘器上 (例如鼓风机或振动电机) , 大大增加了成本和能耗, 而对于 无外包装的混凝土搅拌站来说, 由于滤袋不具备防水功能, 因此还面临滤袋一旦被淋湿 而导致完全丧失过滤功能的风险。

如何充分利用搅拌主机尘源污染的发生机理以 及搅拌主机的工作特性, 开发一种简 单、 高效、 节能的收尘装置, 就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面临的一项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 的不足, 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 能 耗小、 成本低、 且能有效平衡系统正、 负压力的混凝土搅拌站上的收尘装置, 还提供一 种兼具自动收尘和自动调压功能的带收尘装置 的混凝土搅拌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 方案为一种混凝土搅拌站上的收尘装 置, 所述收尘装置包括安装在搅拌站上的骨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骨架上套有一个随搅 拌主机内系统压力变化而膨胀和收縮的收尘袋 。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充分利用了搅拌主 机的工作原理及特性, 因为在混凝土 搅拌主机的作业过程中不仅伴有大量的粉尘产 生, 更重要的是当搅拌站中的螺旋输送机 向粉料计量斗送料、 粉料投入到搅拌主机以及搅拌主机卸料的过程 中, 会使搅拌主机内 产生系统正、 负压, 如若不能将此压力及时释放, 不仅会影响到整个设备体系的正常使 用, 混凝土的质量也难以保证。 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一可伸縮性收尘袋, 在实现对系 统内正、 负压进行有效调节的同时, 还很好地解决了搅拌主机的尘源污染问题。 该收尘 装置的收尘袋能够随搅拌主机运行进行自适应 伸縮的基本原理是: 在一个工作循环开始 时, 收尘装置的收尘袋为收縮状态, 搅拌主机内的压力处于平衡状态; 随着搅拌作业过 程的推进, 搅拌主机内产生正压力, 在正压力的作用下, 含粉尘的气体经连接装置进入 到收尘袋中, 收尘袋开始处于膨胀状态; 随着搅拌作业过程的继续推进, 搅拌主机内压 力不断减小, 直至产生负压, 此时收尘袋内收纳的含粉尘气体在负压作用下 又回流到搅 拌主机内, 收尘袋同时收縮, 搅拌主机内的负压渐渐消除, 回归到压力平衡状态, 然后 准备进入下一个新的工作循环。 可见, 正是由于搅拌主机的系统压力会随着搅拌进程 的 推进发生脉冲式变化, 使得与搅拌主机相连的收尘装置能够实现自适 应伸縮, 无需给收 尘装置外加其他动力或能源。 为了实现收尘袋的自适应伸縮, 收尘袋由不透气材料制作 而成是本领普通技术人员可以预见的, 如果收尘袋中收集的气体具有腐蚀性, 则还应考 虑收尘袋材料的抗腐蚀性能。 据此,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 采用防水、 防腐、 不透气材料制成的套在骨架上的收尘袋将围成 一密闭、 防水的收尘腔。 收尘袋的大小可 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搅拌主机内气压变化的 大小进行确定。

上述的收尘装置中, 所述的骨架主要是对收尘袋起到支撑作用, 使得收尘袋套在骨 架上能形成一密闭容腔, 而该密闭容腔的大小会随着收尘袋的自适应伸 縮而有所变化, 基于此, 对骨架的形状和结构没有特殊的要求。 而收尘袋优选采用一端或两端开口的形 式, 这样便于其安装及更换。 根据所述收尘袋开口数量的不同, 骨架可优选设置成以下 的结构形式: 当收尘袋为一端开口时, 所述骨架包括骨架本体和骨架本体下方的底座 , 所述底座 呈漏斗形, 该底座上部设有一环形卡箍槽, 所述收尘袋通过一喉箍收口于所述的环形卡 箍槽内, 喉箍应尽量卡紧收尘袋的收口处以防止漏气;

当所述收尘袋为两端开口时, 所述骨架包括骨架本体、 骨架本体下方的底座和骨架 本体上方的顶盖; 所述底座同样可设置成漏斗形, 该底座上部也设有一环形下卡箍槽; 该骨架的顶盖下部设有一环形上卡箍槽; 收尘袋的两端开口分别通过喉箍收口于所述的 上、 下卡箍槽内, 喉箍尽量卡紧收尘袋的收口处以防止漏气。 所述顶盖优选呈圆锥形, 这样能有效防止雨水从上部的收口处进入收尘 袋内。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带有上述收尘装置的混 凝土搅拌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搅 拌系统包括搅拌站和上述的收尘装置。通过采 用简单的连接方法即可将上述的收尘装置 应用于混凝土搅拌站中, 从而使得搅拌站的搅拌主机兼具自动收尘和调 压的双重功能。

上述的搅拌系统中, 所述收尘装置优选通过一连接件(例如连接板 等)与搅拌站固 接。 所述连接件可以是一端固接于所述收尘装置的 骨架上, 另一端通过一带螺纹孔的连 接块与搅拌站固接。

上述的搅拌系统中, 所述收尘装置还通过管道与搅拌站的搅拌主机 连通。 所述管道 优选为波纹管, 该波纹管的一端通过喉箍卡紧在所述收尘装置 下设的底座上, 另一端通 过喉箍卡紧在所述搅拌主机外设的连接管头处 。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首先, 通过结合混凝土搅拌主机的工作 特性,使得不透气材料制作的收尘袋能够随搅 拌主机系统压力的脉冲式变化而进行自适 应伸縮, 有效收集搅拌主机产生的粉尘及溢出的空气; 其次, 由于收尘袋伸縮的自适应 性, 无需再对收尘装置外加机械振动或吹入脉冲气 体进行清灰, 不仅降低了能耗, 还节 约了设备的成本; 再次, 本实用新型的收尘装置在回收粉尘的同时, 还能实现对搅拌主 机系统内压的平衡, 有利于维护搅拌装置的正常运行, 保证混凝土的搅拌质量。 此外, 本实用新型的收尘装置通过一连接件即可直接 固定在搅拌站的搅拌主楼上,操作简单方 便, 再通过常规的管道连接即可将收尘装置的收尘 腔与搅拌主机连通, 使得混凝土搅拌 系统兼具自动收尘和调压的功能, 整个搅拌系统结构紧凑, 制作方便, 有效减小了搅拌 系统的体积和占用的空间, 降低了搅拌系统的制作成本。

附图说明

图 1为本实施例的收尘装置在工作状态下的安装 意图; 图 2为本实施例收尘装置中的收尘袋在收縮时的 态示意图;

图 3为本实施例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 骨架; 11、 底座; 13、 上卡箍槽; 14、 下卡箍槽; 15、 顶盖; 16、 连接板; 17、 连接块; 18、 骨架本体; 2、 收尘袋; 3、 波纹管; 4、 搅拌主机; 5、 喉箍。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1 :

一种如图 1〜图 3所示的混凝土搅拌系统和该搅拌系统上的收 装置, 该收尘装置包 括骨架 1和套在骨架 1上的能随搅拌主机内系统压力变化而膨胀和 縮的收尘袋 2。骨架 1 呈近似的"鸟笼"状 (见图 3 ) , 包括骨架本体 18, 骨架本体 18为一近似筒形的栅栏式结 构(但从成本考虑, 栅栏的间隙可尽量疏松), 骨架本体 18的上方设有一圆锥形顶盖 15, 顶盖 15通过其下部的环形上卡箍槽 13与骨架本体 18的顶部固接; 骨架本体 18的下方设有 一"漏斗形 "底座 11, 底座 11通过其上部的环形下卡箍槽 14与骨架本体 18的底部固接。 底 座 11的下方开口, 底座 11的开口处通过一波纹管 3与搅拌主机 4的搅拌缸连通, 波纹管 3 的一端通过一喉箍 5卡紧在底座 11的开口处, 波纹管 3的另一端通过喉箍 5卡紧在搅拌主 机外设的一连接管头处, 这样搅拌主机产生的含粉尘气体便能通过波纹 管 3进入到收尘 袋 2围在骨架 1上形成的密闭收尘腔中。 收尘袋 2为两端开口, 其是由不透气且防水的聚 酯薄膜材料制作而成, 一端开口通过喉箍 5收口于上卡箍槽 13内, 另一端开口通过喉箍 5 收口于下卡箍槽 14内, 喉箍 5将收尘袋 2的袋口尽量收紧以防止漏气, 这样套在骨架 1上 的收尘袋 2便围成一密闭、 防水的收尘腔。 骨架 1的底座 11上还固接有一连接板 16, 连接 板 16远离底座 11的一端设有一带螺纹孔的连接块 17。连接板 16通过螺栓将整个收尘装置 更稳定地固接到搅拌站的搅拌主楼上。本实用 新型的混凝土搅拌系统是在现有搅拌站的 搅拌主机外侧按照上述连接方法安装一本实用 新型的收尘装置即可。

本实施例的收尘装置在一个作业循环中的工作 原理为: 在一个作业循环开始时, 收 尘装置的收尘袋 2为收縮状态 (见图 2) , 此时搅拌主机 4内的压力处于平衡状态; 随后 进行的粉料计量、 水及外加剂的计量、 骨料装料及骨料提升等作业对于搅拌主机 4内的 压力均没有影响, 收尘袋 2的状态维持不变; 伴随着作业过程的推进, 当粉料计量斗和 骨料小车向搅拌主机 4内投料时,搅拌主机 4内开始产生正压力,随着正压力的不断增大 在正压力的作用下, 含粉尘的气体经过波纹管 3进入到收尘袋 2中, 收尘袋 2开始处于膨 胀状态 (见图 1 ) ; 随着搅拌作业过程的继续推进, 当搅拌主机 4进行卸料时, 由于整个 搅拌主机 4为密闭容器, 卸料时会产生负压, 此时收尘袋 2内收纳的含粉尘气体在负压作 用下又回流到搅拌主机 4内, 收尘袋 2同时收縮, 搅拌主机 4内的负压渐渐消除, 回归到 压力平衡状态, 然后准备进入下一个工作循环。 可见, 本实用新型收尘装置的自适应作 业正是基于搅拌主机内系统压力的脉冲式变化 , 因而无需给本实用新型的收尘装置外加 其他动力或能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 收尘袋还可以设置为一端开口的形式。 当收尘 袋为一端开口时,配套的骨架顶部无需再设置 一圆锥形顶盖,而直接用一端盖取代即可。 收尘袋则直接从上往下套在骨架上, 下部的开口同样通过喉箍收口于环形卡箍槽( 结构 及位置与上述的环形下卡箍槽 14相同) 内。 其他的构件和连接方式与两端开口的收尘 袋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