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DUAL-CARD CONNECTION APPARATUS AND MOBILE TERMINAL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6/015269
Kind Code:
A1
Abstract:
A dual-card connection apparatus, comprising a tray and a card seat mating with each other in a plugging manner, wherein both sides of the tray in a thickness direction are provided with a containing groove respectively; the tray is provided with a signal module, and the signal module comprises contact terminals and connection terminals, which are correspondingly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each other one to one; the contact terminals a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respectively extending into the two containing grooves; the plurality of connection terminals are all arranged on a plugging part of the tray; and a plugging groove of the card seat is internally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signal terminals which are used for contacting and being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the connection terminals. Two data cards can be arranged with the tray in a stacking manner, so that the structure is compact; the two data cards can be connected to the signal module on the tray, after the tray is plugged into the card seat, the two data cards are simultaneously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the signal terminals by means of the signal module, thereby implementing the assembly connection of the two data cards by employing one card seat and one tray; only the plugging part mates with the card seat in a plugging manner, thereby simplify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card seat; and the overall structure is compact, and the size is relatively small. Further provided is a mobile terminal having the dual-card connection apparatus.

Inventors:
LIU XUELONG (CN)
ZHU XIN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4/083388
Publication Date:
February 04, 2016
Filing Date:
July 31, 2014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HUAWEI TECH CO LTD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H04B1/3816; G06K7/04; H01R12/89; H04M1/02; H01R13/629
Foreign References:
CN201262998Y2009-06-24
CN102237585A2011-11-09
US6623305B22003-09-23
CN202159869U2012-03-07
EP2128994A22009-12-02
Attorney, Agent or Firm:
GUANGZHOU SCIHEAD PATENT AGENT CO.. LTD (CN)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 利 要 求

1. 一种双卡连接装置, 用于将两个数据卡安装至移动终端上, 其特征在 于, 所述双卡连接装置包括插接配合的托盘与卡座;

所述托盘用于安装数据卡,所述托盘在厚度方向上的两侧均设有用于容置 数据卡的容置槽; 所述托盘的一端形成有插接部, 用于与所述卡座配合插接; 所述托盘上设有信号组件, 所述信号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接触端子、及至少两个 连接端子; 所述接触端子与所述连接端子——对应电连接; 所述至少两个接触 端子分为两组, 分别延伸至两所述容置槽中, 以分别弹性 4氏接两所述容置槽中 的数据卡; 所述连接端子均设置在所述插接部上;

所述卡座上设有用于与所述插接部插接配合的插接槽,所述插接槽中设有 多个信号端子, 当所述插接部插接至所述插接槽中时, 所述信号端子与所述连 接端子——对应接触并电连接。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双卡连接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托盘与所述卡 座之间的拔插方向为第一方向, 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托盘的厚度方向; 所述插 接部位于所述托盘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端处。

3. 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双卡连接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置槽在所述 第一方向上与所述插接部相邻的一端开口、 另一端闭合。

4. 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双卡连接装置, 其特征在于, 同时与所述第一方 向及所述托盘的厚度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托盘在所述第二方向 上的两端处均设有卡位部,各所述卡位部均沿所述托盘的厚度方向朝所述托盘 的两侧突起,各所述卡位部均为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的条形, 两所述卡位部之 间的空间形成所述容置槽。

5. 如权利要求 1至 4任一项所述的双卡连接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托 盘上设有限位件, 所述限位件为两个, 分别位于所述托盘厚度方向上的两侧, 以分别与两所述容置槽对应设置;两所述限位件分别与两所述容置槽的槽底面 相对设置,所述限位件与所述容置槽的槽底面之间的间隙与数据卡的厚度相配 合, 以将数据卡限位在所述容置槽的槽底面与所述限位件之间。

6. 如权利要求 5所述的双卡连接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托盘与所述卡 座之间的拔插方向为第一方向,同时与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托盘的厚度方向相 垂直的方向为第二方向; 所述限位件为条形片状, 所述限位件平行于托盘、 且 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设置, 其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托盘。

7. 如权利要求 6所述的双卡连接装置, 其特征在于, 两所述限位件为一 体成型, 且围成环状, 套设在所述托盘外。

8. 如权利要求 1至 7任一项所述的双卡连接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托 盘上设有避空孔, 所述接触端子具有相对设置的固定端及接触端, 其固定端固 定于所述避空孔的孔壁; 所述接触端延伸至所述容置槽中, 用于抵接数据卡; 当所述接触端子抵接于数据卡时,所述接触端子能够弹性形变并收容于所述避 空孔中。

9. 如权利要求 8所述的双卡连接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卡连接装置 中所包含的所述接触端子的总数目为四个或四个以上,同一所述避空孔中设置 有两个接触端子,各所述避空孔贯穿所述托盘在厚度方向上的两表面,位于同 一所述避空孔中的两个接触端子分别延伸至两所述容置槽中。

10. 如权利要求 9所述的双卡连接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托盘与所述卡 座之间的拔插方向为第一方向,同时与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托盘的厚度方向相 垂直的方向为第二方向; 所述避空孔为多个, 多个所述避空孔沿第二方向设置 为两排; 自所述托盘的插接部至其相对的另一端,各所述避空孔朝远离另一列 避空孔的方向倾斜。

11. 如权利要求 1至 10任一项所述的双卡连接装置, 其特征在于, 延伸 至其中一个所述容置槽的接触端子为多个, 并分为两小组, 分别用于抵接不同 类型的数据卡。

12. 如权利要求 11 所述的双卡连接装置, 其特征在于, 延伸至其中一所 述容置槽的多个接触端子所分成两小组为第一小组和第二小组,其中所述第一 小组中的接触端子的数目及排布方式与延伸至另一容置槽中的接触端子的数 目及排布方式相同。

13. 如权利要求 1至 12任一项所述的双卡连接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有 所述接触端子在所述托盘的盘面上的正投影区域之间间隔设置。

14. 如权利要求 1至 13任一项所述的双卡连接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 托盘与所述卡座之间的拔插方向为第一方向,同时与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托盘 的厚度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为第二方向;所有所述连接端子沿第二方向排布于所 述插接部的一个表面上, 所述信号端子排布于所述插接槽的一个槽壁上。

15. 如权利要求 1至 14任一项所述的双卡连接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 连接端子为贴合固定于所述插接部的导电片, 所述信号端子为弹性接触脚, 其 朝所述插接槽内弯折形成有弹性接触部, 用于弹性抵接连接端子。

16. 如权利要求 1至 15任一项所述的双卡连接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 插接部上设有检测端子, 所述插接槽中设有与检测端子相配合的检测信号端 子; 当所述插接部插接至所述插接槽中时, 所述检测端子与所述检测信号端子 对应接触并连接, 用于检测所述托盘的插接状态。

17. 如权利要求 16所述的双卡连接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端子与 所述连接端子的结构相同; 所述检测信号端子与所述信号端子的结构相同。

18. 如权利要求 1至 17任一项所述的双卡连接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 双卡连接装置还包括承载座, 所述承载座与所述卡座固定连接; 所述承载座上 设有托槽,所述托槽在第一方向上的两端贯穿、且其中一端连通至所述插接槽; 所述托盘沿第一方向滑动装设于所述托槽中;

所述托盘与所述卡座之间的拔插方向为第一方向,同时与所述第一方向及 所述托盘的厚度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托槽在第二方向上具有相 对设置的两槽侧壁, 所述托盘与所述槽侧壁之间设有弹性定位机构, 所述弹性 定位机构包括弹性定位件及定位槽;所述弹性定位件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槽相配 合的弹性凸起,所述弹性定位件能够发生形变使所述弹性凸起在第二方向上移 动而进出所述定位槽; 当所述托盘位于所述托槽中、且所述插接部插接至所述 插接槽中时, 所述弹性凸起位于所述定位槽中, 以限制所述托盘在第一方向上 的移动;

所述弹性定位件设置在所述槽侧壁上或所述托盘上,所述定位槽相应设置 在所述托盘或所述槽侧壁上。

19. 如权利要求 18所述的双卡连接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定位件 沿第一方向设置的条状弹性片, 其一端固定于所述槽侧壁或所述托盘, 所述弹 性定位件的中间部位弯折形成所述弹性凸起。

20. 如权利要求 18或 19所述的双卡连接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载座 为板材制成, 其相对的两端朝同侧弯折形成所述槽侧壁。

21. 一种移动终端, 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终端具有权利要求 1至 20任 一项所述双卡连接装置。

Description:
双卡连接装置^动终端

技^!城

本发明涉及通讯设备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双卡连接装置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在通讯设备领域, 随着双卡需求的增加,移动终端上需要设置可 以同时安 装两个数据卡的连接装置, 例如同时安装两个 SIM卡, 或者同时安装一 SIM 卡及一存储卡。 现有技术中, 卡槽集成在移动终端上, 用于连接数据卡的弹脚 设置在卡槽中, 弹脚布局设置复杂, 尺寸较大。 将数据卡直接插入到卡槽中可 与弹脚进行连接,一个卡槽仅可配合安装一个 数据卡, 需要安装两个数据卡时 则需要设置两个卡槽, 两个卡槽通常并排设置, 占用空间大, 不利于连接装置 的小型化, 且只适用于打开电池盖取卡的场景, 若配合托盘使用, 则需要两个 独立的托盘,托盘仅为数据卡的辅助安装部件 , 自身亦占用一定空间增加了整 个连接装置的体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卡连接装置及移动终端,能 够利用一个卡座及一个托盘 实现两个数据卡的装配连接, 简化卡座结构, 整体体积较小。

一方面, 提供了一种双卡连接装置用于将两个数据卡安 装至移动终端上,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卡连接装置包括插接配合的托盘与卡座 ;

所述托盘用于安装数据卡,所述托盘在厚度方 向上的两侧均设有用于容置 数据卡的容置槽; 所述托盘的一端形成有插接部, 用于与所述卡座配合插接; 所述托盘上设有信号组件, 所述信号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接触端子、及至少 两个 连接端子; 所述接触端子与所述连接端子——对应电连接 ; 所述至少两个接触 端子分为两组, 分别延伸至两所述容置槽中, 以分别弹性 4氏接两所述容置槽中 的数据卡; 所述连接端子均设置在所述插接部上;

所述卡座上设有用于与所述插接部插接配合的 插接槽,所述插接槽中设有 多个信号端子, 当所述插接部插接至所述插接槽中时, 所述信号端子与所述连 接端子——对应接触并电连接。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托盘与所述 卡座之间的拔插方向为第一 方向, 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托盘的厚度方向; 所述插接部位于所述托盘在所述 第一方向上的一端处。

结合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 实现方式中, 所述容置槽在 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插接部相邻的一端开口 、 另一端闭合。

结合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 实现方式中, 同时与所述第 一方向及所述托盘的厚度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为 第二方向;所述托盘在所述第二 方向上的两端处均设有卡位部,各所述卡位部 均沿所述托盘的厚度方向朝所述 托盘的两侧突起,各所述卡位部均为沿所述第 一方向设置的条形, 两所述卡位 部之间的空间形成所述容置槽。

结合前述任一种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 现方式中, 所述托盘上设有 限位件, 所述限位件为两个, 分别位于所述托盘厚度方向上的两侧, 以分别与 两所述容置槽对应设置; 两所述限位件分别与两所述容置槽的槽底面相 对设 置, 所述限位件与所述容置槽的槽底面之间的间隙 与数据卡的厚度相配合, 以 将数据卡限位在所述容置槽的槽底面与所述限 位件之间。

结合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 实现方式中, 所述托盘与所 述卡座之间的拔插方向为第一方向,同时与所 述第一方向及所述托盘的厚度方 向相垂直的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限位件为条 形片状,所述限位件平行于托盘、 且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设置, 其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托盘。

结合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 实现方式中, 两所述限位件 为一体成型, 且围成环状, 套设在所述托盘外。

结合前述任一种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 现方式中, 所述托盘上设有 避空孔, 所述接触端子具有相对设置的固定端及接触端 , 其固定端固定于所述 避空孔的孔壁; 所述接触端延伸至所述容置槽中, 用于抵接数据卡; 当所述接 触端子抵接于数据卡时, 所述接触端子能够弹性形变并收容于所述避空 孔中。

结合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 实现方式中, 所述双卡连接 装置中所包含的所述接触端子的总数目为四个 或四个以上,同一所述避空孔中 设置有两个接触端子,各所述避空孔贯穿所述 托盘在厚度方向上的两表面,位 于同一所述避空孔中的两个接触端子分别延伸 至两所述容置槽中。 结合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九种可能的 实现方式中, 所述托盘与所 述卡座之间的拔插方向为第一方向,同时与所 述第一方向及所述托盘的厚度方 向相垂直的方向为第二方向; 所述避空孔为多个, 多个所述避空孔沿第二方向 设置为两排; 自所述托盘的插接部至其相对的另一端,各所 述避空孔朝远离另 一列避空孔的方向倾斜。

结合前述任一种实现方式,在第十种可能的实 现方式中,延伸至其中一个 所述容置槽的接触端子为多个, 并分为两小组, 分别用于抵接不同类型的数据 卡。

结合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一种可能 的实现方式中,延伸至其中 一所述容置槽的多个接触端子所分成两小组为 第一小组和第二小组,其中所述 第一小组中的接触端子的数目及排布方式与延 伸至另一容置槽中的接触端子 的数目及排布方式相同。

结合前述任一种实现方式,在第十二种可能的 实现方式中, 所有所述接触 端子在所述托盘的盘面上的正投影区域之间间 隔设置。

结合前述任一种实现方式,在第十三种可能的 实现方式中, 所述托盘与所 述卡座之间的拔插方向为第一方向,同时与所 述第一方向及所述托盘的厚度方 向相垂直的方向为第二方向;所有所述连接端 子沿第二方向排布于所述插接部 的一个表面上, 所述信号端子排布于所述插接槽的一个槽壁上 。

结合前述任一种实现方式,在第十四种可能的 实现方式中, 所述连接端子 为贴合固定于所述插接部的导电片, 所述信号端子为弹性接触脚, 其朝所述插 接槽内弯折形成有弹性接触部, 用于弹性抵接连接端子。

结合前述任一种实现方式,在第十五种可能的 实现方式中, 所述插接部上 设有检测端子, 所述插接槽中设有与检测端子相配合的检测信 号端子; 当所述 插接部插接至所述插接槽中时,所述检测端子 与所述检测信号端子对应接触并 连接, 用于检测所述托盘的插接状态。

结合第十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六种可 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检测 端子与所述连接端子的结构相同;所述检测信 号端子与所述信号端子的结构相 同。

结合前述任一种实现方式,在第十七种可能的 实现方式中, 所述双卡连接 装置还包括承载座,所述承载座与所述卡座固 定连接;所述承载座上设有托槽, 所述托槽在第一方向上的两端贯穿、且其中一 端连通至所述插接槽; 所述托盘 沿第一方向滑动装设于所述托槽中;

所述托盘与所述卡座之间的拔插方向为第一方 向,同时与所述第一方向及 所述托盘的厚度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为第二方向 ;所述托槽在第二方向上具有相 对设置的两槽侧壁, 所述托盘与所述槽侧壁之间设有弹性定位机构 , 所述弹性 定位机构包括弹性定位件及定位槽;所述弹性 定位件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槽相配 合的弹性凸起,所述弹性定位件能够发生形变 使所述弹性凸起在第二方向上移 动而进出所述定位槽; 当所述托盘位于所述托槽中、且所述插接部插 接至所述 插接槽中时, 所述弹性凸起位于所述定位槽中, 以限制所述托盘在第一方向上 的移动;

所述弹性定位件设置在所述槽侧壁上或所述托 盘上,所述定位槽相应设置 在所述托盘或所述槽侧壁上。

结合第十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八种可 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弹性 定位件沿第一方向设置的条状弹性片, 其一端固定于所述槽侧壁或所述托盘, 所述弹性定位件的中间部位弯折形成所述弹性 凸起。

结合第十七种或第十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十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中, 所述承载座为板材制成, 其相对的两端朝同侧弯折形成所述槽侧壁。

另一方面, 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 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终端具有前述双 卡连接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双卡连接装置及移动终端, 两个数据卡分别安装至托盘两 侧, 且与托盘层叠布局, 结构紧凑; 两数据卡能够连接至托盘上的信号组件, 在托盘插接至卡座后,信号组件与信号端子连 接, 可将两数据卡同时与信号端 子电连接,从而利用一个卡座及一个托盘实现 两个数据卡的装配连接; 仅托盘 的插接部与卡座进行插接配合, 简化卡座结构, 减小卡座体积; 整个双卡连接 装置结构紧凑, 体积较小, 占用空间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 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 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 方式,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以 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 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双卡连接装置 示意图;

图 2是图 1的双卡连接装置另一侧的示意图;

图 3是图 1的双卡连接装置的剖面图;

图 4是图 1的双卡连接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 5是图 4的双卡连接装置另一角度的分解示意图;

图 6是图 1的双卡连接装置中弹性定位组件连接处的分 示意图; 图 7是图 1的双卡连接装置中托盘一侧的立体示意图;

图 8是图 7的托盘一侧的正投影图;

图 9是图 7的托盘另一侧的立体示意图;

图 10是图 9的托盘另一侧的正投影图;

图 11是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双卡连接装置 示意图;

图 12是图 11中双卡连接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实施方弍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 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 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 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 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 其具有双卡连接装置。 如图 1至图 10所示, 双卡连接装置用于将两个数据卡安装至移动终 端上。本发明所指数据卡可以是

SIM卡, 或 TF卡、 SD卡等存储卡。 双卡连接装置包括插接配合的托盘 1与 卡座 2, 托盘 1用于安装数据卡 9, 托盘 1上设置的信号组件 3能够电性连接 数据卡 9, 当托盘 1插接于卡座 2时, 托盘 1上的信号组件 3与卡座 2的信号 端子 44电连接, 从而将数据卡 9的接入到信号端子 4, 以将数据卡 9电连接 至移动终端, 实现对数据卡 9数据的读写。

在以下描述中,托盘 1与卡座 2之间的拔插方向为第一方向 X, 第一方向 X垂直于托盘 1的厚度方向 Z, 同时与第一方向 X及托盘 1的厚度方向 Z相 垂直的方向为第二方向 Y。托盘 1与卡座 2之间的拔插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 X。 如图 3至图 10所示, 托盘 1在厚度方向 Ζ上的两侧均设有用于容置数据卡的 容置槽, 从而形成两个容置槽 101、 102 , 可以同时安装两个数据卡 9。 如图 3 所示, 两个数据卡 9可分别安装至托盘 1两侧, 且与托盘 1层叠布局, 结构紧 容置槽 101、 102在第一方向 X上与插接部 12相邻的一端开口、 另一端 闭合, 数据卡 9可以从容置槽 101、 102在第一方向 X上的开口端处装入到容 置槽 101、 102中, 容置槽 101、 102的另一端闭合可以利于数据卡 9的在容置 槽 101、 102中第一方向 X上的定位。

如图 4、 图 5所示, 托盘 1在第二方向 Υ上的两端处均设有卡位部 13, 各卡位部 13均沿托盘 1的厚度方向 Ζ朝托盘 1的两侧突起,各卡位部 13均为 沿第一方向 X设置的条形, 两卡位部 13之间的空间形成容置槽 101、 102。 数 据卡 9装入到容置槽 101、 102中后, 卡位部 13平行于数据卡 9的边缘, 从而 可以更好的固定数据卡 9。 此处, 作为另外的实施方式, 亦可在托盘第二方向 Υ上的端部处设置若干个凸台, 凸台沿托盘 1的厚度方向突起, 若干个凸台沿 第一方向 X排布设置在托盘第二方向 Υ的两端, 同样可以形成容纳数据卡 9 的容置槽 101、 102。

如图 4、 图 5所示, 托盘 1上设有限位件, 限位件为两个 141、 142, 分别 位于托盘 1厚度方向 Ζ上的两侧, 以分别与两容置槽 101、 102对应设置。 两 限位件 141、 142分别与两容置槽 101、 102的槽底面相对设置, 以容置槽 101 与限位件 141的配合为例,限位件 141与容置槽 101的槽底面之间的间隙与数 据卡 9的厚度相配合, 以将数据卡 9限位在容置槽 101的槽底面与限位件 141 之间。 限位件 141可以为条形片状, 限位件 141平行于托盘 1、 且沿第二方向 Υ延伸设置, 其两端分别固定于托盘 1。 本实施例中, 限位件 141的两端可以 分别固定于两卡位部 13, 以利于加工制备, 同时便于将数据卡 9安装至容置 槽 101、 102中。 两限位件 141、 142可以为一体成型, 且围成环状, 套设在托 盘 1夕卜, 从而便于限位件 141与托盘 1之间的装配连接。 此处, 作为另外的实 施方式, 限位件 14亦可为卡位部 13上朝容置槽 101、 102中延伸形成的凸起, 或者, 限位件 141为一翻盖, 转动连接于托盘 1, 通过翻盖方式将数据卡 9安 装至容置槽 101、 102中。

限位件 14位于托盘 1上相对靠近容置槽 101、 102的闭合端的位置处, 以 利于数据卡 9的安装。将两个数据卡 9分别安装至两个容置槽 101、 102中后, 两个数据卡 9与托盘 1呈层式排布设置,可减小整个数据卡 9连接装置的体积。

托盘 1的一端形成有插接部 12, 用于与卡座 2配合插接。 插接部 12位于 托盘 1在第一方向 X上的一端处, 以利于其与卡座 2的对应插接。 托盘 1在 第一方向 X上的另一端设有门板 11 , 门板 11垂直于托盘 1,利用门板 11可以 方便托盘 1的推拉, 以利于托盘 1与卡座 2的拔插配合; 同时利用门板 11可 以将容置槽 101、 102的一端封闭, 以形成容置槽 101、 102的封闭端, 从而利 于托盘 1的加工制备。

托盘 1上设有多个信号组件 3, 用于将数据卡 9电连接至卡座 2的信号端 子 4。 如图 7至图 10所示, 信号组件 3包括至少两个接触端子 311、 312及至 少两个连接端子 32。 接触端子 311、 312与连接端子 32——对应电连接。 接 触端子 311、 312设置在托盘 1上; 至少两个接触端子 311、 312分为两组, 分 别延伸至两容置槽 101、 102中, 其中, 接触端子 311延伸至容置槽 101中, 接触端子 312延伸至 102中, 以分别弹性抵接两容置槽 101、 102中的数据卡 9。 多个连接端子 32设置在插接部 12上, 以实现与卡座 2中的信号端子 4的 接触连接。 安装数据卡时, 首先使数据卡与信号组件 31接触并电连接, 再通 过插接使信号组件 31与信号端子 4接触并电连接, 可避免在移动终端开机带 电状态下安装数据卡时,接触端子与数据卡之 间发生电弧将数据卡烧毁, 可保 证数据卡的安全性。

托盘 1上设有避空孔 103, 以接触端子 311为例, 接触端子 311具有相对 设置的固定端 31a及接触端 31b, 其固定端 31a固定于避空孔 103的孔壁。 固 定端 31a朝向插接部 12延伸,可便于固定端 31a与连接端子之间的电路布局。 接触端 31b延伸至容置槽 101 中, 用于抵接数据卡 9。 当接触端子 311、 312 抵接于数据卡 9时,接触端子 311、 312能够弹性形变并收容于避空孔 103中。 利用避空孔 103, 在安装数据卡 9后可以对接触端子 311、 312进行收容, 从 而可以减小托盘 1在厚度方向 Z上的尺寸, 利于数据卡 9连接装置的小型化。 托盘 1上沿第一方向 X排布设置有至少两个避空孔 103,各避空孔 103中 均设置有接触端子 311。 接触端子 311呈倾斜状, 接触端 31b与固定端 31a在 第二方向 Y上存在间距、 同时二者在托盘 1的厚度方向 Z上存在间距。 利用 接触端 31b与固定端 31a在托盘 1厚度方向 Z上的间距, 可以使得接触端 31b 突出于托盘 1的盘面, 从而能够抵接于数据卡 9。 倾斜状的接触端子 311亦便 于数据卡 9的装入。避空孔 103为与接触端子 311相配合的倾斜状, 利用避空 孔 103第一方向的两端部在第二方向 Y上的间距, 可以使得沿第一方向 X排 布的两个避空孔之间错位排布,如图 8所示,位于下面的避空孔 103的上端与 位于上面的避空孔的下端之间错位, 端, 能够方便地实现与连接端子 32之间 的电路布置, 而不会影响到位于下面的接触端子 311的电路布置(此处的方位 "上" 为图示的 X正向, "下" 为图示的 X反向)。

双卡连接装置中所包含的接触端子总数目可以 为四个或四个以上。同一避 空孔 103中设置有两个接触端子 311、 312, 各避空孔 103贯穿托盘 1在厚度 方向上的两表面, 位于同一避空孔 103中的两个接触端子 311、 312分别延伸 至两容置槽 101、 102中。 利用避空孔 103可以同时收容两个接触端子 311、 312, 可利于避空孔 103的加工制备, 且方便接触端子 311、 312在托盘 1上的 装配。

避空孔 103为多个, 多个避空孔 103沿第二方向 Y设置为两排; 自托盘 1 的插接部 12至其相对的另一端, 即图中第一方向 X的正向, 各避空孔 103朝 远离另一列避空孔 103的方向倾斜,可以使得不同列避空孔 103中的接触端子 的接触端 31b之间距离较大,避免接触端子之间的接触端 接触发生短路, 同时 利于与数据卡 9之间的抵接。

所有接触端子 311、 312在托盘 1的盘面上的正投影区域之间间隔设置, 可以利于在托盘 1上设置接触端子 311、 312, 且延伸至不同容置槽 101、 102 中的接触端子 311、 312之间不会产生干涉, 同时可以有效避免位于同一避空 孔 103中的接触端子 311、 312之间接触短路。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 避空孔 103的总数目为六个, 呈 3 x 2的矩阵排布, 其中, 沿第一方向 X排布为 3排 x 2列, 即沿第二方向 Y排布为 2排 X 3列。 所有接触端子的总数目为 12个, 分为两组, 每组六个, 第一组的六个接触端 子 311呈 3 x 2的矩阵排布, 并延伸至容置槽 101 ; 第二组的六个接触端子 312 呈 3 x 2的矩阵排布, 延伸至容置槽 102中。 12个接触端子整体呈 3 x 4的矩 阵排布。 每个避空孔 103设置一接触端子 311及一接触端子 312。 第一组接触 端子 311及第二组接触端子 312的排布方式可适应配合当前 SIM卡的连接方 式, 使得托盘上可以安装两个 SIM卡。

所有连接端子 32均设置在插接部 12上。 具体地, 所有连接端子 32可以 沿第二方向 γ排布于插接部 12的同一表面上, 如本实施例中, 多个连接端子 32位于插接部 12厚度方向上的同一表面上, 以利于加工制备, 便于与卡座 2 的对应配合。 当然, 作为另外的实施方式, 多个连接端子 32亦可均位于插接 部 12的端面上, 或者多个连接端子 32分为两组分别位于插接部 12厚度方向 上两相对的表面上。

卡座 2上设有用于与插接部 12插接配合的插接槽 20, 插接槽 20中设有 多个信号端子 4, 当插接部 12插接至插接槽 20中时, 信号端子 4与连接端子 32——对应接触并电连接, 从而利用信号组件 3与连接端子 32实现数据卡 9 与卡座 2的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 连接端子 32排布于插接部 12的同一个表面上, 信号端子 4 排布于插接槽 20的同一个槽壁上, 以便于二者之间的对应配合。 连接端子 32 可以为贴合固定于插接部 12的导电片, 信号端子 4可以为弹性接触脚, 其朝 插接槽 20内弯折形成有弹性接触部 41, 用于弹性抵接连接端子 32, 方便托盘 1的加工制备, 同时利于连接端子 32与信号端子 4之间的接触电导通。 此处, 作为另外的实施方式, 连接端子 32还可以为插接杆、 相应信号端子 4为插接 孔, 当插接部 12插接至插接槽 20中时, 插接杆插接至插接孔中, 并实现二者 之间的电导通; 或者, 连接端子 32与信号端子 4均为导电片。

插接部 12上设有检测端子,插接槽 20中设有与检测端子相配合的检测信 号端子。 检测端子可以与连接端子 32的结构相同, 均为贴合固定于插接部 12 的导电片; 检测信号端子可以与信号端子 4的结构相同, 均为可以为弹性接触 脚, 以便于加工制备, 同时图中未对检测端子与检测信号端子进行标 注。 当插 接部 12插接至插接槽 20中时,检测端子与检测信号端子对应连接, 用于检测 托盘 1的插接状态。通过检测端子与检测信号端子 间的接触与分离, 可以检 测出托盘 1是否与卡座 2配合插接,从而实现对托盘 1状态的检测, 以利于信 号控制等。

双卡连接装置还包括承载座 5, 承载座 5与卡座 2固定连接; 承载座 5上 设有托槽 50,托槽 50在第一方向 X上的两端贯穿、且其中一端连通至插接槽 20; 托盘 1沿第一方向 X滑动装设于托槽 50中, 利用承载座 5可方便托盘 1 的滑动装配, 保证托盘 1与卡座 2插接后的稳定性。 托槽 50在第二方向 Y上 具有相对设置的两槽侧壁 51。 承载座 5 可以为板材制成, 其相对的两端朝同 侧弯折形成槽侧壁 51, 以便于承载座 5的加工制备, 同时结构简单, 整体体 积较小。 卡座 2可以夹持固定在两槽侧壁 51之间, 以便于承载座 5与卡座 2 之间的装配连接。 当然, 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 承载座 5亦可为移动终端上的 其他结构部件, 托槽 50开设在该结构部件上。

托盘 1与槽侧壁 51之间设有弹性定位机构, 弹性定位机构包括弹性定位 件 61及定位槽 60;弹性定位件 61上设有与定位槽 60相配合的弹性凸起 611, 弹性定位件 61能够发生形变使弹性凸起 611在第二方向 Y上移动以进出定位 槽; 当托盘 1位于托槽 50中、 且插接部 12插接至插接槽 20中时, 弹性凸起 611位于定位槽 60中, 以限制托盘 1在第一方向 X上的移动, 从而将托盘 1 定位在承载座 5上, 使托盘 1的插接部 12保持在插入状态。

本实施例中, 弹性定位件 61设置在槽侧壁 51, 定位槽 60相应设置在托 盘 1上, 以便于弹性定位件 61的安装固定, 同时简化托盘 1的整体结构。 更 具体地, 定位槽 60设置在托盘 1的卡位部 13上, 以便与弹性凸起 611的对应 配合。 此处, 作为另外的实施方式, 弹性定位件 61还可以设置在托盘 1上, 定位槽 60相应设置在槽侧壁 51上。

弹性定位件 61为沿第一方向 X设置的条状弹性片, 其一端固定于槽侧壁 51或托盘 1, 弹性定位件 61的中间部位弯折形成弹性凸起 611, 弹性定位件 61整体结构简单, 便于加工制备, 同时弹性凸起 611位于弹性定位件 61的中 部, 可从中间位置对托盘 1进行定位, 提高定位效果。

弹性定位机构为两组, 对称设置在托盘 1第二方向 Y上的两侧处。 本实 施例中, 两个弹性定位件 61可以分别设置在托槽 50的两槽侧壁 51上, 两个 定位槽 60可以对称设置在托盘 1在第二方向 Y上的两侧。 通过两组弹性定位 机构, 可以有效保证托盘 1的定位效果。

如图 11及图 12所示, 在本发明双卡连接装置的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 中, 在前一实施方式上增加了接触端子及连接端子 的数目, 延伸至其中一容置槽 102中的接触端子为多个, 并分为两小组, 分别用于抵接不同类型的数据卡, 以使得该容置槽 102中可以非同时地安装两个不同类型的数据卡 。

进一步,延伸至其中一容置槽 102的多个接触端子所分成的两小组为第一 小组和第二小组, 如图 12所示, 第一小组的接触端子 312及第二小组的接触 端子 313。 其中第一小组中的接触端子 312的数目及排布方式与延伸至另一容 置槽 101 中的接触端子 311 的数目及排布方式相同。 第二小组中的接触端子 313与第一小组中的接触端子 312在托盘 1的盘面上的正投影区域之间间隔设 置, 即接触端子 313与接触端子 312在托盘 1的盘面上的正投影不重合, 以避 免二者之间相互干涉。 第二小组的接触端子 313可以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且排 布成一排, 可以用于连接 TF卡、 SD卡等存储卡。

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 延伸至另一容置槽 102的接触端子 311的结构、数 目及排布方式等均与前一实施例相同, 能够用于连接 SIM卡, 此处不再赘述。 延伸至容置槽 102的接触端子为 14个, 第一小组的接触端子 312为 6个, 其 排布方式与接触端子 311的排布方式相同, 可用于抵接 SIM卡。 第二小组的 接触端子 313为 8个, 排布成一排, 8个接触端子 313可以用于连接 SD卡、 TF卡等存储卡。 从而使得该容置槽 102可以安装 SIM卡, 或者安装存储卡。

在本实施方式中, 存在三种接触端子 311、 312、 313 , 在具体使用过程中 可以在容置槽 101中安装 SIM卡, 在容置槽 102中安装 SIM卡或者存储卡。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提供了几种不同的接触端 子的排布方式,作为另外实 施方式,位于同一容置槽 102中的接触端子可以全部排列成一排,使得该 容置 槽 102仅可以安装存储卡, 而在另一容置槽 101中安装 SIM卡; 作为再一种 实施方式,另一容置槽 101中的接触端子整体排布方式可以与第二实施 方式中 容置槽 102中接触端子的整体排布方式相同,使得容置 槽 101中也可以非同时 地安装 SIM卡与存储卡; 作为又一种实施方式, 位于同一容置槽 101 中的接 触端子可以全部排列成一排,使得该容置槽 101仅可以安装存储卡, 而在另一 容置槽 102中的接触端子整体排布方式可以与第二实施 方式中容置槽 102中接 触端子的整体排布方式相同,使的两个容置槽 101、 102中均可以安装存储卡, 但仅一个容置槽 102中可以安装 SIM卡。

最后应说明的是: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而非对其限 制;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 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应当理解: 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 进行修改, 或者对其 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 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 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 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 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