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INTELLIGENT BUS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WITH INTERNAL CIRCULATION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7/128108
Kind Code:
A1
Abstract:
An intelligent bus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with internal circulation comprises an in-vehicle air conditioner (1), a temperature detection module (2), a smoke detection module (3), a condensate container (4), an oxygen content detection module (5), a control module (6), an oxygen generator (7), and a micro-processor (8). The condensate container (4) comprises a condensate collection container (40) and a condensate storage container (41), and the condensate storage container (41) is provided with a pressurizing device (410) therein. The condensate container further comprises an air incoming channel (411) and an air outgoing channel (412). The air incoming channel (411) has one end in communication with an interior of a bus, and is provided with an air intake fan (413) at the end portion. The other end of the air incoming channel is in communication with the condensate storage container (41) and under the water level thereof. The air incoming channel (411)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solenoid valve (414) therein. The air outgoing channel (412) has one end in communication with the condensate storage container (41) and above the water level thereof, and the other end provided with multiple air outlets (415) uniformly distributed within a vehicle body of the bus. The air outgoing channel (412) is provided with a filter screen (416) therein. The air intake fan (413) draws unclean air in the bus into the condensate storage container (41), and then the air is clean by the condensate to remove unwanted debris. The cleaned air is pumped, under the action of the pressurizing device (410), into the air outgoing channel (412), filtered by the filter screen (416), and then released into the interior of the bus via the air outlets, thus realizing air purification.

Inventors:
WU PENG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6/072337
Publication Date:
August 03, 2017
Filing Date:
January 27, 2016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WU PENG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B60H1/00; B60H3/00
Domestic Patent References:
WO2011010382A12011-01-27
Foreign References:
CN101216226A2008-07-09
CN204020480U2014-12-17
CN103542493A2014-01-29
CN101109560A2008-01-23
US6494059B22002-12-17
Download PDF:
Claims: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 1] 一种公交车智能空调内循环系统, 包括车载空调; 其特征在于, 还包 括温度检测模块、 烟尘检测模块、 冷凝水箱、 氧气含量检测模块、 控 制模块、 制氧机和微处理器; 所述冷凝水箱包括用于收集冷凝水的积 水箱和用于储存冷凝水的蓄水箱, 所述积水箱和所述蓄水箱通过管道 连通, 所述管道内设置有第一电磁阀; 所述蓄水箱内设置有增压装置 ; 还包括进气管道和出气管道; 所述进气管道一端连通至公交车内, 且在端部设置有进气扇, 另一端连通至所述蓄水箱水面下; 所述进气 管内设置有第二电磁阀; 所述出气管道一端连通至所述蓄水箱水面上 方, 另一端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在公交车车体内的出气口; 所述出气 管道内设置有过滤网; 所述微处理器用于接收所述温度检测模块、 烟 尘检测模块、 氧气含量检测模块检测信息并将处理后信息发送至所述 控制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微处理器信息, 并控制所 述车载空调、 所述制氧机、 所述第一电磁阀、 所述增压装置、 所述进 气扇和所述第二电磁阀工作。

[权利要求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公交车智能空调内循环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 述过滤网包括 PP滤网、 尼龙过滤网、 金属滤网、 多孔纤维滤网、 IFD 过滤模块、 静电除尘模块和活性炭滤网其中一种或几种。

[权利要求 3]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公交车智能空调内循环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 述出气管道连通至所述蓄水箱内一端还设置有用于干燥空气的干燥模 块。

[权利要求 4]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公交车智能空调内循环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 述蓄水箱内还设置有水位监测模块和用于在所述蓄水箱内水位过高吋 排水的排水管, 所述排水管内设置有第三电磁阀; 所述水位监测模块 检测水位信息后发送至所述微处理器; 所述第三电磁阀与所述控制模 块电连接并受其控制。

Description:
一种公交车智能空调内循环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车载空调技术领域, 更具体地说, 涉及一种公交车智能空调内循环 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空调用于调节一定空间内空气质量、 温度、 湿度等, 尤其在汽车、 公交车等相 对密闭的交通工具内部极为重要; 在公交车这样的人员密集又较为封闭的空间 内部, 空气的质量较易受到污染, 且目前公交车内所使用的车载空调系统往往 功能太过单一, 无法有效对空气进行高质量且高智能的处理。

技术问题

[0003]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提供一种能针对公 交车内空气进行高质量、 高智能化处理的公交车智能空调内循环系统。

问题的解决方案

技术解决方案

[0004]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 构造一种公交车智能空调内循环系统, 包括车载空调; 其中, 还包括温度检测 模块、 烟尘检测模块、 冷凝水箱、 氧气含量检测模块、 控制模块、 制氧机和微 处理器; 所述冷凝水箱包括用于收集冷凝水的积水箱和 用于储存冷凝水的蓄水 箱, 所述积水箱和所述蓄水箱通过管道连通, 所述管道内设置有第一电磁阀; 所述蓄水箱内设置有增压装置; 还包括进气管道和出气管道; 所述进气管道一 端连通至公交车内, 且在端部设置有进气扇, 另一端连通至所述蓄水箱水面下 ; 所述进气管内设置有第二电磁阀; 所述出气管道一端连通至所述蓄水箱水面 上方, 另一端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在公交车车体内的 出气口; 所述出气管道内 设置有过滤网; 所述微处理器用于接收所述温度检测模块、 烟尘检测模块、 氧 气含量检测模块检测信息并将处理后信息发送 至所述控制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 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微处理器信息, 并控制所述车载空调、 所述制氧机、 所述第 一电磁阀、 所述增压装置、 所述进气扇和所述第二电磁阀工作。

[0006] 本发明所述的公交车智能空调内循环系统, 其中, 所述过滤网包括 PP滤网、 尼 龙过滤网、 金属滤网、 多孔纤维滤网、 IFD过滤模块、 静电除尘模块和活性炭滤 网其中一种或几种。

[0007] 本发明所述的公交车智能空调内循环系统, 其中, 所述出气管道连通至所述蓄 水箱内一端还设置有用于干燥空气的干燥模块 。

[0008] 本发明所述的公交车智能空调内循环系统, 其中, 所述蓄水箱内还设置有水位 监测模块和用于在所述蓄水箱内水位过高吋排 水的排水管, 所述排水管内设置 有第三电磁阀; 所述水位监测模块检测水位信息后发送至所述 微处理器; 所述 第三电磁阀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并受其控制 。

发明的有益效果

有益效果

[000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当温度检测模块检测到公交车内部温度出现变 化吋, 发送信息至微处理器, 通过控制模块控制车载空调启动进行调节, 智能化程度 高; 当氧气含量检测模块检测到公交车内部氧气含 量降低吋, 发送信息至微处 理器, 通过控制模块控制制氧机工作进行增氧, 智能化程度高; 当烟尘检测模 块检测到公交车内烟气或灰尘含量过高吋, 发送信息至微处理器, 通过控制模 块控制进气扇幵启, 将公交车内污浊空气吸入蓄水箱, 通过冷凝水进行清洗除 尘后, 在增压装置作用下将洗涤后空气压入出气管道 , 经过过滤网进行过滤后 通过出气口排入公交车内部, 达到洁净空气目的; 整体结构简单, 净化效果以 及智能化程度高, 且成本较低。

对附图的简要说明

附图说明

[0010]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 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 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 ,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 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0011] 图 1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公交车智能空调内循 系统原理框图; [0012] 图 2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公交车智能空调内循 系统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0013] 为了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 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的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 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实施例。 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 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 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发明的保 护范围。

[0014] 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公交车智能空调内循环系 统如图 1所示, 同吋参阅图 2, 包 括车载空调 1 ; 还包括温度检测模块 2、 烟尘检测模块 3、 冷凝水箱 4、 氧气含量 检测模块 5、 控制模块 6、 制氧机 7和微处理器 8; 冷凝水箱 4包括用于收集冷凝水 的积水箱 40和用于储存冷凝水的蓄水箱 41, 积水箱 40和蓄水箱 41通过管道 42连 通, 管道 42内设置有第一电磁阀 43; 蓄水箱 41内设置有增压装置 410; 还包括进 气管道 411和出气管道 412; 进气管道 411一端连通至公交车内, 且在端部设置有 进气扇 413, 另一端连通至蓄水箱 41水面下; 进气管 411内设置有第二电磁阀 414 ; 出气管道 412—端连通至蓄水箱 41水面上方, 另一端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在公 交车车体内的出气口 415; 出气管道 412内设置有过滤网 416; 微处理器 8用于接 收温度检测模块 2、 烟尘检测模块 3、 氧气含量检测模块 5检测信息并将处理后信 息发送至控制模块 6; 控制模块 6用于接收来自微处理器 8信息, 并控制车载空调 1、 制氧机 7、 第一电磁阀 43、 增压装置 410、 进气扇 413和第二电磁阀 414工作;

[0015] 当温度检测模块 2检测到公交车内部温度出现变化吋, 发送信息至微处理器 8, 通过控制模块 6控制车载空调 1启动进行调节, 智能化程度高; 当氧气含量检测 模块 5检测到公交车内部氧气含量降低吋, 发送信息至微处理器 8, 通过控制模 块 6控制制氧机 7工作进行增氧, 智能化程度高; 当烟尘检测模块 3检测到公交车 内烟气或灰尘含量过高吋, 发送信息至微处理器 8, 通过控制模块 6控制进气扇 4 13幵启, 将公交车内污浊空气吸入蓄水箱 41, 通过冷凝水进行清洗除尘后, 在 增压装置 410作用下将洗涤后空气压入出气管道 412, 经过过滤网 416进行过滤后 通过出气口 415排入公交车内部, 达到洁净空气目的; 整体结构简单, 净化效果 以及智能化程度高, 且成本较低。

[0016] 如图 2所示, 过滤网 416包括 PP滤网、 尼龙过滤网、 金属滤网、 多孔纤维滤网、

IFD过滤模块、 静电除尘模块和活性炭滤网其中一种或几种。

[0017] 如图 2所示, 出气管道 412连通至蓄水箱 41内一端还设置有用于干燥空气的干燥 模块 417。

[0018] 如图 1和图 2所示, 蓄水箱 41内还设置有水位监测模块 418和用于在蓄水箱内水 位过高吋排水的排水管 419, 排水管 419内设置有第三电磁阀 420; 水位监测模块 418检测水位信息后发送至微处理器 8; 第三电磁阀 420与控制模块 6电连接并受 其控制。

[0019] 应当理解的是, 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 换, 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 利要求的保护范围。